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5.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5.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教案5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意义,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单元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意义,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意义,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学时:
教学过程:
分物游戏
7—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
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
(猴哥哥吃几个?
猴弟弟吃几个?
)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
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
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
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1、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
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
还剩几本?
针对
(2)题,问:
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
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练习课
7—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习题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猴子分桃子吗?
他们是怎么分的?
你认为它她们怎样分才不会导致吵架?
引出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重要性。
二、习题巩固。
1、老师这里有9朵花,3个花瓶,现在来时要求每个瓶子里必须装有同样多的花朵,请你给老师分一分,看看每个瓶子里放几朵?
可以怎样分?
一只一只,两只两只……
2、有14支铅笔,要把它放在2个文具盒中,平均每个盒子放几支?
3、淘气家的柜子有三层,这天,妈妈在超市买了15个杯子,你打算怎么样分?
⑴小组内说一说。
⑵说一说哪一种分法最合理?
(平均分)
4、有16个气球,老师要把它分给4个小朋友,想一想没人分几个、怎样分,他们才不会发生纠纷?
⑴小组内说一说。
⑵说一说哪一种分法最合理?
(平均分)
5、用小圆片代替橘子摆一摆,,填一填,18个橘子。
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个。
平均分成9份,每份有()个。
6、小组内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问题。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平均分的事情?
与同学交流一下。
分苹果
7--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形式,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独立操作与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
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结果。
生1:
我1个1个分,,每堆分4个。
生2:
我2个2个分,,每堆分4个。
生3:
我用口诀“三四十二”来解决的,知道每个人分4个。
2、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问题,这个办法,值得大家学习。
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平均分,这里有一个新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塑料袋?
学生独立思考或具体操作,再与全班同学交流。
3、老师收走盘子,问:
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深化、升华。
小组讨论:
分得的份数与每份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能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知识想一想吗?
引导学生说出:
每份的个数×分得的分数=苹果的总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分苹果练习课
7—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习题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独立操作与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平均分?
含义有两层含义:
一是平均分成几份;
二是每份分得的同样的。
二、习题巩固。
1、小兔运萝卜。
课本61页第1题。
出示第一题的“小兔运萝卜”主题图。
这两只小兔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收萝卜呢!
它们费了好大的功夫,拔到了12根萝卜。
但是它们好像有点不开心,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问题,让它们独立解决,再利用这个具体情境,想一想还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问题。
2、小松鼠分松果。
课本61页第2题。
出示第二题的“小松鼠菜松果”主题图,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最后提出问题:
⑴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
⑵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让学生圈一圈或用学具摆一摆,把结果写在书上的方框内。
汇报交流时,用乘法口诀计算松果共有3×6=18个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61页第3题。
⑴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⑵每个纸箱装4个西瓜,需要多少个西瓜?
4、这些小朋友可以怎样站队?
课本61页第4题。
有24个小朋友上操站队,可以怎样排?
每排站3人,站8排;
每排站8人,站3排;
每排站4人,站6排;
每排站6人,站4排。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在练习中你又收获了什么?
分糖果
7—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2、认识有余数的平均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用表格记录平均分具体的过程,并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4个小客人,为了表示对他的欢迎,老师还准备了50块苹果来招待他们。
如果分的让他们每个人都满意,应该怎样分呢?
二、问题探究
1、自由分。
⑴用四个小圆片代表4个小朋友,拿出50根小棒代替糖果,两人一组分一分。
⑵找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
生1:
可以1块1块的分;
生2:
可以2块2块的分,分6次,每人分得12块,最后剩2块;
生3:
这么多,可以5块5块的分,分2次再2个2个分,每人分得12块,最后剩2块;
......
2、探索用表格记录平均分。
⑴投影显示淘气和笑笑的两种表格,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
⑵找学生说说淘气和笑笑分的方法。
3、尝试用表格记录平均分。
⑴你是怎样分的?
填一填。
⑵投影显示学生的记录结果。
⑶用表格记录平均分有什么好处?
生1:
这样记录不容易出错。
生2:
看上去很清楚。
4、孩子们,你们真的很棒,即分的准确又记的认真,4个人都很满意。
三、体验感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教学反思:
分糖果
7—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豆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帮四个小朋友糖果,我们认识了表格,并学会记录表格,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利用表格平均分。
二、问题研究。
1、分一分,填一填。
把3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同学。
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为了方便起见,4人1组)
⑴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⑵分一分,把分过的过程记录下来。
姓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根,还剩()根。
2、学校买来70本图书,平均分给二年级3个班。
⑴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⑵分一分,把分过的过程记录下来。
(表格:
略)
3、做游戏。
拿出事先准备的豆子若干,2人以小组合作完成。
⑴把一些豆子放在袋子中,一位小朋友抓一把豆子。
⑵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能平均分成3份,得3分;如果既能平均分成2份又能平均分成3份,得6分;其他的情况不得分。
⑶每人做3次试验。
⑷总分搞得获胜。
⑸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要鼓励学
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
是怎样学到的?
分香蕉
7—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
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学生说图意。
(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
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
÷读作:
除以
算式:
12÷2=6(根)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
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12÷2=6
┋┋┋┋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12÷2读作:
12除以2
在题中12、2、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之间说一说。
4、体验感悟。
这时候,猴兄弟俩最好的一个好朋友来了,猴妈妈建议它俩拿香蕉出来3人平均分着吃,它们一个怎样分呢?
你能用除法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解析:
也就是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4根,
除法算式是:
12÷3=4(根),
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这里12表示香蕉总数,3表示份数,4是个数。
5、智慧老人看小朋友们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他把这些香蕉装在4个盘子里,你能帮他算一算每个盘子里放几个香蕉吗?
⑴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
⑵交流订正。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分香蕉练习课
7—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实践练习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再次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能在具体题目中解决完成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除法各部分名称:
12÷2=6
┋┋┋┋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
12除以2等于6
明白各部分在具体题中所表示的意义。
二、练习巩固。
1、圈一圈,填一填,出示图,让学生在题中自己提问题。
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⑴现在有8根骨头,要把它平均分给2只小狗,平均每只小狗得到几根骨头?
8÷2=4(根)(口诀:
二四得八)
⑵16条金鱼,每4条分成1份,可以分几份?
16÷4=4(条)(口诀:
四四十六)
2、12架飞机。
写出算式后,说一说每一部分在题中所表达的意思。
⑴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2×6=12(架)6×2=12(架)
⑵每3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成几组?
12÷3=4(架)(口诀:
三四十二)
⑶每4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成几组?
12÷4=3(架)(口诀:
三四十二)
⑷平均编成6组,每组有几架飞机?
12÷6=2(架)(口诀:
二六十二)
3、有一共18块橡皮。
⑴每6块橡皮装1盒,可以装几盒?
18÷6=3(盒)(口诀:
三六十八)
⑵平均装在3个盒子里,每盒装几个?
18÷3=6(盒)(口诀:
三六十八)
说一说每一部分在算式中的意义。
4、说一说,画一画。
16÷4=4围绕这个算式,编写题目。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有什么收获?
你们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练习五
7—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除法各部分名称:
12÷2=6
┋┋┋┋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
12除以2等于6
明白各部分在具体题中所表示的意义。
二、动手操作:
1、引导学生看图义,左图,一共有10个扣子,每件衣服上订5颗扣子;右图,一共有21个果子,由3只小刺猬来运。
可以就自己获得的信息,提出除法问题,并解决。
2、蓝黄两种汽车,共16辆
⑴每2辆汽车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16÷2=8(辆)
⑵每4辆汽车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16÷4=4(辆)
⑶每8辆汽车编成一组,可以编成()组?
16÷8=2(辆)
3、分南瓜。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交流、汇报。
4、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此题。
5、根据题目中的情境,巩固对乘法和除法关系的认识,以及由一个乘法口诀所引申出来的2个乘法算式和2个除法算式。
三、知识应用:
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小组活动:
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
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
小熊开店
7—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下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领略数学简洁的思维方法和广泛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
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
鞭炮的声音。
师:
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
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
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想。
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
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
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
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
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生1:
买第一辆花费5元钱:
20-5=15(元)
买第二辆花费5元钱:
10-5=10(元)
买第三辆花费5元钱:
10-5=5(元)
买第四辆花费5元钱:
5-5=0(元)
生2:
1辆5元,2辆10元......
生3:
几和5相乘是20得知。
20÷5=4(四五二十)
3、深入探讨:
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
20÷4=5中你发现了什么?
4、请小猫、小兔各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说说用到哪句乘法口诀。
小猫:
我有40元钱,可以买几个风筝?
小兔:
我有21元钱,可以买几个球?
5、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
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6、学生根据图自己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独立完成。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小熊开店练习课
7—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要过冬了,勤劳的小蚂蚁正在吧自己的小家搬到暖和的地方去,可是库房里有那么多的粮食,于是蚂蚁妈妈让孩子去搬粮食,一次性把粮食搬走,可是又不知道到底派几个蚂蚁去合适,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帮帮它们吗?
出示蚂蚁搬家图。
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共有27粒米,一只蚂蚁一次只能搬3粒米,几只蚂蚁才能一次性搬完呢?
二、实践巩固
1、植树。
共有24棵树苗,每行载4棵
⑴可以载多少行?
⑵平均分给3个小组去载,每组载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练一连。
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树林里建了4所房子,鸟儿们都将有自己的家,它们带着卡片来找自己的新家现在我们和小鸟一起找吧。
疑问:
都找到了吗?
有些小鸟为什么没有找到自己的家?
看来还需要建一所房子。
3、动物赛跑
采取比赛的形式,说出答案,并说说用了那一句口诀。
三、拓展延伸
结合日常生活及你身边发生的事,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快乐的动物
7—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
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
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
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
师:
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
小猴的只数是3,6里面有几个3呀?
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
(边说边板书)生:
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