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共8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165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共8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共8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共8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共8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共8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共8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共8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共8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共8课时含教学反思.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教学设计共8课时含教学反思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第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课件出示)

(一)说一说。

1.10、20、30、(  )、(  )。

2.80里面有(  )个十,(  )个十是50。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二)拨一拨。

1.拨出8,1个1个地拨,拨到10,再10个10个地拨,拨到40。

2.先拨出20,再20个20个拨,拨到80。

3.先拨到60,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子是几十,再拨去一个是几十。

(三)算一算。

(让学生做在练习卡上)

3+5=  2+7=  5+4=

30+5=20+7=50+4=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汇报结果,教师给予鼓励。

二、联系生活,培养能力。

(课件出示图片)

(一)谈话过渡,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

在学习中善于交流,分享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你们瞧,一

(1)班上的小朋友在忙些什么呢?

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说自己观察并分析的信息。

(二)汇报交流,完整表述相关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预设情况:

学生可能会根据主题图无序地说一些信息,如:

有几个人,男生几个,女生几个……

教师引导学生把图上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发书、写大字、剪五角星)进行观察,了解相关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三、主题定位,探究新知

教师:

我们一起去了解在发书过程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一)主题定位,信息重组。

学生汇报信息,教师选择性进行板书。

可能有:

共有30本;(学生直观感受)10本10本地数。

教师引导追问:

1.这些书是怎样摆放的?

2.为什么是10本10地数?

左边10本,右边有20本,一共有30本。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0+10=

(二)自主探究,直观操作。

学具操作,尝试验证。

学生汇报过程,可能会出现:

1.小棒摆放。

左边2捆小棒,右边1捆,共3捆,就是30根。

2.计数器拨数

先在十位上拨出2个珠子,再在十位上拨出1个珠子,十位上共有3个珠子,就是30。

3.直接数数。

10个10个地数,数到30。

4.旧知迁移

因为1+2=3,所以10+20=30。

(三)感悟算理,促进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汇报中追问:

在摆小棒时,为什么是一捆一捆的?

拨数时,为什么总在十位上拨珠子?

数数时,为什么是10个10个地数?

学生感悟,突出对整十数的计数单位“十”理解,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四)算法多样,算理明确。

1.即时口算练习:

30-20=

让学生汇报结果,说出思考过程,体现用多种方法理解算理。

课件出示小棒图,附一图三式。

请学生口答补充完整。

□+□=□ □-□=□

□-□=□

2.口算抢答。

3+2=   4+5=   6-4=

7-3=30+20=40+50=

60-40=70-30=

四、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夺红旗。

(教材第63页第2题)课件出示

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指名汇报。

(二)购物。

(教材第63页第5题)课件出示

(1)买一件

和一条

需要多少钱?

(2)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

(教材第63页思考题)

1.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2.汇报分析,方法多样,明确解题策略。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有课件、小棒、计数器;学具有小棒、计数器。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一)复习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数字卡片:

每张苹果卡片中都藏着一个数宝宝,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义吗?

1.先出示22、5

教师引导:

说数的意义时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如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4表示(  )个(  ),个位上的(  )表示(  )个(  )。

2.再出示53

教师:

如果用小棒你怎样摆出这个数?

3.最后出示40、4、20

出示“40”和“4”

教师:

如果在计数器上,你怎样拨出这个数?

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再出示“20”

教师:

这个数与“40”相加是多少?

表示几个十?

以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根据教师依次出示的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说出数的意义。

(二)课件出示:

口算题(开火车)。

40+20  50+30  40+2  50+3

(三)新课引入。

教师:

看来小朋友们对数的意义的知识掌握很好。

在写字课上,小林和小红两位小朋友也在谈论着完成的作业情况。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1.了解信息。

教师:

从图片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请学生回答,教师摘要信息并板书;

小林:

我写了25个大字,还要写2个;小红:

我才写了20个。

教师: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完整表述,摘录可探究问题。

让学生能完整地把条件和问题说一说。

可能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板书,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3.尝试列式,比较“一共要写”和“已经”的含义。

教师:

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依次板书出:

25+2=   25+20=

师生分析,肯定算式。

三、自主探究,直观建模

(一)尝试计算,触发疑问。

教师:

这两个算式结果是多少?

可能有学生会计算,请学生说出结果,教师可用粉笔轻轻写在算式的后面。

并追问:

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检验吧。

教师:

我们准备了小棒,可以通过这些学具摆一摆,把过程清晰展现出来。

(二)借助学具,实际操作。

(1)小棒演示,学生板演。

算式25+2,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根表示加上2。

算式25+20,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捆表示加上20。

师追问:

为什么他俩摆完25之后,一个摆了2根,一个摆了2捆?

指定学生表述过程(课件演示),注重引导根数与根数相加。

也就是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捆数与捆数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师生归纳,用摆小棒的方式验证这两个结果是正确的。

教师:

你会用计数器拨一拨的方式计算吗?

(2)计数器直观呈现相同数位相加的特点。

学生板演。

教师:

请学生演示先拨出25,再增加2个,在个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27个。

教师:

如果加20在什么数位上拨?

拨几个?

表示什么?

(课件演示过程,并提出问题)

在这两道题中,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用语言表述过程中简化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

(三)过程呈现,理清算理。

师生回顾,计算过程,板书呈现,直观感悟。

(课件演示)

(四)学以致用,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鼓励个性化,选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应用,内化算理

(一)小猴摘苹果。

(纠错题)课件呈现

请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师生小结,归纳计算方法,突出本课重点:

“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并用彩色粉笔板书。

(二)我来试试。

(课件呈现)

5+3=   2+6=

35+3=2+46=

35+30=20+46=

让学生在练习卡上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汇报结果。

五、创造发现,回顾点题

课件再次出示苹果卡片上的数字。

教师:

老师把苹果卡片张贴在黑板上,根据这些数字,一起创造符合条件的算式。

(课件呈现)条件

(1)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式

可能会有:

22+40 53+40

追问:

你能比较出这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可能会有:

22+6 53+6 22+5 53+5

追问:

你能分别比较出前两个算式和后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六、全课总结

教师:

在今天学习的计算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

本案例,从再现学生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积极地投入到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数学问题中。

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第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5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通过学具操作,观察思考,对比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研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3.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计算方法相互间是有联系的。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利用旧知的经验为新知迁移做铺垫。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算一算(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

9+8=   35+20=   4+7=

32+5=20+78=3+9=

4+71=32+50=

(二)列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果是多少?

二、创设情境,经历探究进位加法算法的过程。

教师: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一起去一

(1)班联欢会的现场看看吧。

(一)主题引入,信息整合。

课件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教师选择性的进行板书。

(课件演示突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闪烁。

如“28瓶”“桌上有5瓶”可以添加这条信息。

选取的信息有:

盒子里有28瓶矿泉水,桌子上有5瓶。

(二)提出问题,列式促研。

1.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课件出示男孩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问题。

2.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表述出来。

课件进行完整性的呈现。

学生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女孩列出算式)

3.比较算式,引入课题

板书算式:

28+5=

4.提出问题:

观察算式24+5与28+5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式。

不同点:

24+5是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28+5比较难。

(个位相加超过十,要进位)

(三)学具操作,直观感悟。

1.思考:

怎样计算28+5=,课堂上没有矿泉水瓶,用什么学具代替我们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引导,借助小棒代替矿泉水瓶,尝试摆一摆,算一算。

2.操作:

同桌合作,摆出算式,算出结果。

相互之间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3.汇报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请学生板演算式中小棒的摆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这样几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

左边28中8根加上右边5根中的2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3根,共33根;

方法二:

左边28中5根加上右边5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左边的3根,共33根;

方法三:

左边28中8根加上右边5根合起来是13根,20加上13就是33根;

方法四:

从28直接往后数5个;

……

三、分析操作过程,把握本质,体会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操作交流的过程,共同分析方法一、二都是运用“凑十法”,方法三是直接把根数相加。

再次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回顾梳理。

(一)数形结合,初建模型。

(课件呈现两种方法,动态演示,突出10根小棒捆一捆),

借助小棒摆放,课件演示,体现思考过程。

教师:

第一种方法中的原来的2捆为什么变成了3捆?

为什么要把后面的几根重新打捆?

第二种方法中1捆多3根是怎么得到的?

让学生对着课件演示,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棒演示过程按照“先……再……”的顺序说一说。

(二)符号表征,明确算理。

结合小棒摆放图,把算式过程图填写完整。

(课件出示算式,由学生表述过程陆续呈现步骤,突出算法不同。

利用课件呈现小棒图,出示算式,每种算法的呈现以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相对照,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法。

教师:

引导学生结合小棒摆放,说出算式一是把5分成两个数,运用“凑十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果是多少?

算式二结合小棒图,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结果是多少?

(三)即时练习,深化算理。

(课件出示)教材65页“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小棒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课件反馈。

四、专项练习,强化对进位加法算理的认识

(课件出示)

(一)快乐的小猴。

(说一说□里能填几。

(二)捉害虫。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解决问题。

教材第66页第4题。

教学反思

反思本案例,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和学习。

1.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并显示不同的算法。

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机会。

2.练习的设计既注重了活动性、趣味性,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注重了其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了一定的环保教育。

第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之上,熟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能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算法的不同。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一)拨一拨。

(在计数器上拨数,比较每组数表示的意义。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

“开火车”形式进行练习。

90-70=  80-40=  70+5=

34+4=5+32=

4+(  )=66  60+(  )=68

二、情境引入,初步体会算法

(一)结合情境图,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1.小小图书馆(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

(1)图书馆开馆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正忙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呈现)

教师: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1)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还剩下多少本故事书?

(2)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还剩下多少本动漫书?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选择性板书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可让学生结合信息完整地把问题叙述出来。

(二)列出算式,对比分析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5-2=  35-20=

教师: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都是减法算式,第一题是减一位数,第二题是减两位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三)猜测结果,引发探究

学生互相说说算式结果。

教师追问:

同学说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验证。

(四)借助学具,直观感悟

教师:

可以尝试使用计数器和小棒帮助计算。

预设的方法有:

1.直接数数方法:

35-2往前数2个,就是33;35-20是10个10个地数,往前数2个10就是25、15。

2.小棒操作,直观呈现过程。

3.计数器拨数,位值思想渗透。

(五)回顾交流,理解算理。

教师根据学生表述过程,在算式中体现过程和方法,数形结合,由抽象向具象过渡。

三、对比感知,明确算理

(一)简化思维,突出重点(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摆小棒和用计数器计算的过程。

先让学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课件把摆小棒和计数器拨数的过程动态演示,根据学具操作过程,课件出示算式计算过程。

再次让学生感悟算理。

(二)回顾比较,认识本质

1.比较“35-2”和“35-20”计算有什么不同?

2.同桌交流,相互讨论,回忆操作和计算过程。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和计数器操作过程中的捆数(几个十)、根数(几个一)及十位和个位的计算顺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区别,同时内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结:

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加、减。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来试试。

(分组拨数计算)

78-5=   65-4=

78-50=65-40=

要求:

分为男生、女生两组,都先拨出“78”,男生组计算“78-5=”;女生组计算“78-50=”。

汇报结果,比较两组分别是在什么数位上拨去珠子,再次明确算法。

(二)选苹果。

(改错题)

出示苹果算式,判断各题计算是否正确。

同学们交流汇报,分析错因。

师生小结:

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课件出示)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算法。

(二)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第3题的“解决问题”。

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造算式。

出示卡片56 30 3

教师:

从中任选2个数创造一个算式。

由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可能会有:

56+30=  56-30=  30+3=

56+3=56-3=30-3=

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口算。

最后一题是退位减法,为下节课学习做孕伏。

教学反思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

“图书角”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几乎每个学校、班级都会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养成阅读、查阅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节课以此为切入点,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本节学习的积极性。

第5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比较、合作交流、学具直观感知等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退位减法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一)口算(课件出示)

第一组:

48-6 59-9 87-5

第二组:

18-9 16-8 12-6

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2.观察两组算式,比较两组算式的不同。

(二)看图列算式

□○□=□

(三)找朋友

出示数学卡片3 8

请学生在这两个数中选择一个数填入方框,组成算式。

24-(  )=   3(  )-7=

学生尝试计算,再比较算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发现后两个算式是退位计算,引发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体现多样

(一)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

(课件出示)

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体育课吧,一

(1)班体育委员到体育器材室去借足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完整把信息和问题叙述出来。

(课件出示)

3.交流汇报,板书算式。

36-8=

教师追问:

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加强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二)比较算式,猜测结果。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题中的算式:

36-5= 与36-8=

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36-8”这道题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会出现:

“36-5=31”,而“36-8=”个位上的“6”不够减“8”

2.可能有学生会算,保留学生的结果。

教师追问:

一定是这个结果吗?

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三)利用学具,探究算法。

1.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试着算一算。

引导学生拿出3捆和6根小棒,尝试摆一摆来计算如何“减8”。

教师:

“6减8不够减,怎么办”?

2.引导学生提出:

可以再打开一捆小棒,再减8。

3.同桌合作摆小棒,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

6根小棒减8根小棒,不够减,需要“打开一捆再减。

同桌合作,互相说说如何摆。

4.学生汇报用小棒进行计算的过程,老师根据汇报进行展示。

(四)算法呈现,比较优化。

1.呈现摆法,直观感知

可能出现两种摆法:

2.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老师根据汇报板书:

3.分析算法,明确算理。

教师: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中,前一种是采用破十法,也就是直接拿出一捆打开中的10根减去“8”,剩下的根数相加;后一种摆法是把打开的一捆10根与原有的根数相加,再减去“8”剩下的数与整十数相加。

(五)整理归纳,小结算法。

1.同桌交流,相互说说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征:

把36分成(  )和(  ),先算……,再算……,所以36-8=28。

2.即时练习。

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对照小棒直观图,先在图中圈一圈,整理口算过程,再算出得数。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出示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2题。

(课件出示)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2.汇报结果,结合提示语,完整表述。

3.即时练习 20-5= 50-8=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教材第73页练习十六第11题“夺红旗”。

(课件出示)

以开火车形式口算各题。

(二)教材第72页练习十六第7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再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能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将数学的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主动探索新知创设条件。

2.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

从而培养其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师注意发挥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6课时 小括号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页例3及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