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师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十二师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师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师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农十二师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兵团党委关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依据农十二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兵团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结合农十二师科技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明确未来五年的科技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为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全面落实“科教兴师”战略,加快推动“三化”进程奠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农十二师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提高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师战略,紧紧抓住科技支疆、科技援疆、科技特派员等历史机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了特色产业聚集发展,使我师在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产业化、民营科技企业、科技示范与推广、科技服务能力、科技人才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有力支撑和引领了全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十二五”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以来,共实施国家、自治区、兵团和乌鲁木齐市各级科技项目70项,安排师级科技项目30项,争取科研经费1710万元,师本级支持科技支出685.5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有52项科技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
其中,兵团科技进步奖12项,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奖2项,农十二师科技进步奖38项。
以团场、企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为主体,不断增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006-2007、2008-2009年连续两次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地级市”称号、兵团科技进步先进师称号,所有团场顺利通过全国县(市、区、旗、团场)科技进步考核。
2006-2007、2008-2009年全师6个团场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
截至2010年底,我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科技对农业、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7.56%和43.68%,全社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40%,比“十五”末高出7个多百分点。
(二)科技投入大幅增长
“十一五”期间,持续加大了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力度,师本级科技投入由2006年的6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45万元,增幅达到475.0%,年均增长率约为兵团本级增长幅度的2.5倍。
承担国家、自治区、兵团和乌鲁木齐市各级各类科技项目70项,争取科技经费支持2031.4万元,比“十五”总量增加71.7%。
从2009年起师本级设立工业科技专项16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1500万元,引导社会投入7560万元;师属团场财务科技支出占同级财务支出的比重达到2.0%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了1.0%以上。
基本实现了由单纯依赖国家拨款向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转变。
“十一五”末,全师科研单位面积达2133.2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115台,价值684万元。
(三)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农十二师科技工作的决定》、《农十二师科研计划管理办法》、《农十二师科技开发研究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农十二师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有利于推动科技与创新的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了《农十二师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团场、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办法》、《农十二师工业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激励政策,从科技意识、组织领导、科技体制、队伍建设、科技投入体系建设等多方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
(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广泛开展科技富民强团行动,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工程、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整体推进了“五大工程”(团场科技信息化建设工程、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工程、农业科技品牌培育工程、农业科技合作组织培育工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六大行动”(团场远教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合作组织、科技特派员队伍、科技示范户建设)。
加强科技示范应用,建立了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农业科技专业化合作组织,扶持了天润乳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6个精准农业示范区,使农业产出效率和效益稳步提高。
“十一五”以来,共推广应用新技术累计达132.01万亩,高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5万亩,林果业面积达到6.36万亩,牲蓄存栏9.64万头(只),优质奶牛达到8031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有4个作物新品种通过自治区审定命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
(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效增强
“十一五”期间,建成企业技术开发中心4个,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4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3家,被列为兵团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家,制定新疆地方产品标准5个,取得各级各类工业科研成果28项,开发新产品39个,获得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了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推动了产业技术的升级。
(六)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到2009年底,全师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2771人,每万人口中有专业技术人员380人,其中高级职称135人,中级职称845人,初级职称1791人。
“十一五”期间,培养科技带头人8名,科技开发带头人10名,技术研究与开发骨干20名。
(七)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
以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宽科普工作领域,创新科普活动。
在企业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培训、企业职工技能竞赛,推动了全师职工群众性学习技术的热潮,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生产技能和文化素质。
在团场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普及与培训,通过科普示范连和示范户创建、以及科技特派员、科技指导员的选派等活动,促进了农工的生产技能、科技致富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
组织“科普进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家进校园”、“科普巡展”等活动,积极在大中小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十一五”时期,举办各类培训班1865期,培训人数达21.79万人次,完成职工技能培训20469人,发放科普资料20.78万份,期末我师全民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90%。
“十一五”期间,建立了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
二、面临的形势
加快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改革开放、科技进步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平台,需要新型建筑、建材、节能和环保等技术提供保障;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要求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开发的新突破;建设农业“三大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解决关键科技问题,用高科技装备农业产业;优化三产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科技为先导,产业技术为储备,开发和应用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社会事业,保障与改善民生,要依靠民生科技,面向职工群众,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十二五”时期,是十二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科技支撑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快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谋求新的区域竞争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迎来一系列历史性机遇的同时,十二师科技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或问题:
一是科技条件建设相对滞后,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匮乏,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实力弱,企业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科技支撑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十二师曾创造“十一五”年均增长30.01%、名列兵团各师增速之首的辉煌,要保持这种辉煌,就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发展,而超常规、跨越式快速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优势资源转换能力差、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突出矛盾,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型转变,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十二师科技面临的严峻挑战;三是区域竞争的压力明显增大,除建工师、十二师外,其他师在内地省市的固定对口支援下,设施条件、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及经费增长速度必将加快,并将带动其科技合作、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等的显著加快;四是科技发展还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低碳经济转型、资源环境约束、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等诸多问题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十二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创新思维,优化环境,加快调整科技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明确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提出科技工作的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从阶段目标、区域布局、战略层面、战略方向上对科学技术做出全面部署,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技术跨越与生产力的跃升。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十二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坚持“科技兴师”战略,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强化科技在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科技惠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职工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和生命健康的水平;以科技援疆与合作为支点,拓展发展平台,实现重点跨越;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建设为保障,推进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加快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
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加快技术市场培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市场导向与行政推动相结合,加快推进科技产业化。
——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
整合各类创新资源,重点发展特色资源转换的科学技术,突出抓好一批有较大市场潜力和产业带动作用强、有跨越发展机遇的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开放集成,注重转化的原则。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走常规与高新技术结合、引进与开发并存的技术发展路线。
积极推动产学研,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实现重点领域、优势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聚集资源的原则。
重视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人才、团队的倍增效应。
集中有限资源,调整科技投入结构,统筹科技项目、人才、基地建设,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坚持强化服务,改善环境的原则。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优化创新环境,形成充满活力科研创新机制。
——坚持立足全师,上下衔接的原则。
立足师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确定科技发展重点,既要注重对接国家和兵团确定的科技发展战略及重大科技专项,在国家和兵团科技发展战略布局中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又要重视与各开发区、团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划的衔接协调。
(三)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十二师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基本建成满足科技创新需求的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基本形成一支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整体创新能力居兵团中等偏上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为十二师科技跨越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条件支撑和智力支持,使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突破,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兵团先进行列。
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提高。
本级科技投入继续按不低于15.0%增长,科研开发经费占十二师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3%;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2.5%,高新技术企业开发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6.0%。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新建兵团级农业、工业科技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2-3个、科普示范基地1-2个和城市社区科普活动中心2-3个,使师属科研机构的城郊农业创新优势基本形成,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培育2-3家兵团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师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0%以上,农产品加工处理率提高5.0%-10.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0%以上;开发出2-3项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农业关键技术;建立良种繁育、养殖等基地4-7个,引进名特优果蔬新品种3-5个;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达到80.0%以上,科技进步对全社会的贡献率达到56.0%以上。
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实施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专项计划,“十二五”期间引进和培养急需紧缺专业青年科技人才100名以上,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100名以上,科研单位科技人员数增加到113人,增长18.0%左右,使全师人才综合竞争力达到兵团先进水平。
全民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95.0%,达到兵团领先水平。
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目标
1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
达到1.3%以上
其中:
企业R&D经费投入占总R&D投入的比例
达到60%以上
2
师本级科技三项费年均递增
达到15%
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达到10%
4
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年均增长
达到10%以上
5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达到56%以上
其中:
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率
达到65%以上
达到47%
6
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
达到2-3个
7
培育兵团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达到2-3个
8
建成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达到2-3家
9
建成兵团农业科技园区
达到1个
10
建成兵团工业科技园区
达到1个
11
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兵团级技术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达到4个
12
培育和创建具有地理标识或集体证明商标保护的十二师名优特产品
达到3—5个
13
科技成果转化率
超过60%
14
建成科普示范基地
达到1-2个
15
全民科学技术普及率
达到95%
(四)战略部署
人才、条件、环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包括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其中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条件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手段,环境是科技创新的催化剂或助推器。
因此,从战略部署上,必须重视和抓好人才队伍、条件平台建设工作,并通过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来提升保障水平。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
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重点,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借助兵团重大人才工程和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优秀人才来十二师创新创业;实施科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重点发展的领域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科技人才;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服务专业人才。
科技创新,条件支撑。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手段。
充分利用科技援疆条件下的人才、资金、管理、技术和机制条件,加强各类科技人才培养载体的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研发平台建设,为培养、引进和集聚人才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科技创新,环境保障。
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体系为根本措施,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延长评价周期,减少评价活动对科技人才业务工作的干扰,鼓励科技人才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
加快推动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促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和集聚。
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根据《十二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十二师科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和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聚焦城镇化,着力开展以循环经济为基础、智能管理为重点、宜居富民为目标的环境科技;聚焦新型工业化,着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程;聚焦农业现代化,着力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继续加强民生科技工作,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科技统筹协调发展,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加强环境和资源领域科技攻关,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城镇规划、生态宜居环境建设、建筑节能、清洁能源利用、废弃物整治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增强小城镇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的有效发挥和节能低碳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小城镇健康协调发展;开展小城镇社区服务、产品信息服务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提升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1、城市建设及节能领域:
——加强城镇环境和资源领域科技攻关。
积极引进和推广运用低碳城镇发展的技术。
加强城镇垃圾收运设施建设,构建城镇(团场)——中心连队——作业点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
加强城镇水环境改造与综合利用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推广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成套技术,中水回用等新技术,促进城市水环境的全面改善与综合利用。
引进和推广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置技术及装备的应用,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和建设新技术应用。
引进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加强节能建筑围护结构与部品的研发;积极推广外墙外保温成套技术、屋面高效保温隔热与防水技术、节能门窗与幕墙新产品以及各种遮阳技术等,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的应用。
积极开发利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加大对新型结构体系、装饰装修工程和水电、暖通、弱电等专业建造供应的推广和应用,突破传统建筑模式,推行精益建造、清洁生产、文明施工的现代建筑模式。
——加强城镇景观与生态系统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应用。
推行城镇园林绿化与景观规划先进技术,加强与城市绿色景观建设相适应的受污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及集成应用研究与应用,发展城市环境生态调控技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人居环境领域:
重点抓好一批环境、生态、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工程建设。
重点支持RFID(视频识别)等相关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在包括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实现对重点地区、重点街道实时进行图像浏览。
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建设、社区治安、应急救助、信息服务、物业管理、视频点播以及家庭智能化体系,加快社区和家庭信息化步伐,促进城市生活现代化。
3、现代物流领域:
紧紧围绕我师加快与乌鲁木齐市大物流建设的需要,与师现代物流发展统一规划相衔接,加快推进兵团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农产品统一销售信息平台的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商业、贸易嫁接,建立商贸流通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农资统一采购供应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建成以集散货物为主要功能的货物集散中心、以运转为主要功能的运转中心、以配送为主要功能的配送中心和以服务于商品交易的物资中心;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提升物流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水平。
4.园区建设领域:
坚持“科技强区、机制活区、项目兴区”的发展思路,瞄准建设兵团级农业、工业科技园区各1个的目标,以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师合作区、三坪新城区等核心区为载体,充分利用地处首府的地理边缘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围绕现代物流产业、能源设备产业、绿色加工产业、现代制造产业,主攻风电设备、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的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着力引进高科技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和内地、尤其是东部省市创新型企业项目,形成按医药制品、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金属产品制造等有聚集、有分工的区域产业格局,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创建与跨越式发展。
——加快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建设。
积极推进兵团乌鲁木齐工业园区申报、建设工作,以无污染耗水量低的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建成综合型经济技术开发区。
——加快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师分区发展。
充分整合师各工业园区的科技资源,培植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产业化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努力将十二师分区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逐步形成对全师各区域的“技术梯度转移”和“产业梯度扩散”。
到2015年,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师合作区工业总值超过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税收分成达到3亿元以上。
——加快三坪新城区循环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地处首府的地理边缘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产出效益好的项目,按医药制品、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金属产品制造,形成有聚集、有分工的区域整体产业格局。
专栏1城镇化建设领域重大项目
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回收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依靠科技创新,在全师范围内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型技术和工艺,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
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及示范、垃圾综合治理技术开发应用。
组织开展一系列节能试点、废旧物品回收处理试点和水资源再利用中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为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试点。
采用新技术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
加强污染防治设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力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推广水处理技术,控制污水排放。
城镇建筑新技术领域应用研究与示范:
重点开发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核心的绿色建筑的某些单项技术与系统设计、绿色建筑材料和系统的集成创新技术应用。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改建扩建同步实施节能改造;加强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推广高效用能设备和节能运行管理技术。
加强信息技术等新科技手段集成应用研究与示范:
支持城管信息网的建设与完善,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重点支持RFID(视频识别)等相关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研,支持数字社区建设、各类信息网络资源的共享,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镇建设与管理水平。
(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培植、扩张传统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为目标,加大技改力度,集中推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关联作用强的项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食品、纺织、矿产资源和建筑材料等领域的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
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
选择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的研发设计、电子信息、信息安全、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大培育力度,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引领全师产业跨越式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1.矿产资源和建筑材料领域:
重点加强探矿技术研究,开展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察和开发力度,引进和开发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煤炭开采技术,开发具有资源优势的矿产。
以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档次,适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结构为重点,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重视节能、降耗、资源可再生利用的新型建材开发和产业化。
专栏2矿产资源和建筑材料领域重大项目
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以昌平矿业公司为重点,积极开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建立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示范点,提高矿井瓦抽采效果,减少及杜绝瓦斯超限,实现绿色排放和综合利用。
2、食品产业领域:
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研究开发、引进一批具有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作用的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工深度,提高农产品资源利用率。
重点围绕奶业、果蔬、畜禽等量大面广的农畜产品,提高综合加工能力,延长加工番茄、蔬菜、桃、鲜食葡萄、甜瓜、草莓、花卉、生猪、特色畜禽等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和高端产品比重。
大力发展以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