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远超成本价 不止星巴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895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售价远超成本价 不止星巴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售价远超成本价 不止星巴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售价远超成本价 不止星巴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售价远超成本价 不止星巴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售价远超成本价 不止星巴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售价远超成本价 不止星巴克.docx

《售价远超成本价 不止星巴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售价远超成本价 不止星巴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售价远超成本价 不止星巴克.docx

售价远超成本价不止星巴克

售价远超成本价不止星巴克

【思考:

价高之因】

  最近,星巴克的成本成为热议的话题。

不过,要说售价远远高于成本价,还真不止星巴克。

火车餐、经典餐、奢侈品、眼镜、化妆品、保健品等售价,动辄也是其成本价的十倍、数十倍。

这么看来,星巴克太小儿科了!

  火车餐

  作为中国人,谁没有吃过火车餐?

一份普通的盒饭,在一般店面最多卖十块钱左右,到了火车上价格就变成了20、30元,价格成倍涨。

而其成本价可能只有二三块钱。

普通车现做的套餐到了快到终点站时还会5折甩卖。

如今高铁上40块一盒的火车不用5折甩卖,因为他们的保质期长达半年。

  景点餐

  一元矿泉水,到了景区变4元、5元;同样的牛肉,在成都只要22元一斤,在九寨沟你却要花88元!

同样一碗牛肉面,在外面买5、6块钱,到了世博园,能卖到50元!

售价是成本价的10倍以上!

  奢侈品

有业内人士爆料称,爆料说路易威登(LV)帆布包的材料成本是一米11欧元。

Prada虽然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代工确实已经让它的成本下降很多,一个价格在二、三万人民币的Prada包包,成本不超过1000块,利润率甚至达到10倍、20倍。

【就在中国国内的高端奢侈消费进入低迷期之际,国际奢侈品牌香奈儿、Cartier等再次启动了全球涨价之风。

不过调查发现,虽然香奈儿等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升幅达到10%—15%,但国内的经典款涨价幅度只有3%左右。

而有广州的高端商场向透露,在国内高端消费受到八项规定的冲击下,时尚奢侈品明显比土豪型的奢侈品更加抗寒。

  境内外价差缩小

  最近,奢侈品圈子里的一件大事就是香奈儿又升价了。

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香奈儿把ClassicFlap系列中号、大号涨价450欧元;2.25系列每个型号涨价450欧元;LeBoy系列中号涨价300欧元,涨幅在15%左右。

发现,不仅是香奈儿,从4月21日开始,法国珠宝品牌Cartier提价6%至10%;随后意大利品牌Ferragamo通知部分商品平均提价400元。

  来自美国劳动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奢侈品的价格涨幅高达60%。

其中,爱马仕‘Hermes’经典凯莉包10多年来已从4800美元上调至7600美元;LV的Speedy包也有32%涨幅,Chanel2.55售价则在60年里上涨了20多倍。

  不过,同样是涨价,调查发现,广州太古汇的香奈儿2.55经典单肩包的价格从41200多元涨为42500元,涨幅只有3%左右。

为什么涨幅没有随海外市场同步?

太古汇香奈儿相关销售人员表示,这是该品牌的价格策略,目的就是要缩小国内和海外市场的价格差距。

而从丽柏等广州的高端商场也获悉,多个奢侈品牌在坚持涨价的同时,也从去年就开始了调整国内和海外市场价格差距的措施,而且供应国内的款式往往比香港甚至海外市场更新、更丰富。

  奢侈品全球下滑难阻

  其实,国际奢侈品牌费尽心思要缩小国内奢侈品和海外市场的价差,还是看中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贝恩公司一项研究显示,按照固定汇率计算,今年全球的个人奢侈品销量预计将增长4%-6%,2013年的增幅为6.5%。

奢侈品销售料在2014年进一步放缓,因中国、俄罗斯和欧洲需求疲弱,抵消了全球游客购物上升以及美、日的强劲需求。

  与之相呼应的是,瑞士钟表业联合会前不久发布,由于在中国高端手表销售的大幅下跌,瑞士钟表业的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

近日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公布2014财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期集团销售额24亿欧元,仅同比增长4.1%。

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两大品牌Gucci和彪马的当季业务未见起色。

虽然LV母公司2013年销售额291亿欧元,同比增长4%,集团净利润34.36亿欧元,与2012年基本持平。

但路易威登2013年在中国的销售仅增长了1%左右。

  “土豪奢”没落“时尚风”上位

  “高端奢侈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两位数的下滑。

”有广州高端商场的相关负责人向透露,相比较一些土豪型的奢侈品,更注重时尚设计的奢侈品品牌则逆市增长。

据悉,已经在中国49个城市开设了实体店的美国时尚品牌Coach2013财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0%。

  “中央的八项规定对于高端奢侈品等消费的打击很大。

一些定位奢华、LOGO极其明显、主攻商务礼品领域的品牌肯定受到很大的冲击。

”有商业人士表示,这也许对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是一件好事,挤出去了之前的一些消费泡沫,留下的反而是一些对时尚、设计真正喜欢而且有购买力的产品。

不过,这个市场的增长放缓肯定是在两三年内都会持续的】。

【品牌、质量优势加上消费需求---讨论:

奢侈品的中外差价问题(除非存在垄断因素或国家关税费等影响,差价过大是难以长期维持的),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中国的过旺需求会使全世界奢侈品普遍涨价。

  汽油

  中国油价比美国贵是众所周知。

但中石油自采原油的成本究竟是多少?

  在香港上市的MIE能源公司采油区块位于中石油松辽油田,据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位于松辽油田的大安区块从2007年到2010年上半年的采油成本分别标明为每桶5.44美元、4.23美元、6.21美元、5.01美元,同位于这一区域的其他两区块2010年上半年的平均采油成本则为11美元每桶。

需要注意的是,MIE能源公司拥有的上述三个区块正是中石油在上世纪90年代对外出售的"鸡肋"区块,开采成本高且品位底。

如果按照这一财务数据,中石油开采成本起码要低于美国石油公司的11美元/桶,然而中石油2010年一季度的自采原油实际销售价格平均高达91.85美元/桶。

  眼镜

眼镜业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暴利行业,有这样一段顺口溜:

"20元的镜架,200元卖你是讲人情,300元卖你是讲交情,400元卖你是讲行情。

大众眼镜直通车创始人毛春波此前对外表示:

“眼镜行业从总经销到省级代理、到地级代理,中间环节太多。

一般情况下,传统眼镜店售价如果按出厂分,利润300%、400%、500%的都有,翻10倍的都有,假如10块的卖到100,这个多得是,30块钱卖到300、500的,这个情况相当普遍。

  “如果从出厂价与零售价比较来看,眼镜确实是暴利。

”眼镜行业业内人士林西(化名)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镜片和隐形眼镜,生产厂商利润更高,镜架零售商利润更高。

  不过在中国眼镜协会常务理事贺庆看来,对正规眼镜商来说“暴利是个伪命题”。

在中国眼镜行业生产企业有4000多家,零售企业有将近4万家,“在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怎么可能存在暴利?

  贺庆认为,眼镜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所经营的是半成品,必须通过零售商加工后才能成为产品销售出去,所以眼镜的价格不仅体现产品价值也体现不同服务的价值。

此外价格的差异体现在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差异、不同渠道的价格差别。

依视路尼康博士伦等眼镜商因价格垄断被罚1900万2014年05月29日 14:

36  国家发改委网站     

  根据群众举报,2013年8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力量对眼镜行业主要镜片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查实一些生产企业存在限制下游经营者转售价格的排除竞争行为,近期责成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依据《反垄断法》进行了处罚,共计罚款1900多万元。

  经查,依视路、尼康、蔡司、豪雅等主要框架镜片生产企业和博士伦、强生、卫康等主要隐形眼镜片生产企业普遍对下游经营者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转售价格维持,存在固定镜片转售价格或限定镜片最低转售价格的行为。

有的框架镜片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签订了含有限定转售价格条款的《销售合同》,并要求经销商严格按照其制定的“建议零售价”销售镜片,直接维持转售价格;有的隐形眼镜片生产企业与其在全国或重点城市的直供零售商常年统一开展“买三送一”促销活动,相当于各零售商按照生产企业“建议零售价”的七五折销售隐形眼镜片,变相维持转售价格。

为确保镜片市场价格体系得到维持,涉案企业通常采取惩罚性措施加以约束,如扣减保证金、取消销售返利、罚款、停止供货、口头(邮件)警告等。

一旦经销商或零售商突破限定的价格(折扣)或擅自加大促销力度,就会遭到警告、停止供货等惩罚;反之,如果经销商或零售商严格遵守限定的价格或促销力度,则会获得销售返利等奖励。

  作为眼镜行业市场规模较大、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知名品牌商,涉案企业的上述行为限制了经销商的自主定价权,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相关规定,达成并实施了销售镜片的价格垄断协议,达到了固定转售镜片价格或限定镜片最低转售价格的效果,排除和削弱了镜片市场价格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使相关镜片价格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各涉案企业受到调查后,均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一是立即停止违法行为;二是立即按照《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对经销合同进行修改,废除维持转售价格的所有措施;三是组织开展反垄断法规培训,确保经营行为依法合规;四是主动降低旗下主流产品的出厂价,减轻、消除违法行为危害后果及影响,使消费者切实受益。

截至目前,涉案企业的整改措施正在落实之中。

  根据各涉案企业排除限制价格竞争行为违法情节、危害程度,以及配合检查、整改情况等因素,国家发展改革委已责成相关涉案企业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目前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已下达。

其中,对价格控制力较强,但能够主动整改的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处上一年度销售额2%的罚款879.02万元;对不能很好配合调查,但能主动整改的北京尼康眼镜有限公司处上一年度销售额2%的罚款168.48万元;对积极配合调查并主动整改的卡尔蔡司光学(广州)有限公司、北京博士伦眼睛护理产品有限公司和强生视力健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均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的罚款,分别为176.6万元、369万元(按隐形眼镜片相关市场)和364.37万元;对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的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上海卫康光学眼镜有限公司2家涉案企业,依法免除处罚。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眼镜属于市场调节价商品,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但经营者的价格行为应该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反价格垄断规定》等法律规章的规定,上游经营者不得剥夺、干预下游经营者的定价自由,排除、限制市场价格竞争,侵害消费者利益。

所有经营者要引以为戒,增强守法经营意识,自觉规范自身价格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盐

  据媒体报道,盐每吨成本200元,最终可以卖到3000元。

成本每吨200元,出厂价每吨500元,卖给盐业公司。

盐业公司卖给商户是每吨1050。

从盐厂到盐业公司,盐的价格翻了一倍多。

商户可以卖到每吨3000元。

商户又将盐的售价增加了2倍。

  殡葬

  据调查,办一件丧事所需费用令人咋舌,包括火化费、整容费、遗体接运费、租用告别大厅费、租用花圈费等等,成本几十元的寿衣、骨灰盒动辄要价上千元。

  药品保健品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个出厂价12元钱的药,销售价是40,那么差价28元钱里,流通成本大概要7元到15元,而所谓的"流通成本"绝大部分是回扣,也就是说,回扣占药价的30%到40%。

在药价虚高的声讨声中,一些平价药房在全国遍地开花。

有的平价药房以"比核定零售价平均低45%"的价格销售。

但是,即使降价45%,仍能有利可图,可以想象药品零售业的暴利程度。

  化妆品

高昂的广告费、流通费……最后你看到的动辄成百上千的进口化妆品也许是成本的几十倍。

美容院里的化妆品暴利就更加惊人,据调查,美容院销售的化妆品大多由中小型企业生产,靠代理公司销售。

而代理公司一般1到2折就可以从生产企业拿到产品,200元的化妆品,最便宜时花不了10元钱就能拿到货。

心脏支架

“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谱儿”。

据说,国外很少病人需要3个以上的支架,而国内不少病人被放5~10个。

成都有一位患者居然被医院放了17个支架,筑成一道蔚为壮观的“钢铁长城”,堪称史无前例。

从最直观的价格来看,一个出厂价3000元的心脏支架,卖到医院的价格为11500元,医院售给患者翻倍至2.7万元;而同类的进口支架,以相同作价比例计算,到岸价6000元,到医院推至23000元,医院售出则在38000元上下。

疯狂的钻石价格水分:

万元钻戒批发价3千多

对珠宝圈内人士来说,没人不知道水贝。

这个位于深圳不过0.5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大小1600多家珠宝企业,已成国内最大珠宝基地,全国70%以上珠宝在此加工批发。

前几天,笔者以"珠宝商"身份来到这里,走到水贝某家珠宝展厅,当笔者表明要30分这个级别钻戒时,老板给笔者一下拿出十多款。

笔者看到这个级别钻戒,有的标价1.1万,有的标价1.2万元以上。

老板说,这是零售价,批发3折。

一路看下来,1万元的钻戒,在水贝只需3300元的批发价就可买到,整整低了6000多元,钻戒批发价基本在3~4折之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一般小珠宝商,经济能力有限,都到批发市场拿现货,批发商要赚一些,一般在成本上加价10%~15%批发,如果是委托珠宝工厂加工,会更便宜。

工厂直接出厂价3千珠宝商卖1万钻戒在珠宝工厂加工,要多少钱?

笔者决定去实际看一看。

在一位知情人的带领下,在水贝二路附近一栋看似居民楼的楼房,从1楼乘电梯到了3楼,敲开紧闭的防盗门,空间豁然开朗,里面竟是个珠宝工厂。

门后就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展厅,展厅里陈列着几百款加工好的钻戒。

再往里是一个个30多平方米的隔间,里面坐满工人,正在加工首饰。

笔者随即告诉老板,想加工一批30分的,成色为H色、SI的钻戒。

李老板拿着计算器算了半天,如果是简单款的钻戒,不需要太多工艺,费用3000元左右,款式复杂一点的成本也就4000元。

"加工量大还可以再便宜,我们加工一款钻戒就赚几十元的辛苦钱。

"老板说。

老板告诉笔者,全国各地有很多珠宝品牌都有他们的客户,遇到销售旺季,他们还给国内几个知名大品牌做代工。

昨天,他刚刚给一家珠宝品牌发走500件货。

笔者随后又在水贝珠宝加工区,探访了四五家珠宝工厂,同样这枚30分钻戒的加工成本,价格也基本都在3000元~4000元左右。

加价300%倍竟是公开秘密

商场里卖1万元的钻戒,加工价格仅为3000多元,加价率达到300%的惊人程度。

"这是其他行业很少能达到的暴利,钻石价格远远背离了真实价值"。

在珠宝圈有个潜规则,如果是一般的品牌,钻石的加价率是300%左右;而如果是国际一线品牌,钻石的加价率能达到5倍。

也就是说,一枚钻戒,如果是以1000元的价格出厂,那么在零售时,售价就在4000元以上。

进价3000元的钻戒,则要卖到1万元以上。

前不久《中国经济周刊》一篇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

据周刊报道。

一颗百货商场售价10万元的钻石,其成本价一般只有3万多元,其余部分都是流通费用和品牌溢价。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传统珠宝在商场里的钻石价格,最少都是成本价的3倍,更高的甚至加价到4倍、5倍,加价率达到400%~500%,这成了国内珠宝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他认为,国内钻戒市场之所以卖这么高,一方面是国内钻石市场需求大,钻石消费成为刚性需求,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钻石市场。

另一方面是国内消费者信息还不对称,对钻石价格和成本没有概念。

不像国外,钻石价格已相当透明。

在新加坡、日本等国家或者地区,很多消费者对钻石的品质级别都很清楚,一款钻戒,商家只能加几百元利润,从没有像国内这样的空间。

在一家珠宝工厂里,笔者试探性地问一位老板:

“这个3000元的30分钻戒,我要是拿回去得加价多少销售合适。

”这位老板笑着说道:

“看你在哪里销售了,你要是进商场,至少要卖到1万元。

要是自己开专卖店,卖到8000元、9000元,不成问题。

商家:

卖这个价没赚多少市民:

如此暴利还说没赚

面对钻戒"暴利"的说法,传统珠宝商家们却连连叫屈。

不少珠宝商表示,看似加价比较高,其实最后到手也没多少钱。

一位在本地从事了近10年珠宝生意的张先生对商场钻戒存在"暴利"一说并不认同。

他告诉笔者,其实在商场的珠宝商利润没有传说中那么高,更谈不上暴利。

他说:

"从批发回来到卖给顾客,中间经历了太多环节。

其中有商场扣点、宣传推广费用、装修折旧、人员工资、商品积压成本,这些加起来是很大一笔费用,最后也剩不了多少。

"

另外,还有珠宝业的人士认为,虽然大家产品是一样的,但是消费者购买的不是钻戒本身,除了产品本身之外,还有品牌带来的溢价。

目前不论是珠宝品牌专柜还是独立运营的珠宝店,各类人力物力成本相加,投入固然很大。

国际品牌比国内品牌高,香港品牌比内地品牌高。

"就像在市场上买一斤土豆两块钱,在酒店里炒成土豆丝要8块钱,你能按照两块钱来买这盘菜吗?

"一位从事珠宝营销的业内人士说。

但很多消费者表达了相反看法,有市民认为,珠宝和萝卜、土豆不同,单价动辄几千块甚至数万块,如果加价几倍的话,价格就让人觉得白白多花几千块,有被宰的感觉。

 

你眼中的暴利行业?

BWCHINESE中文网2012-11-12星期一

 

从26个候选行业中选出十三大暴利行业,化妆品业位居暴利行业之首,并盘点中国十年来十三大暴利行业变化。

有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由于行业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各行业有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盈利能力。

对于投资者来讲,认准最赚钱的行业,找到最赚钱的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进,这就是最成功的投资。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首

现在:

化妆品

男士也许该怀疑,大宝是暴利产品吗?

NO。

这里的化妆品是指进口高端产品。

SK-II著名的神仙水在中国零售价格为560元,而其制造成本仅为人民币6.5元。

惊讶么?

就算研发成本都加进去,每单只成本也不超过人民币10元。

资生堂650元/50克的眼霜连包装成本也只有10元不到。

而欧伯莱那些150元左右的低端眼霜成本仅在3元左右。

女士们,现在不再认为你们往脸上涂抹的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了吧?

在这里,女士是第一受害大头!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二:

日用品

其中以个人清洁化学制品利润最恐怖。

以牙膏为例,其中最贵的成分―发泡剂成本仅为600元/吨左右甚至更低,而这600元的发泡剂足足能够装满6000只最大号的180克牙膏。

剩余的有效成分成本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了,碳酸钙粉末每吨用量成本仅为120元左右,最高级的含氟牙膏其有效成分―单氟磷酸钠每吨成本不过100元。

国产的低端产品就不算了,就算是用硅磨料的佳洁士,180克装市场零售价为13元左右,6000只能卖多少钱?

洗头水就不说了,比这个更恐怖。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三:

饮料

这其中,非碳酸类果汁饮料的利润最大,市场零售价2块钱的果汁饮料连包装成本+设备成本只有7分钱,而易拉罐饮料则更低,仅有5分钱。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四:

白酒

以五粮液酒厂为例,每吨粮食能够生产100市斤左右白酒,其中10市斤最品质好的是五粮液,其余则被用作什么五粮春啦、浏阳河啦类似低端产品。

每吨粮食的收购价格大概是1600块钱左右,而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零售则最多可达到15000元左右。

大家不要相信某些白酒所谓的N年陈酿,厂家没那耐心真的去陈酿,只不过是用现代工业的催化剂加快发酵过程罢了。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五:

药品

药品的暴利大家是知道的。

在一般人的眼睛里,药品的利润应该是最高的。

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比较以上行业,药品的设备、厂房及研发成本都要高出许多,所以只能排在第5。

而进口药品的配方研发一般是在国外进行,导致其研发成本更高。

虽然其有效成分不值几个钱,但厂家的时常出新却是实实在在的。

当金六福卖不动的时候,五粮液可以注册一个金七福的品牌继续卖以前的酒,而药品却不行。

新药就是新药,没听说过麦迪霉素淘汰以后改个名字继续卖的。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六:

保健品

这东西是咱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从太阳神到脑白金,就从来没有一个保健品能真正起到其宣传效果。

这里排行的保健品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由正规厂家通过正规配方生产的产品,并非假冒伪劣产品。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保健品在前两年的暴利状况已经改观了很多,尤其是异军突起的脑白金,虽说是购买美国的淘汰配方,但其不到200的售价比起其每单位十多元的成本(包括包装成本、配料成本、广告成本)来说,比例显然低了很多。

与药品不同的是,保健品的研发及设备成本相对较低,吃不死人就成,最好也别吃出事来。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七:

通讯

其中以移动通讯更甚,典型的一次投入长久收益的例子。

GSM基站每台的造价约为人民币20万,但其确可以负担最多15万门的信号流量,以每人40元月租算,就算这15万人不打电话,一个月的月租就能买30个基站。

当然,移动通讯行业还有其他设备及科技成本投入,这里就不细算了,总之将其排在第七位比较合理。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八:

软件

任何软件在中国卖的都不好,这里只针对买正版的人。

每张光盘的制造成本是9分钱,高档软件的包装成本不过5元钱,但软件的大头往往在于研发。

WINDOWS98卖了近8年,赚的钱已经足够再研发40个WIN98了,但是这是外国。

如果比尔盖茨生在中国,相信其早被饿死或还在中关村当装机工。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九:

小家电

比起冰箱彩电,小家电的成本最低,利润最高。

飞利浦就是做小家电起家的大公司之一。

其实,1800元的刮胡刀制造成本往往只比180元的刮胡刀高1.5-2倍,但在零售时却可以卖到10倍价钱。

谁用飞利浦刮胡刀举手:

您好几百的高科技产品其实也就值20块钱。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十:

汽车

国外的汽车利润已经很透明了,每量成本在8000美金的车零售能卖到10000美金就不错。

但国内却不然。

本田飞度那种破车大家都觉得很便宜,其实那车在中国的售价足足比国际参考价高了1000美金。

更低的材料成本,更低的人员成本,更高的利润,中国人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天真的人为汽车真的便宜了。

其实那群洋生产商正躲在被窝里偷着数钱呢。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十一:

教育

孩子的教育成了很多中国家庭最大的一项消费支出。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得不为孩子的未来,对各种乱收费埋单。

从幼儿园开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就不得不给一些高级幼儿园交纳上万元的赞助费。

而在中小学阶段,重点中学的择校费则高达几万元。

招生录取时有捐资助学费、提档费、查卷费等;新生入学时有择校费、建校费、复读费、借读费等;离校毕业时有就业指导服务费、派遣费、信息费、毕业证书费等。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十二:

殡葬

殡葬业的垄断经营,封建丧葬观念作祟,助长了这个行业漫天要价的习惯。

据调查,办一件丧事所需费用令人咋舌,包括火化费、整容费、遗体接运费、租用告别大厅费、租用花圈费等等,成本几十元的寿衣、骨灰盒动辄要价上千元。

购买墓地或灵塔的费用就更昂贵了,好的地段高达数万元。

十三大暴利行业之十三:

网络游戏

据悉,网络游戏产业的毛利率高达50%以上,最高的甚至有75%,而净利率也在25%~50%之间。

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厂商只需对网络游戏进行维护与升级管理,无需厂房、仓储与制造,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由于游戏编码存储在一个安全系数很高的服务器上,大大减少了盗版的可能性。

十年前:

房地产

从来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房地产业这样盛产亿万富翁,各种富豪排行榜上,房地产富豪连年占据半壁江山。

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但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并没有终结。

十年前:

眼镜

在外行人看来,眼镜业又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暴利行业,有这样一段顺口溜:

“20元的镜架,200元卖你是讲人情,300元卖你是讲交情,400元卖你是讲行情。

十年前:

煤炭

和石油化工一样,煤炭业是祖宗留给全中国人的财富。

有些命好,生在山西,成为煤老板,就会富得流油。

有人命不好,生在四川、湖南或河南,成为矿工,尤其是遇到瓦斯爆的矿工,就会一辈子不幸。

十年前:

出版业

中国的出版业同样处于管制状态。

大中国13亿,仅仅不到1000家出版,小台湾2000多万人,超过2000家出版。

以至于出版堕落到仅靠卖书号就能过小康日子的地步。

中国出版业之乱像,和中国足球差不多。

十年前:

石油天然气

从本质上讲,石油天然气是祖先留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