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中学区域地理月考题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847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绥阳中学区域地理月考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绥阳中学区域地理月考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绥阳中学区域地理月考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绥阳中学区域地理月考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绥阳中学区域地理月考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绥阳中学区域地理月考题答案.docx

《绥阳中学区域地理月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绥阳中学区域地理月考题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绥阳中学区域地理月考题答案.docx

绥阳中学区域地理月考题答案

绥阳中学2016届高三文科班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本题共有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右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1---2题。

1.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A

A柑橘B香蕉

C椰子D苹果

2.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状况是:

A

A降水较多B降水较少C降水相等D无法确定

读右边两地区图,回答3~6题。

3.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C

A.淡水资源B.渔业资源

C.石油、天然气D.煤炭、铁矿

4.该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当地:

D

A.水体富营养化B.水体放射性污染C.外来物种入侵D.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5.有关a、b、c、d四条河流所在流域的正确是D

A.四条河流全年皆可通航,航运便利B.光照和热量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C.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D.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6.若城市①②之间实际直线距离为M,城市③④之间为N,则M与N的关系是C

A.M=NB.M>N

C.M<ND、无法确定

(2010年安徽卷)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图7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7~8题。

7.“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C

A.水平诸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

8.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A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两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C

A.春小麦、高粱、玉米B.大豆、甜菜、棉花

C.冬小麦、油菜、柑橘D.春小麦、棉花、梨

10.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C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林业基地

牧业基地

A.

B.

C.

D.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图10),回答11~12题。

图10

11.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B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

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的一组城市是A

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B.成都、武汉、南京

C.沈阳、天津、青岛D.贵阳、昆明、重庆

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2,回答13—14题。

 

1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D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1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A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5.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D)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16.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B)

A.热量充足B.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

17.从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到台风的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

卫星云图的

获取来自:

(A)

A.RS技术  B.GIS技术  C.GPS技术 D.观测资料

读下图,回答18--20题。

18.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D)

A、引人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

19.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

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

20.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乎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C)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地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

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

据此回答21题。

2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D)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2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B)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24、雨林群落高大茂密的原因是:

(A)

①热量充足②水分丰沛③生长季节连续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

25、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A)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较弱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综合题(本题共有5小题,共50分)

26、(10分)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1629年

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徙牧伏尔加河。

1632年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

1644年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王公会盟,制定《蒙古一卫拉特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

1644年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克阵亡。

1645年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遭到拒绝。

双方商定土尔扈特游牧区域。

此后十余年间,土尔扈特汗国逐渐形成。

1655年

土尔扈特汗国与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

1657年

土尔扈特向清朝“贡驼马二百余”。

1672年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

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征兵。

1696年

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噶尔丹。

1712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抵达北京,康熙帝派遣使团出访土尔扈特,途中为俄国所阻。

1714年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

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

1731年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

1756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

1765年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汗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

1770年

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2万余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

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

1771年

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

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

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

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

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6万余人。

10月15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

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

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6分)

考到中亚及其周边(我过新疆天山地区),本区实在因其地理环境等特殊性,非常容易出题。

所以经常考。

关于这个民族的故事在前一段时间直到现在,电视还在热播《东归英雄传》,出试卷的人可能也看了这不电视剧,然后产生灵感的。

  

(1)12分

土尔扈特汗国从给的图中明显可以看出位于里海北岸,现在的俄罗斯南部,中亚哈萨克西北部;伊犁河谷地位于中亚东部,按位置伊犁河发源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谷地也能反映两侧是高山。

问为什么水多,要么是降水,要么是河湖水(图中有伏尔加、乌拉尔等),地下水(地下水不是主要的)和高山的冰川冰雪融水(要有明显的大山脉或高原,如新疆天山)等等,抓住这个思路然后结合实际可以得出

答案:

土尔扈特汗国:

河流较多(伏尔加、乌拉尔等);距大西洋较近,且与大西洋间地形比较平缓,无高大山脉阻挡,大西洋水汽可以由西风带到当地形成较多的降水。

伊犁河谷地:

深居内陆,北东南三面距海遥远又有山岭阻隔,但西侧向西到大西洋虽也较远,但无高大山地阻隔,西风带可以带来少量水汽,在天山西侧因地形抬升,形成一定的地形雨/山地降水;另外天山是高大山脉,可以为谷地形成高山冰川冰雪融水补给;本身位于河谷,还有河流水源供给。

(2)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4分)

土尔扈特人回归过程中来自自然的威胁可以从材料中看到回归是从1月17日开始东归,从地图上还可以看出土尔扈特汗国本身和回归路径所处纬度均位于中高纬,冬季寒冷是一项,途经中亚内陆干旱区,缺水,多风沙。

无水就无草(草的缺少,对游牧民族威胁大)无食物都是。

但不需要回答地形等,因为地形只是障碍,而非威胁,何况也无高大山地或不稳定断层等。

所以总结答案可以是:

寒冷(冻害)、缺水(干旱)、缺草料和食物、风沙等。

27、(2014新课标II卷)(12分)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4分)

(1)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使地表积水;河流因水位上涨,使两岸积水;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解析:

本题考查湿地的相关知识。

可以比照三江平原成为中国最大沼泽地的原因来答题。

点评:

难度系数中等。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4分)

(2)答案:

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的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相关知识。

河流的水文特征中有一点是关于河流含沙量的,河流的含沙量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土质情况,植被覆盖状况,侵蚀作用强弱,流速快慢等。

点评:

难度系数中等。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

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4分)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

结冰期长。

鱼类存活率低。

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解析:

本题考查鱼类资源的差异性原因,受当地气候、温度、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

点评:

难度系数中等。

28、(2014上海卷)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

读图,回答问题。

(8分)

(1)阐述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分)

【答案】:

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度到2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

该区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

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分析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对该区域水稻主产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有利影响。

(8分)

由于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使得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区,且水稻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由于沿河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人口多聚居于此,城市也多沿河分布,且主要分布于河口三角洲地区。

【解析】:

根据中南半岛所处纬度与海陆位置,判读该地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根据图示山脉,可见地形土壤特征。

结合自然环境特征,水稻的习性特征,可以得出水稻生产区的分布——气候暖湿,地形平坦,土壤丰富,适合农业生产,所以人口与城市多沿河分布,特别是河口三角洲。

39、(10分)(2014大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

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

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

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

责民岁输木绵十万匹”。

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习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

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

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亚洲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

15世纪开始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

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

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里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材料三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

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

图6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

(1)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4分)

【答案】

(2)纬度位置较高,气温偏低;(4分)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

(4分)

(2)分析18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优势。

(6分)

(3)优势:

机器设备与生产技术领先;(2分)市场需求量大;(2分)原料(棉花)供应充足;(2分)优良港口多,利于棉花和棉布进出口运输。

(3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

(2)从英国的气候特征和棉花生长的条件来分析。

图中英国的位置和伯明翰气候资料,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受西风带和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年多雨,气温偏低,光照不足。

(3)利用工业发展区位因素的原理来分析发展优势。

从技术、市场、原料等方面来分析。

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地和原料地,相距遥远,棉花及成品运输量大,大量的棉花和棉布进出口增加了运输成本。

(2014新课标II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30、(10分)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良的原因(3分)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减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

难度系数高。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2分)

【答案】

(2)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虫害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

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对于其他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点评:

难度系数中等。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2分)

【答案】(3)土壤肥沃,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中三大因素之技术因素中的化肥问题。

点评:

难度系数中等。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3分)

【答案】(4)环境质量优良,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

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

生产规模大。

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

商品率高。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点评:

难度系数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