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727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docx

《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docx

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复习巩固第六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古有两人吵架,一个曰“有没有天理!

”,另一个驳:

“你没有良心!

”路过的先生向身边的学生说:

“他们在讲道。

”以此可判断先生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

A、道法自然

B、治世不一道

C、兼爱非攻

D、“理”存在的合理性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解决百姓生计

B、树立独立人格

C、净化个人心灵

D、解释世界本源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某思想家指出: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下列各项中,该思想家最为赞成的是()

A、欲存天理,必遏人欲

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C、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D、清静无为,返璞归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有“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七种形象,其中“神化”和“维新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汉朝和明淸时期

B、隋唐和宋明时期

C、汉朝和晚清时期

D、隋唐和民国时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重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D、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陆九渊说: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六经”的权威地位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

秦朝“焚书坑儒”的压制

B、b处: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

魏晋、隋唐“三教合一”

D、d处:

明清批判传统思想的推动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元代修史,朱熹及其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

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

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入《儒林传》。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明代理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B、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

C、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

D、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明初政府规定:

“民间寡女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除本家差役。

”这项法规反映了明代()

A、妇女道德规范的严格化

B、致力于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C、政府鼓励尊老尊贤

D、政府重视妇女的社会福利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

程颐意在()

A、借古讽今

B、取法汉唐

C、重建纲常

D、贬抑佛道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淸朝袁枚(1716-1798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

章学诚(1738-1801年)斥曰:

“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无复男女之嫌……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A、重视经世致用思想

B、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C、理学思想受冲击

D、教育平等观念为共识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

材料二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

“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

”有的还说:

“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坤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

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晚清时期“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作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

……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无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材料三:

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

……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

归纳“礼”的价值追求。

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儒学新思想?

材料三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

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