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862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docx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docx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本文关键词:

论语,思想品德,启示,当代大学生,教育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本文简介:

摘要:

古代典籍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精髓的记载与传承,众多中国古代道德思想通过其发扬传播,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先贤意志的重要途径。

《论语》作为圣人之言流传至今,对社会发展和人本身的发展而言,其精华都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意义非凡。

本文将着重归纳几点《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本文内容:

摘要:

古代典籍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精髓的记载与传承,众多中国古代道德思想通过其发扬传播,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先贤意志的重要途径。

《论语》作为圣人之言流传至今,对社会发展和人本身的发展而言,其精华都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意义非凡。

本文将着重归纳几点《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蕴与启示,旨在将中国古代典籍精华应用于当代大学生教育中,更好地挖掘其现实价值。

关键词:

《论语》;思想品德教育;大学生发展;传统文化传播;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历来是文人学子必读的基础书目,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

《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多以对话形式出现,一问一答,呈现教学场景。

春秋战国前期,《论语》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现代研读的《论语》版本多为古代《鲁论》和《古论》这两个版本进行整理形成的版本,书中的言论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通过学习研究不难发现,《论语》当中对于为人处世之道,人与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格塑造、品德引导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学好《论语》无疑对成长中的中国当代大学生有着正面积极的现实价值[1]。

总体来看,《论语》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的意蕴与启示。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及学与思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呈现“教的多,学的少”“频率高,效果差”等普遍问题,各大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极为重视,平时安排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也比较紧凑,但是,长期的教育总是得不到良好的收效,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消极怠慢和其他不良情绪。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不得其法,大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通过短暂的课堂灌输,教师的输出时间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消化和吸收的时间远远不够,再加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单一、枯燥,特别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印象不深刻等。

针对这样的问题,《论语》当中其实早有记载解决的方式。

《论语·为政》中,孔子教育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面解决了上面提到的现实问题。

当代大学生缺乏的并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时间和内容,而是亟待改进教与学及学与思之间的关系,孔子的这句真言恰巧揭示了这两方面的真谛。

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应当清楚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本身,一味地说教和大量的灌输只能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故而应当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扭转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讨论时间,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细化吸收,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2]。

对于学生而言,孔子的这句话则引导了正确的学与思的关系,即学习之后要善于思考,并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针对性的继续学习能够使得学习和思考形成一个周而往复的良性循环,改掉以往听过就忘、学完一知半解、贪多嚼不烂的学习方法,良好地处理学与思的关系,使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落到实处。

总体来看,在大学生日常思想品德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准则,而大学生应当对所学的准则加以消化吸收、积极思考,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熟练运用所学思想品德准则判断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此来实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正确解决教育与实践的转换问题

任何学习的根本目的都在于运用到实践当中,尤其是对于注重思想和心灵的教育而言。

长期以来,各大高校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花大力气,却很难实现教育成果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有效转化,如何将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切实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一言一行中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从《论语》中孔子对学生的教诲就能得知,孔子认为的学习顺序应当是从“学”开始,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再通过“思”实现由“学”到“知”的转换。

“知”就是懂得、领会,它是“学”的进阶,在“知”的基础上转换到“行”。

“行”就是实践和行动。

学习者在“行”之后转而再进入“思”,这里的“思”主要是反思,思考学习者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可以改进之处,继而再进行新一轮的“学”。

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人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也是准确实现“知行合一”和“温故知新”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遵循这样一个严谨的过程。

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实现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就等同于教育的失败。

孔子有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耻其言而过于行”等论述。

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崇尚言行合一,认为言过于行或言行脱节等都是可耻的,因此,需要清楚掌握自己的能力和尺度,避免出现言行、知行的失当。

孔子主张“慎言”,延伸至今有“谨言慎行”之意。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行。

同时,孔子认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好坏、道德的高低不能听他如何说,而要看他如何做,也就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应当强调“知行合一”,抓住从“学”到“行”的全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检验学习的成效。

此外,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不是只将注意力放在教学上[3]。

三、正确处理思想品德与人格的关系

《论语》中一以贯之的“君子”教育就是孔子对健全人格的总体概括。

古代常以“君子”和“小人”进行对比,相关论述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由此可见,在孔子的道德见解中,君子是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具有相对健全的人格的人,应当心怀坦荡,重义而轻利,虚怀若谷,始终用正确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到办事有分寸、不贪图小利、俯仰无愧于天地[4]。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现实中充斥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和无法辨认真伪的言论,加上网络虚拟世界的影响,致使大学生在社会中极易受到影响,唯有树立稳固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够有健全的人格,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不偏不倚,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论语》中就有孔子对儒家核心思想的详细言传。

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这是从一个人表面的体貌和言行上体现出来的君子特质,也就是通过思想品德的学习,要塑造健全的人格,首先应当从体貌言行上具备君子的特质,而这种外在特质绝不是短时间的假象,而是人内在思想品德的外化体现,是一种难以掩饰的君子气质,这种君子气质,内在就以“仁、义、礼、智、信”为根基,是一个人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行的基本,而这种气质久而久之就会与社会实践行为相结合,形成人独有的人格。

对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在个人实践行为上,孔子提出“三个三”,即“三愆”“三戒”“三畏”。

“三愆”即“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三畏”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格的塑造根源在于思想,为此,应依照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三个三”,树立自己的思想,并依照这样的思想付诸于言行,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同时,配合“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在日常的学习中多思考、多思辨,将自己的见解与学校、教师的教导相结合,学会用道德准绳约束自我,用社会实践检验言行,用长时间的坚持来塑造自我人格,就能正确处理“思想”与“人格”的关系,建立健全的人格[6]。

四、结语

《论语》及其他中国古代典籍的智慧,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非凡的意义。

当代社会环境复杂,不同的思想充斥网络,当代大学生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加之缺乏社会经验,极易被错误的思想和信息误导,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应当结合大学生特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以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古为今用为主要手段,突出古代典籍的现代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课堂讲授、课后思考、集中讨论、实践体验、经验总结等多个方面展开思想品德教育,以古代先贤的智慧引导当代大学生,转变其学习态度,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中国新一代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大学生[7]。

参考文献

[1]黄聘.传统儒家个人品德理论探微———基于《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经典文本的诠释[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

7-13.

[2]魏黎丽.《论语》中的管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启示[J].山西档案,2019,

(1):

170-171.

[3]胡腾,吴艳华.浅析《论语》交友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启示[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1):

150-153.

[4]田立萍.《论语》为代表的国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之启示[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8,(32):

210.

[5]赵林洁.《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启示[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5):

19-21.

[6]刘阿磊,狄成杰.《论语》“修、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

142-143.

[7]戴文涛.《论语》对重塑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意义[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34-38.

作者:

张书华

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示来源:

网络整理

思想品德鉴定

篇一: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样表)

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样本)

编号:

附:

认定机关联系电话:

说明:

1、表中第1-3栏由申请人填写;第4-11栏由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或者所在乡镇(街

道)填写(其中第8栏也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或警署填写)。

2、“编号”由教师资格认定机关填写。

3、填写字迹应该端正、规范

4、本表必须据实填写。

篇二:

教师资格证思想品德鉴定表填写样本

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编号:

本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

说明:

1、表中第1-3栏由申请人填写;第4-11栏由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或者所在乡镇(街

道)填写(其中第8栏也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或警署填写)。

2、“编号”由教师资格认定机关填写。

3、填写字迹应该端正、规范

4、本表必须据实填写。

篇三:

高校毕业生思想品德鉴定

高校毕业生思想品德鉴定

同学,性别:

,民族:

,政治面貌,身份证号:

,系学院系专业2013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

经审查,现对其在校期间品行鉴定如下:

政治立场坚定。

该同学能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心时政,思想和言行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工作扎实能干。

该同学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

作风严谨正派。

该同学能够严于律己,生活朴素、品德良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真诚待人、热情大方;遵守校规校纪,不参加法轮功等非法组织,言行谨慎认真,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该同学在校期间获得荣誉

2013年

特此证明

最全的————入党积极分子自我鉴定大学生入党自我评价范文我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强烈的爱国热情,坚定的政治方向。

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并以务实求真的精...

教师资格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填写范例教师资格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填写范例(1-3学生填写,4-11辅导员选择符合的情况填)教师资格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编号:

思想品德鉴定表填写范...

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填写样表思想品德鉴定表样本(教师资格认定材料)本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附:

认定机关联系电话:

说明:

1、表中第1-3栏由申请人填写;第4-11栏由申...

2014研究生思想政治自我鉴定2014研究生思想政治自我鉴定第1篇:

研究生思想政治自我鉴定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

主动要求参加党的积极分子培训并考试、结业。

关注...

研究生自我鉴定研究生自我鉴定入学以来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业务能力、身体健康状况能够在研究生院继续深造我十分的珍惜,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出色,我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

2014研究生思想政治自我鉴定2014研究生思想政治自我鉴定第1篇:

研究生思想政治自我鉴定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

主动要求参加党的积极分子培训并考试、结业。

关注...

大学生思想品德自我鉴定大学生思想品德鉴定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做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样表)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样本)编号:

本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附:

认定机关联系电话:

说明:

1、表中第1-3栏由申请人填写;第4-11栏由申请人所...

[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目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中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现就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抓情感体验,促道德内化,提高道德素质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

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

这种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联系。

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的情感体验。

经过多次证明这种体验、认识是正确的,才能将其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那么,通过哪些教学手段来达到内化的目的呢?

1.换位体验。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爱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例如,讲《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时,可在讲述一个左脚瘫痪的残疾人在街上行走受到一些人嘲笑、戏弄的现象后,让学生换位体验那个残疾人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

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

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残疾人走路不方便,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

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残疾人。

又如,讲《拾金不昧》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丢失东西和别人将失物交给自己时的心情。

由心情沉重到心情欢快,两种情感体验,内化了自己的认识,认识到拾金不昧会给失主、给社会带来好处,所以要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2.对比体验。

对比体验是将代表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象与代表错误的道德观念的形象随机地进行对比,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去评价,获得评价体验,形成一种道德素质。

例如,《爱护花草树木》的教学,在学生懂得应该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后,可设计这样一组对应的幻灯片内容。

第一幅:

一个小朋友给花坛浇水;一个小朋友在花坛摘花。

第二幅:

两个小朋友把快要折断的树木加固起来;两个小朋友折树枝做“打仗”游戏。

第三幅:

几个小朋友在修剪草坪;几个小朋友在草坪上踢球。

通过这些对比判断,更加深了对爱护花草树木的认识。

又如,一位教师在讲《腾飞吧祖国》一课时,通过查资料、搞调查,绘制了三张图表:

一是祖国解放前后工农业总产值和人均收入对比表;二是改革开放前后农、副、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对比表;三是我国和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对比表。

通过列表比较,突出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学生觉得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这样的对比体验,无疑会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3.实践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完《妈妈的小帮手》一课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叠被、叠衣服、洗碗、摘菜等,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体验。

这样的体验更深刻,维持的时间更长。

二、创设和谐氛围,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和谐氛围,可以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促进他们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那么,采取哪些手段来创设和谐氛围呢?

1.环境设计。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最初形成的新知识是感性的。

这种感性知识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更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其表象进行思维。

环境设计得好,能从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就会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如《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论证世界万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一道理,教者绘出了大庆会战前一片大荒原的荒凉景象,又让学生看今天大庆高楼林立的繁荣景象。

使学生体会到现在的大庆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为自己身为大庆人而深感自豪,并雄心勃勃,立志长大为大庆和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此设计教学情境,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氛围,学生会触景生情,激发起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了思想素质。

2.角色扮演。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例如《集体力量大》一课,有关蚂蚁王国得探子报告的消息后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各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进行亲身体验。

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取得胜利。

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爱了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

3.以情施教。

以情施教首先要求教师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重视自身情感的投入。

必要的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激情。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再向火山行》一课时,首先这样讲:

“小英雄赖宁的故事已走进千家万户,他那桩桩件件感人泪下的动人事迹,无不激发着我们勤奋学习的情感。

”然后开始讲故事,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这不但渲染了气氛,也使学生开始就带着一种激情投入学习。

结尾时教师又进一步将情感引向深入。

他这样总结:

“一个赖宁倒下去,千百个赖宁站起来,让我们以赖宁为榜样,从小立下革命志,为祖国的腾飞而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住情感培育的目标。

开始就以精湛的语言让学生动情,中间以生动的讲述让学生明理,最后又以丰富的充满激情的结束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总之,精心创设各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三、面向社会,增强现代意识,提高思想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已进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以必须树立自强、竞争意识。

这种观念的树立能使人永远无止境地攀登,能使人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社会。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也应注意渲染、强化竞争意识。

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并对教材内容适当引导、补充。

例如,《百折不挠》一课的教学,在深刻明理时运用参考资料《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强化观点,而我认为教学这一环节时,对我国优秀击剑运动员栾菊杰的成功,不能仅仅从意志角度引导学生,更重要的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栾菊杰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

因为当时栾菊杰已经是全国冠军,是一种强烈的自强竞争意识使她产生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使她在受伤不轻的情况下,冒着某种危险,顽强拼搏。

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敢于竞争、不怕受挫、勇于探索的新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概述

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概述

我们将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确定为道德认知领域,道德情感领域和道德行为领域。

各领域的分类如下:

学生对思品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识记、领会、辨析三个层级。

1.识记。

“识记”是学习的最低层级的目标。

它是指能回忆再现最基本的道德知识的能力,既能答出、背出、写出本课基本道德观点。

2.领会。

“领会”是认知领域中教学目标的第二层级,它是指初步理解所学道德知识的基本含意,即能正确地解释或举例说明本课的观点和概念的内涵。

领会是最低层次理解,着重于要学生对道德观点或观念了解透彻后,能利用该道德观点和观念与人交换意见。

3.辨析。

“辨析”是指将所学道德知识用于某一特定的具体的情景的能力。

换一句话说,就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来判断、分析、评价自己从来接触过的材料中某种道德现象的是与非。

辨析是较高层次的理解,着重于把抽象的道德知识运用于适当的情景中,正确地作出结论,解决问题。

道德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编制,我们认为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应当列出其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并用学生的具体行为加以说明。

如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教学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述的:

识记:

能说出常用的礼貌用语。

领会:

1.知道“你好、再见、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日常用语的用法。

2.知道对人说话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3.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对个人、社会有什么好处。

辨析:

能辨别礼貌用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一种内心体验,并逐步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或个性化。

道德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态度三个层级的目标。

1.接受。

“接受”是内化过程的第一层级,是指学生对新课中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有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

从教育的角度看,要达到这一层级的目标,就是要吸引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从评价角度看,需要判断学生是否愿意注意这课学习目标。

2.反应。

“反应”是内化过程的第二层级,是指学生对课文中的道德形象或道德现象产生的满意、愉快、喜悦或愤怒、厌恶、悲痛的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了一种道德感。

3.态度。

“态度”是内化过程的第三层级,是指学生将道德感转化为内心的道德需要形成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

道德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情感内化过程的表象情绪反映,编制道德情感领域的目标时,尽可能地用贴近表象情绪的外显性行为语言来表述,目标才具有可测性。

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道德情感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述的:

接受:

喜欢使用礼貌用语。

反应:

体验到使用礼貌用语的好处及喜悦感。

态度:

愿意效仿课文中使用礼貌用语的同学的言行,自觉使用礼貌用语。

1.领悟。

指学生能以课文中的道德知识为依据,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2.模仿。

指学生能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模仿或操作,并达到正确。

3.习惯。

指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能按正确的道德行为规则在相应的情景中,自觉、独立地行动,并达到正确。

道德行为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情感内化程度的集中反映,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可测性强。

因此在编制造德行为领域的目标时,语言表达要准确、具体。

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道德行为领域的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达的:

领悟:

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你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模仿: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你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言。

习惯:

做到在日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