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史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808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谷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硅谷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硅谷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硅谷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硅谷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硅谷史话.docx

《硅谷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谷史话.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硅谷史话.docx

硅谷史话

硅谷史话

半导体之父——罗伯特·诺伊斯

  一个人想要名垂青史已经非常困难了,罗伯特·诺伊斯(RobortNoyce)却三次将他的名字写入了史册。

作为硅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经留下了无法抹煞的痕迹,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促成了历史的“大转折”,引发了IT时代的来临。

与此同时,诺伊斯还创办了两家硅谷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司:

第一家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Fairchild)公司;第二家就是大名鼎鼎的英特尔公司。

  诺伊斯1927年12月12日出生于衣阿华州的一个牧师家庭,195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

1956年,在一次华盛顿的技术报告会上,诺伊斯的报告打动了当时大名鼎鼎的肖克利,1个月后,诺伊斯加入了肖克利实验室,可惜好景不长,1957年,诺伊斯与其他7位青年科学家一同集体辞职,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诺伊斯成为了这著名的“八个叛逆天才”的领袖,担任公司的总经理。

  在仙童,诺伊斯最大的成绩就是领导发明了硅集成电路。

1959年2月,德州仪器公司的工程师基尔比成功地研制出了锗晶片集成电路,并申请了专利。

这个消息让当时也在从事集成电路研制的诺伊斯和摩尔震惊万分。

幸好,基尔比在硅晶片方面碰到了诸多难题,而在硅晶片方面的研究正好是仙童的强项。

他们成功地解决了在硅晶片上进行两次扩散和导线互相连接等问题,诺依斯更提出了用蒸发沉积金属的方法代替热焊接导线,非常巧妙地解决了元件相互连接的问题。

1959年7月,仙童也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

于是整个20世纪60年代,仙童和德州仪器相互控告,最后法庭将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授予了基尔比,而将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诺伊斯。

事实证明,诺伊斯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因为硅的商业前景要远远超出锗,我们现在看到的集成电路几乎全都是基于硅晶片。

硅集成电路的发明对整个IT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个人计算机的发明成为可能,这是20世纪人类在电子领域的重大突破。

  20世纪60年代末期,仙童四分五裂,逐渐走向没落。

1968年8月,诺伊斯与负责研发的戈登·摩尔和工艺开发专家安迪·葛鲁夫一起辞职。

诺伊斯准备了一页半的简单文件,和摩尔、葛鲁夫一起拜访了著名的风险资本家阿瑟·罗克。

结果只用5分钟时间就成功地筹集了250万美元。

在筹集到资金之后,诺伊斯等人创立了一家新的公司,那家公司就叫做英特尔(Intel)。

在诺伊斯领导下,公司主攻存储器市场,到了1972年,Intel销售额就达到了2340万美元,奠定了半导体业界领导者的地位。

  在英特尔创建初期,诺伊斯扮演了关键角色,奠定了公司文化,开创了没有墙壁的隔间办公室新格局,取消了管理上的等级观念。

诺伊斯非常推崇开会,公司各部门各工作小组随时都可以召开会议。

公司专设了开会房间,谁先到,谁就可以使用,就像露天停车场一样。

20世纪70年代末期,诺伊斯开始游离于公司的日常经营之外,他开始更多地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上。

  1990年6月,在一次商业会议前,诺伊斯去游泳。

这位半导体业界最伟大的人物,突然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62岁。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迪·葛鲁夫

  在英特尔创始的三驾马车中,诺伊斯自然是最耀眼的人物,传奇式的发明家,半导体业的政治家,他是英特尔公司的“脸面”。

甘于默默无闻的戈登迪·摩尔则是公司的“心脏”。

而强硬的“暴君”安迪·葛鲁夫(AndyGrove)则是公司充满力量的“铁拳”,他将Intel变成了在CPU领域乃至整个IT领域的巨无霸。

  1985年,英特尔推出了世界上首款32位处理器80386,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甩在了后面。

此时,葛鲁夫决定向当时的合作伙伴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AMD动手了。

他终止了双方1981年签订的协议,不再授权AMD生产80386芯片而是由自己独家制造,而且在这之前,葛鲁夫始终信誓旦旦很快会给AMD正式的80386生产授权。

在双方谈判无效的情况下,1987年AMD一纸诉状将英特尔告上了法庭,并且开始着手自主开发完全兼容80386的芯片。

  葛鲁夫当时想尽了各种办法把这场官司拖着,他很清楚,只要诉讼一天没有最终判决,AMD就一天不能生产386芯片,这场官司就这样一直被拖到了1995年,AMD终于获得了生产80386的资格,但奔腾也即将上市,生产授权已经毫无意义。

  1989年,AMD终于开发出自己的386芯片──AM386。

为了阻止AMD借助此新产品东山再起,葛鲁夫别出心裁地想出个理由,起诉AMD非法使用“386”这一所谓英特尔的名字,AM386的上市又被英特尔给拖延了。

虽然最后法院判定386是一个通用的名字,而非英特尔所专用,AM386得以上市,但这已经是1991年3月的事情了,错过了销售新产品的最佳时机。

  虽然这两场官司都以AMD的胜诉告终,但无疑葛鲁夫的目的已经达到了,AMD为这两场官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数千万美元的诉讼开支,公司高层精力的分散,新产品不能上市的无奈等,安迪·葛鲁夫成功地重创了AMD。

  安迪·葛鲁夫接替摩尔的职位后,用10年的时间,把英特尔变成了世界上最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公司,最终导致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在PC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80%,每年给投资者的回报率平均都在44%以上。

  为使英特尔立于不败之地,安迪·葛鲁夫果断调整了经营策略。

他要使这个昔日的芯片巨人不再仅仅扮演一个配件供应商的角色,而要让英特尔成为整个电脑世界的梦幻领袖。

  从这时起,安迪·葛鲁夫宣布:

英特尔将自己创造需求!

  为了使英特尔保持持续的发展动力,安迪·葛鲁夫绞尽脑汁想把PC机变成人们生活中最离不开的家用电器。

为此,他大量增加推动市场发展的计划预算。

英特尔的市场投入从1990年的零投资开始,到了1996年已高达5亿多美元,这比当时世界前10位PC制造商的利润总和还要高。

在安迪·葛鲁夫的领导下,英特尔从最初的设计,制造到引领PC发展方向,建成了今天的英特尔帝国。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迪·葛鲁夫就是一个典型的偏执狂,他的一生就是进攻的一生。

永不放弃,绝不投降——杰瑞·桑德斯

  1936年9月12日,在芝加哥一个维修工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婴儿,他就是杰瑞·桑德斯(JerrySanders)──当今的硅谷斗士。

  大学毕业后,桑德斯成为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一名空调系统设计师,之后又来到了摩托罗拉公司。

由于他天才的推销能力,很快成为了销售经理,随后被挖进了仙童公司,担任全球营销总裁。

  但是当1969年AMD创立的时候,桑德斯却发现他的销售才能并不能帮上什么忙。

AMD创业之初只有8个人,桑德斯担任总裁兼推销员,并由他去筹集资金。

桑德斯首先拜访了阿瑟·罗克,并为他准备了70页厚的计划书。

这个只需要一页半的计划书就给英特尔250万美元创业资金的风险资本家却拒绝给他一分钱的投资。

为了筹集150万美元的创业资本,桑德斯想尽了各种办法,但始终无法凑齐这笔最低限度的预定款额。

1969年6月20日下午5点钟是最后的截止时间,但直到下午4点30分,还是只有148万美元。

正当大家都认为AMD将胎死腹中的时候,4点55分,一个邮递员拿着信封进来,里面是一张25000美元的支票。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离截止时刻还差5分钟,比最低限额只多5000美元,AMD公司获得批准正式开始营业。

  事后桑德斯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诙谐地说道:

“诺伊斯总是说英特尔只花了5分钟就筹集了500万美元,而我花了500万分钟只筹集了5万美元。

  在AMD创业初期,英特尔与Zilog竞争,但又苦于其生产能力不够,因此桑德斯亲自到英特尔公司总部谈判授权事宜,英特尔为借助AMD的力量,同意授权AMD做它的供应商。

  由于AMD的制造水平和生产能力都不错,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又比英特尔的便宜,AMD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抢占了很多英特尔的市场。

因而当英特尔开发出16位处理器8086时,就迟迟不给AMD正式授权,不愿让AMD再继续发展壮大。

  可是,蓝色巨人IBM拯救了AMD。

当时IBM决定进入PC业,它选择了英特尔作自己的电脑芯片供应商,并要求AMD作为英特尔芯片的第二供应商。

强大的IBM公司的这一要求是英特尔所无法抗拒的,英特尔只好重新和AMD谈判,并签订了为期12年的技术交换协议。

AMD公司重新取得了英特尔第二供应商的资格,并过了很长时间的好日子。

  1985年,英特尔推出了世界上首款32位处理器80386,并拒绝了向AMD提供生产授权,双方诉上法庭,这场官司一直打到了1992年,法庭裁定AMD胜诉,最终英特尔和AMD在1995年达成了庭外和解。

AMD奇迹般赢得了这场价值5亿美元的官司,而且协议规定,在2010年前,英特尔都不能对它动用法律武器。

  1989年,AMD推出了自己的386芯片AM386,打破了英特尔在PC微处理器上的垄断地位。

1994年,预定发布的K5却因种种原因延期了将近两年。

  K5计划失败后,桑德斯认为AMD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力量以充实开发队伍,他看中了一家小的处理器公司NextGen,并于1996年收购了这家公司。

NextGen的小组后来接连推出K6与K6-2处理器,并为后来的Athlon处理器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作为公司的CEO,桑德斯在企业并购方面表现非凡的眼力。

  1997年,AMD推出了K6处理器。

K6处理器被当时的分析家誉为“AMD有史以来发布的最好、最及时、最具战略性的产品”。

从此,在桑德斯的领导下AMD进一步壮大,成长为能和Intel分庭抗礼的大公司。

  2002年4月,桑德斯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让位给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海格特·瑞兹(HectordeJ.Ruiz)。

  具有斗士性格的桑德斯在公司处于困难时期,绝不轻易言退,只在AMD与英特尔竞争中已经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时,才选择了隐退,给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永不放弃,绝不投降!

”这就是对桑德斯的职业生涯最好的诠释。

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

  在威廉·肖克利(WilliamShockley)发明晶体管之前,人们使用电子管来传导、放大和开关电流。

但是电子管体积非常大,热量恐怖,寿命很短,而且非常不稳定,售价高昂。

然而这一切都因为肖克利的发明而改变了。

  肖克利1910年生于伦敦,3岁的时候随父母移居美国,后来他考入了加州理工学院,继而进入麻省理工,修成博士后留校任教。

不久,贝尔实验室来麻省理工“挖角”,他就这样加入了贝尔实验室。

  二战结束后,贝尔实验室开始研制新一代的电子管,这个任务就由肖克利负责。

1947年圣诞节前两天的一个中午,肖克利的两位同事沃尔特·布兰坦(WalterBrattain)和约翰·巴丁(JohnBardeen),用几条金箔片,一片半导体材料和一个弯纸架制成一个小模型,该模型可以传导、放大和开关电流。

他们把这一发明称为“点接晶体管放大器”(Point-ContactTransistorAmplifier)。

这就是后来引发一场电子革命的晶体管。

为此,肖克利和另两位同事荣获195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晶体管是一种用以代替电子管的电子信号放大元件,既小又可靠,并且发热量非常小,制造成本也比电子管低廉很多,诸多优点使它成为了电子专业的强大引擎,被媒体和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

  目前的大部分电器,诸如电视机、高保真音响设备组件、无线电通讯设备等装置都使用了晶体管,它的诞生使电子产品小型化成为可能,同时为电子工业的诞生做好了准备。

尤其重要的是,晶体管也可以用作转换开关,这对拥有几千个转换开关的计算机有着重大的意义,计算机从此走下了神坛,可以说,正是晶体管催生了硅谷。

有人说:

“没有贝尔实验室,就没有硅谷。

”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

  1948年,肖克利等人申请了发明晶体管的专利。

1949年,肖克利又提出了一种性能更好的结型晶体管的设想,通过控制中间一层很薄的基极上的电流,实现放大作用,这个设想在1950年变成了现实。

1955年,高纯硅的工业提炼技术已经成熟,用硅晶片生产的晶体管收音机也问世了。

  此时,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肖克利坐不住了,他不满足于眼下的发明,他渴望成为百万富翁。

1955年,肖克利回到圣克拉拉谷,在硅谷瞭望山建立了肖克利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他在人气旺盛的美国东海岸发布了招聘信息,结果美国电子研究领域精英们的应聘信纷纷涌来。

  事实证明,对于人才的挑选,肖克利的眼光绝对和他的技术眼光一样敏锐、独到。

他聘用了八位优秀人才。

这是从未有过的伟大天才的集合,所有的人都在30岁以下,正处于才能喷涌的顶峰。

大伙都是慕肖克利的大名而来,摩拳擦掌要干一番大事业。

  但是肖克利这位20世纪最具才华的人物,也是最让人难以捉摸的人物。

他对管理技巧一窍不通,甚至连跟人打交道的能力都没有,却偏偏十分自以为是。

因此肖克利实验室长期没有研制出任何像样的产品。

  到了1957年,这八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人离开了肖克利实验室,随着八人的离去,肖克利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1960年,肖克利实验室卖给了克莱维特实验室,1965年又转卖给了AT&T。

1968年,它永远地关闭了。

肖克利则于1963年到斯坦福大学做教授。

1989年,肖克利去世,晶体管之父就这样留在了历史中。

  肖克利发明了晶体管,却没能创造出晶体管,肖克利想成为硅谷的主宰,却只能成为匆匆过客,成为硅谷第一弃儿。

但是他在无意之中为硅谷播下了许多重要的火种,使硅谷得以快速发展。

他挑选出来的“八个叛逆的天才”成了最重要的火种,几年后他们创造了集成电路,改变了整个世界。

肖克利以自己惨痛的失败成全了硅谷的繁荣。

他不但为硅谷带回了智慧,也为硅谷的发展点燃了火把。

苹果的独裁者——斯蒂夫·乔布斯

是斯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创建了苹果,是斯蒂夫·乔布斯让苹果巨额亏损,也是斯蒂夫·乔布斯在危机中拯救了苹果。

苹果“成也乔布斯,败也乔布斯”。

斯蒂夫·乔布斯于1955年出生,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给了养父母收养。

1976年,21岁的乔布斯与斯蒂文·沃兹尼亚克(StevenWozniak)在他养父母的车库中创建了苹果公司。

他们最初是在一间木头小屋中组装计算机出售,但是出人意料,他们的产品销路非常好,两年之后,乔布斯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Macintosh(简称Mac)个人计算机,该计算机与当时常见的PC不同,一打开计算机不是一个绿色的光标和英文指令,而是一个微笑的人脸,并具有现代的图形界面(后来苹果把图形界面的专利授予了微软,后者用这个专利开发了我们熟知的Windows操作系统),使得本来是冷冰冰的机器变得有些人性化。

就是这一创新,使得他们的产品非常畅销,人人争购。

但是好景不长,1985年,公司陷入了巨额亏损,原因是苹果公司的新产品“下一个”上市了。

“下一个”是乔布斯花费了5年时间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这个计算机的顾客对象是大学生。

为此,乔布斯投入了1.3亿美元,甚至在商业计划还没有制定好之前,就重金雇用技术人员,建立豪华的计算机中心。

结果,新产品如期上市了,但是上市时的价格高达6500美元!

在当时,就连大学教授也觉得太贵了,因而无人问津,公司因为乔布斯的这一错误决策,不得不承担巨额亏损,也因为这个原因,乔布斯离开了苹果公司。

失业之后,乔布斯买下了Pixar,一家专门采用数字技术制作动画片的小公司,结果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成功。

在1996年公司股票上市时,他已经成为“十亿富翁”,创造了一个新的神话。

1997年,乔布斯以救世主的姿态被请回了苹果。

归来的乔布斯,大刀阔斧整顿公司,裁减管理人员,压缩研制经费,集中精力研制新产品iMac计算机。

该计算机设计独特,有5种可爱的水果颜色,因而在1998年问世后很畅销。

到了1999年底,还不到两年时间,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从1997年的每股10美元火箭般上升到每股60多美元,乔布斯第三次创造了奇迹。

  可是好景不长,2000年乔布斯推出的新产品“方块”计算机又是一个大失败,它外形是方块,但壳体透明,可以看见机器的内部。

苹果公司股票又陨石坠落般地在一天内下跌了52%。

2001年,苹果又推出了平板式iMac,那一流的设计令人们叹为观止,完全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苹果又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也是在2001年,苹果又推出了iPod,一款不被任何人看好但至今仍然在市场脱销的硬盘随身听,它的诞生让苹果重现了昔日Mac的风光。

2002年,苹果针对家庭和教育市场推出了eMac,但结果证明这是乔布斯的一厢情愿,在教育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一路走低。

同时平板式iMac也逐渐走向衰落,毕竟高昂的售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消费群体,苹果不得不停止了配备15英寸液晶面板的平板式iMac的销售。

2003年,乔布斯又推出了iTune,提供网上音乐下载服务,从“传统唱片工业的掘墓人”的名称就可看出其热门程度,受益于iPod和iTune,苹果的盈利再创新高。

未来的苹果何去何从?

除了上帝,应该只有乔布斯知道了。

缔造蓝色巨人的父子——托马斯·沃森父子

中国有句俗话:

虎父无犬子。

托马斯·沃森(ThomasWatson)父子恐怕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们父子联手打造了全球IT业的第一巨头──“蓝色巨人”IBM。

老托马斯·沃森创立了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20世纪前半叶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而小托马斯·沃森则是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在他任职期间,IBM一举跃升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公司。

世界第一个CEO

老托马斯·沃森1874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896年进入美国“全国收款机公司”担任推销员。

1914年老托马斯·沃森任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经理。

1924年,他改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为IBM公司,但创始之初的IBM,背负着至少10万美元的债务,是一家随时都可能倒闭的小公司。

作为IBM的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本能地意识到“数据处理”与“信息”将成为未来的主宰,他执著于打孔机的生产。

此后由于罗斯福新政与纳粹德国对于计算的需求,他的打孔机流行起来,IBM的业务额也随之直线上升,达到了4000万美元。

作为计算机世界的预言者,老托马斯·沃森显然是不成功的,1943年,他胸有成竹地告诉人们:

“我想,5台计算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现在的计算机发展不可辩驳地证明了他说错了。

但作为IBM的创始人,他对“数据处理”与“信息”的敏感却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他还是新管理模式的开创者。

他采用终身雇用制、强调忠诚度与终身学习,这种方式在战后的日本广受欢迎,他也因此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CEO的美名。

青出于蓝

小托马斯·沃森191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37年他大学毕业并进入IBM工作,此后因二战参军,直至1946年才结束兵役回到了IBM。

小托马斯·沃森回到IBM后,首先担任销售员,结果用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一年的任务。

很快,他就以其出色才能征服了所有人,步步高升至IBM的领导层。

此后,他对研究机构进行革新,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实施了根本性的改革。

1950年5月,他任命麦克道尔为实验室负责人,并聘请冯·诺依曼担任公司顾问,招聘到4000余名朝气蓬勃的青年工程师和技师。

通过为美国空军研制“国防计算机”,小托马斯·沃森率领IBM正式进入了电子技术领域,这台为美国空军研制的大型计算机就是大名鼎鼎的IBM-701。

1953年4月7日,IBM公司的历史揭开新的一页,以“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为首的150位全美最出色的科学家和商界领袖参加IBM-701国际计算机的揭幕仪式,他们称赞这台电脑是“对人类极端智慧的贡献”。

到了1956年,IBM的产品已经占领了全世界计算机市场的70%,美国本土只留下以雷明顿·兰德公司为首的7家公司,新闻传媒戏称美国计算机业是“IBM和七个小矮人”。

有一次,小托马斯·沃森让一位因决策失误使公司损失1000万美元的经理去他的办公室。

这人畏畏缩缩进来,小托马斯·沃森问:

“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

”这人回答:

“我想是要开除我。

”小托马斯·沃森十分惊讶:

“开除你?

当然不是,我刚刚花了1000万美元让你学习。

”然后他安慰这位经理,而且鼓励他继续冒险。

1956年5月,老托马斯·沃森正式将IBM的权杖交给小托马斯·沃森。

父与子握手的镜头出现在《纽约时报》上,代表着两个时代的过渡。

这时IBM已是美国排名第37位的大公司了。

50亿美元的赌博

1961年,IBM公司的年收入达20亿美元之巨。

股票价值比5年前增了4倍。

当时全美共有6000台电脑在运转,IBM就占了4000台。

人们开始把IBM公司称作“蓝色巨人”。

小托马斯·沃森升为主席兼董事长,开始指挥生产声名卓著的IBM360计算机。

当时估算的费用是:

研制经费5亿美元,生产设备投资10亿美元,推销和租赁垫支35亿美元──研制360计算机总共需要投资50亿美元,是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2.5倍!

360计算机是否能够研制成功,决定着这家老牌公司的前途命运。

《福布斯》杂志惊呼:

“IBM的50亿美元大赌博!

”小托马斯·沃森自己也承认,这是他一生中所作的“一项最大、最冒险的决策”。

1964年4月7日,就在老托马斯·沃森创建IBM的40周年之际,50亿美元的“大赌博”为IBM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5年之内,IBM360共售出32300台,创造了电脑销售中的奇迹,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计算机。

1966年底,IBM公司年收入超过40亿美元,纯利润高达10亿美元,跃升到美国10大公司行列,从而确立了自己在世界电脑市场的统治地位。

1956年6月,老托马斯·沃森因病去世。

1971年,小托马斯·沃森也因病辞去董事长职位,他逝世于1993年,终年79岁。

老托马斯·沃森创造了IBM,小托马斯·沃森使IBM成为了计算机的代名词,使IBM的历史成为了计算机的历史。

大型机之父——吉恩·阿姆达尔

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才,只身一人可以胜过“蓝色巨人”IBM的整支研究团队;他是一个固执的男人,由于自己的设计不被采用,他一次又一次拂袖而去,离开IBM;他是一个斗士,敢于在大型机市场向IBM发起挑战,向自己亲手缔造的大型机帝国挑战。

他,就是吉恩·阿姆达尔(GeneAmdahl)。

胜过一组科学家的外行人

1922年,吉恩·阿姆达尔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

1952年,他获得了威斯康星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

一次,他和两个朋友用手摇计算机计算尺来进行12位数字的运算。

由于手摇计算机只能精确到第10位,结果三个人花了整整三十天才完成这一次艰辛的运算。

这件事对吉恩·阿姆达尔触动很大,他发誓要改变这种运算效率的低下的状况,因而开始从事大型计算机的研究。

吉恩·阿姆达尔花了几个月时间,设计了一台电子计算机。

结果这台计算机强劲的性能震动了IBM的高层,他一个人胜过了阵容强大、声名卓著的IBM设计组。

不久,IBM经理便登门拜访,1952年6月,吉恩·阿姆达尔加入了IBM。

一个只花了几个月时间从事大型计算机研究的人,就这样突然成为了那个时代计算机学科的领头羊。

吉恩·阿姆达尔加入IBM后很快就完成了对IBM701的改进,改进后的机器就是经典的IBM704型,IBM历史上乃至整个人类史上最成功的真空管计算机。

打造IBM垄断的宝座

1955年,吉恩·阿姆达尔开始设计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IBM7030,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完全被IBM高层采纳,结果吉恩·阿姆达尔愤而出走,直到1960年才重返IBM。

重返IBM后,他负责领导IBM360的设计工作。

对于IBM360,吉恩·阿姆达尔提出了兼容的想法。

他认为,IBM360应是一条向下兼容的生产线,可使软件和设备用在这一家族的每个成员身上。

这是一个极具变革意义的观点,幸而得到了小托马斯·沃森的全力支持。

IBM360的研制花了3年多时间,到1964年才面世,共耗费了50多亿美元,超过二战时原子弹的研制费用。

当时很多人都怀疑这场“豪赌”,但IBM360的面世把所有的怀疑都消除了。

它是绝对的霸主,没有任何大型计算机可以与之抗衡。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