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184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docx

《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docx

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以人为本”

--由2008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vi设计浅谈以人为本在设计中的应用

引言

“以人为本”(Humanistic)这个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以人为本是设计的宗旨.全面、科学、辩证地理解以人为本,使设计做到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又符合现代品牌发展的审美标准,同时限制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损自我生存环境的行为,这是以人为本追求的真谛

……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内涵

1.1以人为本的概念

美国设计家普罗斯说过:

“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

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

人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现代人对设计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其功能特点,更多的要求其满足感官上的享受,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满足了产品的功能性,审美性,而是更加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追求更符合人类思考方式的传达形式,同时加强沟通与人文关怀。

李砚祖先生说过:

“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判断什么是好的设计的永恒的标准。

但是只有一项是不会变的,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关注,把人放在第一位。

”他的观点反映出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设计本身是为人服务的,设计应尽量符合人们的心理构成和生理需求因素以及精神和物质的需要。

在这个层面上讲,以人为本渐渐成为了设计最本质的需求。

因此,以人为本设计原则已成为了一个好的设计的构成因素。

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中,亦同样重要。

1.2设计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设计强调艺术与科学的紧密结合,科学技术使设计有良好的结构和和功能,但从现代设计的观点来看,设计活动越来越社会化,系统化,这要求设计者不应是单纯的设计工作人员,不仅仅要考虑形式的美感,内容的充实,设计者还应从为人设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指导自己的设计活动,把人的感觉,心理,情感放在首位,用爱心去关注人和人性,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更加完善。

1.3设计以人为本的优势体现

波兰设计师设计的一款蜂蜜包装瓶,他将瓶身设计为玻璃和金属材质,并且整体让人们非常直观地看到一个蜜蜂肚子的形状,使消费者一望便知这是与蜜蜂有关的产品。

伴随着视觉传达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和玻璃材质暴露的颜色内容,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这是一款蜂蜜产品。

设计者用模拟的手法让人更直观地了解产品,并配有简单文字,整个设计清新自然,所以给人的整体感觉很精致。

用表示性的文字和符号强调产品的功能性。

美国LittileFury工作室创意药片设计:

在设计上面,通过运用不同的文字及符号把所需要传播的信息强化,借此与人们的情感需要有了一个沟通和协调,使人们对其产生兴趣。

设计还运用了以凸显它的价值为目标的色彩使用功能,如在基本的药品设计中,红色代表缓解疼痛,蓝色代表消炎,绿色代表止痛镇静等。

在其外包装上还可以看到“我头疼”、“我失眠”、“我过敏”等最直接的文字表达,用红、蓝、绿、黄等单色搭配,购买者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所反映的症状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

精美的人性化设计、简单的文字,使设计巧妙且富于美感,充满了情趣和活力,简单的文字符号,从细节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再如佐藤雅彦设计的出入境章,这是个国际机场用于护照上的出入境印章------入境章是一架向右的飞机,出境章则向左。

这个聪明的设计中包含了一种沟通的种子,通过一次盖章将一剂沟通注入这一公事程序中,一个章来温暖人心。

这个设计中简单的交流可能令观者对整个国家都充满好感。

这又证实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给人带来的心理暗示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师无论设计怎样的造型结构都应该永远把功能性放在第一位,以简洁为出发点,同时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安全可靠性和方便性。

人们喜欢吃栗子、花生或瓜子,往往买了就在路上或是车上吃,这些食物剥下的壳放在哪里呢?

有一款坚果纸袋设计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设计袋只是做了一个小小的改进——袋子里面变成了双层的,一边放吃的,一边放剥下的壳。

这样不但解决了食物外壳的问题,而且保护了环境,充分体现了好的结构设计为人们带来的方便之所在。

还有一款非常新颖的洗洁精套装,它由一个大瓶和一个小的喷壶组成,为了节约空间、方便储藏,它特意采用了瓶中瓶的嵌入式设计,将小喷壶与大的包装瓶整合到了一起。

这样不仅更加美观,而且方便储存,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

真正成功的吸引人的设计包含有许多其他设计所无法比拟的独特内涵,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

此类设计简易但又不失其完整性,是风格独特、功能性强又具有环保性的集中体现。

二、“以人为本”在奥巴马VI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VI即(Visual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

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

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工业化、自动化的发展,加速了优化组合的进程,其规模不断扩大,组织机构日趋繁杂,产品快速更新,市场竞争也变的更加激烈。

另外,各种媒体的急速膨胀,传播途径不一而丛,受众面对大量繁杂的信息,变的无所适从。

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统一的、集中的VI设计传播,个性和身份的识别因此显得由为重要。

2.1奥巴马VI系统的设计理念

2.1.12008年美国国内局势、国际局势以及美国人民的政治诉求

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税收贸易、移民政策、住房政策是美国民众关心的问题。

奥巴马的出现顺应了天时。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加深了美国民众对布什政府的不满,他们需要变革。

奥巴马,这位沉稳、自信、精力充沛、没有太多政治背景、少数族裔的总统候选人将给美国政治带来新鲜血液。

2.1.2奥巴马的竞选纲领和宣传口号及其宣传策略

奥巴马的竞选口号是HOPEandCHANGE。

奥巴马给民众以希望。

初期竞选过程中,这是个伟大的理念。

面对美国的现状,美国确实需要希望。

“新的希望”,给美国民众提了个醒。

而其他竞争者却没有首先提出这个命题。

希望!

这个让人们产更多寄托,更多联想的词语为OBAMA初期竞争带来了生机。

相对于希望的理念,改变CHANGE的理念一直伴随OBAMA直到成功。

大选进行到尾声,世界范围内迎来了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改变CHANGE”是人们迫切需要的,急需理解的。

奥巴马的幕僚们围绕“改变CHANGE”创作了有步骤地广告语。

Change!

Wecanbelievein。

(改变,我们的信念)

Change!

Weneed。

(我们需要改变)

Thankyou.Changecanhappen。

(改变会发生。

这句是竞选成功后推出的)

一个黑人成为总统,美国改变了很多。

或许这是民众选择他的原因。

当然,基于他的个人魅力,美国民众相信他能改变更好,更多。

而改变前奏的竞选,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

2.1.3奥巴马竞选VI设计如何体现其竞选精神

奥巴马竞选通过VI视觉识别系统。

对内征得民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选民凝聚力,对外树立奥巴马作为竞选人的整体形象,资源整合,有控制的将竞选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视觉符码,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

2.2奥巴马VI系统的设计构成方式

2.2.1奥巴马竞选视觉导视系统的组成

奥巴马的竞选视觉导视系统是由标志、系列标志、形象运用字体、为各领域开发的图形和背景、网站风格、网站背景、各州标志(在竞选中体现对各州的关切)、应用物料(在保持视觉基因数量下,创新、多变,应和不同人群需要)、海报(视觉创新的海报,把创新、活力、希望完全发挥得淋漓尽致)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2.2.2标志图形部分(视觉基因图形图像给人的视觉印象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奥巴马的形象标志图形,是一个太阳在美国国旗的红色条纹中冉冉升起,这非常形象,象征着希望、变化以及一个新的政治时代,同时,这个近似“O”的图形还是奥巴马名字的首字母。

奥巴马的竞选口号是“改变就是我们的信念”(ChangeWeCanBelieveIn),显然,如果一切都能重新开始,那么初升的红日就是最好的鼓励。

色彩上,奥巴马选择的仍是美国国旗上的红、白、蓝三色,用最为令人放松的蓝色做底色,显然是为了消除选民对奥巴马相对缺乏经验的怀疑。

蓝色同时让人们心情安定。

具有安全感,可信赖感。

2.2.3颜色部分

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运用视觉语言传达信息,例如鲜艳夺目的纯色或对比强烈的色彩可以表示生动、活泼。

大量的实验论证表明,色彩与图案的不同能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同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会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环境、民族或是经历产生不同的效果。

由此可见,色彩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

缤纷的色彩因在色相、明度、纯度上的差异性,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

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

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奥巴马的设计团队就是很好的利用了色彩带给人们的不够视觉感受来调动起民众关切选举的欲望和兴致。

例如奥巴马的形象标志图形的颜色应用上选择的仍是美国国旗上的红、白、蓝三色,用最为令人放松的蓝色做底色,显然是为了消除选民对奥巴马相对缺乏经验的怀疑。

蓝色同时让人们心情安定。

具有安全感,可信赖感。

色彩具有精神的价值!

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

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刺激,  有些要通过间接的联想,更高层次则涉及到人的观念与信仰。

2.2.4充分利用了web2.0的优势和特性

奥巴马是第一位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成功当选的“网络总统”。

这不仅是美国总统大选新的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Web2.0时代的崭新开始。

奥巴马的形象是一个互联网形象,什么样的形象是互联网的形象呢?

奥巴马一看就是一个年富力量的有煽动性的美国政治家。

很多人形容他是一个web2.0的总统。

他赶上了一个很好的利用新媒体的时代。

新媒体对美国政治之后的影响,在这一届美国总统选举中已经显现了。

比如说去年他们对于YOUTUBE的现在理解,YOUTUBE已经抢夺了美国电视总统传播的特权。

YOUTUBE的传播已经取代了电视。

去年有很多政治事件表明了西方的政治已经与新媒体,尤其是web2.0为特点的新媒体相连。

比如说哈马斯,他利用半岛电视台,可见web2.0的视频网站对于这个时代有着多么强大的意义。

与其说他在利用,不如说他赶上了这样一个很好的时代。

奥巴马是一个亚文化的代表,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全球传播,在这样一个传播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碎片了。

社会会分成很多亚文化群体。

60年代电视出现以后,美国把妇女解放出来。

到了摇滚时代,摇滚文化合法化。

奥巴马代表了美国无数个亚文化的代表。

比如说黑人群体、移民群体,反战群体,反资本主义群体。

有很多这样的文化群体,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有人说希拉里代表女性,奥巴马代表黑人。

这同样是两个群体,但是差别非常大。

女性也是一个群体,但是在美国已经有一百多年。

但是亚文化群体是美国政治选举中非常强大的力量。

奥巴马的生存适应了这样一个群体。

一个全球性的传播媒介往往会对那些更加弱小的亚文化群体提供一个很好的表达平台。

比如说报纸文化出现以后,一个弱势的群体没有声音。

这就是为什么在阿拉伯绑架美国大兵的事件成了全球新闻。

他就是适应了很好的一个传播过程。

最后一点,互联网这个群体容易制造民粹主义,就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力。

每个人对应一个IP,每个IP对应着一个发言人。

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的小孩子也代表着一个发言人。

我觉得奥巴马在选举中已经利用这样一个年轻人的群体。

因为年轻人中最容易造成民粹主义的风潮。

2.3奥巴马竞选VI如何适应大众的群体行需要

2.3.1不同年龄段的选民,不同族裔的选民

互联网出现的时候又出现一个体系,就是民粹主义。

奥巴马一定会很好的利用这个东西达到他的政治目的。

同时有一个东西需要提醒。

因为美国的选举比较复杂,全民的选票是一个权重,但是精英的选票也是一个权重。

上议院和下议院一样,下议院代表全民的利益,上议院代表上层的利益。

马英九对于年轻一代的利益,在这样一个时代,他获得的筹码比别人重。

 

2.3.2如何迎合不同政治诉求的选民,选民关心的问题

奥巴马的竞选策略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美国总统候选人采用的“自上而下”的竞选策略。

缺少政治根基的草根新秀奥巴马采用的是“由下而上”的竞选策略,他与普通民众直接接触,将竞选砝码更多地放在了年轻一代美国人身上。

在政治竞选中,总统候选人必须抓住尽量多的大众,抓住大众市场。

在竞选中,奥巴马对美国民众刻意强调说:

“你们相信我,但也要相信你们自己!

”“让我们一起努力……”他鼓励美国民众一起参与,大众化、全员化的竞选策略让奥巴马赢得了更多美国民众的支持。

2.4奥巴马竞选过程的递进与竞选VI的进化

2.4.1由change到yeswecan带来的newhope

change是奥巴马的竞选口号,他不光是口号的改变,他在竞选传播的渠道和手段也有改变,他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也给自己带来了希望.他在新媒体领域的宣传突破是改变的,他VI设计也和美国人传统的审美状况(例如麦凯恩的VI)有所区别。

2.4.2平面到多媒体的视觉轰炸

奥巴马的成功是各个环节的成功,我们不能说设计改变了什么,但在竞选过程中,这确实帮了他大忙。

当然策划者们不仅仅只做了套VI。

他们在GOOGLE上作推广,在BLOG上和个人网站上完善服务。

并且能跟踪细节,这些都是成功的环节。

 

三、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核心内容

3.1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物要人去驾驭,事要人去做,科技要人去发展,离开了人,一切都无从谈起。

人是管理实践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实践的首要对象。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深刻地揭示出,只有高度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充分拓展设计者与观者的内在交流。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可能使生产力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发展。

建立在行为科学基础上的企业文化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坚持把人作为企业管理和一切工作的中心,充分反映了对生产关系要素本质的客观认识。

重视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既能够避免管理中“见物不见人”、“重物轻人”的错误做法,又能够把企业的发展同满足员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全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管理认为,在人、财、物诸因素中,人是首要的因素,人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3.2在设计中不应放弃以人为本这个思想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物要人去驾驭,事要人去做,科技要人去发展,离开了人,一切都无从谈起。

人是管理实践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实践的首要对象。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深刻地揭示出,只有高度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充分拓展设计者与观者的内在交流。

五、结语

对奥巴马竞选VI的兴趣也是缘起于一首叫做《yeswecan》的歌的音乐录影带——一首由黑眼豆豆主唱Will.i.am根据巴拉克·奥巴马在新罕布什尔的一场演讲创作的单曲MTV——的关注。

多族裔的明星们通过黑白胶片颗粒影像带给我的视觉听觉的刺激和这个讨巧的助选形式勾起了我对这位黑人候选者的兴趣;专业的角度也使我在不自觉中关注起了奥巴马竞选VI的设计,并深入其中。

在《yeswecan》中明星大腕都不遗余力地倾情出演,目的只有一个,呼唤美国年轻人积极参选来改变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实现理想。

正如MV片尾的字幕——由HOPE变成VOTE。

 

参考文献

[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授之著新世纪出版社1996

[2]《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

[3][美]H·H·阿纳森著丹尼尔·惠勒修订曾胡钱志坚顾永琦章燕译《西方艺术史80年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4]朱和平.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设计中的设计|全本》KENYAHARA原研哉著朱锷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月第1版

……

 

 

致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

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我的导师。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z的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陶然

二零一一年四月于鲁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