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440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docx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docx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作者:

王禾玲

来源:

《现代企业》2018年第09期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产业与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批可靠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

其基本涵义是:

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

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

要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掘具有不同专业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机械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形成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②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③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在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内容:

①诚信:

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做老实事;②友善:

同学之间团结、包容,互助、合作;③爱岗:

热爱自己的专业;④敬业:

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

①结合课程要求,平时考勤、作业等,要求学生从诚信做起,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不弄虚作假等。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

组,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之间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友善合作精神;③通过学生动手自己加工产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喜欢自己的专业;完工后整理工具,清除垃圾等,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以达到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全方位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

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其他专业课程则只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这是“思政课”与专业课程之间产生“两张皮”现象、各门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合力难以形成的一个重要根源。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针对这一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痛点”,强调所有的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

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

这就要求,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为指南,每日“三省吾课”:

知识传授明晰否,能力提升落实否,育德功能实现否。

在反思中改进,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

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

因此,“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一方面,高校要坚持“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德育和素质的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标准。

当前,许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正在推行基于这个协议的专业认证,以此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这种从学生毕业标准出发来制订并实施教学方案和计划的思路,值得“课程思政”改革借鉴。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千禧代”学生即将进入高校,他们成长在一个思想舆论相对多元化的时代,网络和社交媒体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

因此与以往的在校大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四个正确认识”立足当下世情、国情,透视历史、现实和未来,激发学生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引导学生了解目前世界各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对激发广大学子的报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

纵观全球,谁能把握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

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敢于担当,投身国家信息战略布局,打造信息产业制高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适合一个学校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未必十分适合其他学校。

为此,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基于人才培养特色、针对学生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是保证“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则。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课程思政资源,要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效果,还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作者单位:

咸阳师范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