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家用电器五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885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家用电器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合肥家用电器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合肥家用电器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合肥家用电器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合肥家用电器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家用电器五规划.docx

《合肥家用电器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家用电器五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家用电器五规划.docx

合肥家用电器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

1、我国家电业基本情况

家用电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目前我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已经成为约9000亿元产业规模的成熟产业,冰箱、冰柜的规模超过6000万台,洗衣机的规模超过5000万台,空调器的规模超过4500万台,彩电的规模超过9500万台,主要产地集中于珠江三角洲产区、长江三角洲产区、环渤海产区和以安徽为代表的中西部产区。

2、我市家电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向合肥聚集,合肥的家电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家电产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家电生产企业超过120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专业技术人员约占20%.全市家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0.02亿元,工业增加值193.85亿元,同比增长29.7%。

目前,合肥家电拥有3个国际品牌(海尔、格力、三洋),8个国家级名牌产品(美菱、荣事达、三洋、海尔、格力、美的、长虹、华凌),已经形成了以家电产品制造为核心,集家电科研、商贸和配套件生产等多元化的产业集群,产品覆盖白色和黑色系列家电,主要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等大家电产品和抽油烟机、热水器、微波炉、吸尘器、太阳能产品等小家电以及电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洗衣机电机、平板显示器等配套产品。

合肥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家电制造基地之一,家电产业已经成为合肥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合肥市工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市家电产业还表现以下特点和优势: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最近几年,合肥家电以跨越式的速度发展,据统计,2010年家电产业生产电冰箱1805.73万台,洗衣机1251.98万台,空调器861.3万台,彩电305.17万台,家用冷柜105.21万台,微波炉31.6万台。

“四大件”产量超过了国内另外两个家电城市顺德和青岛,合肥家电在全行业的龙头地位不断增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授予“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称号。

(2)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合肥除了本土的美菱、荣事达等知名品牌企业外,又聚集了三洋、海尔、长虹、美的、格力、华凌、欧力、尊贵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品牌集中度高,产品品种之多在国内罕见。

随着合肥家电产业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为之配套的零部件产业发展并向合肥聚集,美芝、宝兰格、凌达等入住合肥,生产空调压缩机、电冰箱压缩机等关键配套件,京东方、鑫昊、彩虹、乐凯工程入驻合肥新站实验区,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件生产企业入驻合肥,宝钢、马钢也在合肥建设钢材薄板剪裁配送中心和彩色钢板配送中心,为家电产业提供供应服务。

专栏:

合肥家电产业链配套情况

家电产业的配套率直接关系到成本与技术竞争优势,配套率高,布局集中,便具有合作紧密、成本降低、运输半径小、市场反映速度快等优势。

目前,合肥家电配套产业已颇具规模,家电本地平均配套率达到50%,其中冰箱、洗衣机、空调分别为65%、60%、70%,核心配套率达到30%。

产品涵盖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电机、金属件、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线路板、模具、注塑、接插件、线束、钣金、包装、印刷等,基本形成从研发到核心配套件制造、整机组装、物流和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合肥及周边地区主要配套产业链情况:

1、压缩机。

合肥冰箱压缩机主要有安徽美芝和宝格;空调压缩机主要有合肥凌达和安徽美芝的涡旋式空调缩机。

另外,还有芜湖欧宝冰箱压缩机、芜湖美的的空调旋转压缩机等。

2、电机。

合肥海尔的洗衣机和空调用电机主要外购自章丘海尔电机公司,合肥美的生产用电机也部分外购自芜湖威灵电机。

随着合肥家电产业的集聚效应显现,合肥荣事达三洋、美的集团旗下的威灵电机均在合肥投资新建或扩建电机生产基地。

3、钢板。

合肥虽有钢铁公司,但没有薄板类产品,冷轧板、涂镀板、不锈钢板、电工钢板等产品均需外购。

目前合肥相关配套企业有安徽宝钢钢材配送公司、合肥海尔特种钢板研制开发公司、马钢(合肥)钢铁公司、合肥禾盛新材料公司等,主要生产和加工彩涂钢板、冷热轧板,但冷轧板、涂镀板及不锈钢板供应仍受限;电机、压缩机生产用量较大的电工钢还需要从武钢、宝钢、马钢、无锡三洲等钢厂采购。

4、注塑件及工程塑料。

合肥美菱、荣事达、美的、海尔、格力等企业拥有自己的注塑件车间或分厂;合肥成立了“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分中心”,主要致力于工程塑料、抗菌材料、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目前相关配套企业有国风塑业、华谊塑胶、天仁精密塑业、海乐塑料、海毅精密塑业、海尔注塑、海大塑胶、鸿明塑胶实业、科化新材料、中大电大、兴奇塑料、普特化轻材料、湖石工程塑料等。

5、冷凝器、蒸发器。

合肥格力、海尔、美菱等企业均建有自己的冷凝器、蒸发器(俗称“两器”),主要企业有合肥美菱精密管业、合肥长城制冷、合肥科德隆电器等。

6、电子传感器、控制器、连接器等及元器件。

配套企业主要有日上电器、捷敏电子、得润电子、万瑞冷电、神林电子、青岛悠进、微研机电、万宝家电、华龙制冷等。

7、集成电路、半导体。

配套企业主要有:

合晶电子、英图微电子、联发科技、国晶微电子、捷敏电子等。

8、纸箱、泡沫等包装。

配套企业主要有:

合肥海尔、海景、丹盛、意大利FreePackNet(FPN)、华力、锡玉及合肥文化泡沫包装等。

(3)产业研发实力雄厚

目前,合肥家电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技术中心6个、市级技术中心7个。

企业从事研发及相关人员约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4%。

合肥家电培育了本土品牌美菱、荣事达。

同时也培育了国家级的冰箱及洗衣机企业技术中心,其中美菱和荣事达都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荣事达还专门成立了家电研究院;并广泛的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使合肥在电冰箱及洗衣机的研发与创新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国家级空调研发、检测中心和中电集团第十六研究所的低温及小家电研发能力都很强,形成了合肥家电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专栏:

合肥市家电产业科研力量

1、国家级家电检测重点实验室。

继顺德之后,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与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建设的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家电检测重点实验室即将落户合肥新站区。

建成后,将达到国内检测技术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可承担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以及欧、美、日等国认证;可作为政府间互认实验室,展开产品性能比对和能效互认;可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开辟获得进口国当地产品认证或进口通关技术文件的绿色通道。

实验室将与产业集群互为依托,有利于检测检验流程集中化、便捷化、高效化,有利于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有利于产业基地打造核心竞争力。

2、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家级制冷设备检测重点实验室。

国家制冷设备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对合肥市家电节能产业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4)自主创新成效显著

合肥家电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合肥三洋自主研发了代表了国际最尖端洗衣机技术的智能空气“洗—干”一体机,合肥三洋研制的变频洗衣机,无转盘微波炉创造了国内10多项第一。

美菱不断推出保鲜、节能、纳M材料电冰箱,不断引领电冰箱技术进步,其自主研发的“冷凝器保压节能型制冷系统”获2006年度科学技术发明奖,海尔研制的3A高清流媒体彩电,开创了国内流媒体技术先河。

合肥华凌在小冰箱产品上也有10多专利。

(5)产业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

产品配套需进一步加强。

合肥家电整机生产能力迅猛增长,部分配套件需外购,加大了物流成本。

一是电源控制系统、集成电路、电磁阀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核心配套件靠外购。

二是塑料及模具加工研发能力不足。

三是家电原材料市场供给能力较弱,如发泡料、塑料粒子需外购。

一些小的零部件,如吸塑件、金属件也要从外地购进。

产业布局需进一步优化。

各县区、开发区都有一些家电及配套企业,没有形成专业化协作的配套群,造成工业园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争工程、争政策、争资源,不利于家电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展开,专业化的分工不明显,缺少分工协作,园区产业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二)面临形势

1、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产业转移

目前,全球家电产业已经进入稳步的标准化发展时期,主要产地集中于北美、亚洲和欧洲,这些区域的产量之和超过世界总产量的80%。

随着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世界家用电器工业的生产制造中心早已开始由工业化国家转移到正努力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几轮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家用电器行业的全球生产布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发达国家家用电器主产的地位在下降,而中国、东南亚、东欧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在大大上升。

2、国内区域竞争促进产业格局调整

中国家电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为顺德、青岛、宁波和合肥。

四地产业各具特色:

顺德以民营资本承接海外加工制造为基础,由小家电向大家电发展,创立了国内自主品牌,如美的、TCL;青岛以政府支持大企业发展的政策为支撑,创立大家电自主品牌,再向多元化领域发展,如海尔、海信等;宁波则是完全靠民营经济在家电配套领域寻得商机,为降低成本而集聚发展;合肥是在创立大家电自主品牌后,进一步开放、创新,形成品牌集聚效应,迅速扩大产业规模。

3、国家出台的政策有利于产业发展

国家出台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其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保持家电产业平衡较快增长,并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家电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我国家电产业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这给以生产大家电整机为主的合肥家电企业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将进一步促进合肥家电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积极落实国家“轻工业(含家电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政策实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以契机,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以开拓国际市场为重点,充分发挥自主品牌的优势,全面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加快关键技术的创新,加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向家电配套、小家电产品方向延伸,推动家电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家电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把合肥打造成全球家电制造中心。

(二)发展原则

1、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顺应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处理好产业发展与有序竞争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产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自主创新与扩大开放相结合

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构建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区域间和国际合作,加快产业发展。

3、重点突破与集聚发展相结合

选择有基础条件和技术优势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实现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的重点突破,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加快集聚发展,促进企业和资金、技术、人才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培育区域产业增长极,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

4、突出配套与均衡发展相结合

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等配套件,扩大本地配套能力,继续引进核心零部件,提高技术等级和质量水平,使之与整机产能相匹配。

大力培育系统集成和整机的配套能力,促进产业均衡发展。

(三)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

到2015年,家电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2、产品规模

到2015年,形成大家电总体产量12000万台。

其中:

电冰箱产量4000万台,洗衣机产量3500万台,空调器产量2250万台,彩电产量2250万台。

家电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其中,核心配套件配套率达85%以上。

3、结构调整

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5年,培育形成2家(合肥海尔、合肥美的)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2家(合肥格力、美菱股份)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1家(合肥三洋)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1家(合肥长虹)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的大企业,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培育200家具有“专、精、特、新“的中小家电配套企业。

4、技术创新

到2015年,产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0%,大中型家电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5%。

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能力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新创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省级技术企业中心12-15个,使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配套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名牌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工业投资

到2015年,投资600亿元,对家电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产品的更新、优化、升级,开发新的更加高效的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6、人才培育

加快引进和培育家电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积极推进培育创新型拔尖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企业家队伍。

三、合肥市家电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

(一)主要任务

1、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集中力量攻克长期困扰家电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推进变频空调压缩机、高效节能节材型电冰箱压缩机、高效节能洗衣机电机等关键部件的技术创新,实现高端、高效、节能。

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制造的全过程贯穿信息化,及时解决家电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抢占行业制高点,实现“应用一代、研制一代、储存一代”的产业技术发展目标,保持行业技术的领先地位。

2、积极承接家电产业转移

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积极承接家电行业重点产品的研发、制造、集散,逐步由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向我市转移。

合肥市是国内重要的家电产业基地之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科技、人才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都十分明显,利用此大好机会,积极创造条件,承接家电产业的转移,重点引进家电产业的核心部件和关键配套件,注意引进江浙一带的家电产业的塑料模具,更好发挥家电产业集群的作用。

3、提高家电产品质量水平

一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加快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快速处置以及产品追溯、召回和退市制度,严惩质量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落实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等环节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三是建立规范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制度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

加强行业自律,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守法经营和社会责任感。

四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家电行业的安全标准、基础通用标准,重点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

4、加快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加快发展家电产业的研发平台、生产性物流、出口报关、售后服务、废旧家电回收等服务业,逐步建立家电产业服务支撑体系,二是以“家博会”为契机,搭建家电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和招商引资平台,成为家电新产品新技术的展示中心,三是建立家电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家电专业数据库,专业人才信息库和投融资服务网络,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实现设备仪器共享,资源信息共享。

(二)发展重点

合肥市的家电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实施“4411”行动计划,即搭建一个平台,构建四个中心、发展四大重点产品,培育一大批小家电和配套件,具体内容是:

1、构建四个中心

国家级家电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要求管理,按照“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进行建设,成为我市家电产业“产品质量的技术保证,公共服务的技术平台,科技创新的技术支撑”,助推我市打造“全球家电制造中心”。

国家级家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美菱企业技术中心(电冰箱)、荣事达企业技术中心(洗衣机)、通用机械研究院检测中心(空调器)和合肥海尔技术中心(彩电),积极构建国家级家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聚家电产业的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提高合肥家电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国家级家电回收中心。

依托合肥工业大学绿色设计与制造研究所和有关企业,构建国家级家电回收中心,大力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家级家电产业物流仓储中心。

依托合肥市安徽大市场为基地之一和相关企业合作,依托经开区、高新区和新站区引进物流企业,构建国家级家电产业物流仓储中心,加快高起点、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成为区域性及全球采购中心。

2、发展四大重点产品

电冰箱。

依托美菱重点发展深冷冰箱,依托欧力重点发展出口小冰箱,依托海尔、美的等发展中高档家用冰箱,依托美菱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冰箱关键技术的研发。

利用节能技术、电子控制技术、静音技术、纳M材料技术,开发智能、可变容多温区、超低温和网络冰箱等。

发展新型电冰箱,确保在“纳M保鲜”、“健康环保节能”、“智能多温区”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进军与制冷密切相关的冷链行业与压缩机行业。

使深冷产品研发占据行业领先位置,并向商用、医用、卫生、畜牧等领域发展。

重点研究应用的领域为:

声波制冷技术、白电用新型工质替代、节能核心技术,

洗衣机。

依托合肥三洋,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智能空气“洗—干”一体洗衣机;依托美的、海尔重点发展中高档全自动洗衣机。

依托荣事达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攻克洗衣机关键技术,增强新型结构和新型电子程控器的自主研发能力。

在结构设计上将新材料,新工艺引入到产品设计中,注重材料的使用率、回收率和再利用率。

在电子程控器设计上,将变频驱动控制器的研发和性能提升作为主攻方向,形成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积极介入网络化家电的研发,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空调器。

依托格力、海尔,重点发展中高档家用和商用空调;依托天鹅制冷,重点发展军用空调、军用制氧机;依托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家级空调检测中心,加快空调关键技术的研发。

空调器技术的研发重点是:

空调压缩机和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和蒸发器。

空调压缩机是空调最重要的关键零部件,决定了空调的制冷效果、能耗和噪音;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和蒸发器,是提高制冷效果的关键部件,采用变频技术以节能为重点是近些年的发展趋势。

彩电。

依托海尔、长虹和京东方的配套产能基础,重点发展平板高清电视机。

加快彩电关键技术的研发,技术研发重点为高清晰度数字图文电视机、多媒体彩色电视机。

液晶面板和等离子面板正全面替代CRT。

面板是彩电的关键配件,占总成本的70%以上。

目前,合肥海尔已陆续把CRT生产线改造为平板生产线,生产能力达到350万台/年;长虹电器也将建设年产200万台彩电工程。

3、搭建一个平台

搭建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这一平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家电高峰论坛,家电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以及家电产业的招商引资活动,这不仅宣传了合肥,宣传了合肥家电,而且给企业带来了投资贸易成交的新机遇,也搭建了行业信息交流的国际平台。

4、培育一大批小家电和配套件

小家电。

以美菱、荣事达名牌为依托,优先发展有市场潜力的环保、清洁、节能型小家电产品:

厨卫电器产品(微波炉、抽油烟机、热水器等)、居室电器产品(吸尘器、太阳能产品等)、办公电器产品以及其它小家电产品等,形成系列化、规模化,拓展家电产业发展新领域。

到2015年,各类小家电总量达1000万台。

配套件。

发挥大型企业集团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依托美菱、荣事达、三洋、海尔、美的、格力等企业,重点发展家电核心部件和关键零配件(如节能变频压缩机、异步变速电机),加快电子元器件集成化研发,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延伸产业链,扩大金属件、塑料件、电工电料、包装材料等家电配套件的生产能力。

(三)空间布局

以皖江城市带和合肥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以建设“全球家电制造中心”为目标,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拓宽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开发区现有产业基础,整合开发区资源,发展专业特色园区,争取一批重大工程落户合肥。

根据合肥市家电产业园区分布的实际情况,主要向主城区的西部、西南部、东部、东北部等四个方向集中,形成特色明显,产业链延伸,产业集聚的特点。

专栏:

空间布局

1、西部家电产业集中区

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区、蜀山经济开发区等为主体。

本集中区是合肥家电企业的主要聚集区,现有家电企业30多家,有美的荣事达工业园、荣事达三洋工业园、荣事达高新产业园、格力工业园、美芝工业园等。

2、西南部家电产业集中区

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河工业园区、桃花工业园区为主,本集中区是合肥家电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现有家电企业25户,集中区有:

合肥海尔工业园、长虹美菱工业园、美的华凌工业园、长虹工业园等。

3、东部家电产业集中区

以肥东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及配套、加工等产业,家电企业主要集中在美菱工业园内。

4、东北部家电产业集中区

以新站实验区和双凤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彩电显示屏、电冰箱、冰柜等家电产品以及物流及相关配套产业。

本集中区主要有京东方、鑫昊、乐凯、鑫虹、欧力、尊贵生产企业。

并以目前安徽大市场为基础进行扩建,建设长三角最大的家电专业市场,构建物流仓储中心,为家电配套业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