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784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9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docx

第九课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2-2030)文本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文本

第一章规划界定

第1条编制背景

随着武汉城市圈以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的建设,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麻城市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和要求,为有效指导城市建设,满足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城市绿化条例》1992.8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

《麻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麻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第3条规划原则

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②城乡统筹发展原则

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④节约及集约用地原则

⑤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

2012-2015年;

远期:

2016-2030年。

第5条规划范围

(1)市域范围:

包括三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开发区,以及城区以外的16个乡镇,国土面积3747平方公里。

(2)规划区范围:

包括现状中心城区、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阎家河镇以及中馆驿镇的镇域范围,共计17个社区居委会、117个行政村,总面积约为507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范围:

包括南湖街道办、鼓楼街道办、龙池街道办、黄金桥开发区全部,中馆驿镇浮桥河以东的区域,以及阎家河镇的石桥垸、大周垸、坡上垸三个村。

总面积为251.27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战略背景

(1)城市发展的新环境

①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资本流动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②低碳经济引领产业结构调整(转方式、调结构),国民经济进入非粗放型增长时期。

③区域经济向多极化发展,地域极核效应日益明显。

④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上升为湖北省重大战略,麻城被赋予新的角色和地位。

(2)城市发展的新起点

①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建设,全市整体实力已大幅提升。

②旅游及现代物流“双引擎”驱动,现代服务业中心作用逐步增强。

③区域重大设施建设,构筑了城乡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系统。

④工贸带动型城镇化特色明显,城乡建设步入新时期。

⑤中心城区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质逐步提升。

⑥正处从小城市向中等城市、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变的发展时期。

(3)城市发展的新任务

①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主线。

②把城镇大建设作为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载体。

③把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保证。

④把环境友好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支撑。

⑤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第7条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充分发挥麻城的区位、交通、文化、生态优势,着力将其打造成为高效生态经济之城、宜居宜业人居之地、三色文化体验之都、山地生态魅力之乡。

(1)积极升级传统加工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协调产业结构,集聚生态产业群体,形成完整的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将麻城建设成为高效生态经济之城。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人居生活质量,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文明的商业氛围,将麻城营造成为宜居宜业人居之地。

(3)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红色文化寻根溯源;杜鹃花城、山地生态绿色文化体验休闲;千年古城、移民寻祖认宗,紫色文化发扬彰显;将麻城打造成为三色文化体验之都。

(4)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园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施“三网”绿化工程,构建绿色乡村;保护生态水系;整治麻城大地,共建生态家园,将麻城塑造成为山地生态魅力之乡。

第8条城市总体规划指标

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一览表

指标

分类

大类代码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说明

单位

2030年

指标类型

经济

指标

1

GDP指标

GDP总量

亿元

916

引导型

人均GDP

元/人

80000

引导型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0

引导型

社会

人文

指标

2

城区人口指标

人口规模

万人

50

引导型

医疗指标

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

个/万人

90

控制型

教育指标

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

100

控制型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70

控制型

居住指标

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m²/人

>10

控制型

就业指标

预期平均就业年限

26

引导型

公共交通

绿色出行率

%

40

控制型

道路网密度

公里/百平方公里

6-7

引导型

人均道路广场用地面积

m²/人

15

引导型

公共服务

各项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文化、教育、医疗、体育、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

m²/人

23

控制型

人均避难场所用地

m²/人

2

控制型

资源

指标

3

水资源指标

自来水普及率

%

100

控制型

万元GDP耗水量

m³/万元

≤50

控制型

水平衡(用水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比值)

%

30

控制型

能源指标

单位GDP能耗水平

吨标准煤/万元GDP

1.2

引导型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15

引导型

土地指标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m²/人

<110

控制型

环境

指标

4

生态指标

绿化覆盖率

%

42

控制型

人均绿地

m²/人

≥12

控制型

污水指标

污水处理率

%

95

控制型

资源化利用率

%

80

控制型

垃圾指标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控制型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100

控制型

大气指标

SO2、CO2排放削减指标

%

≥15

控制型

第9条城市发展战略措施

麻城市城市发展总体发展战略思路是:

“二产提升、三产突破、文化助推、生态保障、人口集聚、城乡统筹”六大战略。

(1)“双轮驱动、极核增长”的二产提升战略

①近期五大产业集群:

汽配、冶金机械、花岗石林、电力能源、农产品加工。

②远期寻求新的突破:

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高技术产业集群,逐步实现从初级加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升级。

③目前工业优势在加工制造业,目标是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加工制造业中心。

④“双轮驱动”传统加工制造业和现代先进制造业同步发展的二产发展战略。

⑤“极核增长”:

产业集群化集聚、空间园区化集聚、重点在中心城区集聚。

(2)“三足鼎立、联动发展”的三产突破战略

①突破”:

原有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功能完善的突破之举。

②“三足鼎立”:

重点发展商业商务、特色旅游、现代物流。

③建设大别山地区中心城市,商业商务中心是其重要职能。

④特色旅游:

生态、红色、人文;三山、三湖、一线是主体。

⑤现代物流:

资源贸易、工业品集散,大别山试验区物流中心。

⑥“联动发展”:

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3)“特色彰显、文化凝聚”的文化促进战略

①文化发展:

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体现,文化助推。

②传承红色文化,彰显主体特色。

③拓展绿色文化,彰显生态文明。

④挖掘紫色文化,彰显千年古城。

⑤拓展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休闲功能。

(4)“低碳引导、环境制胜”的生态保持战略

①现状生态基础良好。

②“低碳引导”:

产业发展生态化、经济发展低碳化。

③“环境制胜”:

城市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

(5)“聚产纳贤、环境宜居”的人口聚集战略

①变异地城镇化为本土城镇化。

②吸引创业投资,创造就业促人口增长。

③以环境宜居吸引城镇化人口聚集。

(6)“聚产纳贤、环境宜居”的人口聚集战略

①以工补农,以城促乡。

②由乡向城、统筹流动。

③扶持乡村经济特色化发展、人口适度归并。

④道路、市政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城乡均等是城乡统筹要旨。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10条城市性质

大别山地区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具有文化底蕴的生态园林城市。

第11条城市职能

①综合交通职能

②商贸物流职能

③加工制造职能

④旅游服务职能

⑤生活居住职能

第12条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28万;中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35万;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50万。

第13条城市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36km2;中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42km2;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54km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第14条市域经济区划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构筑两个经济区:

麻城掌心极化经济区和外围指状沟域经济区。

(1)麻城掌心极化经济区

包括麻城市中心城区、中馆驿组团、阎家河组团、宋埠镇、白果镇。

以以商贸商业综合服务、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汽车配件及机电制造、纺织服装、建材、旅游业及低碳科技产业为主。

以麻城市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中馆驿和阎家河两翼综合发展组团,着力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宋埠镇和白果镇的对中心城区转移产业的对接和产业集群链式化发展、高效集约化布局,依托主城区的五脑山森林公园、白果镇的明山水库(龙湖)和阎家河的九龙山风景区,发展旅游及相关服务业。

(2)外围指状沟域经济区

包括麻城掌心极化区域之外的五条沟域经济区(11个乡镇)。

以特色农业种植、生态农业观光、食品加工、农副产品生产及深加工和旅游业为主。

外围指状沟域经济区应以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链式化为先导,以特色旅游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沟域重点镇。

开发循环经济产业,实现资源高效适用和循环利用。

其它农业型城镇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着力发展以农业资源加工为主的生态产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第15条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0年麻城市域统计口径人口115.82万人,随着麻城市产业拓展,将带来较大的机械人口增长。

规划预测: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达119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2%,城镇总人口约为62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达122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7%,城镇总人口约为70万人。

远景(2020年)市域总人口达127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为70%,城镇总人口约为89万人。

第16条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构

形成“一心两轴、手掌状结构”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1)一心两轴

“一心”

指麻城市中心城镇组团,包括中心城区和东西两翼:

阎家河组团与中馆驿组团,是麻城市域内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

即106国道、沪合武高速城镇综合发展轴和省道麻新线与麻胜线在麻城市区中心相交,构成东西向和南北向十字型城镇复合发展轴。

(2)手掌状结构

“掌心集聚”

麻城市域内中部和西南地势平坦,是麻城市重点镇培优基地和全市工业集中发展片区,此为麻城市的掌心发展区域。

“指状放射”

麻城规划的五条指状沟域将主要集聚麻城“掌心区域”周边的山区大部分乡镇的主要生活空间,是乡镇生产功能的核心载体。

“生态基底”

生态基底即为大别山区向麻城延伸的五大“指缝山系”。

第17条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麻城市域城镇规模等级体系划分为四个层次:

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镇、一般乡镇。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规划一览表(2030年)

等级编号

城镇等级

(万人)

城镇名称

人口规模

(万人)

分等级区域人口规模

分区域

人口比重

城镇人口

规模(万)

城镇数量

(个)

中心

城区

麻城市城区

50

65

51.18%

50

1

中馆驿组团

12

12

阎家河组团

3

3

重点镇

(3-15)

大宋埠镇(并入岐亭镇)

15

43

33.86%

7

5

白果镇

12

6

木子店镇

6

1.5

福田河镇

6

1.5

顺河镇

6

1.5

特色镇(3-4)

龟山镇

4

7

5.51%

1.5

2

乘马岗镇

3

1.5

一般镇(2-3)

盐田河镇

2

12

9.45

0.8

6

张家畈镇

2

0.8

黄土岗镇

2

0.8

三河口镇

3

0.8

夫子河镇

2

0.8

铁门岗乡

2

0.8

合计

127

127

100%

90.5

14

第18条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工贸综合驱动型的乡镇、物流市场带动型为主的乡镇、旅游开发促动型的乡镇、及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乡镇为支撑的城市职能结构。

麻城市城镇职能类型结构规划一览表(2030)

城镇层次

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城镇主要职能

人口规模

(万人)

数量

一级

麻城中心城区(含中馆驿、阎家河组团)

综合性中心城市

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及商贸物流基地,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中心城市,以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65

1

二级

宋埠镇

(岐亭镇并入)

工贸型重点镇

汽配、生物医药化工、轻工产业,蔬菜生产基地,紧密联系武汉的麻西南门户

6-15

5

白果镇

以轻工纺织、石材加工和机械为主导产业,联系新洲、罗田的麻南口子镇

福田河镇

交通贸易型重点镇

板栗、油茶与菊花加工贸易为主,苗圃花卉培育结合的联系河南的麻北门户

木子店镇

以自然风光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业为主,联系安徽的麻东门户镇

顺河镇

板栗、茶叶种植基地、水产品养殖加工产业,联系河南的麻东北门户镇

三级

龟山镇

旅游型特色镇

以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和特色商贸为主,国内知名的自然风景旅游城镇

3-4

2

乘马岗镇

以红色旅游为主、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为辅的湖北省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

四级

盐田河

农业服务型一般镇

优质板栗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3

6

黄土岗

农牧复合型循环产业基地

三河口

板栗、蚕丝生产基地,水产品养殖

张家畈

林菌模式、林禽模式、林农模式、林药模式、林花模式等林下复合经济示范镇

夫子河

轻工食品加工、建材加工产业

铁门岗

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肉类加工基地

第五章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19条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①规划市域道路网在现状“三纵三横”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通过增加通道数来构建市域内外环线,加强市域范围内各城镇间的交通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放射环网型道路形式,使市域内各乡镇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

②加强市域各等级公路网建设及其与国家高等级交通设施相互衔接,提高市域综合交通能力,构建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国道、省道、城镇道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

③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达、畅通工程”,解决农村出行难问题,逐步形成市域内公路等级清晰、功能性质明确、网络发达的交通体系。

第20条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①提升铁路:

进一步提升铁路在对外交通体系中的功能与地位,强化集约化运输方式的优势。

②完善公路:

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网建设,引导城乡统筹发展。

③突出枢纽:

进一步突出对外客货运输枢纽建设,特别是一体化的无缝换乘客运枢纽建设。

④强化通道:

强化对外交通复合通道建设,以复合型设施走廊实现节约用地、减少分割、综合统筹;加强与周边县市联系通道、交通走廊的建设。

第21条公路网络规划

规划形成4条高速、4条国道、12条省道、15条县道的市域公路体系,构建市域内外两条环线,同时打造麻城2条重要旅游线路。

现状公路规划改造一览表

道路名称

现状

行政等级

规划

行政等级

现状

技术等级

规划

技术等级

长三线(长岭关—牌坊岗)

省道

国道

2

1

胜麻线(杨梅河至城区段)

省道

国道

2

1

宋长线

省道

国道

2

1

项中线

县道

省道

2、4

2

小王线

县道

省道

3

2

麻张线

县道

省道

2、3、4

2

张河线

乡道

省道

2

矮李线

县道

省道

3、4

2

夫土线

县道

省道

3

2

宋新线

县道

省道

3

2

新蔡线

县道

省道

——

2

蔡白线

县道

省道

——

2

柳明线

县道

省道

——

2

麻新线

省道

省道

2

麻顺线

县道

县道

3

2

芦总线

县道

县道

——

2

铺风线

县道

县道

3

2

三浮线

县道

县道

3

3

三石线

县道

县道

——

3

白王线

县道

县道

3、4

2

规划公路一览表

序号

行政等级

技术等级

道路名称

备注

1

国道

一级

106国道

2

国道

一级

长三线

省道改国道

3

国道

一级

胜麻线(杨梅河至城区段)

省道改国道

4

国道

一级

宋长线

省道改国道

5

省道

二级

胜麻线(杨梅河至罗田)

6

省道

二级

张河线

乡道改省道

7

省道

二级

麻张线

县道改省道

8

省道

二级

矮李线

县道改省道

9

省道

二级

夫土线

县道改省道

10

省道

二级

宋新线

县道改省道

11

省道

二级

新蔡线

县道改省道

12

省道

二级

蔡白线

县道改省道

13

省道

二级

柳明线

县道改省道

14

省道

二级

麻新线

15

省道

二级

项中线

县道改省道

16

省道

二级

小王线

县道改省道

17

县道

二级

麻顺线

18

县道

二级

芦总线

19

县道

三级

东双线

20

县道

二级

铺风线

21

县道

三级

三浮线

22

县道

三级

三石线

23

县道

二级

白王线

24

县道

三级

龟白线

乡道改县道

25

县道

三级

宋浮线

乡道改县道

26

县道

二级

举龟线

乡道改县道

27

县道

三级

龟三线

乡道改县道

28

县道

三级

三木线

乡道改县道

29

县道

三级

黄三线

乡道改县道

30

县道

三级

乘黄线

乡道改县道

31

县道

二级

黄河线

乡道改县道

第22条铁路网络规划

麻城目前有京九线、沪汉蓉高铁、武麻横向连接线,未来还有京深高铁(阜麻九段)、随(州)麻(城)安(庆)铁路、麻(城)六(安)铁路货运专用线、麻城市城际铁路、麻城-武汉新港铁路货运专线建成,规划沿武麻横向连接线预留麻城城际铁路通道,沿京九铁路预留随麻安铁路、麻城-武汉新港铁路货运专线通道,沿106北段及城东区预留京深高铁(阜麻九段)通道,沿沪汉蓉高铁预留麻(城)六(安)铁路通道。

第23条客货运站场规划

城区撤销麻城老站,保留完善麻城现有长途汽车站,在建的金通湾客运站为一级客运站,升级黄金桥客运站为二级,结合政府十二五交通建设规划,新建麻东客运站,等级二级,新建麻北客运站,等级二级。

中心城区规划共有1个一级客运站,4个二级客运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对各个乡镇已有站场的提升等级,未有站场的设新站场。

考虑麻城未来要建设成为区域交通中心以及未来发展工业需求,升级中心城区黄金桥货运站为1级货运站,同时在宋埠和白果两镇各设一个2级货运站。

市域客货运站场一览表

类型

名称

位置

等级

客运站场

金通湾客运总站

城区麻城北站站前附近

一级

麻城长途客运站

城区将军路和杜鹃大道交汇处

二级

黄金桥汽车客运站

城区麻城南站站前附近

二级

麻东客运站

城东新区杜鹃大道中段

二级

麻北客运站

将军路与北环路交叉口东南

二级

白果客运分站

白果镇区

二级

宋埠客运分站

宋埠镇区

二级

木子店客运分站

木子店镇区

二级

中馆驿客运分站

中馆驿组团

三级

阎家河客运分站

阎家河组团

三级

歧亭客运分站

歧亭镇区

三级

铁门岗客运分站

铁门岗镇区

三级

夫子河客运分站

夫子河镇区

三级

盐田河客运分站

盐田河镇区

三级

张家畈客运分站

张家畈镇区

三级

龟峰山风景区客运站

龟峰乡镇区

三级

三河客运分站

三河口镇区

三级

黄土岗客运分站

黄土岗镇区

三级

王福店客运站

乘马岗镇区

三级

西张店客运站

顺河镇区

三级

福田河客运分站

福田河镇区

三级

货运站场

黄金桥货运站

城区麻城南站站前附近

一级

宋埠货运站

宋埠镇区

二级

白果货运站

白果镇区

二级

城际铁路站

麻城城际铁路站

金通大道南端

二级

城际铁路宋埠站

宋埠镇区

三级

铁路站场

麻城北站

金通大道北端

二级

麻城南站

金广大道西端

二级

宋埠站

宋埠镇境内

四级

白果站

白果镇境内

四级

西张店站

顺河镇境内

四级

罗铺站

顺河镇境内

四级

第六章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及社会文化设施规划

第24条市域给水工程规划

按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及产业侧重点不同,城市单位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可分为:

麻城城区400L/人·d、中馆驿组团、重点镇和特色镇300L/人·d、一般镇200L/人·d。

市域给水工程规划一览表

水厂选址

水厂数量

水源

总供水规模(万m3/d)

服务范围

麻城城区

(含阎家河)

3

浮桥河、三河口、碧绿河、桃林河水库

21

麻城城区、阎家河组团

中馆驿组团

1

浮桥河水库

3.6

中馆驿组团

大宋埠镇

(岐亭镇并入)

1

举水

2.1

宋埠镇(并岐亭镇)

白果镇

1

明山水库

1.8

白果镇

木子店镇

1

巴水

0.45

木子店镇

福田河镇

1

举水

0.45

福田河镇

龟山镇

1

举水

0.45

龟山镇

乘马岗镇

1

石河

0.45

乘马岗镇

顺河镇

1

浮桥河水库

0.45

顺河镇

盐田河镇

1

明山水库

0.16

盐田河镇

张家畈镇

1

巴水

0.16

张家畈镇

黄土岗镇

1

举水

0.16

黄土岗镇

三河口镇

1

三河口水库

0.16

三河口镇

夫子河镇

1

明山水库

0.16

夫子河镇

铁门岗乡

1

举水

0.16

铁门岗乡

第25条市域排水工程规划

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