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757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7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方案.docx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方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方案.docx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

建设方案

 

二O一一年十月四日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一、行业背景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食品工业现代化和饮食水平的高低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及国家文明程度、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10年来,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始终位列全国制造业的第一位,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及关联农业、工业、流通等领域的第一大产业。

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最大比重,因而对推动农业产业化作用巨大。

然而,食品工业发展与食品质量、安全密不可分,“质量是效益的风向标”,“食品安全的核心是人的生命安全”。

为保证食品质量稳定和安全可靠,必须提高社会整体的食品监测能力和构建基于整个食物链的食品质量控制体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完成了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的转变,诠释了“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理念,体现了国家加大保护公民权益的力度,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将其强制执行,更加突出了食品检测和食品安全在社会食品企业中的突出作用。

我院的主要服务区域--苏北五市,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畜禽养殖基地和商品粮种植基地,盛产大米、畜禽、水产、蔬菜。

粮油制品加工、畜禽制品加工、酒类制品加工、果蔬制品加工作为苏北地区主要食品加工业,一直保持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在对江苏、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安徽等周边地区食品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详细地摸底调查中发现,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食品企业的工业现代化程度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企业急需大批知识面宽、实践技能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方面人才,培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企业培训现有分析检验人员、开展食品检测与质量管理社会服务成为行业企业的迫切要求。

江苏和长三角一带每年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1000~1500名,而根据《江苏招生考试》统计,2010年江苏省各高职高专院校招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人数是290人,2011年招收430名,人才缺口很大,短时间内无法改善,加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投入,是解决本专业人才培养紧缺的必由之路。

二、建设基础

(一)专业概况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是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设置最早、影响最大的专业之一。

1992年5月获准招收四年制中专食品分析,2000年招收五年制高职,200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

2006年6月被学院评为学院特色专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秉承“三结合,学检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发展动态、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和改革。

确定了以化学检验工、食品检验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和ISO9000、HACCP、ISO22000体系内部审核员资格考评为主要培养内容,不断提升师资综合素质、改善教学条件、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与特色,输送了近千名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食品药品分析与检测、食品药品生产管理及品质控制、食品药品检验设备的维护、食品药品检验室设计及新产品开发等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相应等级,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师资队伍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35人,专业专任教师18名,其中:

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8人、助教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0%;有硕士以上学位15人,占83%;“双师型”教师有17人,占94%。

有多人分别担任多加食品企业技术顾问,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人,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对象1人,食品检验工竞赛国家级裁判1人。

专业教学团队是一支师资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

专业采用双带头人制,聘请了淮安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实验室主任冯民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

(四)招生人数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食品检测与质量管理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催生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读人数逐年增加,本专业现有在校生596人,共13个班级。

各年级学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统计见表1-1。

表1-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级

2009级

2010级

2011级

学生人数(人)

142

198

254

在校生人数(人)

596

(五)课程建设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按照食品检测与质量管理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三结合,学检一体”的模式,确立了“两基础,六核心,四交替”递进式课程体系,采用行动导向、经验性知识学习的直观性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一体”。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

无机及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仪器分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感官评定等课程,其中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为院级精品课程。

(六)教学改革

本专业一直注重教学建设与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

由本专业教师主编的食品类高职高专教材及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共2部;院级精品课程两门;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科技开发课题10余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七)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多家,校内实训基地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专业拥有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一个,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2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2个。

实验(训)室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荧光光度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等大型检测仪器和常规食品检测仪器(设备),为食品检测提供技术和设备保障,另有纯净水生产线、碳酸饮料生产线、果蔬汁生产线、肉品生产线、烘焙产品加工设备、乳品生产线等,为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实践教学提供现实基础。

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95.7%以上。

在保证学生实验教学的同时,坚持实验室开放管理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社会人员培训和企业生产的质量保障提供了优质、高效、经济的设备、设施和技术,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优化了实验室资源良性运行机制,为专业的持续发展和服务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得到学生、企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八)不足之处

目前专业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2.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广度与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3.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运行与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4.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要加大来自生产一线的技师承担专业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

三、建设目标

以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ISO9000、ISO22000、HACCP体系内审员职业资格培养为主线,构建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体系。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建设为契机,切实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着力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江苏经济建设与食品工业发展服务。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成立以“双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实施双师队伍建设计划,努力构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好、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强化专业特色与优势,通过建设达到国家重点专业的水平。

(一)建立和完善“三结合,学检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调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三结合,学检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注重培养专项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二)加强课程建设,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课程体系

1.在思想教育上自始至终强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劳动教育观,同时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社会服务。

2.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核心专业课教学,注重时代性、实用性、开放性、科学性,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在注重两课教学的同时,强调外语、计算机的教学。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充分考虑到高职的需求及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对于核心课程,在计划编制中大多安排了实验或现场教学,部分课程安排有实习或实训周。

这不仅使学生理论联系了实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实践教育是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实践教育:

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各类专业实习与实训、毕业实习、各类考证的培训等。

4.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争创省级品牌专业,再建建设3~5门院级精品课程,争取创建1~2门省级精品课程。

进一步加强教学、教材和课程改革,争取获得1~2项院级教改研究成果。

(三)加强以构建“校企双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在未来的两年的努力,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骨干教师1~2名,引进和培养2名左右的专任教师,继续聘用和调整企业兼职教师5~8名。

加快年轻教师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鼓励教师脱产或利用课余、假期到企业走访和锻炼,随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技术更新及应用,以及企业对人才素质和知识技能的要求,也进一步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双师型比例将达到100%。

(四)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融合,探索校行企三方合作办学的机制

探索建立“校中所”、“所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淮安市食品检测中心,食品工业园等多种平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以学校理事会为指导,成立“校企合作”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人才培养“校行企”协作委员会,设立“校企合作”执行机构;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站;健全“厂中校”工学结合与教学运行保障机制,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完善灵活订单班、定制班、定向班管理与教学机制。

(五)建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面向食品检测、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食品生产管理等核心岗位的能力要求,构建“五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评价平台,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评价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监控,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管理。

努力构建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效果多元化评价系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职业能力形成评价体系。

使学生“双证书”获取率,二次就业率达到100%。

(六)加强社会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以区域全民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与发展为目标,向全民化方向发展。

积极参加“百名教授进百企”、“百名教授进农村”活动。

每年为区域内食品药品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提供技术培训800~1000人日。

每年完成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等的职业技能培训300人次,食品安全管理内审员的培训200人次。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努力促进地区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

(七)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发展

加强高职衔接,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新途径,在适当的时机开展中专学生对口单招试点,也可以举办四年制高职本科试点班,以促进高职教育更高层次的发展。

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向终身化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生产技术基础不断变革,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次性的职业教育已经远远不够,终身职业教育已逐步成为个人知识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们需要不断的回归学校学习新技术、新技能,这种不间断的回归学校的需求是现代职业教育终身化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四、建设内容

(一)创新专业与行业企业互动共赢机制

依托江苏食品职教集团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现“校政行企”深度融合、互动共赢目标。

1.完善校企合作共管机制

以江苏食品职教集团为平台,成立由行、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实习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产学研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通过“名企大师进课堂”、“百名教授进百企”等活动,共同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共同制定符合专业建设、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的运行管理制度,实现“学生受益、企业获利、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共赢合作局面。

2.完善人才培养共育机制

与江苏省食品工业协会、淮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淮安市进出品检验检疫局、淮安市快鹿牛奶有限公司、淮安市万邦香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同跟踪市场需求变化,共同调整专业方向,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立课程标准(大纲),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实训教材,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改革,共同管理培养学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创新基地共建共享机制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探索股份制等多种合作方式,创新实训基地多元投资共同建设模式。

与淮安快鹿牛奶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乳品生产实训车间”,与淮安双汇肉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肉制品生产实训车间”,与淮安市质量监督检验所合作共建“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

按HACCP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组织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控制学习。

创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长效运行与管理机制,使食品科技园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成为学院的教学基地、学生的创业基地、企业的创新基地、教师的科研基地、社会的培训基地。

与淮安市质检所共建“食品质量与检测中心”,为食品企业开展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健全学生实习实训保障制度,完善顶岗实习管理、运行、考核评价制度,实行顶岗实习的“企业导师制”、“工伤保险制”、“优秀准员工制”,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企业共同管理、共同评价的新机制。

4.创新服务成效评价机制

校企双方以互惠双赢为基础,以出成果、出效益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构建资源互补共享的动态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成效的指标评价体系,创新校企利益分配、资源共享等机制,使专业建设和企业效益达到预期目标。

将教师的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水平及成果纳入教师职务评聘、岗位考核中,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给予激励调整,提高教师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二)突显“食检”特色,提升“检测”人才培养质量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检测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开展社会跟踪调研,认真做好专业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分析,深化适合食品检测行业的“三结合,学检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结合,学检一体”即:

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学业考核与资格考核相结合;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食品检测的实验实践及教学融为一体,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生产管理及品质控制、食品检验设备的维护、食品检验室设计及新产品开发等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相应等级,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从学生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将检验行业标准、企业规范、食品检测类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在实习实训教学中,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专任教师为辅,共同做好学生的培养、管理与考核。

努力营造行企文化氛围,做到实训内容项目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过程工作化,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费预算见表4-1。

表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费预算一览表

建设项目

经费预算(单位:

万元)

2012年

2013年

小计

行企调研

4

4

8

毕业生跟踪调查

2

2

4

学校互访

4

4

8

专家咨询

2

3

5

专业研讨会

2

2

4

专业指导委员会

5

6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资金

8

10

18

总计

27

31

58

2.构建职业能力形成的课程体系

(1)职业岗位分析

充分发挥由食品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食品企业及其工作岗位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确定原辅料检验员、食品生产在线品控员、产品检验员、化验室与组织管理员、产品研发人员等职业岗位群为学生就业岗位,并以此构建“两基础、六核心、四交替”递进式课程体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见表4-2。

表4-2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一览表

职业岗位

主要工作任务

职业资格证书

原辅料检验员

1.原辅料选择、抽检

2.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3.检验分析及结果报告

食品检验工、乳品检验员、饲料检验员等

食品生产在线品控员

1.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监测和分析

2.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3.生产工艺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处理

食品检验工、乳品检验员、饲料检验员等

产品检验员

1.产品出厂必检项目的检测及报告

2.检测过程常见问题的分析、判断

3.检测标准及方法的选择

食品检验工、乳品检验员、饲料检验员等

化验室组织与管理员

1.化验室工作计划、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执行

2.化验室仪器药品的使用和管理

3.检验人员及检验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等

拓展岗位

1.典型产品的生产

2.生产工艺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判断

3.原辅料的采购与产品的营销

4.产品的跟踪调查及售后服务

ISO22000体系审核员、化学检验工、食品工艺员等

(2)课程体系构建

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原辅料检验能力,在线品控能力,产品检验能力,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食品分析检测仪器操作、维护能力,化验室组织与管理能力等。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4-1、2、3。

保证实践性教学时数占教学总时数达52%以上,保证企业实习学时占实训总学时达62%以上。

保证100%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图4-1“两基础、六核心、四交替”递进式课程体系

图4-2理论课程体系

图4-3实践课程体系

(3)将职业道德教育、“双证书”教育、创新能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食品从业人员要将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考虑。

“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教学过程中坚持用食品企业要求员工遵循的食品道德来教育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专题研讨、道德践行、形势报告会、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法制观念。

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目的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积极开展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食品安全师、HACCP内审员、ISO22000体系内审员等职业资格课程,构建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保证100%的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保证100%的毕业生取得中级以上食品检验类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通过社会实践、专题讲座、专业技能竞赛等丰富多采的课外训练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活动见图4-4。

 

图4-4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活动

3.依据职业岗位要求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

(1)课程设计思路

在专业课程的具体设计中,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突出“两基础,六核心,四交替”递进式课程体系特色,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职业素质。

拓展课的设置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拓宽领域,有助于学生的终生职业教育的自我完善。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大纲)

与上好佳(中国)食品有限公司、淮安快鹿牛奶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联合组建课程开发团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职业技术标准,整合教学资源,确定教学课时、手段和方法,构建课程标准(大纲)。

专业核心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见表4-3。

表4-3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典型工

作任务

职业能力

1基本分析能力

1-1化学计量能力

1-2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1-3常规玻璃仪器使用能力

1-4加热、恒温设备使用能力

1-5分析方案的设计能力

1-6试剂的配制和保存能力

1-7废弃试剂的环保处理能力

1-8无菌操作能力

1-9常规化学分析能力

1-10相关标准和正确操作规程的执行能力

1-11正确填写分析报告的能力

1-12正确使用称量设备的能力

2典型项目的检测能力

2-1原辅料品质分级、鉴别及贮藏能力

2-2读懂产品配方的能力

2-3读懂产品生产流程的能力

2-4工序流程中间产品质量检测的能力

2-5对食品品质初步鉴定的能力

2-6食品感官分析能力

2-7食品检测中常见问题分析、判断及解决能力

2-8食品中致病菌的分析和检验能力

2-9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能力

2-10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检验能力

2-11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能力

2-12食品中掺伪鉴别能力

2-13食品包装材料的检测能力

2-14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检测能力

2-15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分析和检验能力

2-16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分析和检验能力

3分析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及常见故障分析能力

3-1常规光学仪器的使用能力

3-2常见分析仪器的维护及常见故障排除能力

3-3正确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能力

3-4正确使用色谱进行分析的能力

3-5正确操作灭菌设备的能力

3-6食品生产设备的操作及维护能力

4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

4-1执行国家法规与标准的能力

4-2贯彻食品质量体系的能力

4-3质量控制文件编制能力

4-4产品常见质量问题的解决能力

4-5质量控制过程的组织与协调

4-6成品质量检测的能力

4-7分析安全隐患和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

4-8熟悉产品质量认证

5化验室组织管理能力

5-1化验室的设计能力

5-2化验室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5-3化验室技术文件的编制和执行能力

5-4国家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5-5化验室的药品、仪器和设备的管理能力

5-6化验室技术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能力

5-7化验室的安全知识

5-8熟悉实验室认证的程序

6产品开发能力

6-1新产品配方设计能力

6-2产品工艺流程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