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是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575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桥是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桥是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桥是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桥是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桥是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桥是清.docx

《高桥是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桥是清.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桥是清.docx

高桥是清

《高桥是清》

内容提要

高桥是清

高桥是清(たかはしこれきよ,1854年9月19日-1936年2月26日),是第20届日本首相、第7届日本银行总裁。

在冈田启介内阁任大藏大臣时,因反对为扩军而增加财政支出而被日本陆军所嫉恨,二二六事件被陆军兵变士兵暗杀。

高桥是清生活于日本由弱到强、开始侵略邻国的时代,他在思想上积极主张对外扩张、在行动上为侵略战争效劳,是日本对外侵略的鼓吹者和身体力行者之一。

特别是他所推行的高桥财政,助长了日本的对外侵略,突质上是军国主义财政、战争财政。

目录

内容提要1

目录1

第一章生平经历2

第二章创作生涯2

第三章影史成就4

第四章相关评价5

第五章电影解构6

第六章相关词语8

 

第一章早年生活

高桥是清生于1854年,是当时幕府御用画师川村庄右卫门守房与保姆北原金之间的孩子。

当时庄右卫门四十七岁,北原金只有16岁。

高桥是清在出生不久即被仙台藩的足轻(武士中的步卒)高桥觉治收为养子。

觉治与妻子文子夫妇也都是养子,他们与养母喜代子三人一起生活。

高桥喜代子代替母亲养育了高桥是清。

喜代子的一生也是波澜壮阔的。

  喜代子在江户的岸和田藩(今大阪)公馆作佣人时与江户留守土川新治是则结合,因为土川在家乡已有妻室,二人被藩主驱逐出门。

他们来到芸州藩(今广岛)浅野家在江户的公馆作佣人,喜代子在赤坂靠替人做针线活维持生计。

后来她来到四谷的旗本高力家的内宅作佣人。

  后来他们听说仙台藩足轻高桥直右卫门要出售足轻的名号,于是花二十两银子购买了这个名号,夫妇双双成为高桥家养子。

他们虽然育有一子,但在十八岁的时候死去,其夫绝望而亡,喜代子也出家为尼。

还是婴儿的高桥是清被收为高桥家养子后,喜代子还俗回家,养育高桥是清。

她是一个胜过男人的女人。

  高桥是清两岁时,一家点心铺提出想收他作养子。

是清的生父表示同意,但是喜代子反对说“是清将来作一个足轻挺好,希望他能在武士家族中成长”。

以后这件事就没有人再提了。

  高桥是清后来曾感叹道:

“也许我会在点心铺里渡过一生呢,人生实际上是在瞬息之间决定的。

”高桥是清五岁时曾被马踩伤,非常疼痛,所幸没有造成大的后患。

他曾说:

“我在小时候就深信自己是一个幸福的、有非常好运气的人。

无论遇到什么失败,陷入怎样的困境,我都相信好运总会到来,所以能够专心努力。

这大概就是我生来就是乐天派的原因吧。

”这种幸运和好运气经常出现在他的人生道路上。

喜代子把高桥是清送到与她关系不错的大崎昌寿寺作帮工,恰逢时任仙台藩驻江户留守居役的大童信来这里扫墓,发现高桥甚为聪明伶俐,遂将他派往横滨学习英语。

最初高桥还能认真的师从美国宣教团成员学习,但后来他住进异人馆作侍者,沾染上喝酒斗殴等恶习。

当时他年仅十三岁

第二章在美国

 高桥是清听说和他一同学习英语的铃木六之助要去美国留学,他便决心当一员捕鲸船的船员,凭借自己的力量到美国去。

他的执着感动了大童,于是高桥是清于1867年与仙台藩的青年人一起去了美国。

等待他们的是千辛万苦。

离开日本前,大童拜托横滨的武器商人尤金对高桥予以关照。

到美国后,高桥和铃木一起来到旧金山尤金的父母家。

起初他们受到亲切的招待,但后来逐渐冷淡下来,给他们剩饭吃,并让他们当帮着干活。

高桥是清时常罢工以示抗议。

 

  后来尤金的父母向高桥他们说在奥克兰认识一家叫布莱温的富豪,问他们愿不愿意到那里去。

他们到了那里一看,果然住房、庭院都十分宽阔,据说女主人会教他们英语。

于是高桥和铃木就按要求在对方拿出的文件上签了字,并住进这家。

但是他们被要求帮助做家务和照看小孩,他们提出不想在这里住了,结果对方说已经签了三年合同买下他们,因此他们得不到自由。

这时他们才明白当初签的是奴隶买卖契约。

在日本总领馆的帮助下,高桥得以在1869年12月回到日本。

第三章步入政途

 仙台藩在明治维新中成为叛军。

生于仙台藩的高桥担心自己的籍贯会给自己招来麻烦,于是隐居在东京牛入的一间汤粉店里,悄悄地生活着。

后来他遇到时任外国官权判事的森有礼(日本首任文部大臣)的赏识,成为神田锦町森宅的门客。

这个时期成为高桥与政界、官界建立关系的起点,不过十七岁的高桥在当时还没有这种意识。

他担任成立不久的帝国大学南校的教授助手时,有三个学生向他提出借二百五十两钱,他很爽快的答应了。

学生们为答谢他,请他到东京两国柏屋吃饭,并和艺妓们寻欢作乐。

高桥从此养成放荡不羁的习性。

在这些学生的家乡有一家专作旧服装生意的福井屋,店主人和高桥是远亲。

高桥直觉感到艺妓们嫌弃他衣着粗糙,于是便向福井屋订了几身衣服。

第二年元旦他同样在柏屋设宴,受到艺妓们的另眼相看。

后来高桥住进福井屋,后又搬到与其相投的艺妓东屋椎吉家,当东屋的跟包。

这时,他学习英语时代的一位同学在唐津开办了英语学校,邀他前去任教。

高桥单身前往唐津赴任,月薪一百日元。

当时高桥十八岁。

  由于政府废除藩制,唐津藩无法继续经营英语学校,1872年高桥返回东京。

之后,他先后在大藏省和文部省任十等文官。

1875年,他22岁时到大阪担任英语学校校长。

他去仙台同乡、曾一同赴美留学的一条十次郎处拜访时,对方邀请他共同研究佛学,他当即表示同意,辞去了大阪英语学校校长这一要职。

至此,高桥一直象风一样自由地生活着,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青年就不得而知了。

善于融通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弱点,这在他以后的政治活动中也可见一斑。

  高桥曾担任东京英语学校教师;曾经营牛奶生意失败;在文部省和农商务省供过职,担任了首任商标注册所所长;参与过开发秘鲁矿山,也遭失败。

他一直过着大起大落的生活,人们调侃地称他为“走山路的人”。

  1892年,高桥39岁,日本银行总裁川田小一郎让他担任日本银行本店新建项目的建筑主任,他这才有了稳定的工作。

作为少年留洋,颇有才能的高桥来说,进入官界实在是太迟了一点。

  1893年他担任日银西部(马关)支店长,1895年担任横滨正金银行本店经理,1899年担任日本银行副总裁,可谓青云直上。

为了筹集日俄战争军费,他被任命为驻英国财务官。

他工作非常出色,赢得很高评价,一跃成为贵族院议员,并被封为男爵。

第四章高桥首相

1911年,58岁的高桥就任日本银行总裁。

两年后担任山本权兵卫内阁藏相。

之后历任原敬、田中义一、犬养毅、斋藤实美、冈田启介共计七届内阁藏相。

原敬遇刺身亡之后他被任命为首相。

1921年1月,时任原敬内阁藏相的高桥在众议院进行财政政策演说时提到整顿军队计划,他说:

“(计划)用陆军六年时间,海军用八年时间……”,台下有人接下茬喊“不倒翁九年”,引起哄堂大笑。

这就是他被人们称为“不倒翁”的来历。

高桥在原敬遇刺身亡后担任首相和政友会总裁,他的首要工作是处理裁军问题。

当时日本在华盛顿裁军会议上不得不接受与美、英两国的主力战舰的比例为5:

5:

3,并且对保全中国领土完整、以日美英法四国条约代替英日同盟等问题上表示同意。

舆论对高桥首相的评价并不高。

高桥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首相和总裁,也不是那种执着于权力的人。

原敬被暗杀后,如果政友会放弃组阁就等于向恐怖分子表示屈服,出于这种政治考虑,不可能在政友会以外物色继任首相人选。

担任首相也许并非出于高桥本意,因此人们对作为财政家和藏相的高桥评价很高,对其作为首相的存在感却不太认同。

在他担任首相的七个月中,通过了陆军裁军建议案、为扩大有选举权范围的府县制修正案、少年法案、健康保险法案等众多法案。

在当时时局下,高桥内阁是一个既要强化治安也混杂着革新政策的一届内阁。

高桥是清内阁最终以内部意见不统一为由总辞职,但历代首相都信任他在财政运营方面的能力,请他担任藏相并发挥积极作用。

他担任冈田内阁藏相时已经是81岁高龄,是第七次担任藏相。

大概组阁的首相都知道,只有高桥才能让军部明白,执行紧缩财政政策谁也不能例外。

但仅靠高桥一个人难以独自支撑,最终“二·二六事件”夺去了这位希世的财政政治家的生命。

与其前半生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相比,高桥担任藏相后的人生就没有那么丰富多彩了。

从日本帝国主义扩张政策的视角来看,日本通过“二·二六事件”和“五·一五事件”开始走上军事独裁的不归之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精通经济政策的政治家高桥是清被暗杀意味着政党政治的失败。

第五章高桥是清的募债工作

一、尚缺一亿日元的军费

众所周知,战争需要大量的军费。

而日本虽不得已与俄国开战,但却为战争经费不足所苦。

日本本来的作战计划,是以“从朝鲜半岛驱逐俄军,防止俄军重犯鸭绿江畔”为目标的。

为实现这项计划,预定要用一年的时间和一亿五千万日元的硬币。

然而当时日本国库只有五千万日元,按要求尚缺一亿日元。

日本银行副总裁高桥是清肩负了募集一亿日元外债的艰巨任务。

一方面,这是一项“万分火急”的决定战争命运的大事;另方面,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日本募集外债极其不利。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桥副总裁发扬了顽强的实干精神,于一九○四年五月,提前完成一亿日元的募债工作(那时日本国全年的预算不过四千万日元)。

但是,金钱这种东西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用处。

在那种情况下,政府还不断地提出追加募集外债的要求。

所以,高桥最终所完成的募债金额总共达十四亿日元。

据说因为签字过多,右手曾一度疲劳过度,造成活动不便。

长期以来,世界上的金融资本集中在英法两国。

俄国推行南进政策就是借助他们提供的资金。

而高桥的工作,正是把要流向俄国的资金渠道切断,并使之改道流向日本。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为日本筹措军费,更主要的是要造成俄国的战争经费出现短缺、枯竭,以便大大改变日俄战争的态势。

关于高桥是清,他曾当过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可是他的前半生却是历尽了艰辛和苦难。

据说他出生以后便被送给他人抚养,与生母仅在两岁时见过一面,只有十八岁的母亲哭得很伤心。

十二岁,他已作为仆人,受雇于横滨租借地一家英国银行,负责侍候经理香德先生,并住在外国人会馆。

一八六七年赴美,寄养在横滨军火商潘利德的父母家,不知不觉间又成了他家的男仆。

后来被卖作奴隶,也当过牧童,惨淡地在美国洛杉矶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

回国后他苦学笃行,到了一八八四年三十岁时,被任命为农商务省商业注册所所长兼专卖特许所长,并由政府派遣前往欧美,进行业务考察。

他以无限感概的心情,再次踏上旧金山的土地,历经二十二个月,漫游了欧美各国,与官方和企业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三十五岁时,他担任了位于秘鲁安第斯山中卡拉瓦库拉银矿经营集团的日本方面代表,第三次横跨太平洋。

但是,被传为有前途的南美的银矿,实际是百年前已被掘尽了的废矿,吃了不少苦头后返回日本。

高桥为此饱经艰辛和屡遭磨难,使他的意志得到了锻炼。

不知不觉中熟练地掌握了外语,通晓了国外的风俗习惯,也培养了与外国人办交涉的本领。

一九○四年二月二十四日,高桥偕秘书深井英伍(后任日本银行总裁)乘船去美国。

时年已五十岁。

他们首先抵达芝加哥,本想听取当地侨民的反应。

不料侨民们为战争前途担忧,完全陷入不知所措之中。

高桥等人在失望之余,立即离开芝加哥奔赴纽约。

拜访了几位老朋友,也了解了他们对形势的看法。

那时的美国,还缺乏发行外国公债的经验。

而且为了美国本国的开发,正处于资金不足的境遇之中。

鉴于以上情况,高桥仅仅逗留了四、五天,便于三月初离美赴欧。

二、第一次募集公债取得意外成功

高桥对欧洲金融界抱着极大的希望。

到达伦敦后,马上投入了募集公债的准备工作。

遗憾的是,当时日本公债给予英国金融界的印象并不很好。

谁都知道,日本国小力弱,况又跟世界强国俄国展开生死攸关的大搏斗。

人们担心战争的前途,不敢借钱也不足为奇。

所以正金银行伦敦分行行长山川勇木就曾说:

“募集成功的希望不大。

有一件事倒是很有趣,那就是英美两国对日俄战争中陆海军的胜负的判断迥然不同。

美国认为,“日本的陆军会打胜,海军要失败”。

英国的看法恰恰相反。

不过,不论哪种看法,共同的结论都是“日本必败”。

英国当局的某些看法对日本很不利。

俄国和英国皇室之间有着姻亲关系,相互支持,互相同情是很自然的。

同时,英国还认为日俄战争是白色人种与黄色人种之战,作为正统的白色人种的英国,为黄色人种提供军费,有一种于心有愧的情绪。

如前所述。

高桥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饱尝世间的辛酸苦辣,这么一些阻力并不能使他屈服。

而且,对于高桥来说,确实是十分幸运,过去在横滨做仆人时侍候过的香德分行长,如今成了帕斯银行的总经理,住在伦敦。

有了这个有力的靠山,不仅得到他的多方关照,而且通过他得以和欧洲著名的金融资本家罗思柴尔德等人相识。

在与这些资本家的交往中,逐渐使他们了解了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立场和坚定的决心,并开始理解和同情日本。

高桥对他们说:

“……这场战争,是日本作为一个国家,为了自身的生存被迫进行的自卫。

日本国民决心以二千五百年来天赐的世代相传的皇室为中心,男女老少团结一致,誓死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当时英国的银行家,对日本的情况都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对高桥的谈话很感兴趣,并且愿意与其进行尽情的讨论。

不知不觉间,高桥的为人和对工作的热情争取了不少同情者。

随着这些人认识上的变化,金融市场的气氛也不断发生微妙的变化。

他们感到“日本是个不同于其它亚洲国家的可以信赖的国家。

高桥决心抓住有利时机,首先从银行家同行中突破,强行募集公债。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进行了耐心的交涉,说服了帕斯银行、香港上海银行以及若干家商社。

到一九○四年四月,抵达伦敦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便成功地募集到五百万英镑的公债,完成了预定指标的一半。

条件是:

年息六分,发行价格为票面的百分之九十三点五;期限七年,以进出口关税收入担保。

高桥到达伦敦后,一直为募集公债进行着艰苦的努力。

曾经来过日本的高桥的旧友希尔,为了祝贺他完成募集五百万英镑公债,特意举办了晚餐会。

席上通过介绍,高桥与谢弗相识。

谢弗是纽约库恩·洛布商会的代表,在结束一年一度的欧洲旅行后来到伦敦,并应关系密切的同行希尔的邀请,出席了那天的晚餐会。

谢弗坐在高桥的邻座,他不断地详细询问有关日本经济、生产以及人心动向等方面的情况。

对此,高桥都一一诚恳地作了回答。

他们的交谈一直持续到晚餐会结束。

第二天,帕斯银行总经理香德访问高桥。

他告诉高桥:

“帕斯银行的代理人、美国银行家、纽约库恩·洛布商会的谢弗表示,他愿意接受剩余的五千万日元的日本公债在美国发行,你认为怎么样?

”高桥和谢弗只是昨晚初次相识,过去无论和他乃至他们的公司都没有联系,所以不能不感到吃惊。

但又一想,这也没有什么关系。

于是经过日本政府的批准并在伦敦银行界朋友的合作下,很快通过香德转告了“拜托”之意。

与谢弗的交涉,很快取得了谅解。

就这样,顺利地实现了在英美两国发行一亿日元公债的指标。

高桥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说:

“天助我也”。

高兴的不仅仅是日本,英国也很满意。

虽说英国因与俄国皇室有姻亲关系以及因是黄白人种之争而不愿率先援助日本,但美国银行家介入后,英国也就不感到再有什么不安。

英国皇帝爱德华七世急忙邀请谢弗共进午餐,为他能参加购买日本公债表示祝贺。

谢弗在瞬息之间接受较日本全年国家预算还要多的公债,实在令人不好理解。

这样大数目的公债万一出售不掉就要本公司负担,这对银行家来说,被视为是一种轻率之举。

就高桥来说,过去与谢弗素不相识,连名字也未听说过。

至于美国,两个月前曾经认为没有接受发行公债的可能,并且已经打消了念头。

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这就不能不使他在脑海里划个问号。

后来,他们的关系发展到亲密得情同手足,这才解开了这个谜。

据谢弗说:

“……我们在俄国的犹太同胞,遭到了极其残酷的虐待,既不能当国家公务人员,也不准自由旅行。

在日俄开战前,这些限制和压迫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

因此,我们这些居住在别国的犹太人,为拯救住在俄国的同胞,使他们得以摆脱困境,迄今每当俄国政府商借资金时,我们总是尽可能的给予协助。

不过俄国政府只是在借钱时,才肯听取我们的反映和要求。

它们向来都是钱一到手,便不再履行诺言。

所以,即使长期代俄国政府办理财务的银行家、一直接受俄国公债特别是西伯利亚铁路公债的罗思柴尔德,也不能不表示非常气愤,并在十几年前,就已和俄国断绝了关系。

我们感到,除了发生政治大变革,没有办法从苦难中拯救俄国的犹太人。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热切希望日本一定要战胜,日本兵很勇敢,只要不发生军费拮据,一定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俄国战败了,出现政治革新,俄国的犹太人便能摆脱苛政的压榨。

我就是为了这些,才甘愿冒险接受日本公债的。

谢弗还是旅美犹太人的会长,为了拯救同胞,他一向不吝裔自己的钱财。

一九○四年五月十一日,英美两国终于发表了向一般市民出售日本公债的消息。

恰好五月十一日是鸭绿江会战,日军初战获胜的捷报醒目地出现在报纸上。

随之,日本的公债,也爆炸式地唤起了人们的好感。

在英美两国,认购公债的数额一下子上升为发行额的几倍以上,完全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于是,当天的十五时便提前截止受理。

鸭绿江会战,从俄国方面来说,是想只要赶走对方就达到了目的的前哨战。

然而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是有距离的。

俄国在鸭绿江的失败,为日本人树立了可以打败俄军的信心。

而且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日本打败了俄国的印象。

其影响之深远,实在难以估量。

后来俄国政府多次说明“不是正式的作战”,但都无法改变人们的认识。

俄军在鸭绿江沿岸,理应部署重兵防守或不派一兵一卒。

派重兵可以制胜,不派一卒便无胜败可言。

俄军的行动,实际上违背了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一种极不明智的行动。

在伦敦发行银行附近,认购公债的队伍长达数百米,这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绅士国”的首都伦敦极为罕见。

纽约的情况也差不多。

高桥曾把这天的喜人景象作了以下的描述:

“……我巡视了市内的发行银行,到处都是异常的景气,其中尤以帕斯银行的情况为最佳。

办公室里有较平素多得多的办事员在紧张的工作,据说从各支店来了六十来人协助办理。

总负责人兴奋地说:

‘认购者多达六、七倍,其所携带的金额数目过大,受理任务重。

钱款的处理成了大问题,如不及时转往其它银行,本行已经无力储存这样大量的款项’……。

日俄开战以来,在当时的日本国内,有大量的硬币意外地流向国外,如果用纸币到日本银行兑换,已经出现没有能力支付硬币的地步。

所以,盼望发行公债的心情,真象度日如年一般地难熬。

当发行公债的盛况在世界上传播开来的时候,硬币外流的情况很快停止,松尾日本银行总裁也随之松了一口气。

三、第二次募集公债奠定了制胜的基础

高桥受命筹集了一亿日元公债的使命胜利完成后,就准备回国述职。

就在这时接到日本政府的命令,要求再募集军事公债二亿日元。

从当时英美两国的情况看,开展第二次募债工作并不困难。

高桥想的是“照此下去”今后可能还要不断追加新任务。

政府指示中说:

“在作为第一次募集公债担保的关税收入之外,还可再提供烟草专卖利润和国铁收入作为还债之用。

”尽管这样,高桥并未轻易地用这些项目的专款作为抵押。

他仍以第一次的关税收入作为保证,没有费力就在同年十一月间,在伦敦和纽约两地完成了募集指标。

应募结束时间,纽约为十二月五日,伦敦是第二年的二月十五日。

四、胸怀结束战争的宏愿开展第三次募债

一九○五年一月十日,高桥离开欧洲返回阔别一年的日本。

抵东京后,立即向松尾日本银行总裁、曾称大藏相、松方和井上元老、桂首相等一一复命。

一月十六日受赐进宫拜见天皇。

一月下旬桂首相在官邸召见高桥。

在场的还有伊藤、山县、松方、井上各元老。

从表情上看,无不显出难色。

首相一见高桥,便急不可耐地问道:

“在这个时候,能否再募集二亿或二亿五千万日元的公债?

”高桥说:

“可以,我只要发一份电报就行。

”听后使人感到过于轻而易举,好象是为了给大家叫劲儿似的。

井上元老马上插话:

“不能发报,你要亲自去。

”伊藤朝着山县元老说:

“高桥讲没有问题……”。

山县立刻站起来,两手插在裤袋里,一边踱步一边说:

“如果是钱的问题,我没有办法。

不过说到打仗……”,话中带有些不安的情绪颇使高桥感到费解。

接着桂首相追问道:

“若是吃了败仗也能办到吗?

”(这时日军正陷入沙河会战和黑沟台会战的危机当中)高桥回答。

“这也要看情况。

当然在战败的火候上,倒是不宜进行募债工作。

但如果抓住两军在某地僵持的时机,还是可以开展募债交涉的,因为日军不会一直败退到朝鲜半岛。

一九○五年二月二十七日,高桥以堂堂大日本帝国财务委员的名义,离开横滨经美国赴伦敦。

在出发前,伊藤元老于二月十二日在杉田别墅召见了他,促膝交谈达四个小时。

伊藤谈了下述一些想法,同时也相应地对高桥给予了必要的指示:

(1)想要尽快结束战争。

但从目前情况看,还无法预见。

可能大体要到今年夏天。

不,是不得不结束。

(2)加上这次再募集二亿日元外债,日本的国债共达七亿日元。

仅利息一项每年就有三千五百万日元,这已是很重的负担了。

如果借了这次外债战争还不能结束,日本将出现异常的困难局面。

我衷心希望这次募集以后,无论如何也要实现这次战争的目的。

(3)沙河会战(后来命名为奉天会战),二月二十日下达攻击命令,三月初开始行动。

你到达纽约时,定会听到这次会战的结果。

可能双方各死伤五万人(实际日军伤亡七万;俄军十二万人)仍打不开僵局。

这样,就只有等到夏天,否则是看不出结果的。

总之,希望这次的募债是最后一次,无论如何,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4)战后日本的财政更是个大问题,如果出现失误,好容易取得的战果必将付之流水。

政府正在对战后的军备计划、政府专卖事业计划、满铁的经营问题、招徕国外观光游客以及日英同盟等问题,慎重地研究对策。

希望你也要有所安排,以期与现在这些外国的有关人士在战后仍能继续保持接触。

三月六日傍晚,高桥到达纽约。

立即和谢弗商议并得到他的私下允诺,即如果发行三亿日元公债,他将认购一半。

十一日离开纽约,十九日到达伦敦(十日奉天会战日军告捷)。

因为有前两次的工作基础,加之奉天会战取得大胜的有利条件,募债的工作于二十日便有了顺利完成的希望。

公债的条件是:

年息四分半,发行价格为票面的百分之九十,期限二十年,以烟草专卖利润作为担保。

募集地点除英美两国外,进一步扩大到欧洲大陆各国。

与前两次相比,形势特别有利。

五、为“促进和平”进行第四次募集公债

一九○五年五月二十九日,高桥在纽约接到松尾日本银行总裁的电报。

内称:

“五月二十七日,在对马海峡日俄大海战中,我国舰队取得重大胜利。

”继之又收到日本政府的来电说:

“这次对马海战,全歼俄国舰队,俘虏罗热斯特文斯基、涅博加托夫、恩奎斯特三名舰队司令。

另外,望在英美等国发行三亿日元以上的垫支公债(作为偿还已发行的公债之用)。

”这确实使人为难。

欧美各国都为日本海海战取得胜利带来了和平而高兴。

日本的声望不断在提高,英美等国决不会在这个时候向日本讨还公债。

所以,从他们的常识判断,这种募债只能是在恢复和平以后或者是战争要长期拖下去时才能进行。

高桥回电表示:

“现在募债不是时机。

”可是六月十六日政府复电中严厉命令说:

“一定要进行第四次募集公债的工作”,批驳了高桥的意见。

当时正值第三次三亿日元公债发行后两个月,在伦敦的工作尚未结束。

与此同时,日本发表的“第三次公债可以满足今后一年军费需要”的声明,言犹在耳。

加之,媾和会议不久即将召开。

尽管情况如此,在政府的命令之下,高桥只能保持缄默,坚决执行。

高桥照例要和谢弗商量,对方当然要反对并且诘问:

“这究竟是为什么?

”高桥在冥思苦想有没有好的借口,最后只好牵强附会地说:

“媾和需要钱。

”他又进一步解释说:

“俄国政府内部很有势力的主战派不愿媾和,他们的主要根据是‘日本的军费短缺’。

因此,日本要在这个时候募集公债,用事实说明有足够的军费。

我想这与渴望尽快结束战争的欧美人的想法完全一致。

而且募集公债工作,如果不抢在媾和之前,便会影响促进结束战争的意义。

”专心思考着的谢弗,对于高桥这一番话,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他说:

“你说的很有道理,我明白了。

你知道财界的一些人每到夏天就要出去避暑,所以募债工作应该马上进行。

条件仍和前次一样,最好不要让步。

随后,谢弗便打电报给英国的金融界和德国的银行家、他的同族瓦伯格。

他提出要求让瓦伯格“在德国认购一亿日元”。

瓦伯格接到电报时,恰好是在汉堡观赏帆船比赛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