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541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5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ocx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二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一、二部门经济

(一)二部门假设

国民经济只有两个部门组成:

家庭和企业。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

不考虑政府和涉外。

1、生产与消费均衡,生产多少=消费多少

2.有储蓄时事实上生产和消费往往失衡,因为消费者有储蓄行为,不会把全部报酬立即用于消费。

3.有投资时。

考虑如何把积蓄重新回到企业的手里,使企业保持原来的生产规模.银行把居民的储蓄贷给企业,企业进行投资,企业以消费者身份来消费企业的结存,货币对流重新恢复到原有水平。

(二)需求约束假设

•存在失业,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只有需求构成经济增长的约束:

即需求增加,产量就增加。

(三)价格不变假设

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工资和利率)都不变。

(脱离实际的假设,但是复杂模型的基础)

凯恩斯定律:

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

原因:

大量闲置资源;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

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二、消费函数

1.消费: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2.消费函数:

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

3.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A持久收入、B消费品价格、C消费者预期、D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E消费者偏好、F消费信贷、G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

4.线性消费函数

简单线性消费函数:

c=a+by(1>b>0)

a-常数,自发性消费:

基本最低消费支出。

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by-诱致性消费:

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

5.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

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

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

<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例:

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APC=c/y=0.8

6.边际消费倾向MPC

边际消费倾向: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c/⎢y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C=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有:

1>MPC>0

例: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C=⎢c/⎢y=(94-80)/(120-100)=0.7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APC也有递减趋势。

•线性中,若a=0,c=kyAPC=MPC,

•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三.储蓄

1.储蓄: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2.储蓄函数:

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

3.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

如A.文化传统、B.社会保障体系、C.实际利率水平、D.税收、E.收入、F.分配状况、G.消费习惯等,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凯恩斯储蓄函数:

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

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

4.储蓄函数公式

☐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

即s=y–c

s-储蓄,y-收入:

s=s(y)(满足ds/dy>0)

◆线性储蓄函数

◆c=a+by,代入s=y-c

◆s=y-(a+by),

◆整理:

◆s=-a+(1-b)y

◆(1>b>0)

 

5.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S。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APS=s/y

储蓄倾向:

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平均储蓄倾向APS=s/y=0.2

6.边际储蓄倾向MPS

边际储蓄倾向:

MPS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公式:

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Δs/Δy

当Δs与Δy趋于无穷小时,MPS=ds/dy

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S=⎢S/⎢Y=(26-20)/(120-100)=0.3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b)。

⏹(s=y-(a+by))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6.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y=c+s,

•两边同除Y有y/y=c/y+s/y,

•即:

APC+APS=1

同理,有Δy=Δc+Δs;

☐两边同除Δy,则

☐Δy/Δy=Δc/Δy+Δs/Δy

☐即:

MPC+MPS=1

☐推断:

若MPC递减,那么MPS必递增。

四、投资函数

1.投资:

是经济单位用于增加资本存量和不来生产能力的支出。

即企业对于工厂设备、建筑物以及存货的新增购买支出。

B.与资本不同。

资本是某一时点私人企业拥有的设备、建筑、存货的总和。

是一个存量。

投资是一个流量。

2.投资的分类

(1)根据投资包括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重置投资(折旧的补偿)、净投资(实际资本的净增加)和总投资。

•重置投资:

指用来补偿已耗费的资本设备的投资。

即折旧。

决定于原有资本量和使用年限及构成。

•净投资:

指为增加资本存量而进行了的投资。

是净资本形成或实际资本的净增加。

厂房、设备、存货的增加。

它决定于国民收入水平与变化情况。

•总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

总投资用I表示

(2)根据投资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非住宅固定投资、住宅投资和存货投资。

(3)根据投资形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

3.决定投资的因素

投资函数是反映投资与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的函数关系。

1)利率与投资反方向变动。

利率是影响投资的首要因素。

2)投资是为了获利,利润率必须高于利率。

预期利润与投资同方向变动。

利率与利润率反方向变动。

3)折旧与投资同方向变动。

折旧是现有设备、厂房的损耗,资本存量越大,折旧也越大,越需要增加投资以更换设备和厂房,这样,需折旧的量越大,投资也越大。

4)要素价格、税率。

与成本利润有关,影响投资。

5)经济增长速度。

6)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投资同方向变动,在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短期内是对企业有利的,因为可以增加企业的实际利润总量,减少实际工资总量,因而在预期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即预期价格即将上涨的情况下,企业会增加投资,反之则相反。

此外,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等于实际利率下降,因而会刺激投资。

实际利率越低,越能刺激投资。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4.投资方程

在简单收入模型中,只考虑产品市场,不涉及货币市场及利率因素,即假定利率不变,厂商投资不受收入水平影响。

可以把意愿投资看着一个常数:

I=I0

利率的边际投资倾向是投资的增量与利率的增量的比例。

Ii=△I/△I

资本形成率是资本形成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API=I/Y

五、均衡收入的决定

一)总需求AD

AD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社会实际形成的对最终产品(服务)总量。

家庭消费与企业投资两部分。

AD=C+I

(二)总供给AS

AS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社会生产活动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产品的购买总量。

由投入的要素数量和其组合效率决定。

总供给转化为国民收入。

分解为消费加储蓄。

Y=AS=C+S

1=C/Y+S/Y消费倾向加储蓄倾向等于1.

△Y=△C+△S

1=△C/△Y+△S/△Y边际消费倾向加边际储蓄倾向等于1.

(三)总供给取决于总需求

Y=AS=AD=C+I

AS﹥AD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有库存,企业减产,使供给减少直到与总需求相等。

AS﹤AD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有未占领的市场,会增产,使闲置资产得到充分利用,直到与总需求相等

均衡收入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1)、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

(知道消费和投资,就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假设i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

y=c+i,c=a+by.

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y=a+by+i

y-by=a+i

y=(a+i)/(1-b)

例:

c=1000+0.8y,i=600

y=(1000+600)/(1-0.8)

=8000

c=y-i=8000-600=7400

s=y-c

=8000-7400=600

储蓄与投资相等。

2.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知道储蓄函数和投资,也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

s=y–c=-a+(1-b)y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i=s

联立:

i=-a+(1-b)y

得均衡国民收入:

y=(a+i)/(1-b)

例:

s=-1000+(1-0.8)y

自发计划投资i=600

均衡收入为y=(1000+600)/(1-0.8)=8000

s=i=600,y=8000

s=0,y=5000

六、二部门经济乘数

(一)乘数定义

乘数又称倍数,是因变量的变动与自变量变动的比率。

是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或者说是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K=△Y/△AD

K是乘数,△Y是国民收入的增加量,△AD自发总需求的增加量

在二部门经济中,两个自变量:

自发消费和投资

1.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c=1000+0.8y

均衡收入

y=(1000+i)/(1-0.8)

i=600时,y=8000

•i=700时,y=8500

•投资增100,收入增500

•投资引起收入增加5倍

投资100购买要素,形成要素收入y1=100;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100中,有80用于购买消费品。

支出增加收入增加

⏹第一轮甲100乙100

⏹第二论乙80丙80

⏹第三论丙64丁64

⏹……

⏹支出总的增加=收入总的增加

⏹=新增GDP=新增国民收入

总收入y=100+100*0.8+100*0.8*0.8+....=100*1/(1-0.8)=500

假设不是投资,而是增加100元的初始消费。

也是一样的效果。

2.乘数理论(multiplier):

K

⏹均衡国民收入:

⏹y=(a+i)/(1-b)

⏹a=自发消费:

最低消费

⏹i=固定自发计划投资

⏹b=边际消费倾向

⏹令(原始的或自发的)总需求AD=a+i则y=AD/(1-b)

◆乘数K:

总需求(I、C等)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消费倾向越大,储蓄倾向1-b或S越小,其倒数就越大,即乘数越大。

第二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一、三部门模型

三部门经济模型假设国民经济由三个部门组成:

家庭、企业和政府。

存在三个市场:

劳力市场、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

家庭:

产品市场的需求者,劳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供给者。

收入来自于企业支付的要素报酬,分解成税收、消费和储蓄。

企业:

产品市场的供给者,劳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需求者。

收入来自于向家庭和政府出售产品,不考虑税收。

政府:

产品市场的需求者,收入通过税收获得。

二、三部门的消费函数

三部门经济中,消费者向国家纳税。

T=tY

消费函数:

C=A+b(1-t)Y

(1-t)Y为收入减税收后的余额,为可支配收入

例:

封闭经济,自发消费30亿,消费倾向0.6,税率20%和25%两种,国民收入100亿,分别求消费额。

C=30+0.6*(1-20%)*100=78(亿元)

C=30+0.6*(1-25%)*100=75(亿元)

税率提高使消费减少。

三、三部门的收入决定

总需求:

家庭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

AD=C+I+G;

总供给:

税收、消费、储蓄:

AS=C+S+T

国民经济处于均衡时,总供给等于总收入。

Y=AS=AD=C+I+G=A+b(1-t)Y+I+G

例:

某封闭经济自发性消费为10亿,投资为20亿元,政府支出30亿元,消费倾向0.5,税率20%,求均衡国民收入。

Y=10+0.5×(1-20%)Y+20+30

Y=10+0.5Y-0.1Y+20+300.6Y=60Y=100

上例自发消费增加到16亿元时,国民收入:

Y=16+0.5×(1-20%)Y+20+30

0.6Y=66

Y=110

说明收入增加大于消费增加。

上例:

将消费倾向提高到0.75,则国民收入

Y=10+0.75×(1-20%)Y+20+30

Y=10+0.75Y-0.15Y+20+30

0.4Y=60Y=150

说明消费倾向提高会增加国民收入。

上例:

将税率下调到10%,则国民收入

Y=10+0.5×(1-10%)Y+20+30

Y=10+0.5Y-0.05Y+20+30

0.55Y=60Y=109.1

说明减税会增加国民收入。

四、三部门乘数

Y=A+b(1-t)Y+I+G

(1-b+bt)Y=A+I+G

(1-b+bt)△Y=△A+△I+△G

1.三部门的消费倾向乘数

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2.三部门的自发投资乘数

3.三部门的税收乘数

税率越高,乘数越小

第三节、四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一、四部门经济

国民经济由四个部门组成:

家庭、企业、政府和涉外部门。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

在这个经济中,存在着4个市场:

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和国际市场。

家庭是产品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者,是劳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供给者。

企业是产品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供给者,是劳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需求者,

政府是产品市场的需求者

本国与外国经济部门的联系只能靠进出口。

二、四部门的收入决定

(一)四部门的总需求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AD=C+I+G+X-V

(二)四部门的总供给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

AD=C+S+T

(三)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均衡条件即总供给=总需求

Y=C+S+T=C+I+G+X-V

左边为国内总供给,右边为开放条件下的国内总需求。

X-V为净出口,即出口大于进口。

在四部门经济中,决定收入的有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税收T、出口X和进口M六个变量。

三、进口函数

(一)出口函数

1.出口的决定因素

A、其他国家的收入。

B、国际专业化程度。

C、一国产品价格的相对高低。

D、汇率。

2.出口函数:

假定一国的出口不受该国收入水平的影响,为自发变量,

即出口函数:

X=X0

(二)进口函数

(1)进口的决定因素:

A、一国的国民收入。

B、国际专业化程度。

C、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

D、汇率。

(2)进口函数:

假定一国的进口仅受该国收入水平的影响,是该国收入的线性函数:

V=V0+vY

出口与进口之差就是净出口。

显然,净出口是收入的函数,即:

X-V=X0-Va-vY

Va为自发性进口,与收入无关,收入为零也会进口,v边际进口倾向,指进口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

V=△V/△Y

APV为平均进口倾向,是进口与收入的比例,也叫进口依存度,反映一个国家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APV=V/Y

(三)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1

(三)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2

四、四部门经济乘数

Kx为出口乘数,是收入增量与出口增量的比例。

四部门经济的乘数较小。

消费倾向大,乘数大,税率高,乘数小,进口倾向大,乘数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