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3487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ocx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ocx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重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难点: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

素质要求:

1、知识方面:

 识记:

  ⑴三大产业的划分;

  ⑵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理解:

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

 运用:

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的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稳定富强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解决办法】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以这个问题,按照教材的逻辑,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从共性角度,从理论上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农业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次,从修改角度,联系我国的具体国情,明确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三,结合对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分析,进一步说明要高度重视农业。

 理解这一重点,还需要批驳两种有一定代表性的错误观点。

  其一: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因此高度重视农业已无必要。

  其二:

现在是市场经济,“有钱就有粮,无粮也不慌”,“可以到国外去解决粮食问题。

   对第一个观点,要明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剩余劳动产品的不断增加,是社会其他一切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通俗地讲,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有饭吃,而只有农业才能解决吃饭问题。

只有吃饭问题解决了,人们才能从事其他工作。

从这一点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例外的,也没有一个时代是可以例外的,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农业,而不能有丝毫放松。

  对第二个观点,台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其一,粮食是战略物资,不同于一般商品。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要解决粮食问题,必须把基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如果不能自给,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外粮食市场来解决,就难受制于人,让人掐住脖子。

因此,对粮食问题要从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与自立的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其二,从我国具体国情看,我国耕地少,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

数十年来,以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供求一直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再加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粮食问题。

没有粮食总量的增加,很可能会出现粮食供不应求,有钱买不到粮食的局面。

其三,从世界粮食市场发展趋势看,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缓慢,世界粮食贸易量也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形势更不容乐观,世界150年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的国家仅5个。

这种形势告诉我们,世界没有那么多粮食满足中国12亿人口的需求,那种认为有钱可以到国外去粮食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综上所述,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将解决粮食问题的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国潜力,把粮食生产搞上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从国外进口粮食,事实上,我国每年都出口和进口一部分粮食。

【疑点及解决办法】

1、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是基础,农业也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工业也是主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产生这种疑惑,是没有分清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这是本课的一个疑点。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所有制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的所有制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在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其中,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人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所谈的“基础”、“主导”是从所有制结构角度来谈的。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中,存在着第一、第二、第三共三大产业部门,各产业内部又有许多分部门。

三大产业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这里所谈的“基础”、“主导”是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谈的。

  我国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具体说来,工业和农业是相互制约的。

农业为工业部门的劳动者提供了衣食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工业部门提供了劳动力。

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装备、能源和原材料(化肥、农药等),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提供各种消费品;

  第一、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两方面,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

人类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基本要求和某些较高层次消费的需求,只有第一、二产业发展了,农业、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第三产业。

同时,当第一、二产业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技术设备、市场即第三产业的劳动对象)。

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和带动第一、二产业的进步。

没有商业金融、保险以及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可见,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才能回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当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工业生产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的素质和水平,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企业?

企业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企业经营者?

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设计以上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

第一,复习前一课所讲的企业及其类型这一基本知识点,适时切入本课书所要讲的产业这一知识内容,使学生建立起对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懂得无数的企业分属于是同的产业,而不同的产业又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整体。

那么,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是由哪些产业部门构成的呢?

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样的呢?

这正是本课书所要讲授的内容之一。

第二,复习前一课书所讲过的企业经营者及其应具备的素质这一基本知识点,适时切入本课书所要讲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知识内容,使学生构建起对企业经营者和产业劳动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认识,懂得一个企业就它的人员构成而言既要有经营者,又要有劳动者。

由于无数的企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这样,企业的经营者和劳动者又应该是属于某一产业的经营者和劳动者。

厂长(经理)作为经营者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他们自身的素质如何,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各行各业劳动者在企业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

这种地位又是如何表现出一的呢?

作为劳动者为什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呢?

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这正是本课书所要讲授的另一内容。

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可结合本课引言和图表一的内容进行讲授。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曹操有两句名诗: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凭借着这两句名人的诗句,杜康酒竟得以千年不衰,名扬天下。

  酒是以农业生产的粮食为原料的,而酿酒又是是一个工业过程,酒能否卖出去则靠的是商业和广告业等其他第三产业部门。

可见,小小一壶酒也能反映出人类社会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么什么是三大产业?

他们是怎样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呢?

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我国的三大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大产业又是怎样蓬勃发展的?

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广大劳动者在三大产业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这种地位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这些问题同学们将通过本课书的学习得到一定的认识和解决。

讲授新课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板书)

  在学习本课书的具体内容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本课书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

下面请同学阅读本课书的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并构思出本课书的知识框架结构。

   知识总体框结构(板书)

  大家对第四课的知识框架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来学习本课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三大产业(板书)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板书)

  1、三大产业的划分、比重及其相互关系(板书)

  国民经济体中的三大产业(板书)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的一般趋势。

(板书)

  三大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社会大分工。

这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的时间和内容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经过以上三次社会大分工,人类社会有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农业是自然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产业部门。

手工作是工业的最初形式,它是怎样发展到现代化工业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到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引起了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

经过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不断兴起,陆续出现阳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纺织、钢铁、煤炭等现代产业,并且使整个工业超过了农业成为主要的产业部门,逐步实现了工业化。

  伴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生产和服务的行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开始崭露头角,而后异军农突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各样的服务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这就是继农业、工业之后的第三产业。

为什么会出现第在产业呢?

这是因为:

一方面,现代生产中的分工越来越细,一种最终产品的形式往往需要经过许多中间五节,而各个生产环节又需要其他产业部门提供多种服务,包括提供资金9、能源、技术、人才、信息、产品销售等,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各种为生活消费服务的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如,美容美发、参观游览、家电维修等。

可见,第三产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进步的必然结果。

  人类经济发展的过程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集资经历了三个阶段。

请结合上面讲提内容思考并回答:

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第一阶段,是以农业为主的结构,农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全部就业人口中占绝大比重;第二阶段,是通过实现工业化,使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都超过了农业;第三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陆续兴起,服务的各种行业陆续兴起,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逐步超过了农业和工业。

(对产业结构的变动的分析,一般估用数量指标是各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员在全部产业中所占的比重。

  我们可以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这三大产业部门的有序变动看成是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大产业划分的根据是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和社会各种行业的性质。

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情况,有助于我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认识。

  2.我国是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对国民经济进行划分的。

(板书)

  由于世界各国的生产情况不尽相同,社会劳动分工的形式多种式样,以及人们考察产业结构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对于产业结构的分类也会有所不同。

我国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对国民经济按三次产业分类法作了如下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 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请看图表二。

这是1985年国家统计局参照国外三大产业分类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大产业进行的划分。

(设计这张图表的目的是:

使学生对三大产业所包含的部门有一些感性认识,为理解各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打下基础。

  图表二我国三大产业的划分

   三大产业包括和部门与行业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

种植物、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基中工业包括:

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等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包括: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服务部门包括: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旅游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文教、卫生、广电、体卫福利等)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部门(国家和党政机关、军队和警察、社会团体等)

  3.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框题中的第2至4自然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第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上概念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授)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的概念(板书)

  关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概念,我们可通过以下四点来分析和把握。

第一,要掌握它是谁创造的?

第二,要知道通常计算它的时间界限?

第三,要理解它的计算内容是什么?

第四,要懂得其价值表现形式是什么?

  首先,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包括国内和国餐的本国籍公民)通过其经济活动创造的;其次,它通常是以一年为时间界限来进行计算;再次,计算的内容是:

该国民(不论是生活在国内还量国外的)通过其经济活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

(最终产品指人生产中最脱离出来而成为人们消费的产品。

如:

面粉是离开了生产过程的劳动产品,但它不是最终产品。

也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是不计算中间产品的产值的。

比如,它只统计面料上衣这一最终产品的产值,而棉花、棉纱、坯布和色布等中间产品的产值就不再计算了以避免重复。

)最后,生产最终和提供的劳务总量其价值表现形式是货币。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以下四点来分析和把握。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提本国领土范围内由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通过其经济活动创造的;其次,它通常是以一年为时间界限进行计算的;再次,计算的内容是:

在其领土范围内不论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通过其经济活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最后,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动总量其价值表现形式是货币。

  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我们可以通过图表三的内容,用比较的方法来掌握请同学们看图表三,思考并回答: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是什么?

9教师通过投影胶片或挂图向学生展示这张图表,并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学生发言,然后进行归纳讲授。

   图表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比较的内容

比较的概念

计算时间

计算内容

计算范围

表现形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生产的最终产品提供的劳务总量

以国民为计算范围

用货币表现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生产的最终产品提供的劳务总量

以国土为计算范围

用货币表现

  通过这张图表我们可以分析出两个概念的相同点:

  第一,它们的计算时间是相同的,都是一定时期9通常为一年)内;

  第二,它们的计算内容是相同的,都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第三,他们的价值表现形式是相同的,都是货币。

  通过这张挂图我们还可以分析出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点: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范围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国民为计算范围的。

只要是我国公民,不论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经济活动都要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则是以国土为计算范围,不论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只要其经济活动在该国领土范围内,那么他的经济活动就应该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二者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A:

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B:

两者共有部分,“国民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国民生产总值”

C:

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

  以上我们通过对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使同学们对这两个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那么。

掌握这两个概念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板书)

  首先,一个国家的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概况,通常可以用他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

请同学们看图表四。

  图表四我国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年度产业1978年1994年

    第一产业28.121

    第二产业48.247.2

    第三产业23.731.8

   这张图表所反映的是我国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较大,在1978年至1994年的15年中,下降了7个百分点;2)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变化不大,在1978年至1994年的15年中,只下降了1个百分点;3)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变化最大,在1978年至1994年的15年中,上升了8个百分点。

蕨,当前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在世界上处于何等水平,则可通过不同类型国家的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

请同学们看图表五。

  图表五199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发展程度三大产业缅甸(低收入)中国秘鲁(中下等收入)韩国(中上等收入)日本(高收入)

   第一产业63211172

   第二产业947.2434341

   第三产业2831.8465057

  这张图表所反映的是不同类型国家的三大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低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很小;第二,中下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经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很大;第三,高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更小,第二产业相对中等收入国家则更小些,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达到更高程度。

(你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及以下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以上和8626美元以下的国家。

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国家按   1993年人均GNP2185美元进行划分。

高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收入GNP在8626美元以上的国家。

  通过以上中外两组数字的对比,大家已初步知道了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它正介于低收于国家和中等国家之间,即仍然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同时,大家还可以认识并体会到:

理解掌握国民生产总值与国人生产总值的要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可以通过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而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够在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3)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板书)

  通过以上对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板书)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和对外某此更高层次的消费资料的需求,只有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了,农业和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从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第三产业。

同时,当第一、第二产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工业化、社会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劳动者第一、第二产业的进步(板书)

  因为,没有商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即取决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程度,又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因此,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才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巩固新课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请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1.三大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2.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是用什么来表示?

  3.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4.掌握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有什么意义?

附本课时板书设计:

 

第  二  课  时

【重点解决办法】

1、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我国农业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农科教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要把握以下几点:

  ⑴为什么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际上是将农业生产从原来追求产品数量为主转变到高产、优质并重和提高效益上来。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粗放型经营是造成我国农业波动和农业落后的重要根源。

粗放型经营加重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就与沿岸的毁林开荒、围洧造田,与水争地有极大关系。

粗放型经营还造成了农产品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品质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供过于求,销售困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而品质优良的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影响人民生活消费。

为此,我国农业无关系方式必须完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⑵如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

  首先是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特别是要把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其关键就是稳定和完善土承包关系,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土地承包关系延长30年。

  其次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抓好抗美援朝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事实证明,农业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科技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人才的培养又要靠教育,因此,只有把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最终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

而我国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份额只占35%左右,与发达国家的60%还有相当差距;同时,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低,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我们在看到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巨大潜力的同时,也要倍感责任在身,任重道远。

  再次,还需要增加农业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这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物质基础。

  最后,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这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将我国农业发展成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

【疑点及解决办法】

1、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新事物,理解它需要多方面的知识。

因此确立为疑点。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和加强农业,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广泛开辟农村就业空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把千家万户的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结起来,把农业生产履行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