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3232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docx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docx

17届高考政治备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17届高考政治备考: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17届高考政治备考: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一、【背景材料】2016年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落下帷幕。

当晚安徽霍山县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在“诗词大会”总共10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却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4位实力悍将,又成功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本次大赛最大的“黑马”。

同《汉字听写大会》一样,2016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因其新颖的赛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圈粉无数。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节目于2016年2月12日(正月初五)起每周五晚20:

00播出,至2016年4月15日,主持人是董卿,总共有10期,每期90分钟。

在4月15日晚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中,经过“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的比拼,最终,十场比赛,第一次亮相的殷怡航,与守擂者李子琳在对决时,率先拿到5分,成为总冠军。

二、【考点链接】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塑造人生。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

读之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

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古诗文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提升的力量。

(3)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诗是记载人类生命文化最早的文学形式,它给人类巨大的精神支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强大的文化精神,对社会历史产生深刻影响。

(4)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要把中华诗词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我们传承古代经典,不是单纯的背诵一些诗词,而是传统中华民族文明。

也不是只知其文不解其义,而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5)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诗词本身经历的变迁和发展,始终都在记录着时代的面目,它本身固有内容的凝练性、结构性跳跃性和本身字词的韵律节奏性,让它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古代诗歌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6)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

对于诗词作者来说,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语言是用来塑造诗词艺术形象的工具,也是沟通诗词作者和读者思想感情的媒介。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促进诗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7)大众传媒的作用。

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谜语大会、成语大会,再到诗词大会,媒体人一次再一次地通过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成风化雨,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8)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

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堪称文学典范。

我们要继承和发展古诗词文化。

(9)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一要继承。

二要发展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坚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义务。

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有利于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成为我们最美的文化根。

(10)教育的作用。

李白的《静夜思》可以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锄禾》能教育学生们从小爱惜粮食,《游子吟》能让学生体会母子之间的拳拳深情,学会感恩,等等。

这些道理,通过教育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体会和领悟。

(11)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国人的精气神。

《中国诗词大会》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国家媒体文化的重要担当。

这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2)中华文化的特征。

不论是参赛选手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双峰并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和高峰。

(1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教材大幅增加传统篇目,不论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培养学生的精神心灵成长的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我国每年通过各种媒体发表的诗词作品数量是《全唐诗》的十多倍。

重视古诗文,吸纳古人之长,在古人的基础上立异和升华,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学校教育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可通过情景剧等方式将晦涩难懂的古诗文翻译成生动有趣的白话文,减轻孩子对古诗文的内心恐惧感。

也可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让孩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汉语本身是一种美的语言,具有抑扬顿挫四声,富于音乐性,使得古诗富有音韵美、节奏美。

通过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

(3)普遍联系的观点。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如古诗中有大量书写春节、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的诗词,这些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

(4)永恒发展的观点。

古诗文是中国人、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道德精华、思想精华和价值精华,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吸收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要将传统文化精品,装进青春的行囊,让他们走得更远,更为开阔。

(5)事物的发展道路充满曲折。

当下,所谓“非主流语言”成了孩子们热捧的新人类词汇。

这些“非主流语言”虽然富有趣味却已然偏离了中华文字的本源,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课堂作为学习的主阵地,应该加大古诗文在教材中的使用。

(6)坚持量的积累。

要树立诗不厌改、虚心求教、一字为师的理念,摒弃浅尝则止、粗制滥造、讳疾忌医的恶习,初稿写成后,要字斟句酌,反复锤炼,反复修改。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哪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

(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诗歌分成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等等。

不同时代,诗歌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但它的基本特征是不变的,即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8)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诗词语言的锤炼与修养,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有一个理论问题,对于一个诗词爱好者特别是诗词作者来说,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水平,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努力学习,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取得实效。

(9)矛盾的观点。

矛盾是对立双方的对立统一。

在诗词学习中,炼字(词)是炼句的基础,炼句是炼字的结果,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炼意,为了提高诗的思想性,为了创造更高更美的诗境,即诗的意境。

两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10)矛盾具有特殊性。

诗词语言是特殊的文学语言。

诗词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但又不等同于一般的生活语言,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语言,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言。

诗词学习与写作中,要进一步提高对诗词语言特殊性的认识,自觉加强诗词语言的学习与修养。

(11)辩证否定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辩证否定观点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当然,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不等于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包括糟粕都吸收进来,也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

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处理。

(12)重视创新的作用,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才能让古诗文真正为孩子所喜欢,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可开设传统文化社团,通过举办“品味经典诵读经典”、“古诗朗诵”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比赛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1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无一不是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跟踪试题】1.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

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2.诗词涵盖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值得继承和发扬。

社会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文化软实力和人的素质思想亟待并行跟进,古诗文传统文化恰恰是一种提升的力量。

这说明:

A.文化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对提升人的素质具有决定作用3.诗是记载人类生命文化最早的文学形式,它给人类巨大的精神支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强大的文化精神。

该观点强调了:

A.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B.文化对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C.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4.要把中华诗词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我们传承古代经典,不是单纯的背诵一些诗词,而是传统中华民族文明。

也不是只知其文不解其义,而是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

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5.诗词本身经历的变迁和发展,始终都在记录着时代的面目,它本身固有内容的凝练性、结构性跳跃性和本身字词的韵律节奏性,让它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古代诗歌更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开展中国诗词大会,主要是基于:

A.人往往在无形和被动中接受文化熏陶B.诗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C.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6.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谜语大会、成语大会,再到诗词大会,媒体人一次再一次地通过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让与国家要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成风化雨,引爆全民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

这表明:

A.大众传媒已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消费心理对人的消费行为有决定性的作用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7.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

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堪称文学典范。

这启示我们必须:

A.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C.全面推进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D.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建设运动8.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校,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有利于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魅力,成为我们最美的文化根。

这要求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

①尊重多样,逐渐趋同②博采众长,为我所用③立足传统,推陈出新④不移根基,与时俱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李白的《静夜思》可以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锄禾》能教育学生们从小爱惜粮食,《游子吟》能让学生体会母子之间的拳拳深情,学会感恩,等等。

这些道理,通过教育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体会和领悟。

这里的教育:

A.是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B.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特点D.是传媒开始面向大众的标志10.不论是参赛选手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通过诗词大会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这表明:

A.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11.汉语本身是一种美的语言,具有抑扬顿挫四声,富于音乐性,使得古诗富有音韵美、节奏美,在课堂上通过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能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

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几乎无一字无来历,每一句诗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如古诗中有大量书写春节、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的诗词,这些诗词本身涵纳了关于节日的丰富的传统习俗,读之能触摸到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

这启示我们要:

A.把握联系的普遍性B.正确把握联系的客观性C.注重联系的复杂性D.利用事物联系的多样性13.古诗文是中国人、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道德精华、思想精华和价值精华,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吸收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要将传统文化精品,装进青春的行囊,让他们走得更远,更为开阔。

这启示我们:

A.要勇于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树立信心,正视眼前的困难C.要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D.要抓住机遇,促成事物质变14.当下,所谓“非主流语言”成了孩子们热捧的新人类词汇。

这些“非主流语言”虽然富有趣味却已然偏离了中华文字的本源,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为此,课堂作为学习的主阵地,应该加大古诗文在教材中的使用。

材料主要强调了:

A.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B.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面对和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D.人生价值的实现要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15.不同时代,诗歌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但它的基本特征是不变的,即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16.诗词语言的锤炼与修养,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有一个理论问题,对于一个诗词爱好者特别是诗词作者来说,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水平,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努力学习,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取得实效。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一宝贵经验说明:

A.物质与意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B.联系具有客观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7.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不等于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包括糟粕都吸收进来,也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

这启示我们,传承古代经典需要:

A.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B.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实现事物自我发展C.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D.创造必要条件,促进主次矛盾相互转化18.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无一不是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这表明:

A.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B.一个人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道路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D.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19.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不叫“中国诗词大赛”,就是因为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其定位并非一场比赛,而是一场诗词的狂欢。

不论是参赛选手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家聚在一起,并非为了单纯地比拼诗词背诵能力,而是以这样的一档节目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材料二同《汉字听写大会》一样,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因其新颖的赛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圈粉无数。

2016年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当晚霍山县19岁女大学生殷怡航在“诗词大会”总共10场比赛中第一次亮相,却以绝对优势出其不意地击败了4位实力悍将,又成功战胜了守擂擂主,拿下了全国总冠军,堪称本次大赛最大的“黑马”。

据悉,殷怡航2013年毕业于霍山中学,现在华东政法大学读大三,学的是法学专业。

因在大学选修了唐诗宋词,被老师推荐上了《中国诗词大会》,没想到一不小心拿了个全国第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作用知识,分析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答案:

1.C2.A3.D4.B5.B6.A7.A8.D9.B10.B11.A12.A13.C14.B15.D16.D17.B18.A19.

(1)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中华诗词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成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诗词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科技的使用和媒体的传播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有利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有助于培养公民昂扬向上的人格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⑤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举办中国诗词大会有利于传播中华诗词,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①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不能只计较个人的得失。

②要心系国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要把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需要融为一体,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胸怀理想、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⑤要为国效力、奉献社会,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The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