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3106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翻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英汉翻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英汉翻译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英汉翻译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英汉翻译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汉翻译教案.docx

《英汉翻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翻译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汉翻译教案.docx

英汉翻译教案

ChapterOnePartOneDefinitionofTranslation

ILengthoftime:

twohours

IITeachingaims:

1familiarizeSswiththedefinitionoftranslation;2helpSstomastertheclassificationoftranslation;3familiarizeSswiththehistoryoftranslationinChina

IIIMainteachingpoints:

definitionoftranslation;classificationoftranslation;historyoftranslationinChina

IVTeachingprocedure:

1Definition

1.1Translationinbroadsense:

Translationofbasicinformationbetweenlanguageandlanguage,languagevarietyandlanguagevarietyaswellaslanguageandnon-languagecode.(eg:

a.fromEnglishtoChineseorviceversa;b.fromCantonesetoPutonghuaorstandardChinese;fromancientChinesetocontemporaryChinese;c.fromtrafficsigntotrafficregulations)

1.2Translationinnarrowsense

a.changeoflanguage

宋僧法云: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为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翻译名义集》)

TheOxfordEnglishDictionary:

toturnfromonelanguageintoanother

Webster’sThird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

toturnintoone’sownoranotherlanguage.

b.conveyofmeaning:

林汉达:

“什么叫做正确的翻译呢?

就是尽可能地按照中国语文的习惯,忠实地表达原文中所有的意义。

瞿秋白:

“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

Meaning:

刘宓庆:

语际意义分为六种——概念(主题)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文化意义。

Nida把翻译中的“意义”概括为“语义”和“文体”:

translating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

c.inseparabilitybetweenbothcontentandform

费道罗夫:

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了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d.speechact/communicativeactivity.Translationisrelatednotonlytolanguageitself,butalsothecommunicativecontextandpersonalexperienceandknowledgeoftheparticipants.eg:

Translationtheoriesarenotonlybasedonpurelinguistics,butalsomanyothernon-languageelements.

e.Socialandhistoricalbackground(externalcontext)

张今: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其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或)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Asacommunicativeprocessandcommunicativetoolaswell,translation,withtheaimtopromotethepolitical,economicand(or)culturaldevelopmentinthelanguagecommunityofthetargetlanguage,istoconveyinanintactwaythelogicandartisticreflectionoftheactualworldintheoriginalworkfromonelanguagetotheother.

孙致礼: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

2Classification

2.1thenatureofthetwocodesinvolved:

a.intralingualtranslationeg:

afromargottogenerallanguage;fromancientChinesetomodernChinesesuchasthetranslationofRecordsoftheHistorian;

b.interlingualtranslation;

c.intersemiotictranslation.

2.2thenatureofsubjects:

a.humantranslationb.machinetranslation

2.3theformoftoolandproduct:

a.interpretation(consecutiveinterpretationandsimultaneoustranslation)b.writtentranslation

2.4thenatureofmaterial:

literaltranslationandpragmatictranslation

Translation

Oraltranslationwrittentranslation

Non-literarytranslationliterarytranslation

PracticalwritingNewsreportScientificwritingSocialsciencewritingLiterarycriticsProsesPoems

2.5ZhangJin’sclassificationbasedontheenhancementofnatureofliterature

 

3BriefintroductiontohistoryoftranslationinChina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因而其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宝贵史料甚多,……(刘重德,1998:

VI)

学习一个新学科读了入门书就读它的发展史,而后再读专著和专题研究。

我感到历史非常重要,它是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这是一座智慧之桥,认真走过这座桥可以让你明晰社会发展的方向;可以找到指导现实生活战胜困难的智慧和力量。

掌握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史也是这样,可以看清这个学科发展的方向;可以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关键时期吸取教训,以利指导学科的发展。

(杨自俭,1998:

X)

“洪荒造塔语言殊,人此人间要象胥”(马祖毅《读〈文学翻译十讲〉竟,赋六绝句》自刘重德1998:

177)

1.夏、商:

《册府无龟·外臣部·朝贡》夏后即位,于夷来宾。

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

周:

《左传·襄公十四年》戎族酋长子驹支曾:

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货币不通,语言不通。

《周礼·秋官》象胥,掌蛮夷闽洛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喻说焉,以和亲之。

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言辞传之。

《礼记·王制》中国、夷、蛮、戎、狄……五方这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

象胥,乃大小行人的属官。

《周礼》“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

”小行人“掌邦国宾客这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在周代,译员又统称“舌人”。

秦:

《汉书·百官·公卿表七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

西汉:

因秦制,初设典客,“景帝中六年(前114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改名大鸿胪;……王莽改大鸿胪为典乐(王)《汉书·百官·公卿表七上》

2.我国的佛经(Buddhistscripture)翻译,从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

翻译的力量,主要是两部分人:

一部分是从西方来中国的僧侣。

另一部分是西行求法经的中国僧侣。

佛教大肆宣扬人生极苦,涅槃最乐,要人忍辱修行,冀求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这种教义与谶纬之学相辅而行。

2.1.安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

自幼刻意好学,“外国典籍,莫不该贯”。

继承王位时“乃深悟苦、空,厌离名器,”148年到达洛阳,“至止未久,即通华言”。

他的译本“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义即说理明白,措辞恰当,不铺张,不粗俗,恰到好处。

实译佛经34部,其中有《大安般守意经》、《人本欲生经》、《道地经》等。

支娄迦谶(Lokaksema)147年来到洛阳,其译文比较顺畅,但“辞质多胡音”。

支谦受业同族人支亮,支亮则受业于支娄迦谶,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支谦就文体主张而言,主张意译,他是一位意译家。

所著《法句经》序是我国迄今所知谈论翻译理论的第一篇文献,“信达雅”三字均见于序文中。

文中批驳维祗难与竺将炎所译《法句经》“近于质直”,维祗难反驳说“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当今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

”“座中咸曰:

老氏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道德经》81章Truewordsarenotembellished,theembellishedwordsarenottrue.);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

今传胡义,实宜经达。

”其译经“曲得圣义,辞旨文雅”。

由此引起“质朴”与“文丽”之争。

Ø东汉末年至西晋这一阶段佛经翻译的特点:

Ø主要力量为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

Ø全凭口授。

“传言”/“度语”“笔受”

2.2.东晋偏安江左,北方为十六国。

以后南方的宋、齐、梁、陈四朝,又与北魏、北齐、北周对峙,至隋方统一中国。

释道安,常山扶柳(河北衡水)人出身士族。

364年,南下襄阳遇习凿齿(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

379年苻坚攻下襄阳,道安被劫入关中。

参加译场,指出“不依国主,则法事不立。

晚年“闻罗什在西域,思共讲析微言。

”提出“五失本”和“三不易”的翻译理论。

公元283-285年,苻坚有组织地翻译佛经,主持人为秘书郎赵政。

他对译员说:

以前译经的人,往往嫌梵文(Sanskrit)抽朴,因趋时尚而追求华丽,这点是我所不取的。

”道安主持佛经译场,所监译之经书,“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translateaccordingtotheoriginalwithoutanyadditionanddeduction)。

他是直译派的代表人物。

鸠摩罗什(Kumarajiva)重意译而不主直译。

公元385年,苻坚命吕光率兵灭龟兹,劫罗什到凉州。

不料苻坚被杀。

罗什提倡译者署名,以负文责。

晋宋之间的大诗人谢灵运也是一位佛经翻译家。

抚州宝应寺曾保留“谢灵运翻经台”的古迹。

唐释元康《肇论疏》“谢灵运文章秀发,超迈古今。

如涅磐元来质朴,本言‘手把脚踏,得到彼岸,谢公改云:

‘运手动足,截流而度’。

梁陈之间,又有著名译家真谛(Paramartha)。

他的翻译在尽量采用汉文,少夹梵字译音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隋文帝杨坚出生在尼姑庙,由尼姑智仙抚养成人。

他认为“我兴由佛法”,因此“奉佛教极厚”……

彦琮出身士族,赵郡柏(河南西平)人。

著有《辨正论》,主张译经必须以梵本为依据,“梵语虽讹,比胡有别”,……

东晋至隋的佛经翻译特点:

Ø私译发展为官译

Ø出现多译本

Ø翻译技巧

2.3.唐代是我国佛教的全盛时期。

统治者为加强统治,利用儒、道、佛。

佛教首领千方百计巴结统治者。

玄奘,姓陈名yi褘,洛州缑氏(河南偃师)人。

十五岁出家于洛阳。

遍访名师,学习了《涅槃》、《摄论》、《毗昙》、《成实》、《俱舍》等。

感到“所说纷纭,难得定论》原请求出国,未获朝廷批准。

629年(贞观三年)随饥民离开长安,私自出国,四年后到达北天竺烂陀寺,补为十大“三藏法师”之一。

645年(贞元十九年)回到长安,万人空巷。

玄奘的翻译主张,“即须求真,又须求俗”。

“五不翻:

秘密故(Whatismysterious);多义故(whatismulti-semantic);此无故(whatistooalientobereproduced);顺古故(whatishereditary);生善故(whatisphilanthropic).”

佛经翻译的影响:

1)佛经输入后,印度佛教的唯心主义哲学逐步与中国原有的老庄哲学相结合,南北朝时,唯心主义思潮发展到极盛时期。

佛教的传播,又推动了中国道教的创立。

2)从语言方面,通过佛经翻译输入了大量佛教词汇:

菩萨、五体投地、解脱、有缘……

3.元明清的翻译活动

3.1.回回历书的翻译

3.2.“蒙古译语”的编纂和《元秘史》的翻译

3.3.1580年,意大利人罗明坚(MichaelRuggieri)随葡萄牙人到广州贸易,贿赂两广总督,在肇庆建立一教堂。

1583年,将利玛窦(MatteoRicci)带入中国。

利玛窦第一个把四书译成拉丁文。

与罗明坚合编《葡华字典》。

译有《几何原本》

徐光启,上海人。

先世经商,后家道中落,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1597年中举,1623年授礼部右侍郎。

是明末中国的爱国科学家和科学文化运动的组织者,在介绍西洋自然科学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译有《泰西水法》

清初,康熙帝笃信西学,倡导西译,编纂西籍。

著名翻译家有比利时人南怀仁(BerdinardVerbiest)、日尔曼人汤若望(AdamSchallvonBell)。

翻译方式为外国人主译,华士润色;或中外合译,少见国人主译之书籍。

3.4.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3.4.1.林则徐,福建侯官人。

十三岁“郡试冠军”五十四岁以钦差大臣莅广东。

世称“睁人世间看世界第一人。

”其主要译员为:

袁德辉、亚孟、林阿适、梁进德《四洲志》(HughMurry:

CyclopediaofGeography)。

3.4.2.1860年,在礼部和理藩院不能胜任与外国侵略者交涉的任务的情况下,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80年6月,曾纪泽出使俄国。

光绪三十一年,五大臣出洋考察。

端方、戴鸿慈由日本转美国,抵欧洲,绕地球一周而返。

在加利福利尼亚大学演讲。

3.4.3.马建忠,江苏丹徒人。

1894年呈《拟设翻译书院议》,1896年,提出翻译标准,即所谓的“善译”。

意即“译者必须精通原文和译文,比较其异同,掌握语言的规律。

译书之前,必须船长了解原文,达到“心悟神解”的地步,然后下笔,忠实地表达原义,“无毫发出入于其间”,而且译文又能够摹写的神情,仿效原文的语气,这种要求不可谓不高。

3.4.4.严复,福建侯官人,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

他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说: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曰:

“修辞立诚”。

子曰:

“辞达而已。

”又曰: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

……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往往仰义就词,毫厘千里。

……

译有Pope的AnEssayonMan:

AllnatureisbutArt,unknowntothee;主宰有秘机,斯人特未悟;

Allchance,Direction,whichthoucannotnotsee;世事岂偶然,彼苍审措注;

AllDiscord,Harmonynotunderstood;乍疑乐律乖,庸知各得所;

AllpartialEvil,universalgood;虽有偏沴灾,终则其利溥;

Inspiteofpride,inerringSeason’sspite;寄语傲慢徒,慎勿轻毁沮;

Onetruthisclear:

Whateverisright.一理今分明,造化原无过。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翻译东西不多,但在翻译评论和翻译史的研究方面,却做出了重大贡献。

编著《西学书目表》,发表《论译书》、《译印政治小说序》等。

他说:

“故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三义:

一曰,择当译之本;二曰,定公译之例;三曰,养能译之才。

提出为救亡图存,必须发展翻译事业,培养翻译人才,制定当译之书,并统一翻译名词术语;提倡翻译政治小说,启发民智;主张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去翻译外国著述。

林纾的翻译理论:

Ø存其旨而易其辞,本意不亡失。

“二人口述神会,笔逐绵绵延延,至于幽雅深沈之中,觉步步有意境可寻。

文字至此,真足以赏心而怡神矣”

Ø“文心”——言文之用心“文之枢纽”

Ø“支点”

Ø“足音”

康有为《琴南先生写万木草堂图,题诗见赠,赋谢》赠林纾,首句是“译才并世数严林,百部虞出救世心”严复:

“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另“而众哗悦,林亦欣欣”。

“耳受而手追之,声已笔止,日区区四小时,得文字六千载言。

林纾“运笔如风落霓转……所难者不加窜点,脱手成稿”。

“口述者未毕其词,而纾已书在纸,能限一时许就千言,不窜一字”。

林“使中国知识阶级,接近了外国文学,认识不少第一流的作家,使他们从外国文学去学习,以便促进本国文学的发展”。

VAssignments:

P153-154LifeinaViolinCase

ChapterOnePartTwoCriteriaforTranslation

ILengthoftime:

twohours

IITeachingaims:

1helpSstounderstandthecriteriafortranslation;2helpSstomasterthebasicqualitiesatranslatorshouldhave

IIIMainteachingpoints:

traditionalcriteriafortranslation;newcriteriafortranslation;requirementsforaqualifiedtranslator

IVTeachingprocedure:

1.TraditionalandnewCriteria

1.1traditionalCriteriaabroad

1)·Thefirstthingistogiveajustrepresentationofthesenseoftheoriginal.

·Thesecondthingis,toconveyintohisversion,asmuchaspossible,inaconsistencywiththegeniusofthelanguagewhichhewrites,theauthor’sspiritandmanner.

·Thethirdandlastthingis,totakecare,theversionhaveatleast,sofarthequalityofanoriginalperformance,astoappearnaturalandeasy.(1979BritishscholarGeorgeCampbellP7)

2)·ThattheTranslationshouldgiveacompletetranscriptoftheideasoftheoriginalwork.

·Thatthestyleandmannerofwritingshouldbeofthesamecharacterwiththatoftheoriginal.

·Thatthetranslationshouldhavealltheeaseoforiginalcomposition.(AlexanderF.TytlerP8)

1.2.CriteriainChina

3)ShiDaoan“案本”案:

n→v.record(translateaccordingtothemeaningoftheoriginalwork)

4)YanFu:

1898Faithfulness,Fluency,Elegance(dictionofwordsshouldbeofclassicbeautyandineleganttaste)

5)LuXun:

Twoaspectsmustbegivenconsiderationto:

oneistostrivetomakethetranslationeasytounderstand,theotheristomaintaintheelegantbearingintheoriginalwork.(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风姿)

6)MaoDun:

Theaimofliterarytranslationis“translationwithartisticcreativity”.Therequirementforliterarytranslationistoconveytheartisticmood/(themoodofaliterarywork)oftheoriginalinalanguagesothatreaderscanbeenligh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