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298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7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届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届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届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届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三人行名校联盟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份联考

生物试题卷

一、选择题

1.在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中多位科学家做了经典的实验,下列关于他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中只有在阳光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更新空气。

②梅耶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③萨克斯验证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贮存在淀粉中。

④鲁宾、卡门的实验能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⑤卡尔文的实验能说明光合作用需原料CO2。

⑥恩格尔曼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反应物的水。

A.6项B.5项C.4项D.3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时间

国家

科学家(实验)

结论或发现

1771年

英国

普利斯特利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年

荷兰

英格豪斯

植物更新空气的条件是绿叶,且在光照下

1845年

德国

梅耶

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1864年

德国

萨克斯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年

美国

恩格尔曼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1939年

美国

鲁宾、卡门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2,释放的是O2

证明:

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

20世纪40年代

美国

卡尔文

通过同位素示踪法探究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

【详解】①英格豪斯认为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获得成功,即只有在阳光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更新空气,①错误;

②梅耶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②正确;

③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证明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③错误;

④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能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④正确;

⑤卡尔文实验探究了暗反应过程中CO2中的碳的转移途径,能够说明光合作用需原料CO2,⑤正确;

⑥恩格尔曼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反应物的水,⑥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④⑤⑥。

故选C。

2.下列有关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其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酒精,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到了抑制,有氧呼吸越来越强,因此二氧化碳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即澄清石灰水的浑浊度先降低后升高,A错误;

B、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到了抑制,有氧呼吸越来越强,产生的CO2越来越多,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的比值越来越低,B错误;

C、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到了抑制,有氧呼吸越来越强,因此二氧化碳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C正确;

D、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到了抑制,产生的酒精越来越少,所以酸性重铬酸钾变灰绿色的时间应该越来越长,D错误。

故选C。

3.洋葱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材料,下列实验中,用洋葱可以完成的实验有

①观察细胞形态

②观察减数分裂

③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④观察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

⑤用鳞片叶内表皮可清楚地观察到植物质壁分离和复原

⑥观察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

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

A、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B、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详解】①洋葱是多细胞生物,其体内含有多种形态的细胞,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形态,①正确;

②洋葱是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可以用来观察减数分裂,②正确;

③洋葱是多细胞生物,其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可以用来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③正确;

④洋葱是多细胞生物,其细胞中含有线粒体,成熟的绿色管状叶中含有大液泡、叶绿体,因此可以用来观察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④正确;

⑤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成熟的大液泡,在有颜色的细胞外液和清水中可清楚地观察到植物质壁分离和复原,⑤正确;

⑥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中,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了,因此不可能观察连续过程,⑥错误。

综上所述,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①②③④⑤。

故选A。

4.盐酸作为实验材料在生物教材中多次出现,下列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

B.毕希纳利用盐酸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了脲酶

C.盐酸可用于催化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水解

D.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高中生物实验中关于使用盐酸的实验的考查,如有丝分裂实验的解离步骤使用了盐酸、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使用了盐酸,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过程中也使用了盐酸,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A错误;

B、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是美国科学家萨姆纳,B错误;

C、盐酸可用于催化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水解,C正确;

D、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而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D错误。

故选C。

5.生物学教材中多次出现丝状物,例如胞间连丝、细胞骨架、纺锤丝、星射线等。

下列关于它们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A.植物多倍体的形成与纺锤丝有关

B.哺乳类动物成熟红细胞也有细胞骨架

C.胞间连丝就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

D.细胞骨架与能量的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具体体现,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植物多倍体的形成与纺锤丝有关,如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哺乳类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但是也有细胞骨架,B正确;

C、植物细胞壁中小的开口,相邻细胞的细胞膜伸入孔中,彼此相连,两个细胞的滑面形内质网也彼此相连,构成胞间连丝,C错误;

D、细胞骨架与能量的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C。

6.下列图示中只能用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变化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间期:

合成大量蛋白质;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细胞有生长。

前期:

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逐渐消失。

中期:

赤道板并非细胞结构,而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

纺锤丝缩短,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

末期:

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2个子细胞。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复制一次减半一次,而减数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复制两次,减半两次,因此该图只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数量变化,A正确;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姐妹染色单体因DNA复制而出现,因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消失的现象,B错误;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核膜消失和重现的情况,C错误;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都会先加倍后减半,D错误。

故选A。

7.下列实例中不涉及细胞凋亡的是

A.花瓣或树叶自然脱落、凋零B.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

C.人体内红细胞的正常死亡D.被乙肝病毒破坏的肝细胞的死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A、花瓣或树叶的自然脱落、凋零,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

B、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

C、人体内红细胞的正常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被乙肝病毒破坏的肝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

故选D。

8.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

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B.“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该蛋白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由此说明该物质为信号分子;并且该信号分子存在于“气泡”,属于分泌蛋白的一种,核糖体为该蛋白的合成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该蛋白进行加工和运输,线粒体在全过程中供能。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癌症蛋白”为分泌蛋白,而分泌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癌症蛋白”是信息分子,由肿瘤细胞合成,作用于血管上皮细胞,响了血管上皮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使细胞向着肿瘤方向生长,B正确;“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癌细胞具有无限制增殖的特点,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的过程中,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该癌症蛋白属于分泌蛋白,进而结合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判断涉及到的细胞器种类,明确癌细胞的分裂旺盛、细胞周期短。

9.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了热泉。

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0C,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

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几个推测,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一定存在红藻,吸收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

B.该生态系统一定存在硝化细菌,因为它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C.该生态系统一定存在硫细菌,因为它能利用H2S气体

D.该生态系统生活的生物,细胞中一定存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0C,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说明该处可能存在耐高温的生物,且该生物可以利用无机物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由于该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因此该处存在的自养生物可能是硫细菌;硫细菌之所以被归类为自养型生物,是因它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供自己利用,只不过它不能像植物利用光能,而是利用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

【详解】A、深海中的火山口没有蓝紫光,A错误;

B、硝化细菌利用的无机物是氨气,而此处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地区存在的一定存在硫细菌,因为它能利用H2S气体,C正确;

D、该生态系统生活的生物具有耐高温的特点,但是不一定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