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教师评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2940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服务教师评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区服务教师评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区服务教师评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区服务教师评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区服务教师评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服务教师评语.docx

《社区服务教师评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服务教师评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服务教师评语.docx

社区服务教师评语

社区服务教师评语

篇一: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评价的方法

刘家疃中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评价方案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评价的方法应充分体现新课程中倡导的评价理念:

重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淡化量化评定。

评价重过程主要应体现为充分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中的过程材料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评价主体多元化应体现在评价操作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上。

淡化量化评定则应主要体现在摒弃百分制的量化甄别法。

一、学生自评

一个主题活动完成后,要求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反思。

从参与态度、任务完成情况、方法技能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思,写好活动总结与体会,并在教师指定表格的相应栏目内填写自我评价的等级。

二、小组互评

同一活动小组的同学相互间认真交流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后,要对每个同学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形成一个简要的评语。

评语不面面俱到,主要写突出的收获和对主要的不足方面提出希望。

然后在指定的几个方面(或学生自定的方面)评出等次。

三、家长评价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学生的总结、交流和展示活动,并对自己的子女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家长评价的依据主要是:

①平时所了解子女开展活动的情况;②查阅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

要求家长具体做两点评价工作:

一是写出突出学生个性的简短评语,二是在指定的评价项目中给出评价等次。

四、教师综合评价

教师根据自己平时指导的情况和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评价意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评价的侧重点也放在两个方面:

一是撰写突出学生个性特色的评语;二是评定几个方面的等次。

篇二:

课题导师评语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由于组织单位,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开展时间,活动方式等差异和参与者(学生)的活动经历,心理体验,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的不同使得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描述和评价有太多的差异性。

请老师们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整合。

一.研究性学习评语

课题导师评语1:

从选题、开题、实施、研究到结题,该小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能及时将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情况反馈,与指导老师经常保持联系。

该小组同学在xx同学带领下,组内成员能较好地分工合作,基本达到研究目的,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结果。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研究性学习注重的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从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小组同学能得到这样的活动结论和观点,希望在后续学习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

初评意见:

优秀

课题导师评语2:

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该课题小组成员能够充分应用查找资料、采访专家、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宣传活动。

表现出了勤于思考、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成果汇报方面,小组成员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等手段,报告条理清楚,内容严谨,具有一定的创新

性。

体现了她们良好的素质。

由于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成员都没有经验,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一定不足。

如:

某些问题考虑的不全面、细致,做事缺乏信心。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初评意见:

优秀

课题导师评语3:

该研究小组选题比较明确,目标也较清晰。

在实施过程中也积极做了不少实际事情,体验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有了初步收获。

该研究小组的研究计划比较周详,做到了分工合作,相互之间配合较好,基本上完成了研究任务。

由于小组成员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不够强,在多次催促和谈话之后才有所行动。

在成果提炼和结题阶段,经多次督促指导,仍然难以提高,成果研究质量不够高。

初评意见:

合格

二.社区服务评语

1.在服务期间,该同学以爱心和热情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2.通过社区服务,拓展了知识,增长了经验,增进了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

3.能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体现了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4.培养了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

5.通过社区服务,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6.进一步理解了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

7.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

8.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9.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10.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

11.促进了自我了解,肯定了自我价值。

三.社会实践(军训评语)

1.在军训期间,该同学吃苦耐劳、严于律己、顽强拼搏,表现出色;

2.站军姿,满头大汗,文丝不动;

3.队列操练,停止间、行进间,动作、步伐规范;

4.在步伐一致,行列整齐的队伍里有你的飒爽英姿;

5.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不怕吃苦、受累,训练认真;

6.尊敬部队的教官,一切行动听指挥;

7.集体观念强,得到了部队教官的好评。

篇三:

社区服务课程标准与课程评价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

同时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1、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2、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3、主动参与实践,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

5、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6、促进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二、阶段目标

(一)第一阶段

1、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

2、学会交往与合作,遵守社会规范与公德。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关爱自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珍视生命,陶冶性情,。

6、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热爱生活趣,展示才能。

(二)第二阶段

1、统整各科知识,增进思考、判断、应用与创造能力。

2、拓展生活领域,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3、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与互助合作品质。

4、乐于服务社会,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5、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保能力,养成环保习惯。

6、逐步了解自我,充分施展才能,合理设计未来。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

一、内容领域和目标

1、服务社区

(l)熟悉社区中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场所、基础设施和组织机构。

(2)对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物产特色、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有所了解,并萌发对家乡的关爱之情。

(3)愿意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服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体验服务的充实与愉悦。

(4)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从中获得积极的感受。

(5)自觉维护社区形象。

逐步形成建设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6)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结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2、走进社会

(1)初步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2)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可贵与创造的喜悦。

(3)逐步学会合理消费,形成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意识,做明智的消费者。

(4)遵守社会公德,形成并增进法治观念、民主意识。

(5)感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6)理解、尊重和欣赏世界多元文化。

3、珍惜环境

(1)通过和自然的接触,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博大,初步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

(2)留心观察身边的环境,初步领悟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3)了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4)具备初步的环境保护常识与技能,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5)逐步学会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做起,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与珍惜环境的习惯。

4、关爱他人

(l)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并随时乐意帮助他人。

(2)愿意与他人交往,初步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成长的意识与能力。

(3)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宽容人。

(4)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关心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乐于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5、善待自己

(1)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到生命的奥妙、意义与价值。

(2)逐步发现自己身心的特点,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乐于表达自己、表现自已、发展自己。

(3)初步认识和适应不同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4)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学会在危难中自助与求助。

(5)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具有开朗、乐观、坚强的个性,形成对自己的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

(6)开始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7)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1、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在选择内容时,应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主题,把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这些已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在选择内容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引导学生适应课程目标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去选择和设计内容,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选择。

3、注重本土性。

课程内容关注社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尽可能就地取材,发挥优势,充分反映学校和地方特色。

4、注重统整各学科教学,体现各学习领域的融通。

选择的内容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又要突出本课程领域的实践性,既要保证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落实,又要尽可能考虑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指定领域内容的贯通,使各学习领域的内容

彼此渗透,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完整地认识世界。

三、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1、提前准备。

全面考察、了解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参观、访问、服务、实践等活动的对象、时间和地点,与参观、访问的对象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活动如何进行。

2、拟定方案。

由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共同拟定实施方案或计划。

方案内容包括:

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

3、实施活动。

师生走出课堂进入活动场地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活动如果没有家长、社区的大力支持,是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的。

4、交流总结。

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汇集、整理成各种形式,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交流和评价。

教师则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及时准确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三部分课程评价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同样需要进行评价,但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亲历活动与实践,在于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形成积极体验、获得真实感受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而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

(一)本课程评价的主要特点

1、突出发展。

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

不在于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

2、注重过程。

本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尤为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的产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3、体现多元。

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避免教师评价唯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

4、强调自评。

本课程重视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自我改进,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习、进步。

(二)评价方式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具体方式有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日常观察与成果展示相结合。

具体方式有:

观察记录、活动表演、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

具体方式有:

档案袋、评语、活动记录、其他人〈包括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推举与评说等。

(三)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但重点是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态度与精神进行评价,不强调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

2、本课程不排除终结性评价,但更强调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活动中,活动最后的成果可以作为评价时的参考依据,但主要依据来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体验、表现、感悟的情况。

教师应明确评价是整个活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在结束这门课程后另外进行的工作。

3、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经历作出评价,并和其他人讨论他们所开展的活动,鼓励参与活动的

学生写出他们的经历,并与教师、同学探讨参与活动是如何与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使评价过程本身也成为学生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

4、教师要善于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施展个性和才能。

应营造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的评价氛围,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活动中学习,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活动,即使结果不理想,也不应对学生给予否定性评价,更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