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docx
《菜根谭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菜根谭读后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
篇一: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感悟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
在历史长河的不断洗礼中,留下了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一本,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
《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
“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
古人云:
“谭者,谈也,性定根香。
”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细细咀嚼,其芳香自心底而出,散染而去,感动的是人的灵魂与精神。
初看此书,就被其中道理深深吸引,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让人涉足于世,顿感轻松。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
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
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
“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
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
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
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为人做事能视荣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心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现今的我们有时候感觉活得很累,不堪重负,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
一旦
所欲难以实现,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想,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看来只有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可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才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
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
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
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
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
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
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警世名言均在身边,但又有几人能独善其中,受益于身呢?
望诸君心态平和,笑看人生吧!
篇二:
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菜根谭》的智慧始于它的名。
古人云:
“谭者,谈也,性定根香。
”而菜根二字意谓“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其蕴含之意大致有三:
其一就是努力培养处世之根。
蔬菜是人们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是营养丰富的佐餐佳品。
菜或甘甜美味,或清香爽口,或又辛又辣,皆是由根而生。
所有种菜人都知道,种菜之时重点必放菜根之上。
人生在世,处世为人,也应厚培其根,这根就是对人生真谛的探求和理解。
其二不可轻视菜根。
同菜叶、菜茎相比,菜根多被人们所遗弃,有很多人认为,处世的道理就如同菜根,根本不值得重视。
作者洪应明却认为处世之道不能等闲视之。
其三菜根自有菜根的妙处。
根与菜比,难以相提并论,但窘困之人常把菜根当作蔬菜食用。
只要不奢望太高,贪欲太多,莱根吃起来也是很香,并别有风味。
或许洪应明就是嚼着菜根谈“菜根”,他希望人们品读《菜根谭》时,就像咀嚼菜根,并能从中品味出一些为人处世的滋味来。
正所谓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读此书,脑中不禁想起了高中语文课中的《论语》,虽不可与之相媲美,但《菜根谭》同样以篇篇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应该怎样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语淡味长,叹乃奇书经典之作!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与一位智者、一位挚友交谈,在他那双洞悉人世的慧眼的凝望中,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你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
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
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本书在我看来,虽不至于说是旷世奇书,但也足以流传万世了,世间万物都不是绝对的,好与不好都是并存的,就看你怎么对待,像书籍这类东西,是由读者的境界,思想决定的,一本佛经,在恶人眼中也许是狗屁不通。
一本烂文,在学者眼中也许会有可借鉴之处。
我们读书也是一样。
每一位学者必是阅百家之言,博采众长以补己之短,见诸之短以为己鉴。
《菜根谭》作为一本国学类的一本古书,亦不能免俗,其间必有一些所谓的“糟粕思想”。
但这是由于时代发展进步所出现的文化异同,那一本古书都不能避免,就算是《论语》,里面也不乏有“女子与小人难养”的落后言论。
这只是时代所决定的,但是如
果抛却这些,本书所带来道理尤其是几千字所能表达出来的,需用一生的时间来慢慢体悟。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
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
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
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
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
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
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
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
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
“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
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
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
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
处世之味
很多人都说:
“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
”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
以前在同学甚至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总有一种要表现的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装成熟”吧。
很多次的经历后,我也就渐渐的明白,其实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积极的表现成熟的同时,却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涉世浅”的特点。
“与其练达,不若
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
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确很有用处,但是也常常令人圆于世故,掩没了率真的天性,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
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
“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
只要你还在人群中活动,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
毕竟“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然而,最重要的是“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的去处,须知让三分之功”。
这是一种谦让圆润的生活之法,世道人情变幻莫测,给人留点余地,做事留点分寸,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也就是说,对待别人的过错,不需要过于较真。
由此可以看出,此种处世之法仍旧融纳了“糊涂处世”的智慧。
对人糊涂,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在禅学里也有,“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
”人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全由自己来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一念之别,善恶立制。
由于之前曾对于“糊涂处世”方面的有关书籍有过较长时间品读,读罢《菜根谭》后,对于其中所阐发的处世之学让我对于糊涂处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老子曾经说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
篇三:
菜根谭读后感—获奖篇
《菜根谭》读后感
手术室薛XX
科室发了本《菜根谭》,刚拿到手时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要叫菜根谭,我以为以为是不是一本有关菜类的书呢?
直到阅读内容的时候才略有明白。
原来《菜根谭》系取宋汪革氏“人咬菜根,百事可做”语意。
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我眼中的《菜根谭》,是一部难得的人生奥秘和为人处世的书籍。
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间的大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那天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处世哲学。
培根曾说过: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这本书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作品,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千古不朽。
真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到了现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为心理学教材。
这本书里的道理非常深奥,有些竟是我们现在所不能理解的。
其中我印象很深的一篇是:
一位商人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孩童手持棍棒正鞭打一条小小的青蛇,那小蛇已经遍体流血。
商人劝道:
“你瞧,小蛇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
”小孩好奇,向商人要了他的衣服后就走了。
后来商人又经过那个村子,看到有一个白衣少年正牵马在路边等候他。
原来少年是那条小青蛇的哥哥,小青蛇原本是一个小精灵,故而化身青蛇到人间去游玩,不料小孩子还以为他是条蚯蚓,就拿来树枝打着玩。
今天,他哥哥来报答恩公了。
《菜根谭》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有人评价此书:
“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
古人云:
“谭者,谈也,性定根香。
”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看此书,就让我越看越着迷,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书中有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
《菜根谭》需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这样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这三十二个字的开场白阐明作者“性定菜根香”,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
对于才能来说,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
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
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
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
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
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
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
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
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
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壅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
“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今天,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
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有所交代了。
在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
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
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之后,却忘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
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清净的耳根,蓝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儿。
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读着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
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
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
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
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
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
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
遨游其中,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不单单的是一种觉悟,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
字里行间,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
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今夜,再坐灯旁,用心来品味那一份人生的表白。
“性定菜根香”。
《菜根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