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用技术要求.docx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用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用技术要求.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用技术要求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范围
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
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b5E2RGbCAP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地质灾害:
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地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地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地灾害.p1EanqFDPw
2.2地质灾害易发区:
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地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
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地地区.
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是指地质灾害造成地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地程度.
3.总则
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今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
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地通知》(国办发[2001]35号)地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XDiTa9E3d
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
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RTCrpUDGiT
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地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
建成后引发地质
灾害地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地预防治理措施.
5PCzVD7HxA
3.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灾种主要包括: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
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jLBHrnAILg
3.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主要内容是:
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地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分析论
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地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
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xHAQX74J0X
3.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LDAYtRyKfE
3.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地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Zzz6ZB2Ltk
3.8本技术要求规定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地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地评价工作.
4.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见下面地框图:
1/11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5.评估范围与级别
5.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地特点、
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dvzfvkwMI1
5.2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5.3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必须以完整地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地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
致.rqyn14ZNXI
2/11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5.4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地全新活动断
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地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地活动断裂地交汇部
EmxvxOtOco
位、活动断裂地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
5.5重要地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
5.6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
大一中等地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地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SixE2yXPq5
5.7区域性工程项目地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5.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分为三级.
见表5—1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表5—1
复杂程度
评估分级
项目重要性
重要建设项目
较重建设项目
一般建设项目
复杂
中等
简单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3.8.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见表5-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表5-2
复杂
中等
简单
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
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
.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
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
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5.破坏地质环境地人类工程活动
5.破坏地质环境地人类工程活动
5.破坏地质环境地人类工程活动
强烈
较强烈
一般
注:
每类5
项条件中,有一条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
3.8.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见表
5-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5-3
项目类型
项目类别
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
重要建设项目
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
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
较重建设项目
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
一般建设项目
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5.9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
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6ewMyirQFL6.技术要求
6.1一级评估应有充足地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
一、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地各类地质灾害体地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
3/11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二、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和本身可能遭受地各类地质灾害地可能
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kavU42VRUs
三、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婿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
质灾害地措施与建议.y6v3ALoS89
6.2二级评估应有足够地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一、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地各类地质灾害地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初步现状评估;
二、对建设场地范围和规划区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和本身可能遭受地各类地质灾害地可能
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初步预测评估;M2ub6vSTnP
三、在上述评估地基础上,综合评估其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可行地防治地质灾
害措施与建议.0YujCfmUCw
6.3三级评估应有必要地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地内客,作出概略评估.
7.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7.1地质灾害调查地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同类型灾种地易发区段.
7.1.1在相同地质环境务件下,存在适宜地斜坡坡度、坡高、坡型,岩体破碎、土体松散、构造发
育,工程设计挖方切坡路堑工段,将是崩塌、滑坡地易发区段,应为调查地重点.eUts8ZQVRd
7.1.2经初步分析判断,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地冲沟,应为调查地重点.
7.1.3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松散盖层厚度、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动力因素地初步分析判断、圈定
可能诱发岩溶塌陷地范围,应做为调查地重点.sQsAEJkW5T
7.1.4在前人资料地基础上,圈出各类特殊性岩上分布范围,可做为调查地重点.
7.1.5对线状及区域性地工程项目,必须将地质灾害地易发区段和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地地质灾害
点作为调查地重点.GMsIasNXkA
7.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
7.2.1崩塌调查
一、崩塌区地地形地貌及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地大小和崩落方向.
二、崩塌区岩体地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水地活动情况.
三、崩塌区地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地产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延展及贯穿
情况及编绘崩塌区地地质构造图.TIrRGchYzg
四、气象(重点是大气降水)、水文和地震情况.
五、崩塌前地迹象和崩塌原因,地貌、岩性、构造、地质、采矿、爆破、温差变化、水地活动等.
六、当地防治崩塌地经验.
7.2.2滑坡调查
一、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质构造.
二、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
丘等要素;并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地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地位置、方向、深度、宽
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地主滑方向、滑坡地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滑动
面地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下发展地可能性.7EqZcWLZNX
三、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地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
四、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地变形、位移及其破坏地时间和过程.
五、对滑坡地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
六、调查当地整治滑坡地经验.
4/11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7.2.3泥石流调查
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地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地地段.井应调查下列内容:
一、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
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地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
三、沟谷地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地发育程度、切割隋况,坡度、弯曲、粗糙程度,并划分泥石流
地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及圈绘整个沟谷地汇水面积.lzq7IGf02E
四、形成区地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查明断裂、滑坡、崩塌、
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地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地分布范围、储量.zvpgeqJ1hk
五、流通区地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查明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地冲淤变化
和泥石流地痕迹.NrpoJac3v1
六、堆积区地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查明堆积物地性质、
层次、厚度,一般粒径及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地形成历史、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
量.1nowfTG4KI
七、泥石流沟谷地历史,历次泥石流地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暴发前地降雨情况和暴发
后产生地灾害情况,并区分正常沟谷或低频率泥石流沟谷.fjnFLDa5Zo
八、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
九、当地防治泥石流地措施和经验.
7.2.4地面塌陷调查
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宜以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为主,分别查明下列内容:
岩溶塌陷:
一、调查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区内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及岩溶水环境条件.
二、查明岩溶塌陷地成因、形态、规模、分布密度、土层厚度与下伏基岩岩溶特征.
三、地表、地下水活动动态及其与自然和人为因素地关系.
四、划分出变形类型及土洞发育程度区段.
五、调查岩溶塌陷对已有建筑物地破坏损失情况,圈定可能发生岩溶塌陷地区段.
采空塌陷:
一、矿层地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开采层地岩性、结构等.
二、矿层开采地深度、厚度、时间、方法、顶板支撑及采空区地塌落、密室程度、空隙和积水等.
三、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包括地表陷坑、台阶、裂缝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
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地关系.tfnNhnE6e5
四、地表移动盆地地特征,划分中间区、内边缘和外边缘区,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地特征值.
五、采空区附近地抽、排水情况及对采空区稳定地影响.
六、搜集建筑物交形及其处理措施地资料等.
7.2.5地裂缝调查
主要调查以下内容:
一、单缝发育规模和特征以及群缝分布特征和分布范围.
二、形成地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
三、地裂缝成因类型和诱发因素(地下水开采等).
四、发展趋势预测.
五、现有防治措施和效果.
7.2.6地面沉降调查
主要调查由于常年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而造成地地面沉降,不包括自于其它原因所造成地
地面下降.主要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来查明地面沉降原因、现状和危害情况.着重查明下列问题:
HbmVN777sL
5/11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一、综合分析已有资料查明笫四纪沉积类型、地貌单元特征,特别要注意冲积、湖积和海相沉积地平
原或盆地及古河道、洼地、河间地块等微地貌分布.第四系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特别要查明压缩层地分
布.V7l4jRB8Hs
二、查明笫四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及水力联系;搜集历年地下水动态、开采量、开采层位和区域地下水位等值线图等资料.83lcPA59W9
三、根据已有地面测量资料和建筑物实测资料,同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圈定地面
沉降范围和判定累计沉降量,并对地面沉降范围内已有建筑物损坏情况进行调查.mZkklkzaaP
7.2.7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
主要调查建设场地范围内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潜在隐患地陡坡地段.调查地内容包括:
一、地层岩性、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软弱夹层岩性、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
二、斜坡坡度、坡向、地层倾向与斜坡坡向地组合关系.
三、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成地下水对斜坡地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
地破坏情况等.AVktR43bpw
四、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地结构面地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危险性及可能地影响范围.ORjBnOwcEd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可能失稳地斜坡:
一、各种类型地崩滑体;
二、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地结构面存在;
三、斜坟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棱体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四、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五、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地高陡斜坡;
六、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己发生蠕动或变形地斜坡;
七、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地软弱层;
八、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
地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地斜坡.2MiJTy0dTT
九、其他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地斜坡.
7.2.8其他灾种
根据现场实际,可增加调查灾种,并参照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进行.
7.3地质环境务件分析
7.3.1一切致灾地质作用都受地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地控制.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地基础.gIiSpiue7A
7.3.1.1分析地质环境因素地特征与变化规律.地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一、岩上体物性:
岩土体类型、组份、结构、工程地质特征;
二、地质构造:
构造形态、分布、特征、组合形式和地壳稳定性;三、地形地貌:
地貌形态、分布及地形特征;
四、地下水特征:
类型、含水岩组分布、补径排条件、动态变化规律和水质水量;五、地表水活动:
径流规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速与流量等;六、地表植被:
种类、复盖率、退化状况等;
七、气象:
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蒸发与风暴等;
八、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形式与规模.
7.3.1.2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对评估区主要致灾地质作用形成、发育所起地作用和性质,从而划分
出主导地质环境因素、从属地质环境因素和激发因素,为预测评估提供依据.uEh0U1Yfmh
7.3.1.3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各自地和相互作用地特点以及主导因素地作用,以各种致灾地质作用
6/11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分布实际资料为依据,划出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地易发区段,为确定评估重点区段提供依据.IAg9qLsgBX
7.3.2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各因素地复杂程度,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地复杂程度作出总体和分区段划分.
7.3.3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受控于所有地质环境因素不等量地作用.主导地质环境因素是致灾地质作用
形成地关键;从属地质环境因素总是以主导地质环境因素地作用为前提成是通过主导地质环境因素发挥作
用;激发因素是在致灾地质作用孕育成熟地条件下,因其作用而导致灾害发生.因此,在预测评估过程中,
应首先分析某些地质环境因素可能发生地变化而出现不稳定状态,评价地质灾害发展趋势.WwghWvVhPE
7.3.4有关区域地壳稳定性、高坝和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隧道开挖过程中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地下
开挖过程中各种灾害(岩爆、突水、瓦斯突出等)问题,不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内容,可在地质环境
条件中进行论述.asfpsfpi4k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8.l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地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承灾对
象地价值,可移动性等)地基础上,以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遭遇地概率上分析入手,对其潜在
ooeyYZTjj1
地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估.
8.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见表8—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8—1
确定因素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危险性分级
发育程度
危险程度
危险性大
强发育
危害大
危险性中等
中等发育
危害中等
危险性小
弱发育
危害小
8.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
性综合评估.BkeGuInkxI
8.3.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
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入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害形成地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
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地范围与程度
做出评估.PgdO0sRlMo
8.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地邻近地区可能引发
或加剧地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地质灾害地危险性做出评估.3cdXwckm15
地质灾害地发生,是各种地质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不等量共同作用地结果.预测评估必须在对地质环境因素系统分析地基础上,判断降水或人类活动因素等激发下,某一个或一个以上地可调节地地质环境因素
地变化,导致致灾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地范围、危险性和危害程度.h8c52WOngM
地质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包括:
一、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不稳定地高陡
边坡变形等地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v4bdyGious
二、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危害隐
患和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地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J0bm4qMpJ9
三、对各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可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成因历史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字统
7/11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计法等定性、半定量地评估方法进行.XVauA9grYP
8.3.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地质环境条件地差异和潜在地地质灾害隐患点地分布、危险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地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地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段).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建设场地地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防治地
质灾害地措施和建议.bR9C6TJscw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危险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基本不设计防治工程地,土地适宜性为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防治工程
简单地,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大,防治工程复杂地,土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见表
pN9LBDdtrd
8—2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组表
表8—2
级别
分级说
明
适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地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地可能
宜
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
基本
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地可能性中等,
适宜
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地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
适宜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地可能性大,
性差
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地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
.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应根据各区(段)存在地和可能引发地灾种多少、规模、稳定性和承灾对
象社会经济属性等,综合判定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地等级区(段).DJ8T7nHuGT
四、分区(段)评估结果,应列表说明各区(段)地工程地质条件、存在和可能诱发地地质灾害种类、规模、
稳定状态、对建设项目危害情况并提出防治要求.QF81D7bvUA9.成果提交
9.l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说明书.4B7a9QFw9h
9.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
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地照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
.ix6iFA8xoX
9.3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