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2517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docx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docx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综合性实验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了查找与疾病有关的病原菌,这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所以,在分离时应掌握以下原则,以便指导检出病原菌,避免漏诊误诊。

1.了解微生物在人体的分布。

人体的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正常菌群,分离时应注意

标本中的菌群是正常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机体的某些部位(如血液、骨髓)是

无菌的,如检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

2.了解标本来源及临床情况,以便有目的地检出病原菌。

3.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确定选用各种分离培养基,以提高检出率。

如血平板

可用于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等的分离。

常见的化脓性病原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

假单胞菌、流感杆菌等。

脓汁标本在做细菌分离培养的同时,均须直接涂片检查,观察是否有

典型形态的菌体,芽胞有无,为临床提供最初的诊治依据。

粪便标本中常含有很多杂菌,应根据检验目的菌的不同而选择培养基(如SS、伊红美蓝平板,碱性蛋白胨水),尽可能地抑制杂菌,以利于病原菌的检出。

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有

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等。

粪便标

本中因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分辩是否为病原菌,因此,粪便标本

一般不作直接涂片检查,只有检查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疑似葡萄球菌或艰难梭菌引起的伪

膜性肠炎,以及菌群失调时,才作直接涂片检查。

细菌鉴定工作的原则及基本方法是:

1、必须用纯的细菌培养物作鉴定。

因为不同的细菌生化反应结果相差较大,而反应结果是

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一旦用混合菌做生化反应,结果不可分析。

2、鉴定方法的选择。

测定细菌特征的实验方法很多,应根据鉴定目的选择有价值的、快速

简便的试验项目,既能完成鉴定,试验项目又尽可能少。

一、 培养基的制备

PreparationofCultureMedia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的基本营养条件。

2熟悉培养基的种类。

3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用人工方法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按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营养

制品,其主要用途是分离培养纯种微生物,传代或保存微生物,鉴别微生物的种属,研究微

生物的生理及生化特性,制造疫苗、微生态制剂或其他微生物制剂。

培养基基本成分包括:

(1)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2)水份;(3)

凝固物质,最常用的凝固剂为琼脂;(4)抑制剂,如胆盐、抗生素等,其目的是抑制非检出

菌的生长或使其少生长,有利于检出菌的生长。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根据物理性状,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三种,固体培

养基又有平板和斜面之分。

根据用途,培养基可分为:

(1)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

,可作为一些特殊培养基的基础成分。

(2)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如血液、

血清或生长因子等,用以培养营养要求较高的微生物。

(3)选择性培养基利用微生物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

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这类物质,

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有利于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生长,从而达到分离或鉴别某种微生物

的目的。

(4)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含有某种特定化合物或试剂的培养基。

种微生物在这种培养基上

培养后,产生某种特定代谢产物,与这种特定的化合物或试剂能发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反应

培养基的制备原则:

(1)适当的营养成分;

(2)合适的酸碱度;(3)配制后经灭菌手续使之无

菌,方可使用。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在37℃培养24小时,必须无细菌生长。

培养基制备程序可分为调配、溶化、矫正pH、分装、灭菌、检定及保存等步骤。

制备好的培

养基,应注明名称、制作日期,存放在4℃冰箱中。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肉汤培养基(meatinfusionbroth)的制备

供作一般细菌培养的基础培养基,其成分为:

牛肉浸膏3g

蛋白胨10g

NaCl5g

蒸馏水1000ml

pH7.4~7.6

【材料】

天平称量纸药勺pH试纸(pH5.4~9)三角烧瓶量筒试管试管架5ml吸管吸

头棉塞标签纸牛皮纸线绳

【方法】

1称取一定量的肉汤培养基,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2溶解后校正pH至7.4~7.6,分装到三角烧瓶或试管中(装量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

多数生化试验用的鉴别培养基,可分装于毛细玻璃管内,加热熔封,灭菌后备用。

3三角烧瓶和试管口塞上用普通棉花制作的棉塞(棉塞的形状、大小和松紧要合适,才能起

到防止杂菌侵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和有利通气的作用),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灭

菌时冷凝水沾湿棉塞。

4贴上标签,灭菌后使用。

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nutrientagar)的制备

琼脂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胶体多糖类物质,一般不被细菌分解利用,故对细菌无营养作用

,其特点是能在100℃溶化、40℃以下凝固,因此,它是作为固体培养基赋形的理想凝固剂

将不同量的琼脂加入肉汤中趁热可制成斜面、平板等不同类型的固体培养基(含琼脂2~2.

5%)或半固体培养基(含琼脂0.3~0.5%),供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细菌等使用。

【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蒸馏水三角烧瓶平皿试管5ml吸管酒精灯

【方法】

1在上述配制的肉汤培养基中加入2-2.5%的琼脂,或者称取一定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置

于三角烧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2灭菌后冷却至50~60℃(以防止冷凝水太多)时,以无菌操作倾入已灭菌的平皿中制成平

板。

若平皿内径为9cm,可倾注12~15ml;若内径为7cm的平皿,倾注10~12ml。

轻轻摇动平

皿底部,待凝固后即成。

3如果要制作斜面,灭菌前将培养基溶化、分装到试管中(装量不超过试管高度的1/5),灭

菌后趁热斜放,冷却后即成斜面(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1/2)。

4如果要制作半固体培养基,分装量可为试管长度的1/4~1/3,灭菌后趁热直立待凝。

三血平板(bloodagar)的制备

适于各类细菌生长,链球菌、肺炎球菌等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必须要用血平板。

一般细菌检

验标本的分离多应接种血平板。

在血平板上除了可以观察菌落的形态外,还可判断溶血情况

【方法】

1将已灭菌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

2冷却至50℃左右时,加入10%无菌脱纤维羊血(临用前,应置于37℃水浴预温),轻轻摇匀

3以无菌操作倾入灭菌的空培养皿中。

四、伊红美蓝(EMB)培养基的制备

分离肠道致病菌用,其成分为:

牛肉浸膏5g

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琼脂15g

乳糖10g

蒸馏水1000ml

无菌2%伊红Y水溶液 20ml

无菌0.5%美蓝水溶液20ml

pH7.2~7.4

注:

伊红、美蓝为指示剂,且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的作用。

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使伊红

与美蓝呈色,形成紫黑色菌落,且有金属光泽;肠道致病菌不发酵乳糖,菌落呈粉红色,有

时可因碱性物质较多,细菌带负电荷染上美蓝而呈蓝色菌落。

【方法】

1加热溶化已灭菌的蛋白胨、肉汤琼脂,溶化后立即趁热加入已灭菌的乳糖。

2待冷却至50~60℃时,加入已灭菌的伊红及美蓝水溶液,充分摇匀。

3以无菌操作倾注平皿。

凝固后,冷藏备用。

【注意事项】

●搅拌或振荡器皿或延长放置时间,以促进干燥培养基的溶解。

●干燥培养基一般已校正pH。

用时须再验证。

通常培养基灭菌后pH约可降低0.1~0.2,在矫

正时应比实际需要的pH提高0.1~0

.2。

●倾注培养基时,切勿将皿盖全部启开,以免空气中尘埃及细菌落入。

●琼脂平板放4℃冰箱保存,正面向下(倒置),以防细菌落入而污染。

●新制成的平板培养基表面水分较多,不利于细菌的分离,可将平板倒置于37℃培养箱内约

30分钟,待平板表面干燥后使用。

【思考题】

①人工培养细菌需要提供的条件是什么?

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是什么?

③如何证明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④怎样检查培养基是否合格?

⑤培养基按物理形状分哪几种?

各有何用途?

二、 消毒与灭菌

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

【实验目的】

1了解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掌握常用的消毒灭菌法。

【实验原理】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其中有些又是病原微生物,因此,从预防感染出发,医务工作

者必须建立无菌观念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这就要求必须对所用的物品(如注射器、手术器

械、手术衣等)和工作环境(如无菌操作室、手术室、产房等)进行灭菌或消毒,以确保所用

的物品和工作环境的无菌或处于无菌状态;为防止疾病的传播,对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和实

验废弃的培养物亦须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

微生物学实验一般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为

此必须对培养基、实验器材和试剂等进行灭菌,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可见,消毒与灭菌是

微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物理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湿热灭菌、过滤灭菌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灭

菌法。

干热灭菌有火焰烧灼灭菌和热空气灭菌两种。

火焰烧灼灭菌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和

镊子等,无菌操作时的试管口、瓶口也可在火焰上作短暂烧灼灭菌。

煮沸100℃经5~10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但不能杀死细菌的芽胞。

因此,煮沸法

主要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胶管和注射器等的消毒,亦可用于饮水和食具的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实验室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水在大气压中100℃左右沸腾,大气压增

加沸腾温度将随之增加。

因此,在密闭的高压灭菌器内,当蒸汽压增加到1.05kg/cm2(15

磅)

时,温度则达到121.3℃,在这种温度下,15~30分钟即可杀死所有微生物及细菌的芽胞。

凡能耐高热和潮湿的物品如培养基、生理盐水、纱布、手术器械、注射器、玻璃器材等都可

应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过滤除菌法适用于除去糖溶液、血清培养基、药物等不耐热液体中的细菌,所用设备为滤菌

器,由孔径细小,能阻挡细菌通过的纤维素膜、陶瓷板、石棉板等制成。

各种滤膜或滤板的

滤孔大小不同,可供选择。

波长200~300nm之间的紫外线具有杀菌能力,尤以波长为260nm杀菌能力最强。

紫外线通过

干扰细菌DNA的复制而使细菌死亡。

因紫外线穿透力不强,可被普通玻璃及纸片吸收,所以

常用于实验室、手术室、传染病房等的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紫外线灯距照射物以不

超过1.2米为宜,照射20~30分钟即可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化学消毒剂一般对病原微生物和机体都有毒性,因此只能用于物品、周围环境以及人体体表

局部的消毒。

消毒剂的作用原理:

(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如含汞的重金属盐类、龙

胆紫、酒精、甲醛等;

(2)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如高锰酸钾、双氧水、碘液、漂白粉等

;(3)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的通透性,如新洁尔灭、肥皂、来苏儿等。

图1手

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示意图

1.螺栓2.销子3.器身4.盖子5.安全阀

6.提把7.压力表8.螺母9.排气阀10.排气管

11.提柄12.密封垫圈13.内桶14.筛片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高压蒸汽灭菌法(autoclaving)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见图1)是一双层筒状金属容器,两层之间盛水,外筒坚厚,上端有

盖,盖旁附有螺旋,使用时将螺旋扭紧,使盖紧闭蒸汽不能外溢。

盖上装有排气阀门和安全

阀门,以调节器内蒸汽压力,压力表表示内部温度和压力。

内筒用于盛放欲灭菌的物品。

【方法】

1先向器内加水,然后把要灭菌的物品装入内筒,将器盖盖好,拧紧螺旋。

2打开排气阀门,加热,待冷空气完全排出后再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

3待器内压力上升到所需数值(一般为15磅)时,减少炉火,使压力维持不变,约15~30分

钟。

4关闭热源,自然放凉,待压力表指针下降到零后,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注意事项】

●灭菌时,应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切勿擅自离开,尤其是升压和保压期间要注意压力表指

针的变化,避免压力过高而导致培养基中营养成分被破坏,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高压蒸汽灭菌时,必须待器内冷空气完全排出后才可关闭排气阀加压,否则即使压力达到

15磅,温度也达不到121℃,不能达到灭菌效果。

●务必待压力下降到零时,方可开盖,否则会因器内压力骤然下降,致使瓶内液体冲出瓶外

●现在最常用的培养基灭菌条件是15磅15分钟,时间过长有可能破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糖的生化培养基的灭菌条件是10磅(115.6℃)15分钟。

器皿的灭菌可以是15磅20分钟。

二、紫外线杀菌试验(germicidaltestofUV)

【材料】

大肠杆菌肉汤培养物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灭菌的L形玻璃棒灭菌的“A”字形黑纸片

【方法】

1通过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沾取大肠杆菌菌液放到平板培养基上,然后用灭菌的L形玻璃棒

均匀涂布于整个平板。

2镊子在火焰上灭菌后,夹取灭菌的“A”字形纸片,置于琼脂平板中央,然后将平板打

开,放在紫外线灯管下60~80cm处直接照射30分钟。

3照射完毕,用无菌镊子将黑纸片取出烧掉或投入消毒缸内,随即盖好皿盖,37℃培养24

小时,观察和分析结果。

三化学消毒法(disinfectionbychemicalfactors)

【材料】

大肠杆菌肉汤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汤培养物0.1%新洁尔灭2%红汞2%龙胆紫生

理盐水直径6.5mm的灭菌滤纸圆片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方法】

1首先在琼脂平板底部标记上述化学消毒剂的名称,留一对照位置。

2将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培养物分别均匀涂布于两块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3用灭菌镊子夹取无菌滤纸片分别蘸取2%红汞、2%龙胆紫、0.1%新洁尔灭、生理盐水(对照

),轻轻贴于琼脂平板表面勿移动,纸片间的距离约3cm。

4将平板置于37℃温箱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纸片周围无细菌生长的区域,称为抑菌环

通过比较消毒剂的浓度与抑菌环直径的大小,即可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思考题】

①高压蒸汽灭菌法、紫外线、青霉素、碘酒的杀菌机理各是什么?

②影响化学消毒剂抑菌杀菌的因素有哪些?

③啤酒、饮料常用什么方法消毒?

④为什么说消毒与灭菌是微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三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IsolationAndCulturingofBacteria

【实验目的】

1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2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实验原理】

细菌学检验所接触的标本,均来自临床病人,大多数是含有病原菌而具有传染性的材料。

果操作和处理不当,可导致实验室感染和医院内感染。

为此,细菌学检验,特别是细菌培养

必须随时为防止污染和病原菌的扩散而进行操作,为达此目的的技术就是无菌操作。

细菌的接种技术主要有:

平板划线分离法,斜面、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为避免在接

种过程中污染环境和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培养物,细菌接种一般应在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内进

行。

鉴于学生实验室的实际条件,要求学生在酒精灯旁进行细菌接种。

细菌的培养技术可分为:

(1)一般培养法即需氧培养法,将已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37℃恒

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一般细菌即可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2)CO2培养法某些细菌,如脑膜炎球菌、布氏杆菌等,需在增

加CO2的环境中培养才能生长良好,可采用CO2孵箱培养法、烛缸法、化学法。

(3)厌氧培养法(见综合性实验二·厌氧菌的检验一节)

人工培养细菌在医学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细菌的鉴定和研究细菌的人工培养是鉴定细菌种属的基本手段。

观察细菌的形态,了

解各种细菌的培养特性、代谢活动、生化反应、抗原结构、致病力等,均须首先培养纯种细

菌,使其繁殖到足够的数量。

(2)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由细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最确切最可靠的诊断依据(金标

准)

是用人工培养法,从病人材料中把病原菌分离培养出来,并鉴定其种型。

为选择有效的抗菌

药物对病人进行合理治疗,也必须通过人工培养方法,将从病人检出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

试验。

(3)生物制品的制备供某些传染病血清学诊断使用的细菌诊断液、供预防接种用的活菌或

死菌菌苗和类毒素、供治疗使用的免疫血清或抗毒素血清或微生态制剂等生物制品,在其制

备过程中均须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

(4)菌种的保存从不同来源分离培养的菌株,以及实验室常备的标准菌株,常需保存较长

时间以备应用。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细菌分离培养法(isolationofpureculture)

细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种类繁多,被检的临床标本常含有多种细菌,如果要证明该标本中

是否存在某种细菌,或专门研究其中一种细菌等,必须进行细菌分离与纯化,获得纯种培养

物。

通常采用平板划线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即:

借助划线而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

上分散开来,使单个细菌能固定在一点,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繁殖后,各自形成肉眼可见的

细菌集团——单菌落,进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将单菌落移植传代后进行大量增殖所得的菌

种,称为纯种微生物(纯培养)。

常用接种工具可分为接种针和接种环两类。

接种环用来挑取标本菌液及划菌落涂平板等。

种针则用来挑取单个菌落,穿刺培养等。

用于制作接种针或接种环的金属丝通常用镍铬丝或

铂丝做成,具有红得快、冷得迅速、能经受反复烧灼、不易氧化、无毒性,且软硬适中等特

性。

【材料】

脓汁标本粪便标本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

1右手拿接种环(如握笔式),烧灼灭菌,欲伸入试管内的接种环杆部分亦要迅速通过火焰2

~3次,以杀灭其表面的细菌。

2左手握住盛有标本的试管的下端,右手以无名指、小指与手掌在火焰旁拔出试管棉塞并

挟住之,将管口迅速通过火焰三次灭菌。

3立即将已灭菌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试管内,沾取标本(或菌液)一环。

试管口火焰灭菌后塞

好棉塞(无菌取材操作见图2)。

 

图2无菌取材的基本步骤

4左手斜持平板,略开盖,在酒精灯火焰左前方约5~6cm处,将接种环上的菌液涂抹

于平板表面的边缘部分。

5烧灼接种环,冷却后,将接种环自涂抹部分沾取少许菌液,使接种环与平板

表面成30~4

0°角,用腕力将接种环在平板表面来回轻快地划线,动作要轻巧,划线要密但不能重叠,

充分利用平板的面积。

图3平板曲线划线分离法

 

以上为曲线划线分离法(见图3),多用于接种材料中含菌数量相对较少的标本或培养物

分区划线分离法(见图4)多用于粪便等含菌量较多的标本,方法是:

从原涂抹部分开始,连

续平行划线,每次只划平板的1/4~1/5,划毕后接种环再经火焰灭菌,冷却后用同样方法在

平板其余部分划线,每次划线要与前次划线重叠1~3条,共计3~4次(区)。

6接种完毕,将接种环烧灼灭菌后方可放下。

7将培养皿倒置(琼脂平板的底部向上),37℃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图4平板分区划分离法

图5琼脂斜面接种的

好环映型

【注意事项】

●每次取菌(或接种)前后,均须烧灼接种工具,接种完毕,不能直接将接种环在火焰中烧灼

,以免环上的细菌或标本因受高热爆烈四溅,应先将细菌或标本烤干后再烧灼。

●不要划破琼脂表面。

●注意无菌操作,防止空气中微生物掉入平板中造成污染。

●初学者可将平皿盖打开放在实验台上,再行划线接种。

二斜面培养基接种法(inoculationofslantmedium)

用于细菌增殖和菌种传代、保存。

【方法】(见图5)

1右手拿接种针(环),烧灼灭菌(方法同前),冷却后,左手拿平板并略打开平皿盖,通过

无菌操作挑取少许菌苔或一个单菌落。

2左手迅速放下平板,握住一个斜面培养基管的下端(斜面部应向上,勿成水平,以免凝固

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右手以无名指、小指与手掌在火焰旁拔出斜面培养基管棉塞并挟住之

,将管口迅速通过火焰三次灭菌。

3立即将接种针(环)伸入斜面培养基管内,在琼脂表面先从底部向上行拉一线,然后自下

而上轻轻地作蜿蜒连续划线,勿触破培养基表面。

4接种完毕,试管口迅速通过火焰2~3次灭菌,塞好棉塞。

接种环或针烧灼后方可放下。

5斜面培养基管置于37℃培养过夜。

三液体培养基接种法(inoculationofliquidmedium)

用于测定细菌生化特性,观察细菌的不同生长情况。

【方法】

1接种环接种法:

通过无菌操作(方法同前)挑取菌苔少许或菌液一环,立即移入肉汤培养

基管中,在接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并沾取少量肉汤调和,使菌液混合于培养基中,混

匀。

接种完毕,试管口迅速通过火焰2~3次灭菌,塞好棉塞。

接种环烧灼后方可放下。

2移液管或滴管接种法:

先拧断移液管或滴管大口端的包扎纸,套上吸球抽出移液管,

并且不要触及其他物体以防污染。

左手拿菌种管,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移液管和吸球,用

小指和掌边拔出试管棉塞,将移液管或滴管伸入菌种管中,

吸取菌液后立即接种至肉汤培养基管或三角烧瓶中,然后管口火焰灭菌塞上棉塞,

充分摇动几下使菌液与培养基混匀

带菌的移液管或滴管应浸入5%石炭酸缸中,至少浸30分钟。

四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穿刺接种法)(inoculationofsemisolidmedium)

用于细菌动力试验,即观察细菌有无运动能力。

图6半固体培养基穿剌

接种法

【方法】(见图6)

1如斜面培养基接种法握持菌种管及待接种的半固体琼脂培养基。

2右手握接种针,灭菌冷却后,挑取菌苔少许,垂直刺入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的中心,可刺

达近管底处,但不要达于管底,然后沿原路退出。

3接种完毕,试管口迅速通过火焰2~3次灭菌,塞好棉塞。

接种针烧灼后方可放下。

4斜面培养基管置于37℃培养过夜。

【思考题】

①做细菌培养时,平板为什么要倒放?

②培养细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③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病原菌,应注意哪些事项?

④为什么接种环在使用前、后都必须烧灼灭菌?

忽略了有什么危害?

⑤半固体穿刺接种时,为什么要强调“原路返回”?

四细菌群体生长特征的观察

ObservationofGrowthCharacteristicsofBacterialPopulation

【实验目的】

了解并比较细菌在固体、半固体及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

【实验原理】

不同的细菌生长在一定的培养基上往往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培养特征可以作为细菌分类鉴

定的重要依据。

【实验内容】

一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特征

1平板菌落特征

细菌在琼脂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形成菌落。

各种细菌菌落都有一定的特点,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

①大小:

大(直径约3mm以上),中(直径约1~3mm),小(直径约1mm以下)。

②形状:

圆形,卵圆形、假根形、丝状、不规则等。

③边缘:

整齐,锯齿状,波浪状,羽毛状。

④表面:

隆起、平坦、中心凸起、脐形凹陷;光滑或粗糙、湿润或干燥。

⑤溶血性:

不溶血,不完全溶血(菌落周围呈草绿色、不透明),溶血(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环)

⑥色素:

一般为无色或灰白色,特殊色素有两类:

脂溶性色素(菌落本身着色,培养基不着

色)和水溶性色素(菌落及培养基均着色)。

2斜面菌苔的特征

不同的细菌在斜面培养基上生长,往往也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在生长量、菌苔形状(如线

状、念珠状、假根状、薄膜状等)、表面形状、光泽、透明度、颜色等方面。

二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特征的观察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