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963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x

《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docx

湘少版三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

1、水泥地面为什么“冒汗”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理解水泥地面冒汗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动手实践与仔细观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动手,找出水泥地面“冒汗”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标有A、B记号的小镜子2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春季将要下雨前,我们常常能见到教室里的水泥地面“冒汗”,在冬

季的早晨,我们也会发现窗户玻璃上有小水珠。

难道它们真的会“冒汗”

吗?

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吧!

二、实验活动

1、先将A镜放在贴身口袋里,将B镜放在桌子上。

然后对着B镜呵

气,观察B镜镜面,你发现了什么?

2、15分钟以后,把焐热的A镜从口袋中取出,立即对着镜面呵气,

你又发现了什么?

再摸一摸A\B镜,感觉一下它们的温度。

将两次实验现

象对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小结:

理解水泥地面冒汗的原因:

水泥地面根本不会冒汗,那些水珠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

2、乒乓球“爬坡”的奥秘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乒乓球“爬坡”的奥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乒乓球在斜坡低处时球底离桌面的距离和乒乓球在斜坡高处时球底离桌面的距离,发现乒乓球“爬坡”的奥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乒乓球“爬坡”的奥秘。

准确测量数据。

三、教具准备:

织毛衣的长针两根,橡皮擦,透明胶带,乒乓球,文具盒

四、教学过程:

一、在桌子上用毛衣针制作斜坡轨道。

在桌子的一端垫一块1.5厘米厚的橡皮擦,另一端垫一只约2.5厘米厚的文具盒。

将两根毛衣针合拢处呈“V”字形状,搁在橡皮擦上,张开的一头最宽处要比一个兵乓球的直径稍许小一点点,搁在文具盒上,再用透明胶带将毛衣针固定。

二、实验

1、把“搭建”好的“斜坡轨道”平放在桌子上,将一个兵乓球放在轨道低端的适当位置,看看乒乓球是否会从轨道的低端朝高端“爬”去。

2、把轨道宽的一端搁在橡皮擦上(每一根毛衣针搁一块橡皮),窄的一端搁在文具盒上,乒乓球仍放在低端轨道上,看看乒乓球是否会“爬坡”。

三、研究

选取上述实验中乒乓球能“爬坡”的一次,再重做一遍实验,仔细观察乒乓球“爬坡”时的现象,用刻度尺测出乒乓球在斜坡低处时球底离桌面的距离和乒乓球在斜坡高处时球底离桌面的距离。

比较这两个数值,你就会发现乒乓球“爬坡”的奥秘。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

3、你能用纸盒烧水吗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纸盒烧水所蕴含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想和观察纸盒烧水的现象,探索水在纸盒中有什么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物体燃烧的科学道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纸盒烧水所蕴含的科学知识。

理解纸盒烧水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水、旧挂历纸、三脚架、石棉网、回形针、酒精灯

四、教学过程:

一、用旧挂历纸折叠成一个适中的方形纸盒。

二、把纸盒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然后往纸盒中加水。

三、用酒精灯给纸盒加热,先猜想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在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四、拓展与交流

1、想一想,纸盒为什么能用来烧水,却不会被火烧坏?

2、用不同的纸张试试,看看是否会发生同样的现象。

五、小结

要纸盒中留有水,纸盒纸盒能烧水是因为纸盒中盛有水,而水吸收了火给纸盒热量,温度逐渐上升至沸腾。

纸盒内的水沸腾后,会产生剧烈的蒸发现象,使纸盒的温度不再上升。

所以,只就不会着火燃烧。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

4、抓鱼手套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抓鱼手套中所使用的摩擦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使用抓鱼手套,感受摩擦力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爱动手爱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抓鱼手套中所使用的摩擦力。

制作抓鱼手套。

三、教具准备:

尼龙粘扣、硬纸片、强力胶、剪刀、铅笔、毛笔、蓝墨水、塑胶手套、鳝鱼

四、教学过程:

一、寻找手掌用力点

二、1、用毛笔蘸取稀释了的蓝墨水,均匀地涂抹在手掌上。

2、取一张白纸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将涂有蓝墨水的手掌放在白纸上,轻按一下,在白纸上留下一个掌印。

这个掌印上颜色最深的地方即是手掌的用力点。

二、制作

1、在尼龙粘扣的背面,按照手印着力点的形状及大小,用铅笔画出裁剪图,然后将所有的图形剪下。

2、在剪下的尼龙粘扣光滑的一面,涂上强力胶,粘在塑胶手套上的对应位置,并放平压紧。

过一段时间等胶水干了以后,就做成了抓鱼手套。

三、拓展与交流

1、试一下,如果将整副手套都粘上尼龙粘扣,是否效果更好?

为什么?

2、试用你制作的抓鱼手套之后,和活动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另外设计一个制作抓鱼手套的方案。

四、小结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

5、魔术蜡烛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魔术蜡烛中的奥秘

2、过程与方法:

动手实践与仔细观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动手,找出其中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硬币2枚、等厚的书2本、等长的蜡烛2支、硬纸板1块、玻璃板1块、玻璃瓶1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普通的蜡烛就可以表演“魔术”,你想学习一下吗?

二、活动过程

1、用胶布分别将2枚硬币粘贴在两支蜡烛的底端,使其能角稳地立在桌上。

2、取两本厚度相同的书平放在桌子上,将一支蜡烛直立于空瓶中,然后将瓶子放在其中一本书的一端,再在另一本书的一端放上一支蜡烛,使两支蜡烛在同一直线上。

3、剪取一块硬纸板,然后沿图上的虚线折叠成防风框,罩住瓶外的蜡烛。

4、在两本书中间竖起一块玻璃板,点燃瓶外的蜡烛,使它同瓶子中的蜡烛分别居于玻璃板两侧并同玻璃板镜面对称。

通过玻璃板观察瓶子内的蜡烛,你发现了什么?

三、活动总结。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

6、明矾结晶“工艺品”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知道明矾结晶的原理,并自己动手制作明矾结晶工艺品。

2、过程与方法:

动手实践与仔细观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动手,找出明矾结晶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明矾、易拉罐1个、金属汤匙、细线、筷子1根、热水、大烧杯1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有没有见过利用明矾制作的美丽的“工艺品”呢?

其实,只要肯动脑筋,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出来。

二、活动过程

1、把金属汤勺放在大烧杯内,然后慢慢倒入热水。

2、在热水中加入明矾并不断搅拌,直至明矾不能再溶解,明矾饱和溶液就制成了。

3、在易拉罐上画出鱼形。

然后照鱼形剪下来,在金属鱼形上钻一个小孔,系上一根线。

4、将线头系在筷子中间,把筷子搁在瓶子口上,使金属小鱼浸入明矾溶液中。

注意不要让金属小鱼碰到瓶子底部的沉淀物。

5、随着明矾溶液温度的降低,我们会发现金属小鱼上逐渐吸附了一层亮晶晶的物质。

时间越长,结晶体便会越多,最后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明矾结晶鱼形“工艺品”。

三、知识小结

当明矾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溶液中的明矾不断析出,析出的明矾微粒遇到金属物体,就会在金属物体上还原成明矾结晶体。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

7、叶标本的制作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懂得怎样制作叶标本

2、过程与方法:

动手实践与仔细观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动手,找出制作叶标本敲门。

三、教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叶子、餐巾纸、透明涤纶片、标签纸、胶带纸、笔、剪刀、镊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叶的形态特征是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叶片形状有针形、条形、卵形、椭圆形、菱形、三角形、肾形、心形、披针形、扇形、匙形、盾形等。

下面我们来学习制作一套叶片标本。

二、活动过程

1、采集各种形状的叶片,把它们夹在餐巾纸中压平,吸去水分。

然后制作好标签纸。

2、剪一段宽胶带纸,有黏性的一面朝上,用窄的胶带纸粘在四周将其固定在桌面上,使胶带纸平整挺括。

3、把吸干水分的叶片粘在胶带纸的正中位置,再把已写好的标签纸粘在右下方。

4、用一张透明的涤纶片盖住叶片标本和标签纸,从一端慢慢推向另一端,压出气泡,使胶带纸与涤纶片粘合成一体,将封好的叶片标本四周修剪平整。

这样,一个叶片标本就做完了。

三、拓展与交流

将各种叶片标本装订成册,就成了一本识别植物和叶形的“叶标本集”。

你可以将制作的“叶标本集”和同学交流欣赏。

四、知识小结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8、种子从哪里获得营养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懂得种子是从哪里获得营养的

2、过程与方法:

动手实践与仔细观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动手,找出种子到底是从哪里获得营养的。

三、教具准备:

豆科植物的果实、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绿色植物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养料,通过茎输送给植物的各部分,满足它们对营养的需要。

果实是由果柄与枝相连而获得养料。

我们以豆类里的种子在破荚之前,是从哪里获得养料的。

三、活动过程

1、采摘蚕豆豆荚。

采摘时注意观察豆荚是如何生长在蚕豆植株上的。

2、仔细观察豆荚的外表,你能看见里面种子的轮廓吗?

3、用小刀沿豆荚的背中线轻轻划破豆荚。

4、用手轻轻地掰开豆荚,仔细观察种子生长的部位,看看种子是如何附着在豆荚上的,“短柄”是否与豆荚相接。

豌豆和大豆的豆荚中可以明显看到的这种“短柄”,它可生成种子与豆荚相连的胎座,从而提供给种子养料。

四、拓展与交流

1、通过观察,你认为豆类植物的种子在破荚之前,是从哪里获得养料的。

2、解剖观察豌豆、油菜、四季豆等其他植物果实的种子,看看它们是怎样生长在果实内的。

五、课堂小结。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

9、平息蚂蚁的“战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不同的蚂蚁群之间有自己独特的气息。

2、过程与方法:

动手实践与仔细观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动手,找出蚂蚁群之间进行战争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清水1盆、糖、硬纸板2张、毛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不同的蚂蚁群偶尔会为了食物、地盘等发生“战争”。

蚂蚁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呢?

有什么方法能让蚂蚁之间的“战争”平息吗?

二、活动过程

1、诱蚁

把糖融化后涂在硬纸板上,制成诱蚁板,分别放在两个蚂蚁巢穴附近,让诱蚁板诱到足够多的蚂蚁。

2、制造蚂蚁“战争”

端起其中一块诱蚁板,把上面的蚂蚁用毛笔轻轻地刷到另一块诱蚁板上,制造出不同蚂蚁群入侵的现象。

3、观察不同蚂蚁群混合后的行为

仔细观察来自不同洞穴的俩群蚂蚁‘从它们混合到一起后的行为表现中,你发现了什么?

5、平息蚂蚁的“战争”

A、把一部分正在“战争”的蚂蚁放到水盆中并稍稍搅拌一下,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行为。

B、把经过“洗浴”的蚂蚁回到原来的“战场”上观察,看看“洗浴”过的蚂蚁与其他未“洗浴”过的蚂蚁的行为是否一样。

四、拓展交流

根据你的实验观察,说一说蚂蚁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表现。

五、课堂小结

不同的蚂蚁群均有自己独特的气息,它们就是凭借这种气息来识别和联系对方的。

蚂蚁利用这种气息来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旦发现有入侵者,便会爆发“战争”。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蚯蚓有哪些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

动手实践与仔细观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动手,找出蚯蚓的各种生活习性。

三、教具准备:

蚯蚓9条、方盘3个、厚纸板1块、池塘水、菜园土、水桶、水瓢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是土壤质量优劣的生物指标物,也是改良土壤的耕耘者。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吧。

二、活动过程

1、探究蚯蚓对土壤干湿度的反应

A、把干土、湿土分别放在容器的两边,把3条蚯蚓放在两堆土的中间,观察蚯蚓会爬到哪一边的土堆中。

B、用潮湿的菜园土在容器内做成坡状,把3条蚯蚓放在低洼处,再用水浸没低洼处,观察蚯蚓的反应。

2、探究蚯蚓对光照的反应

在容器底铺一层薄薄的菜园土,用厚纸板作为遮阴板,遮盖住容器的一半,把3条蚯蚓放在没有遮盖的位置。

再把容器放在阳光下,观察蚯蚓的反应。

三、拓展与交流

通过你的实验观察,你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呢?

四、课堂小结

蚯蚓属于腔肠动物,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腐殖质含量多的土壤中生活。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改善土壤的疏松程度和通气性能,增加土壤的肥力。

当土壤受到污染或土壤的质量发生变化时,蚯蚓就会死亡或逃离。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

11、番茄酱的制作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知道怎样制作番茄酱。

2、过程与方法:

动手实践与仔细观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动手,懂得制作番茄酱的原理,并学会制作番茄酱。

三、教具准备:

成熟后的新鲜番茄、玻璃瓶、食用白糖、小刀、酒精、烧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番茄的果实柔软多汁,芳香浓郁,营养丰富,但番茄的收获期相对集中,加之耐储性差,不便于运输,每年的采收季节给销售造成很大压力,因此限制了番茄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要推动番茄生产的扩大,可以对番茄进行深加工。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工制作番茄酱。

二、活动过程

1、选果:

制作番茄酱对番茄的大小没有特殊要求,但必须是成熟的红色番茄。

2、漂洗去皮:

将选好的番茄洗干净,用沸水烫一下,撕去表皮及其他杂质。

3、切碎捣酱:

为使番茄酱制作过程省时,我们需要先把番茄切碎,捣烂成糊状,制成果酱原料。

4、调味、煮制:

先将果酱原料加糖,然后进行煮制。

一般果酱原料与食糖之比为1比1,注意要使果酱与食糖充分混合。

每次煮制量不宜过多,煮沸约3至5分钟。

煮制过程越快,制成的果酱品质越好。

5、装罐、杀菌:

待煮制成的果酱温度降至85摄氏度左右时装罐,然后将果酱放在9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中水浴30分钟后密封,番茄酱就制作完成了。

6、贮藏:

番茄酱的贮藏温度不宜过高。

一般贮藏温度在5摄氏度左右时可贮藏4个月,0摄氏度至3摄氏度的环境下则可保存6个月。

三、拓展交流

请你用上述方法试一试,看看可不可以加工出其他的果酱。

四、课堂小结

工业生产果酱是采用高压灭菌技术。

食糖作为添加剂,既可调味,又可防腐,因此延长了鲜果的保质期。

三年级科技活动备课

备课教师:

课题:

12、怎样储藏马铃薯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懂得怎样储藏马铃薯

2、过程与方法:

动手实践与仔细观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动手,找出马铃薯储藏方法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

马铃薯、带编号的广口瓶3个,小木板、不透光的纸箱2个、黑布、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如果吃了已变绿或长了芽的马铃薯会中毒。

那么,怎样储藏马铃薯才不会使他变绿或长芽呢?

二、活动过程

1、马铃薯实验

A、取3个透光的广口瓶,将3个马铃薯分别放进瓶子里。

B、将1、2号瓶对应放入1、2号纸箱,并用黑布盖上。

C、将2号纸箱和3号瓶置于温暖且有阳光照射的地方。

D、将1号纸箱纸箱置于阴暗低温处或地窖内。

E、观察记录:

一个星期后观察3个瓶子里的马铃薯,将你观察到的情况填写在记录表中。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认为应该怎样储藏马铃薯才好呢?

三、观察马铃薯的变异情况

切开变绿了的马铃薯,观察内部组织的变异情况。

2、切开长芽的马铃薯,观察内部组织的变异情况。

四、拓展与交流

1、做一次社会调查,了解你生活的地方还有哪些食物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2、向医生咨询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五、课堂小结

马铃薯在光线照射下,皮层表面逐渐变成绿色,产生有毒的物质,发了芽的部位有毒物质的含量更高,如果我们使用了就会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