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案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919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教案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年级语文教案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年级语文教案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年级语文教案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年级语文教案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教案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docx

《一年级语文教案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教案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教案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docx

一年级语文教案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

课文12雨点儿课标教材

一年级语文教案

《雨点儿》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浙江省____(省、市、区、县)

崔丽霞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课时目标

认识

12

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谈话引入,演示动画《雨》。

2

.请学生看动画简单地说一说雨。

3

.板书课题《雨点儿》。

(通过观看动画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雨的信息。

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儿化音的读音难点)

(二)整体感知

1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正确。

2

.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

 

(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识文内容。

但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

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

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识字读文

1

.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1

)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2

)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3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4

)认读“云彩”、“飘落”。

5

)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

.认读理解“问”、“回答”。

1

)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

问什么?

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2

)交流,指导朗读,问:

“你要到哪里去?

3

)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

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

)辨析:

“你呢?

”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

理解“回答”。

5

)读课文找出大雨点儿回答小雨点儿的句子,读一读。

3

.认读“方”。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字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地方”这个词中,“方”字读轻声。

4

.把课文读给自己的同桌听。

(事实已经证明,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优质高效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认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这种滚动式教学,意在让学生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理解巩固新学的词句,读通课文。

(四)读文感悟

1

.教师边范读第五自然段,边演示雨过后草长花开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2.

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结合动画情景,展开想像,模仿句子说说雨过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

小花从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

.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

讨论交流:

这都是谁的功劳?

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本段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雨声、儿与植物古长间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

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特声,先让学生欣赏雨过后草长花开的景象,通过具体形象的景观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

再让学生看动画说说雨点儿给草和花带来的变化,教给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

接着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说说雨点儿还给哪些植物带来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渠道理解了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新的认知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五)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

本设计不从技巧了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的朗读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六)指导书写“方”、“半”,进行书写练习

(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

在教学高潮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学字,写写字,动静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

2002/7)

※※※※※※※※※※※※※※※※※※※※※※※※※※※※※※※※※※※※※※

《雨点儿》教学设计二

执教:

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蒋春静

教学要求

1

、通过学习以及电脑演示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

2

、运用电脑网络学生自主认读十二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

3

、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学习生字“方”。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小雨点》伴奏带、录音机、生字卡(七套)、蘑菇生字卡、森林背景、装饰课题、“点”生字卡、找朋友游戏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

老师知道你们最近新学了一首歌《小雨沙沙》,我们一块儿来唱一唱、表演一下好吗?

(配乐唱,可加上动作)

师:

你瞧雨点儿多么可爱呀!

种子喝了甜甜的雨水,直嚷道:

“我要长大,我要发芽。

”田野里的禾苗,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喜欢雨点儿。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雨点儿。

(出示课题)这哪一个字是生字呀?

(点)请大家认读。

(学生读,读好第三声)它的部首是:

四点底。

雨点儿可爱极了,所以我们加上个“儿”字,读起来既亲切又可爱,这叫儿化音,请大家跟我读(可加手势指导:

读完点舌头往上一卷就行了)。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

雨点儿有大有小,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时说了些悄悄话,你想知道吗?

请你听一听,看一看。

(电脑演示并配有课文朗读)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答)

师:

大家说的真好,可以看出你们对雨点儿有了一些了解。

现在,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画上圈,再读一读、认一认。

师:

大家都找到了吗?

(找到了)

你都找到了哪些字?

(我找到了清、飘……)

你找的真多,还有呢?

(我找到了数,半、空……)

你真棒!

……

师:

我们刚才把生字都找出来了

现在请各小组组长带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

学生小组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三)在游戏中识字、学词、读文。

1

、识字

1

)出示课件(摘苹果,带拼音生字)师:

我想你们应该学的不错,那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跟老师到果园里摘苹果。

你们看,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想吃吗?

只要你能带大家拼读出苹果上的生字,就能摘下苹果。

谁来试一试?

2

)师:

刚才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

那现在请组长再带大家读一读、认一认生字卡,看一看是不是每一位同学都会念了,都认识这些字了,大家可以互相帮助。

一会儿我们还要去采更大更红的苹果。

师:

都读完了吗?

走,我们去采更大的苹果。

3

)出示课件(摘苹果,不带拼音的生字)师:

你看看这棵树上的苹果真大呀,苹果上的生字没有了音节,可有点难摘,你还会吗?

4

)巩固:

老师出示不带拼音的苹果图,指名由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

生:

请大家跟我读“清”(直呼)

师:

你太厉害了。

师:

这个“清”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呀?

生(指名答):

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青字。

师:

好,我们接下去摘。

生读(直呼)。

(读对了苹果就掉下来,及时纠正发音。

依此类推。

(当读到“清”、“飘”、“空”、“问”时,可以问学生:

你是怎么记的?

师:

你们可真了不起,摘了这么多的苹果,高兴吗?

(高兴)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件更开心的事。

4

)游戏巩固。

师:

今天,我还邀请了许多雨点儿来和大家做游戏,谁要?

老师先把雨点儿分给大家。

(雨点:

大雨点

12

个,写生字;小雨点

12

个,写音节。

把雨点儿分发给学生。

师:

请拿到雨点的同学都读一读,认一认手上的雨点儿。

好,我们来玩找朋友游戏。

师:

请拿到大雨点儿的小朋友快快站到讲台上来,(全班拍手唱找朋友歌,直到站好)好,开始找朋友。

1

“清”:

(按顺序)我是“清”,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拍手)

2

(小雨点):

在这里,在这里。

1

2

请大家跟我们读“清”

师:

真好,请你们先下去,接下去找。

师:

他们都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吗?

(找到了)今天,老师发现大家认字的本领真棒,记字的方法也真不少。

2

、学词

1

)师:

大家还想玩游戏吗?

(想)那我们去森林里的草地上玩游戏吧!

看,草地上长满了什么?

(蘑菇)老师把刚才学的字组成许多词藏在这些蘑菇里,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把他们找到。

(出示蘑菇词卡,森林背景)

师:

老师请

8

位同学上来采,采到的也要带大家读一读。

生采

生:

请大家跟我读“数不清”。

(全体跟读)

师把蘑菇放回原地。

(词:

雨点儿、数不清、云彩、飘落、半空中、回答、问、地方〈轻声音〉)

师:

你们的眼睛可真亮呀,老师把字都藏在词里了,还能找到。

3

、读文

1

)师:

现在,我再把这些词藏在句子里,看你还能不能找到?

生:

能。

师:

请大家看课文,你能找到由“数不清、雨点儿、云彩、飘落”这些词组成的句子吗?

(师摆蘑菇)

生读第一段

师:

你读的真好,谁还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1

2

名。

师:

你还能找到由“半空中、问”这些词组成的句子吗?

(师摆蘑菇)

生读第二段

师:

“空、中”是后鼻音,跟我读。

不错,大家一块儿来读一读这一句吧!

师:

(师摆)那“回答、地方”在哪呢?

生读第三段

师:

他的问句读得真好,哪一组同学愿意像他这样读一读。

1

2

组同学读

师:

课文中哪里还有“地方”这个词呀?

生读第四段。

(读好轻声音)

师:

你读的真不错,男女生来比一比谁念的好。

分男女生读

师:

念的真好。

还有没有找到“地方”这个词?

生读第五段。

师:

你读得真好,这一次我也想和大家一块儿读一读,我们一起来吧!

2

)师:

你们可真是厉害的小侦察兵呀!

眼睛可亮了。

那我们来连贯地朗读一下全文。

(生读)

(四)学习生字“方”

1

、指导书空。

2

、老师范写。

3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

、简单评价、展示。

(五)总结:

今天我们很高兴认识了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我们不仅识了字、学了词、还读了句子。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希望大家回去去找一找,查一查雨点们有什么本领、作用,下一节课我们在网络共享。

《雨点儿》设计说明

执教老师:

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蒋春静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它以其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向我们诠释着全新的教改新理念。

今年的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阅读的愿望。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教学设计在新教改思想的指导下,以识字教学为主,指导学生认读十二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

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连贯地朗读全文。

同时学习一个生字“方”,并让学生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

力求新的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予他们充分学习的自由空间、挖掘潜能的机会,以促进他们高效、愉悦地学习。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

、导入部分。

这一部分我让学生配合动作表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同时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童话般的世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备有饱满、激昂的情绪。

2

、课文范读。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相应的动画课件(如:

下雨的情景,雨后的美景。

)。

生动的朗读,逼真的画面,将课文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3

、自主学习。

本课教学设计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自然段,找生字,自学生字。

其次以小组长带读的形式巩固生字的学习。

在学习中,学生自己控制学习的过程,自由讨论、自由交流,使他们的学习更主动,更灵活。

4

、游戏辅助。

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那当属“游戏”了。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

--

学词

--

读文为主干,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例如:

摘苹果游戏,苹果上写有生字,学生会读后,苹果就掉下来,以此来学习生字;找朋友游戏,一部分学生拿写有生字的雨点,一部分学生拿写有音节的雨点,然后找相对应的朋友,以此来巩固生字;摘蘑菇游戏,创设森林情景,草地上有许多蘑菇,蘑菇上有要认读的

7

个词语,学生摘到蘑菇后再带大家读一读,以此来学习词语。

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认识了生字、学会了词语。

5

、读文感悟,有感而读。

以读促思,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再思考相关问题。

如,课文最后,我提出一个问题:

你知道雨点儿有什么作用吗?

让学生展开讨论,更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

又如,教学中我提出:

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还知道什么东西数不清吗?

让学生发散思维,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从而去体会这一句该怎么读?

6

、生字教学。

一年级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要任务,因而在课程的最后学写一个生字“方”,采用学生观察后教老师写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知道:

我现在是老师了,我不仅要教得好,也要写得好。

这样使写字教学更有效率。

总之,给予学生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

《雨点儿》第五自然段教学实录与反思

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清水濠第一小学叶慕兰

1.师:

过了不久,大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这是一片有花有草的地方,下了一场雨……。

(CAI课件演示雨前到雨后的情景)

2.师:

在没有花没有草的沙漠上,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渐渐的,雨停了……(课件演示情景)看着图画,你能说说下雨后的美丽景象吗?

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生问:

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1:

因为雨把花草身上的尘洗干净了。

2:

因为下雨后花草的心情很好,所以更漂亮了。

生问:

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1:

因为花下面有泥,雨把泥淋松软了,就会长出小草。

2:

因为人喝水就会长高,小花小草喝水也会长高。

4.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他读得怎样?

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

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5.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

你喜欢雨点儿吗?

6.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

欣赏乐曲《小雨沙沙》。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1:

我会说可爱的雨点儿,谢谢你给水我喝。

2:

你帮助我长高了,妈妈看见了会很开心的。

3:

你不但帮我洗干净身上的灰尘,还给了我营养,你以后会经常来看我好吗?

4:

雨点儿,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教后反思]

在本片段教学中,我运用

CAI课件的动画效果,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

但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其实并没有很好地理解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仅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对这问题有个模糊的认识。

尽管它牵涉到科学常识领域,但面对着一年级刚人学的小学生,老师也不能把这问题当做上自然常识课那样讲解。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课前观察──课中联系实际──课后实践”的方法。

首先,在上课前一周就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花草在浇水前和浇水后的区别,或观察花草在下雨后的变化。

在上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观察所得。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布置学生课后参加实践活动的作业,如到校园的花圃给花草浇水、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雨水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儿歌、诗歌、画画、唱歌、舞蹈等)、在班内举办“我眼中的雨点儿”展览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对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这一设计思路正符合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三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说的:

“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引进、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或观察、调查、或读书、看报、查阅资料,有的可作为教学的铺垫,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教学的拓展……改变课程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课程内容向生活开放,成为一泓不断更新、永远流淌的活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