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825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获奖教学设计1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诺曼底”号邮船在海上失事了。

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

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本文文笔细腻、生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英雄的崇敬与赞颂之情。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

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重点句段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和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

1、教师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2、学生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引起学生联想,创设课堂情境。

师:

相信这首曲子大家都很熟悉。

知道它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吗?

(学生回答)

师:

“泰坦尼”克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最大悲剧,类似“泰坦尼克”这样的海难还有很多,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艺术创作。

从而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欣赏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来读读这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2、质疑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

读了这个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教学评价设计:

对学生提出的好的问题及时给予表扬,如:

“你

真是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一下子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了。

)“

师:

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自己弄懂。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

请大家按屏幕上的“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出示课件二)

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读懂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4)、把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5)、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师: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2)、师:

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生回答)

(3)、师:

文中哪些地方令你特别感动?

(生回答)

师:

请把这些句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学生朗读)

(教学评价设计:

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如:

“你读得真有感情!

声情并茂!

”)

(4)、师:

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请提出来。

4、(学生提出后,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两个问题(出示课件三):

(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

他这样做对吗?

(2)、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他不能救出自己吗?

三、深入理解课文,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1、师:

你能分别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船上的乘客和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吗?

(生:

乘客们是“惊慌失措”,哈尔威船长是“镇定自若”。

师:

你能解释一下“惊慌失措”和“镇定自若”这两个词吗?

(指名回答,把“镇定自若”写到黑板上。

师:

如果换了你,你能在这时做到“镇定自若”吗?

2、体会撞船时的混乱场面以及人们的恐惧心理。

(1)、师:

当“诺曼底”号被撞的一霎那间,船上的场面是怎样的?

划出有关词句。

(生答后出示课件四:

“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的,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

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维持秩序,但是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段。

3、师:

我们看一下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几个场景,请

大家切身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

(播放课件五:

泰坦尼克号撞后的几个混乱场面)

师:

看了这几个片断后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当时你就在船上,此时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

(生:

逃命、哭、绝望等等)

(教学评价设计:

“你们真是个会设身处地去想的孩子!

师:

而此时的哈尔威船长想到的是什么?

他做了什么?

(指名回答。

4、师:

下面我请几个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到

第28自然段的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语气、语调来。

通过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

5、师: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他这样做

对吗?

(指名学生回答。

6、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也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

你觉得哈尔威船长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吗?

(生回答)

师:

哈尔威船长在这次事故中负有责任吗?

(生回答)

师:

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

(指名学生回答)

7、师:

所以,我们说哈尔威船长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忠于职守。

)(板书:

忠于职守)

师:

在生死关头,哈尔威船长的自已的生死置之度外,想到的是把其他60个人救出去,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舍己救人。

)(板书:

舍己救人)

8、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生回答)

(教学评价设计:

“你们学会了换位思维,还学会了对比分析。

”)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师:

哈尔威船长使这次海难的伤亡降到最小,可是1994

年在我国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的一次火灾造成的伤亡却与这次海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让人痛心疾首。

(播放课件六:

克拉玛依市友谊馆火灾。

同时教师深情叙述。

师:

看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

师:

危难时刻,是只求自己活命呢?

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呢?

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深情缅怀我们敬爱的船长吧!

(出示课件七: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深情朗读。

2、师:

下面,我们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最想

说的感受。

(学生回答)

3、播放课件一:

《我心永恒》

师:

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伟大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

(师板书)老师真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

(教学评价设计: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出色!

谢谢你们!

附:

板书设计

镇定自若

忠于职守

舍己救人

 

阅读理解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感悟生命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

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不惹人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

但是,它一直在告诉自己:

“我不是草,我要开花!

”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经过了五年漫长时间的积累,它会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

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的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蓝的犹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

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只有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

多情的诗人也许会哀叹: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也许依米花如果生长在江南,那么它的美丽便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

可它偏偏生长在贫瘠的荒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成长的环境。

但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造物主赐予万物的权利。

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    )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  )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即使……也……   只要……就……   无论……都……

答案为:

________

(2)解释词语。

香消玉殒:

________

相形见绌:

________

(3)在描写依米花的美的时候,用了(      )修辞方法。

(可多选)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对偶

(4)在文中找出描写依米花拼搏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

(5)文中的“我”对生命的认识前后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即使……也……

(2)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3)A,C

(4)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5)以前:

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

后来:

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即使……也……”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把“红色的瓣”比作,熊熊燃烧的火焰”,把“白的花瓣”,比作“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把“黄的灿烂”比作“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把“蓝的”比作“那最美最美的天空”这是比喻。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⑴即使……也……;⑵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⑶AC;⑷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⑸以前:

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

后来:

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漂着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象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答案】

(1)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

生机勃勃;夏:

热闹非凡;秋:

丰硕诱人;冬:

安静、纯洁。

【解析】【分析】

(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而拟人句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再结合课文即可得出。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

每段的开头是春夏秋冬,所以短文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去描写漓江的景色的.

(3)本题考验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这句话就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了。

故答案为:

(1)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

生机勃勃;夏:

热闹非凡;秋:

丰硕诱人;冬:

安静、纯洁。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xì jì)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 晕)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得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系________(xì jì)着    (昏 晕)________暗

似________(shì sì)乎   (稍 捎)________微

(2)文中怎样描写小船的小?

用波浪线划出。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经过孔隙时的感受?

(4)解释划线的字。

颜色各异________    变化多端________    或浓或谈________

(5)读句子完成填空。

①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②无论花朵的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③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这句采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

④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这话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6)写四个描写大海的四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是双龙洞的小导游,请你根据短文的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设计“外洞”或“孔隙”的解说词。

【答案】

(1)jì;昏;sì;稍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3)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不同;头绪;有的

(5)设问;拟人;打比方;列数字

(6)汹涌澎湃;大浪滔天;滔滔不绝;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

(7)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

古人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上小船”,游了外洞,我们就要坐船经过孔隙进入内洞。

请各位游客格外小心,因为孔隙十分窄,船很小,每次只能并排躺两个人。

人一定要仰卧在船里,身子要紧贴着船身。

千万别抬头看,如果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如果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朝你挤压过来,你可以闭上眼睛。

你躺好以后,说一声“行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在内洞里面拉绳子,船就会进到内洞。

要出内洞时,在外洞的工作人员就在洞外拉绳子,船就出来。

双龙洞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享受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入洞方式吧,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

【解析】【分析】

(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颜色各异:

形容颜色各不相同,颜色繁多。

异:

不同。

变化多端:

形容变化极多。

也指变化很大。

端:

头绪。

或浓或谈:

有的是淡的,有的是浓的或:

有的。

(5)①现提出问题(怎样小的小船呢?

)然后紧接着回答(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话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

②把“花朵的叶子”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③把“洞口”比作“桥洞”,这句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④“一千或是八百人”。

这话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7)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

往往事先拟好文稿,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

解说词帮助观众在观看实物和形象的过程中加深感受,发挥视觉作用的同时发挥听觉作用。

解说词是视觉感受的补充。

故答案为:

(1)jì、昏、sì、稍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3)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4)不同、头绪、有的(5)①设问、②拟人、③打比方、④列数字(6)汹涌澎湃、大浪滔天、滔滔不绝、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奔腾不息)(7)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

古人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上小船”,游了外洞,我们就要坐船经过孔隙进入内洞。

请各位游客格外小心,因为孔隙十分窄,船很小,每次只能并排躺两个人。

人一定要仰卧在船里,身子要紧贴着船身。

千万别抬头看,如果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如果你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朝你挤压过来,你可以闭上眼睛。

你躺好以后,说一声“行了”,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就在内洞里面拉绳子,船就会进到内洞。

要出内洞时,在外洞的工作人员就在洞外拉绳子,船就出来。

双龙洞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享受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入洞方式吧,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5)①、②考查学生对设问、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③、④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解说词的能力。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讲故事的人和羊(节选)

  从前,有一位国王,身边有一个讲故事的人。

只要国王躺下休息,他就得给国王讲五个故事。

这对日理万机的国王来说,简直是最舒服的休息和莫大的享受。

  一天晚上,国王上床后久久不能入睡,那天料理的一些大事老是萦绕在他的脑际,使他无法平静。

于是,他命令讲故事的人比平时再多讲几个。

那个人多讲了三个故事。

国王不满地说:

“你尽给我讲些短的,我倒很想听一个比较长的故事。

快讲吧,讲完你再去睡觉。

  讲故事的人开始说了:

“从前有一个挺富的农夫,带着上千磅的钱币,到集市上买了两千只羊。

他赶着这许多羊回家,途中经过的一条河因暴雨而上涨了。

他寻找着带羊过河的办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只小船。

船太小了,每次只能带一只大羊或两只小羊过河。

这个农夫便开始将羊儿一只接一只地摆渡过河。

  刚说完这句话,讲故事的人便当着国王的面睡着了。

国王马上摇醒他,要他把这个故事讲完。

讲故事的人说:

“陛下,这条河相当宽,而船又很小。

这里总共有两千只羊,得先让这个农夫将所有的羊都送过河去,然后,我才能告诉你,后来农夫和羊的情况如何了。

”国王只好罢休,同意讲故事的人回去睡觉。

(选自《欧洲寓言故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适—________

环绕—________

处理—________

允许—________

(2)“日理万机”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现在多用来形容________。

(3)国王不让讲故事的人去睡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后来为什么又让了呢?

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答案】

(1)舒服;萦绕;料理;同意

(2)国王每天要处理纷繁的政务;工作繁重或者工作非常勤奋;

(3)国王不让讲故事的人去睡觉的原因是那天料理了一些大事,使他无法平静;后来又让了是因为讲故事的人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故事里的农夫要把两千只羊摆渡过河,才能继续讲后面的发展。

(4)我们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可做过了头。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⑴舒服 萦绕 料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