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A 复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1599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A 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A 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A 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A 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A 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A 复习题.docx

《教育心理学A 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A 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A 复习题.docx

教育心理学A复习题

教育心理学A复习题整理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材《教育心理学新编》李小融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

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  )

A、晕轮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同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  )

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

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

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参考答案:

1-5:

DBBCA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试题及答案2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卡列杰夫 

B、廖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2、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  )年。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4、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5、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参考答案:

DDABA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试题及答案3

1、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

A、奥苏倍尔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2、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4、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5、布鲁纳强调学习(  )的重要性。

A、学科基本结构 

B、行为习惯 

C、榜样行为 

D、动机

参考答案:

ADADA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试题及答案4

1、在学习理论领域,(  )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2、加里培林提出了(  )的理论。

A、掌握学习 

B、观察学习 

C、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 

D、学习结果的分类

3、提出发现教学的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4、(多选题)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5、(多选题)早期的迁移理论有(  )

A、相同元素说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化理论 D、格式塔关系理论

参考答案:

ABCD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1)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考试大纲》P1)

  答: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1)

  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P5)

  答:

(1)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P7)

  答: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P9)

  答:

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2)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P13)

  答: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P14)

  答: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3、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P15)

  答: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4、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P15)

  答: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2)关于关键期。

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P16)

  答: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3)

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P18)

答: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P19)

答: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P20)

答: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4、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P22)

答:

(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5、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P23)

答: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4)

 1、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P24)

  答: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2、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P27)

  答: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

(P28)

  答: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4、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P29)

  答:

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5、简述学习的概念(或学习的心理实质)。

(P30)

  答: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教育心理学A仿真模拟题:

高中教师资格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9分)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798

B.1879

C.1789

D.1897

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   )关系。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成准比例

5.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6.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编码、(   )、提取。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再认

7.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8.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这是思维的(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合理性

D.整体性

9.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10.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

(   )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13.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14.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他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A.10

B.12

C.16

D.24

16.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   )。

A.服从

B.从众

C.信任

D.接受

17.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方法?

(   )

A.文饰

B.转移

C.投射

D.幻想

18.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

A.升华

B.转移

C.文饰

D.压抑

19.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准,青少年期的年龄段为(   )。

A.6~12岁

B.12~18岁

C.18~28岁

D.18~45岁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注意的功能有(     )。

A.选择功能

B.维持功能

C.调节功能

D.启动功能

E.适应功能

2.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技能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

3.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     )。

A.独立性

B.自信

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D.冒险精神E.易怒

4.一个测验的效度包括以下几种(     )。

A.内容效度

B.直接效度

C.构想效度

D.间接效度

E.预测效度

5.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     )。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生理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E.主导动机

6.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

A.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B.具有坚定信念

C.能够正确归因

D.计较个人得失

E.不打无把握之仗

7.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概括地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E.紧张感

8.现在用于人格测量的著名投射测验是(     )。

A.罗夏克墨渍测验

B.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E.16PF

9.克服焦虑的原则有(     )。

A.运用想象

B.放松自己

C.认清焦虑状况

D.不回避

E.正面迎战

10.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     )。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数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实验法

2.注意

3.信度

4.认知方式

5.挫折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5分)

1.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

3.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4.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如何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2.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怎样复习才能有效避免遗忘。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24分)

1、先行组织者

2、强化

3、关键期

4、.移情

5、知识的表征

6、程序性知识

7、元认知策略

8、观察学习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2、元认知策略的发展特点及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3、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

4、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课堂教学监控的心理要求及实施策略。

五、论述(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当今教育实践十分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而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中往往将“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放在一起来讨论。

请您对:

(1)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

(2)制约问题解决的若干内部因素;(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24分)

1、先行组织者

2、强化

3、关键期

4、.移情

5、知识的表征

6、程序性知识

7、元认知策略

8、观察学习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2、元认知策略的发展特点及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3、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

4、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课堂教学监控的心理要求及实施策略。

五、论述(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当今教育实践十分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而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中往往将“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放在一起来讨论。

请您对:

(1)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关系;

(2)制约问题解决的若干内部因素;(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