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曲江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555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曲江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级曲江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级曲江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级曲江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级曲江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曲江论文.docx

《级曲江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曲江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曲江论文.docx

级曲江论文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技术训练研究

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运动员的年龄段在7-15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处于身体成长发育期,为了完成这一年龄段的运动员由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移—运动训练的根本任务,作为教练员,除了制定系统科学的运动训练计划,还要充分了解每一位运动员现有各方面的状况。

一方面进行促进身体发育的训练,另一方面进行积极全面的身体训练,为将来深入的运动技术训练创造条件,同时注重平衡理论与恢复训练的重要性。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平衡理论;运动训练;恢复训练

目录

1前言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1

1.3研究方法1

2区别运动员个人状况的训练2

2.1适应的训练2

2.2运动负荷的训练2

2.2.1生理负荷角度2

2.3运动素质的训练2

3一般游泳训练与专项游泳训练4

3.1重视一般训练4

3.2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要结合4

3.3系统训练4

3.4兴趣训练4

3.5加强医务监督5

4竞技运动训练6

4.1可持续旅游竞技状态6

4.2竞技能力6

4.3运动技术6

5游泳运动训练中平衡理论的应用7

5.1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平衡的种类及意义7

5.2平衡理论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7

5.2.1充分占有资料是主动失衡的基础7

5.2.2选择准确无误的关键点是主动失衡的要义8

5.3掌握好时机是主动失衡获得成功的有效保证9

5.4加强对主动失衡后各种复杂情况的预测和认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9

6恢复训练在游泳运动中的重要性11

6.1训练后放松游的恢复作用11

6.2转变按摩和牵引练习的恢复作用11

6.3重视超量恢复11

6.4重视训练后的心理恢复12

6.5营养恢复措施12

7结论14

7.1主要结论14

7.2不足与展望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1前言

1.1研究背景

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运动员的年龄段在7-15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处于身体成长发育期,为了完成这一年龄段的运动员由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移—运动训练的根本任务,作为教练员,除了制定系统科学的运动训练计划,还要充分了解每一位运动员现有各方面的状况。

一方面进行促进身体发育的训练,另一方面进行积极全面的身体训练,为将来深入的运动技术训练创造条件,同时在对技术训练培训同时,应注重平衡理论与恢复训练的重要性。

1.2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意义为分析不同运动训练方式特点;分析了游泳运动训练过程中平衡理论的应用;分析了恢复训练在游泳运动中的重要性;为教练、游泳行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

1.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是本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此方法贯穿了本论文研究的全过程,从选设计方案到撰写论文,都离不开文献的支撑和利用,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是本研究开展的前提。

另外,本文中还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利用比较研究,能够加深读者对游泳运动训练的认识、平衡理论以及恢复训练的必要性等。

 

2区别运动员个人状况的训练

教练员首先要深入解运动员的思想、个性、训练水平、健康状况,为区别对待每一个运动员的训练奠定基础。

2.1适应的训练

在水上运动训练过程中,人的机体负荷反应总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青少年运动员一部分是初学者,而另一部分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但是在承受一个新的、系统的、不习惯的运动负荷后,他们的机体反应往往相当强烈。

开始阶段疲劳过程也比较深,会出现肌肉酸痛,体重减轻等等不适应现象。

继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上述不适应现象逐渐消失,机体各种活动得到协调,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机能及其恢复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2运动负荷的训练

人体对运动负荷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2.2.1生理负荷角度

运动负荷由若干基本因素构成,如难度、速度、质量、密度、时间、次(组)数、总距离,这些负荷因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类型运动员具有不同训练效果的运动负荷。

教练员在训练中就是要通过科学地调节、变动这些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2.2.2心理负荷角度

教练员一定要根据每个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全队的特点,处理好老队员和初学队员,重点队员和一般队员的关系。

针对个人的不同状况,制定的专门训练计划。

如每次训练课除共同的一般要求外,安排每个运动员在内容、方法、运动负荷上应有不同的要求。

2.3运动素质的训练

运动素质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训练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抓住每一运动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机,给予相应的训练,可以促进游泳运动员运动素质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良好的运动素质是掌握游泳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3一般游泳训练与专项游泳训练

一般训练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来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各器官系统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善心理品质,为创造优异专项运动成绩打好基础。

专项训练以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通过掌握专项游泳运动的技术、战术、理论知识,以及改善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在游泳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水平和不同训练时段,适当安排两者相结合的训练。

3.1重视一般训练

在少儿训练中,一般训练尤为重要,可为他们正常健康地成长发育打好基础,为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做好准备。

3.2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要结合

一般训练的内容和手段既要全面,又要结合专项需要突出重点。

不能认为运动员年龄越小,训练水平越低,一般训练比例就越大,应该根据他们的水平、特点,科学地确定两种训练内容的比重。

3.3系统训练

在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可能考虑不划分周期,坚持不间断的训练,以保证运动员有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适应性良好变化能够获得长期积累。

从训练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以及训练手段的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善于总结前一周期训练经验,针对前一阶段在身体、技术、战术训练,意志品质的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提出新要求、方法和措施,使他们懂得自我控制,懂得与教练员更好地配合,使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树立起对训练自觉积极的态度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完成训练任务。

3.4兴趣训练

在训练的不同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单调、枯燥的情形。

教练员要紧密围绕训练任务和要求,善于运用直观的启发手段,结合运动员的特点和水平以及运动经验和接受能力,把他们的积极思维能力调动起来。

如图片分析、观看比赛录像等,纠正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缺点,激发他们的兴趣,特别是激发少年儿童运动员和刚参加训练的新选手对训练的兴趣。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好习惯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为熟练掌握技术,培养良好的运动竞技能力打基础。

3.5加强医务监督

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生理的知识教育,特别是女运动员的经期保护知识教育。

加强成长发育期的运动营养知识教育。

 

4竞技运动训练

4.1可持续旅游竞技状态

1)运动素质的综合水平与专项技术有机地结合。

2)运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高度协调。

3)技术稳定,动作协调,用力效果好,反应速度快。

心理过程得到改善,自信心、自控能力提高,情绪高。

4.2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是由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因素所决定的,先天性竞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变化很小,但某种程度上对竞技能力起着主要的影响。

例如,游泳运动员的身高和四肢长度是教练员必须考虑的。

而后天竞技能力的获得主要通过训练和比赛,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这些必备的本领。

4.3运动技术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训练理论的不断完善及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战术、器材、设备、规则的变化,运动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构成合理的运动技术,需要多种要素之间的互相配合。

 

5游泳运动训练中平衡理论的应用

耗散结构是比利时著名教授普利高津于1969年首先提出来的。

非平衡系统中,在与外界有着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情况下,系统中各要素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干效应,这时会产生一种自组织现象。

普利高津把这种条件下产生的自组织有序状态称为耗散结构,也称为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

游泳运动训练,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活动,无疑也受这种失衡规律的制约。

而竞技游泳发展到今天,许多运动项目的赛制正在改变,由传统的训练理念和训练节奏向“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转换的趋势十分明显,对体能的储备与动态补偿能力的要求提高。

5.1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平衡的种类及意义

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有两种类型:

一是主动失衡——打破平衡;二是被动失衡—丢失平衡。

主动失衡的意义在于,对未来训练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预测,对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有思想准备和一定的应变对策,因而有一定的可控性。

被动失衡则不然,它纯粹是一种不可知的、随意的、被动的过程,因而没有可控性。

主动失衡的优势是能迅速调整和控制系统的变化,使其向着有益的方向发展,并能够缩短打破平衡后的非平衡态从而到达一种新的动态平衡—新的有序状态过程。

5.2平衡理论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一是要敢于主动失衡。

在游泳运动训练中讲究科学性,首要的是总结运动员成绩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改变训练方法、手段、负荷,改变原来的技术动作结构类型,学习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打破原来的训练思路体系。

二是要善于主动失衡。

首先,要占有游泳运动员个体详尽充分的资料;其次,正确选择主动失衡的关键点;再次,要掌握好主动失衡的时机。

5.2.1充分占有资料是主动失衡的基础

要具备运动员准确无误的身体特征资料、素质机能特征资料和技术结构特征资料及训练史资料,还要有各种类型优秀运动员的有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综合,找出运动员徘徊不前的症结所在,进而选准主动失衡的关键点,主动去打破这种平衡,并拟定出完整的实施方案。

5.2.2选择准确无误的关键点是主动失衡的要义

要造成运动员成绩徘徊不前的因素众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运动员对现有的训练具有了高度的适应性,或者说是运动训练和运动成绩处在了一种平衡状态。

要解决这种状态,就要彻底打破这种平衡,其中关键点在于:

第一,彻底改变原来的技术结构。

例如当蛙泳运动员的成绩总是徘徊不前时,通过对运动员身体特征、身体素质、技术结构特征等资料的分析,对其技术结构、身材类型、素质特征作诊断。

通过采取“大划臂和宽蹬腿”变“小划臂和窄蹬腿”,“手划水完成后蹬腿”变“手划水时收腿和手回臂时蹬腿”技术改进。

训练手段可采用蛙泳中的分解技术动作训练,具体方法有“一次蛙泳手、两次蛙泳腿”,“一次蛙泳手、两次蝶泳腿”,“蝶泳手、蛙泳腿”。

第二,彻底改变原来的训练方法体系结构。

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常会出现运动成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称之为“高原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训练方法、手段体系结构的单一造成的运动能力障碍,如常说的“速度障碍”。

从耗散结构理论来看,“高原现象”的出现就是“训练刺激—机体应答”系统处在一种稳定平衡态。

要想解决“高原现象”问题就必须打破这种平衡,只有敢于和善于打破这种平衡,才能突破运动能力发展的障碍。

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就是要创新和采用一些非传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从根本上解决“高原现象”问题。

如蛙泳运动员长期运动成绩停滞,这时应该采取主动失衡的方法进行训练计划的调整,可采用多练混合泳和蝶泳(单手蝶泳)。

如10×200M混合泳的训练计划,要求蛙泳运动员在完成训练计划时注意其副项的技术动作,而蛙泳必须是以比赛动作完成;15×100M单手蝶泳要求运动员在完成计划时必须注重手腿的协调和腰部的发力点。

第三,彻底改变原来训练负荷的配比结构。

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游泳是体能类项目,常出现成绩徘徊不前现象,往往是由于训练负荷的配比结构不当造成的。

例如某蛙泳运动员的成绩停滞不前,经综合分析,是由于该运动员对目前的训练负荷配比结构已完全适应,或者说目前训练负荷的配比结构与运动员的成绩水平处在了一种平衡状态。

要想再提高运动成绩,就要打破这种平衡,改变原来的训练负荷配比结构,最终提高运动成绩。

5.3掌握好时机是主动失衡获得成功的有效保证

彻底打破原来的负荷配比结构和训练方法体系结构,特别是打破原来的技术结构类型,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决不能草率行事。

除充分准备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充分论证打破原来平衡的可行性以及正确选择突破口外,尤为重要的是掌握好时机。

从时间角度来讲,应选择上个训练周期之后,下个训练周期之前进行切入。

当然,这个训练周期至少是一个年周期,因打破原来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需要时间,特别是打破原来的技术类型、构建新的技术类型,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

从情形角度看,应选择“高原期”后成绩每况愈下,运动员情绪低落,厌倦训练的情况下进行。

因“高原现象”的性质不一样,有些是比较短暂的,经过较短的时间的“微调”之后便可渡过;有些则是顽强的、长期的、恶性的,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整之后成绩不是回升而是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势必情绪低落、厌倦训练。

因此选择这种时机对训练进行大的改变,运动员也很容易接受,他们会感到这非常必要,从而激发起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尽快适应新的训练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5.4加强对主动失衡后各种复杂情况的预测和认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耗散结构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系统是开放的;

(2)系统只有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才能耐形成耗散结构;(3)系统中需有各种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如反馈机制等。

从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运动训练系统的结构是一种耗散结构,它的发展方向纷繁复杂,可能向“成绩提高”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成绩下降”的方向发展,还可能无作用。

一般地讲,改变了原来的训练结构会出现暂时不适应的状态,运动成绩呈下降趋势;但随着不断地适应,运动成绩又会不断地上升,甚至出现超过原来成绩的现象。

这是打破原来训练结构后的情形之一,也是我们试图达到的理想情形。

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打破原来训练系统的惟一发展方向,还有可能出现运动员成绩每况愈下、难以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情况,更不用说超过原来水平了。

对于这些复杂情况,教练员、运动员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综上所述,失衡是一种客观规律。

游泳运动训练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也将受这一规律的制约。

运动员的成绩是以“平衡—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递进循环发展过程为特征的。

作为教练员,应深刻理解运动训练实践中的这种失衡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认真研究失衡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意义、应用价值及方法,自觉地、主动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训练实践中去,以期提高驾驭运动训练过程的能力。

 

6恢复训练在游泳运动中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游泳竞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为了对运动员机体进行不断刺激,在训练中就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大运动量和大运动强度,这些都必然加大运动员机体的疲劳程度。

如果每次训练课后得不到及时恢复,就很容易导致运动员训练过度。

因此,恢复训练已经成为游泳运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游泳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结合训练实践发现,目前我国对游泳运动员训练后采取的恢复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6.1训练后放松游的恢复作用

游泳不仅是一项技术项目,也是一项体能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爆发力,并且要有超强的耐力,在承受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负荷后,运动员体内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如不能及时得到排除,肌肉会因为长时间紧张而变得僵硬,而这些症状可以通过训练后慢游得到解决,慢游可以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得以尽快消除,并使肌肉得到放松。

6.2转变按摩和牵引练习的恢复作用

在训练后请队医给运动员进行肌肉按摩,或运动员相互之间进行按摩。

通过按摩可以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扩张和后备毛细管开放,局部的血液供应得到加强,加速肌肉中积累乳酸的排除过程,有助于消除疲劳。

采用适宜的手法按摩与伸展牵拉练习,可以降低训练后的肌张力,减轻或消除肌肉酸痛。

经常进行按摩和牵拉练习,还能增强韧带的柔韧性和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恢复的同时预防运动损伤。

6.3重视超量恢复

大运动量和高负荷的游泳训练,对运动员的肌肉及内脏器官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高要求,肌肉必须在恢复过程中对这些要求不断产生补偿适应。

如果训练量或负荷继续加大或恢复的时间不足,甚至会出现肌肉逐渐被撕裂的严重现象。

高强度训练后机体至少需要48-72h的恢复时间,如果恢复时间不够,勉强接着训练的话,将会导致疲劳不断地积累而产生疲劳过度。

因此,在高强度训练后必须采取超量的恢复训练,以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使机体的状态真正调整到最佳状态。

6.4重视训练后的心理恢复

运动负荷过量,机体紧张程度过高,运动员生理疲劳的积累必然影响其心理状态,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在训练中也长时间处于高度焦虑之中,心理疲劳使运动员无法承受进一步训练的精神压力,进而影响其在一段时间内正常的训练量和负荷强度。

此外,训练手段单一、枯燥,也会使运动员失去对训练的兴趣而导致心理疲劳。

出现以上情况下时一般可以通过调整运动负荷、改进训练方式、变换训练环境等手段,使队员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时得到调整和控制。

另外还要多和运动员沟通、交流,丰富运动员的业余生活,使其在紧张的训练之余有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产生的心理疲劳及时、充分地得到恢复。

6.5营养恢复措施

教练员有句俗话叫“往死里练,往活里调”,即把运动员练到疲劳的极限,然后再设法调回来,这种训练是最成功的。

国际上对体育运动训练流行一个公式:

“艰苦训练+恢复=成功”,这说明恢复和训练同等重要,都是成功的组成因子。

目前,许多游泳教练员都明白,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加速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过程,一般通过营养搭配合理的膳食来及时补充训练中大量消耗的物质,还要有针对性地服用营养补剂,快速补充运动员体内丢失的能源物质,以保证运动员训练时ATP、ADP、CP及糖元的储备量。

运动员体质的好坏,除了与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营养的质量,以及合理的营养补充方式,这是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况的物质基础。

现代营养学证明,合理的营养对于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力、训练能力及训练后的体力恢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运动员的营养状况不良,其训练能力会很快下降,很难承受大运动量和高强度的系统训练;反之,如果营养过剩也会导致运动员体重不断增加,影响训练成绩。

因此,合理的营养保证是维持系统训练的基本条件,也是训练后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

总之,运动成绩的提高是训练的最终结果,运动训练的本质是通过疲劳来刺激机体,使其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其目的是逐步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恢复训练是使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的疲劳,通过各种手段得以及时消除和有效控制,这是保证训练质量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条件。

 

7结论

7.1主要结论

第一,教练员首先要深入解运动员的思想、个性、训练水平、健康状况,为区别对待每一个运动员的训练奠定基础。

第二,一般训练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来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各器官系统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善心理品质,为创造优异专项运动成绩打好基础。

专项训练以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通过掌握专项游泳运动的技术、战术、理论知识,以及改善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在游泳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水平和不同训练时段,适当安排两者相结合的训练。

第三,失衡是一种客观规律。

游泳运动训练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也将受这一规律的制约。

运动员的成绩是以“平衡—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递进循环发展过程为特征的。

作为教练员,应深刻理解运动训练实践中的这种失衡规律,更重要的是要认真研究失衡在游泳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意义、应用价值及方法,自觉地、主动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训练实践中去,以期提高驾驭运动训练过程的能力。

第四,恢复训练是使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的疲劳,通过各种手段得以及时消除和有效控制,这是保证训练质量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条件。

7.2不足与展望

由于受自身研究能力、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本文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由于自身知识体系不完善以及对运动训练理念认识较为肤浅,笔者初步总结不同运动训练方式,但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更为科学准确的分类。

第二,受自身水平的限制,本文对于古城镇低碳旅游的研究仍旧以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定量化研究,在日后的研究中,加强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进行定量化研究。

第三,由于自身知识体系缺乏,虽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但并未对其进一步细分研究,在日后的研究中,需要进行更为详细具体研究。

第四,由于自身水平及数据方面的限制,笔者并未对运动训练方式进行量化,研究深度不够。

在日后的研究中,需要进行量化,提出更为科学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实用手册》.1990版.

[2]普里戈金,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

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李庶鸿.略论“训练刺激——机体应答”系统的耗散结构基础[J].体坛风采.1996,(3).

[4]魏兵.失衡理论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

(1).

[5]游泳(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6]王常青.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游泳教学[J].广东高校体育,1998,(6)

[7]吴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29).

[8]刘国新.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8

(2).

[9]雷志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编辑出版,1998.6.

[10]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高教出版社,1995.4.

 

致谢

在北京体育大学函授站青岛的三年本科生活,是充实的三年,是对我人生有重要影响的三年。

三年中我的思想有了进步,学业有了提高,开阔了视野,历练了修养。

我所取得的成绩和三年来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密不可分。

在此我要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向恩师贾威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能师从贾威是我今生的荣幸。

恩师深厚的学识素养、渊博的学术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思辨能力,不仅在学业上使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在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上,给了我许多启迪,使我终身受益。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从选题、立论到论文最后定稿,恩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其次,也感谢甘露老师、黄鹂老师、周毅老师、缪元朗老师、廖培老师在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

还要感谢胡海霞、张志亮、田华博士对我的论文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

阳宁东、任耘、宋秋博士等对于我学习和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以及同窗好友丁文娟、蔡克信、刘婷婷、张冠群、练彩霞、沈爱平、田庆勇、高立、付志刚等同学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无论我面临怎样的困难,他们都是我坚强的后盾、前进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