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447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案例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管理学案例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管理学案例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管理学案例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管理学案例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案例库.docx

《管理学案例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案例库.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案例库.docx

管理学案例库

<<管理学>>案例库

CZ管理学院

晚上七点多钟了,天慢慢地黑下来了,王维书教授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了位于校园东北角的家中,每次回到自己温馨而又平静的家中,回想自己一天无谓的奔波,他就开始怀疑三年前他是否做出了一项正确的决策.

王维书教授是我国一位著名的管理学教授,三年前在学校领导征求他是否愿意当管理学院的院长时,他同意了.当时他有两种想法,第一,学校现在实行的是院长负责制,院长中有一定的权力,他可以为管理学院的发展起到比一个名教授要大一些的作用.第二,他教了近二十年的管理,他希望把自己在课堂上教的东西用到实践中,让学生知道,管理方面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可以带来很大的效果.

CZ管理学院有100多位教师,在有4000多教师的大学时,属于一个小部门,但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使得管理学科突然热了起来,CZ管理学院的地位在学校也迅速上升.王维书教授担任院长三年来,管理学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生了一些问题,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王院长当初想抓的事情,如学科建设和上学术水平,起色不大,而王院长当初并没有十分在意的事情,如创收,却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如下表所示.

王院长近三年来的主要政绩

年份949596

创收(万元)6081195

人均工资外收入550060009500

论文数121138150

出版书数578

科研收入(万元)405090

(其中纵向课题)201812

本院学生在全校成绩排名121112

王院长知道,有些成绩不是因为自己领导有方,而是大环境造成的,如最近几年在职研究生热使管理学院接应不暇,创收大幅度增加.另外有些成绩或问题是用数据反映不出的.例如,尽管老师的收入增加较大,但总也赶不上沿海地区.最近三年,管理学院就没有引进几个非常有潜力的年青教师,相反,有两个王院长特别看重的年轻人竟然不辞而别,理由是不好意思拒绝王院长的婉留.

平心而论,王院长这几年是一心扑在了领导工作上,三年来,他只发表了两篇以他为第一作者的文章,而这两篇文章都是他在当院长之前写的.课题仍在接,但主要是课题组的老师和研究生在做,他难得一个月听他们汇报一次,以至于对他们现在研究的细节已提不出有价值的意见.王院长一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出差,有三分之一的天数不能睡午觉(午觉是王院长几十年熬夜养成的习惯),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到十四个小时,以今天为例.早晨七点五十出门,参加学校举行的迎接教委教学大检查的会议,十一点散会后,又与管教学的副院长一起布置本院的教学检查.教学检查影响到学校的名声,谁也不敢怠慢.中午与一个回国探亲的美国教授一起吃饭,讨论与他所在的学校进行合作研究的可能性.下午两点多钟开始参加本院今年高级职称的初评,由于最近几年科研创收较好,老师中出书,发现文章的增加,使得达到职称晋升条件的人增多,然而僧多粥少,上谁都会引起众多人的不满.会议开了五个多小时,争论很激烈,最后勉强通过初评方案.

"铃",电话铃响了.是王院长课题组的张老师打来的电话,问今天下午初评的结果,王院长让他安心休息,明天看公榜,会有好消息.

"铃",这次是门铃响了,开门进来的是陈老师和她在计算机系工作的丈夫刘老师.陈老师四十多岁了,是文革时期的大学生,底子是薄一点,但工作很勤奋,为人也很好,最近两年,用丈夫的科研经费出了一本书和几篇质量一般的文章,是今天初评争议最大的一个老师,虽然上了副高的名单,但排在最后一名,比较危险.作为一个年长的学者,王维书希望她上,因为他知道,对陈老师这样的人,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职称是最重要的.但是作为院长的他,他又觉得不能上她,上她,就要压一压比她有才和更年轻的人,年轻人就更留不住了.王院长只有默默地听她和她丈夫申诉一个多小时,对她表示同情,告诉她一切都没有最后确定.

送走他们,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王院长开始问自己,今天做的事情都是一个院长应做的吗?

刚担任院长时,王院长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如分权原则,激励原则,例外管理原则,人事考核等等.但天长日久,这些原则似乎没有什么用处.例如到家里上访问题,王院长希望公私分开,有问题到管理学院谈,不要在家里谈,所以当老师打电话来,问自己忙不忙时,王院长回答说自己现在很忙,让他们明天到学院谈.后来老师干脆不打电话直接来,总不能把这些非常要面子的老师拒在门外不让进来吧.

时间已经不早了,王院长看了看自己明天的工作安排,上午有四节研究生的课(其中两节是补出差掉的课),下午要参加三个硕士研究生的答辨.上午的课不要紧,已讲了这么多年,不用备课也行,就怕学生消化不了.对了,下午三个研究生答辨的论文还没有看呢.王院长从桌上一大堆尚未处理的文件中找到了这三篇论文,本来王院长不愿参加研究生答辨的,但这些答辩学生坚持要王院长参加,王院长不好拒绝,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在职学生,有些是公司的老总,将来说不定对管理学院有用.

不知什么时间妻子送来的茶水已经凉了.王院长换了一杯热茶,看来,今天晚上一点钟之前又睡不了觉,得靠这杯茶支撑自己把这三篇各两万多字的论文看完.

案例讨论题:

1.1.                            王院长是否是一个好人,依据是什么?

2.2.                            王院长是否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依据是什么?

3.3.                            讨论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差别

4.4.                            讨论大学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异同。

5.

有关预算的几段小故事

(一)

小王从大学管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金属零件厂工作已有两个多月了,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他感到最满意的是领导对他的重视.例如,现在领导又让他编他们科室下一个财政年度的预算.参考了本厂去年的各项财政指标并与科室其他的同事商量之后,小王起草了一个预算报告并交给了科长.下一步就是向科长说明自己各项计算的依据.然后这个报告由科长送到厂部.考虑到这个预算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到科长,所以小王在预算上花了很多功夫.

今天,小王花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准备如何向科长汇报.他认为他预算中的每一项要求都是合理的,他要尽力为这个预算争辩.但是,与科长的会谈与他预计的完全不一样.他的上司康科长是这样开始与他会谈的.

"小王,你坐下.我看了你起草的预算报告,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一下.例如,你估计行政费用是7716元?

"

"是的,康科长.如果你不信,可以看我的计算根据."

"噢,不必要.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数字太不显眼.让我们把它改成8000元."

"好."

"其他几个地方也有这样的问题,我帮你都改过来."

"这样总金额是多少?

"

"正好74000元."

"这比我申请的要高一些.这样合适吗?

"

"当然.不用担心,你不知将来什么东西会比你预算的要贵一些."

"行,康科长,你说行我就行."

"好.顺便问一声.你是怎么得来这些数据的?

"

"我首先考虑今年我们科要干什么事,然后再看各项活动大约需要多少钱.我手上有一本厂里编预算的一个手册.我的计算公式都是从那里得来的."

"这是一种做预算的方法,但是我建议你在每一项经费里加一个保险系数."

"保险系数?

"

"是的.你知道,万一什么事不妙也好对付.而且,你不知道厂长们会把什么经费砍掉.比你真正需要的多一点总没错.你懂我的意思吗?

"

"我懂."

"好.这里是你的预算报告.除了把各个数字变成整数之外,另加20%,然后交给我,由我送到厂里去."

(二)

转眼间到了年底。

12月中旬的一天,康科长把小王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小王,我们今年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让我看看,我们科今天共花了78134元钱,按预算还应有23456元钱。

“昨天厂里开会了,要求我们把预算中结余的钱交到厂里去。

“这怎么行,这些钱都是我们省吃俭用省下来的。

如果上交了,明年谁还会省钱?

“如果我们今年上交了,明年就没有钱省了。

”这是什么意思?

”今年我们有多余的钱上交,明年厂里还会给我们批这么高的预算吗?

“那怎么办?

“很好办,今天交给你的一个任务是在半个月之后,把这些钱花掉。

不,只留下3000元左右上交”

“这些钱用来干什么?

“只要是能报帐,干什么都行。

“这。

“有困难吗?

“没有什么困难”

走出康科长的办公室,小王开始感到为难。

20000多块钱,要是自己的钱该多好啊,可以省下来留着娶媳妇用,可偏偏是公家的钱,要找理由花掉,小王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三)

小王到金属零件厂已三年了.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也听领导的话,所以很得领导的器重.现在他又领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金属零件厂是一个几百人的小型国有企业.由于国家多年未投资,本厂财力有限,厂房和设备都已落伍.厂里研究已一致决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盖一栋行政大楼.厂长说,再不盖一幢像样的楼,别说外商,港商,就是国内的客户也不愿进我们的厂门了.厂里把这件事交给了康科长,康科长把这件事交给了小王.这件事,比为科室做年度预算显然重要多了.因此小王花了很多时间.征求了基建部门的意见,参考了市场的行情,一个月后,小王拿出了自己的预算草案.康科长约今天上午与小王谈这件事情.与三年前相比,小王现在老练多了.

"小王,你坐下.你的预算报告我看了.你说建这栋办公楼得600百万."

"是的."

"要这么多吗?

"

"需要这么多,现在什么都涨价.我问了管基建的人,他们说600万还很紧."

"你觉得上级主管会同意给这么多钱吗?

"

"这我就不知道."

康科长和小王都沉默了.

"小王,你说400万行不行?

"

"绝对不可能.最少得500万."

"400万能盖成什么样子."

"主体项目能有一个大概轮廓."

"你回去,花点时间,以400万为准,反过来做预算."

"为什么?

"

"厂长说,超过400万很可能不批."

"那我不能按原来的设计方案."

"必须按原来的设计方案."

"这是不可能的."

"在共产党领导下,没有不可能的事."

"我没有听懂."

康科长笑了:

"小王,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怎么听不懂.我们现在最主要的是把这笔钱要过来,而不是真正需要多少.算得再好,钱要不来没用."

"可是400万不够用."

"你放心.房子盖了一大半,钱不够,我不相信上级能看着不管."

小王睁不了眼睛,不知说什么好.

案例讨论题:

1.康科长第一次让小王改预算对不对?

为什么?

2.预算结余的钱该用掉还是上交,各有什么利弊,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康科长第二次让小王改预算对不对?

为什么?

4.你认为这类事是否常发生?

6.5.                            怎样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

7.

YC钢绳厂

施建华(小施)是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一九九三年寒假的一天,小施在街上遇到了他高中时的同学万鸿传(小万).小万在某冶金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YC市钢绳厂技术科工作.小施向小万表达了自己想在做论文之前到工厂进行调查的愿望.小万热情地邀请小施到他工作的单位去参观和调查.

一.概况

YC钢绳厂位于YC市效区,从市中心乘车到该厂约需15分钟.该厂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行政上隶属于YC市冶金局.该厂建于1988年,现有正式职工200多人,合同工和临时工100多人,合计近400人.该厂有三个生产车间,即拉丝车间,热处理车间和镀金车间.另外该厂还有供应科,销售科,技术科,财务科等十多个科室.该厂有各类机器百余台,其中主要设备是拉丝机6台,镀金设备(长80余米)一套.该厂固定资产折合人民币约一千多万元.

该厂属于金属制品类型,正如该厂的名字所表明的,该厂的主要产品是钢绳.但是该厂发现钢丝绳的销售量和利润率远远低于预应力钢丝,于是近年来厂领导把产品的重点转移到预应力钢丝.表一给出了该厂近五年的销售量.

YC钢绳厂近五年的产值

年度8990919293

产值(万元)543244106501200

89年产值较低是因为工厂仅部分投产的缘故.工厂的实际利润的数据这里没有给出,但可以认为与产值的增长是同步的甚至于更快些.因此该厂的效益特别好,被认为是YC市少数几个富得冒油的厂家之一.据工人反映,正式职工每月的实际收入在500-600元.但人们一般认为这个说法是保守的.

二.与胡主任的交谈

拉丝车间的胡主任是小万的好朋友,所以小万在把厂里的基本情况向小施介绍之后,就把小施带到了胡的办公室.胡主任四十多岁,看上去很随和也很健谈.当小施问到工厂的效益时,胡主任说:

我们厂的效益的确好,特别是从九三个下半年开始更是如此,利润直线上升.这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是市场对预应力钢丝的需求量特别大.现在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建设离不开建筑,而建筑又少不了预制板,预制板又少不了预应力钢丝.我们厂原来主要是搞钢丝绳的,现在主要力量放在预应力钢丝了,因为钢丝绳的市场有些疲软,当然我们还是生产一些钢丝绳.我们厂现在是用钢丝绳来交利税,这样预应力钢丝的收入就归我们厂了.今年下半年开始,钢材的价格下跌了,而三峡开始动工,需要更旺盛了.别人现在在抢我们的产品.这没办法,就象是在肥沃的土地上风调雨顺地种粮食.

小施问,既然市场需求这么高,厂里收益这么高,为什么不扩大生产规模?

胡主任回答说:

厂里是想扩大生产规模,不是搞了一个2960万元的投资计划,国务院已经批准了.这个投资项目很大,成功之后我们厂的年产值可以达到四千万.这个项目是国家贷款,利率分别为9%和12%.国家的计划已经下来了,可是银行不给钱,说是没有钱.

小施问,投资需要几年建成,建成后大约几年可以收回成本?

胡主任说,投资大约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建成,建成后大约一年多就可以收回投资.

小施问,既然这么高的回收率,为什么不自筹资金,而要等着国家贷款.国家计划内贷款的利率这么低,银行显然不愿意给这笔钱,那你们要等到什么时候.

胡主任说,这我就不知道了,你该去问厂长.

小万说,厂长正在开会,冶金局今天来人了.

胡主任说,我不知道头头们是怎么想的,想怎么干.厂长已经五十多岁了,干完这一届,把这个投资搞上去就要下来了.自筹资金风险太大.再说国家已经给了我们计划贷款,银行就应该给我们钱,有12%利率的银行贷款,为什么要去自己筹集20%利率的资金呢?

小施说,那就只有等了.

胡主任说,是这样.事实上你看到我们厂的效益这么好,这也不是干出来的,而是等出来的,我叫这为"望天收".厂长他们成天就是打麻将,拉关系.这不昨天给厂里一人发了一床棉被,厂里用每床75元买来的,而商店里同样的东西只卖50元一床.

看到扯到厂里的小事和人事关系上,小万就说走,我们到另一个车间去.在去另一个车间的路上,小万说,胡主任是全厂闻名的牢骚大王.

三.与徐主任的交谈

热处理车间的徐主任才28岁,由于人比较瘦小,又留着胡子,所以看上去年龄要大些.徐主任是武汉钢铁学院88年毕业生.小万介绍说,你别看徐主任年青,他是这个厂的元老之一,这个厂刚建他就来了.

小施对徐主任说,你干得不错.

徐主任说,马马虎虎.

小施问,你怎么到这个厂来的?

徐主任说,我88年从钢院毕业后,并不是分在这个单位,而是在另一个单位,可是那个单位的领导好象与我过不去似的,我就自己找到这个单位,当时调动时还费了好大的劲.原来的单位既不用你,也不让你走.

小施问,为什么?

徐主任说,你这个大学生一走,别人就会说这个厂留不住人材.再说局里每年要统计各厂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你一走,他的技术人员的比重不就下降了吗?

所以他宁愿让你在那里成为一个不听话的闲人,也不放你走.

小施问,这个厂的领导怎样?

徐主任回答说,我感到这个厂的领导的最大特点是有魄力,重视人材.我举一个例子.我刚来这个厂不久就被派出去出差.结果把事办砸了,给厂里造成两万多元的损失,我回来后害怕,就躲起来了.厂领导知道后说,刚出学校门,摔了跤,吸取教训就行了.我非常感激,决心将功补过.不过不是吹,我这几年也确实为厂里做出了一些贡献.

小施说,你们厂效益不错.

徐主任说,的确是这样,我们的原料的供应者把原材料送到我们厂,要求我们半年以内交款都行,而我们的买主,得提前半年交款才有可能拿到货,我们什么也不做,仅拿利息收入就相当可观.

小施问,既然这么好的市场需求,为什么不赶紧扩大生产规模?

徐主任说,我们是准备扩大生产规模,你知道不,我们决定投资2960元.

小施说,我听说了.但也听说银行没有钱.

徐主任说,银行怎么会没钱?

关键看它愿不愿意给.我听说第一批贷款900多万元已经到厂了.

小施说,我听说投资建成和收回投资都只要一年多的时间就够了.这样高的利润率别人一定会往里钻的.你们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吗?

徐主任说,两年前我做过一个可行性分析.全国象我们这样的金属制品厂有400余家,其中江苏一省就有80多家.江苏有些厂,很小,只有几十人,只有一个厂部,几个专职办事员,几个生产小组.效率特别高.比我们当然要高多了.我们的优点是我们的地理位置.鄂西就我们这一家.我们在附近的一个小县作了调查,这个县每年需要我们的产品就100多吨,我们目前的产量也就2000吨左右.考虑到本市的需求和三峡工程,需求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国务院给我们计划内贷款,就是考虑到我们的产品是短线产品.

4.厂区的印象

从徐主任办公室出来,小万又带着小施在厂区和车间走了一走.厂区面积很小,占地只有15亩地.小施问,新的投资将建在什么地方.小万指了指厂部外面的农舍和农田.厂里今天正在开运动会.但各个车间都没有停工.各个车间者很简陋,废渣废物到处都是.机器都是国产的,看上去并不精制.每个车间有不到10个人在进行一般的操作,如把生产出来的钢丝运走等.小施在想,难怪江苏几十个人也能建起这样一个厂.小施问小万,你们厂的优势在哪里.小万说,客户对我们比较了解,用我们厂的产品放心.小施说,你们产品的质量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小万说,是这样,所以我们的检验科力量很强.

在厂办公室门口,停着一部很漂亮的小汽车.小施问,这是你们厂里的汽车吗?

小万说,这大概是局里的车子.我们的车子在车库里.小施问,你们厂有几部小汽车.小万说,四部,其中一部皇冠,一部桑塔娜.小旋问,你们厂里计算机吗.小万说,还没有.

中午到了,小万请小施到餐馆吃饭.在吃饭的时候小施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我是这个厂的厂长,我应该怎么办,现在可以高枕无忧吗?

案例讨论题

1.1.                            用SWOT法对该钢丝厂进行分析

2.2.                            如何你是厂长,你该怎么办?

3.3.                            对该厂的前景进行预测,并给出你预测的依据。

4.

RM机械厂

----国有企业的现状与出路何在

RM机械厂是一个1953年建成,现有4000多个职工的中型国有企业.产品没有什么特色,因此,从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一来,厂里就没有几天好日子过.现在已经临近1997年春节了,厂里七年内的第四任厂长吴正清刚刚上任.

吴正清厂长今年54岁,文化大革命开始的那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以后在技术科当了16年的技术员,1982年开始担任技术科的副科长,科长,1992担任管技术的副厂长.前几天当上一任年纪比他年轻10岁的厂长被戴大沿帽的带走之后,吴正清出来当厂长便是众望所归,因为过去几年,厂里其他有威望或有能力的人都试过了,一个比一个差,让老吴来当厂长,厂里能不能翻身谁也不敢说,但有一点几乎是肯定的,吴厂长绝对不会象前任厂长一样,厂里发不出工资自己还任意挥霍,最后因为经济问题被抓起来.

刚上任几天,老吴就被几件事弄得焦头乱额.

第一件事是厂销售科王科长告诉老吴,厂里的主要客户,南方XX公司的陆先生来了,陆先生去年与RM机械厂签定了1000多万的合同,今年估计也在这个数.陆先生来,招待没有问题,这么大个厂几顿饭还是管得起,但陆先生每次来总得找女人陪他,并在签合同时要拿很大的回扣,前几任厂长都满足了陆先生的这两个要求(陆先生玩女人时曾被公安的抓去过,是原厂长通过关系把他弄出来的,为此工人意见非常大,说厂里没有钱发工资,却有钱找女人与别人睡觉),王科长知道吴厂长比较正派,不知会不会答应这两项要求,若不答应要求(特别是后一项要求),合同很可能会泡汤.王科长要老吴今天一定要给个答复.

第二件事是厂里唯一的一辆高级轿车撞了.前任厂长们买过好几部高级轿车,后来被国家要求卖了,只留了一部跑业务用,怕被客户们看不起.上个星期天,市机械局的一位领导的儿子结婚,管后勤的肖厂长把车借给了他们.谁知开车的毛头小伙子小关那天接了亲就没有回来,让人家留下来喝酒,等喝完了酒,晕晕乎乎地往回开,撞了一个人,这个人正在医院里急救,医院摧厂里快拿医疗费和赔偿费去.

说到医疗费有一件让吴厂长更揪心的事情.厂里的老劳动模范陈师傅曾参加过全国的劳模大会,由于年青时工作过猛,老来留了一身的病,去年老汉有两千多块钱的医疗费没有报销,老汉特别能为厂里着想,让子女别找厂里麻烦,但子女都在厂里就业,吃饭都感到紧张,哪有钱给陈师傅看病.这两天,陈师傅的病又犯了,陈师傅不让子女给他看病,说活着给厂里和子女们添麻烦,不如死了算了.但快过年了,让一个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因无钱看病死在春节里将会造成多么坏的影响,以后谁还会为厂里干活.但给陈师傅报销了医药费,那么张师傅的呢,王师傅的呢,李师傅的呢?

建厂之初的1000多工人,现在都退休了,每月只有200多元的工资,有几个人有钱给自己看病?

别说看病,就是他们这微薄的退休工资还都是国家贷款发出来的.

后天就是春节了,有这些事情压在心头,吴厂长哪能有一点过节的心情?

案例讨论题:

1.这个案例反映了国有企业的哪些问题?

2.若你是吴厂长你该怎么办?

3.怎样才能搞活大中型企业?

4.怎样处理回扣问题?

5.汽车撞人哪些人有责?

医疗费应由谁出?

6.该不该给陈师傅报销医药费?

怎样解决国有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吉列感应刮胡刀

1989年年初,吉列刮胡刀欧美事业部的JohnSymons总裁检查感应刮胡刀的策略计划.经过十年以上的开发,吉列公司已在这个计划上投下了7500万美元以上的研究开发费和5000万美元的设备费.距离感应刮胡刀上市时间已不到一年,若公司采用Symons的提案,会花费更多的上市费用.Symons打算制作1亿美元以上的全球性广告宣传,同时要在波士顿及德国的柏林各盖1座工厂.为了上市及建立存货,吉列公司可能要再花1亿5千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