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教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0041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旅游地理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旅游地理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旅游地理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旅游地理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教案2.docx

《旅游地理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教案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地理教案2.docx

旅游地理教案2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周第节课年月日

课次

2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践课()

习题课()其他()

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项目一: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目的:

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

了解世界旅游区的概况

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和特点

了解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市场格局

掌握国际旅游客流的地理分布规律

掌握国际旅游客流的空间移动规律与发展前景

要求:

带领学生了解世界旅游资源的概况。

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

重点:

世界旅游区的概况

难点:

国际旅游客流的地理分布规律

教具

作业

思考题

1、简述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

2、在全球国际旅游人次总量中,近距离的国际旅游何以会占绝大比重?

课后小结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项目2、2世界旅游区概况

一、欧洲旅游区基本概况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三面临海,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为界连接亚洲大陆,西濒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欧洲旅游区从东部的白令海峡向西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是沿纬线方向延伸距离最长的旅游大区。

全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8%,是世界第六大洲。

欧洲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在旅游地理上习惯分为西南欧、中欧、北欧和东欧四个旅游地区。

欧洲多半岛和岛屿,有许多深入陆地的内海,主要有波罗的海、北海、第勒尼安海、亚得利亚海等,海岸线异常曲折复杂。

欧洲大陆平均海拔约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横踞南部,其中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山势雄伟,山谷冰川发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

欧洲的河流分布均匀,水量充沛,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第聂伯河、多瑙河、莱茵河等。

欧洲湖泊众多,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东南部有欧亚交界的里海,北部有拉多加湖、奥涅加湖、维纳恩湖,南部有日内瓦湖等。

而北欧的芬兰境内则有大小湖泊6万多个,是闻名世界的“千湖之国”。

全欧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

由于地形及距海远近的原因,各地气候差别很大。

西部因受墨西哥暖流影响,属海洋性气候,南部属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中部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小,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基本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居民大多数属欧罗巴人种,95%的欧洲人属印欧语系。

人口8亿多,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64%,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

欧洲大多数人是基督教教徒,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其次是伊斯兰教教徒和犹太教教徒。

欧洲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发展较早的地区,希腊、古罗马曾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代表,文化绚丽多彩。

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创造出众多璀璨的艺术珍品,同时欧洲又是产业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祥地,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都在此留下遗迹,拥有众多颇负盛名的城堡、教堂、雕塑、绘画、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人文旅游资源。

欧洲的矿物资源以煤、石油、铁比较丰富。

煤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顿巴斯、波兰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和萨尔、法国的洛林、英国的英格兰中部等地,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

石油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山麓地区、北海及其沿岸地区。

其它比较重要的还有天然气、钾盐、铜、铬、褐煤、铅、锌、汞和硫磺等。

欧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9%,占世界总面积的23%。

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等渔场,欧洲捕鱼量约占世界的39%。

欧洲在历史上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经济实力雄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金融保险等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均较高。

生产总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占的比重很大。

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中北欧、西欧和中欧的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最高,东欧和南欧一些国家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二战后,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1957年3月25日成立欧洲共同体,后发展为15个成员国:

爱尔兰、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瑞典、奥地利和芬兰。

随着欧洲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欧共体的不断扩大,欧共体自身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1993年11月11日,欧共体更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它标志着欧洲联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欧洲由单一的经济联合逐步走向货币、政治和防务全方位的联合。

1999年1月1日欧盟各国开始正式使用统一货币——欧元,与此同时,欧盟正在积极谋求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随着欧洲联合的深入发展,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1995年起,“申根协定”正式生效,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希腊、奥地利、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15国范围内的公民可自由通行,不必接受边境海关的检查。

欧洲是近代旅游业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

欧洲各国除利用本国的旅游资源开展海滨、登山、滑雪、狩猎等活动外,还举办国际旅游博览会、旅游市场会,以促进和加强旅游区域的协作和开展中短途旅游。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奥地利、英国等国家是传统的旅游国家,每年接待的旅游者超过1000万人次。

二战以来,尽管欧洲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创汇在世界总份额中比例逐渐下降,但迄今为止仍占世界之半。

2000年欧洲共接待4.033亿人次,2001年虽然受到英国、爱尔兰和荷兰发生“口蹄疫”和美国“9•11”事件的影响,仍然能够保持4亿人次的接待量,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增长率仅下降0.7%。

2002年全球国际旅游者达到7.15亿人次,欧洲接待了4.11亿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57.5%。

接待游客最多的国家是法国,2002年接待人数达7670万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10.7%。

其次是西班牙、意大利,接待人数分别为5130万人次、3950万人次。

欧洲各国除利用本国的旅游资源开展海滨、登山、滑雪、狩猎等活动外,还举办国际旅游博览会、旅游市场会,以促进和加强旅游区域的协作和开展中短途旅游。

欧洲出国旅游者中,90%在区域内作近距离旅游,10%去其他洲作远距离旅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世纪以来,欧洲旅游接待人数的在世界总份额中的比例在逐渐减少,据预测,在1995—2020年中,其旅游业的年均增长率为3.1%,低于世界旅游业平均增长率4.3%,占世界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从59%降为45%。

但世界头号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仍将不可动摇。

不过欧洲作为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不可能期望它再具有像过去那样的增长率,也不可能指望它达到目前一些新兴的或处于上升期的目的地所拥有的高速增长率。

但欧洲有发达、高效的地面和空中交通、信息网,欧洲人口的整体旅行水平位于世界首位,特别是老年人和年轻人旅游市场的增长潜力强劲,只要欧洲各国在旅游宣传上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旅游价格的竞争性,向旅游者保证“付有所值”的诺言,欧洲的旅游业发展还是大有可为的。

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是我国的主要客源国。

二、美洲旅游区基本概况

美洲(全称亚美利加洲),陆地面积4472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30%。

居民大都是英、法等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其次是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人种。

全美洲包括51个国家和地区,在旅游地理上习惯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两大旅游区。

美洲地形分为明显的三个地带:

西部为高大的山系,北段由海岸、内华达山、落基山组成,中段为墨西哥高原和中美地映,南段为世界上最长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低缓山地与高原,有阿巴拉契亚山脉、世界最大的巴西高原;中部为世界最大的亚马逊平原、密西西比流域等。

美洲各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风光各异。

美洲的河流、湖泊不仅利于航运,而且多为旅游胜地、可供观光、探险、漂流、货瀑布等旅游活动。

美洲南北跨度为世界之首,气候复杂多样,这有利于本洲内部客源的流动。

美洲也是民族成分最复杂的洲,既有黄、白、黑三大人种,又有他们通婚以后形成的混血人种。

民族渊源关系对美洲人外出旅游流向产生很大影响,白种人多前往欧洲,黑种人则往北非“寻根”,黄种人和亚洲联系较多。

美洲现在虽然以白人的文明占据统治地位,但也不能掩盖印第安文化。

印第安文化在安第斯山地、墨西哥高原一带留下了丰富的遗迹,成为美洲旅游的重要文化吸引物。

美洲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北美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拉丁美洲为发展中地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较快,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等国,已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或工业基础。

美洲旅游业起步较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迅速。

目前,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规模仅次于欧洲,为世界第二大旅游发达地区。

美洲旅游区旅游业发展极不平衡,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秘鲁、加勒比海各国。

这些国家又由于其经济发达程度、资源特色各不相同,旅游业发展也有很大区别。

美国、加拿大土地辽阔,具有多处壮丽的自然景观,经济、文化、科技发达,因而这两国有众多的国家公园、现代化的游乐场及博物馆。

两国旅游业发达,美国号称世界头号旅游大国。

墨西哥、秘鲁历史上曾长期为印第安文化遗址为主要吸引物,供旅游者参观浏览。

加勒比海各国利用热带海岸的优势,发展海滨浴场、游航俱乐部、避暑别墅、矿泉疗养、旅游业自20世纪80年代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美洲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现有的市场,开发新的客源市场,特别是高质量、高产出的亚洲市场;加勒比海地区要用丰富的新产品和有利的促销手段,重新推向美国市场;拉丁美洲地区的旅游业需要该区各国政府给予相应的重视,并加强区城内的合作。

美国、加拿大是我国的主要客源国。

三、亚太旅游区基本概况

本地区包括东亚的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南亚地区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等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南太平洋岛国和地区。

整个亚太旅游区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简称东亚太地区)虽然现代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是近30年来,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却是相当惊人的。

兴建新机场,改善现有航空条件;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会议承办地之风正席卷该地区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各国政府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地区旅游协会都着手进行大规模和有效的市场促销,以招徕更多的国际旅游者,使该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以高于世界2倍的速度增长。

东亚太地区旅游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是因为有着强有力的推动因素。

首先是经济的高速发展。

东亚太地区除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为经济发达国家,新加坡、韩国为新兴工业国家,其余大多为发展中国家。

近20年来,东亚太地区一直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等等,这都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东亚太地区各国经济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使该地区的经济合作潜力巨大,现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地区合作组织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东亚太地区的旅游资源也极具特色。

本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景色多姿多彩,是世界上山水风光最为壮美的旅游区之一。

自然景观差异非常明显,许多生物资源表现出古老性、独特性、稀有性。

另外,在东亚太地区包价旅游价格偏低,即使是东亚太地区旅游消费较高的新加坡,饭店客房的出租价格也低于同样标准的欧洲一些国家,因此在旅游价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东亚太旅游区虽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但是许多政府都能意识到旅游宣传促销的重要性,意识到自身远离世界主要客源市场的弱势,积极在旅游宣传促销上下功夫,注重促销方式的多样化,摘差异性促销。

东亚太地区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开放,引入外国技术设备时都要花费大量的外汇,各国政府都希望通过发展入境旅游来弥补贸易差,因此各国都比较重视旅游业。

1974年以前.入境旅游的市场份额基本上被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和泰国瓜分,70年代后期以来,则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如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甚至越南、老挝、柬埔寨等等,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均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

另一方面,东亚太地区经过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的出境旅游消费需求也了较大的提高。

尽管一些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出境旅游的发展比较谨慎,但是近20年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日本,1996年出境旅游者已达1669万人次,成为世界七大客源国之一。

此外,韩国、中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澳大利亚、新加坡等都有较大的发展。

1999年随着经济的复苏,东亚太出境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

日本由于基础雄厚,霸主地位不可动摇,韩、马、新、菲、澳、泰、印尼等国发展势头良好。

这一旅游区中的南亚地区,人口稠密,种族、民族与宗教信仰复杂多样。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文明的四大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又有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等风光迷人的游览区。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数的发源地,宗教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民间生活习俗的形成等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目前这一区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之一,加之宗教教派纷争、恐怖活动及疾病流行等,该地区旅游业起步晚、发展侵、起伏大。

游客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所占份额均很小。

该地区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为印度、斯里兰卡和尼泊尔。

此外,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广大的海域,是地球上陆地面积最小的洲,陆地总面积为897万平方公里。

大洋洲四周环海,又位于热带及亚热带再加上密布的群岛,形成了美丽的海岛海滩风光。

其中,澳大利亚的大堡礁、黄金海岸,新西兰的峡湾,汤加海岸的巨浪水柱、自然景观奇特的火山岛等,都是其他大洲难以比拟的国际著名海岛海滩旅游胜地。

由于大洋洲地处地球大洋的中央部分,不与任何一洲接壤,与其他大洲相距甚远,长期处于孤立状态。

从而遗留有各种珍奇的野生动植物,例如,袋鼠、考拉熊、鸭嘴兽等都是本区特有的古老动物。

大量的外来移民进入大洋洲,带来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建筑风格,形成了大洋洲独特的建筑艺术。

如墨尔本保留的19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和20世纪的现代建筑组合在一起,由“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称;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享有“澳洲白莲”的雅号。

四、中东和非洲旅游区基本概况

(一)中东旅游区基本概况

中东地区包括西亚的伊朗、巴基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和北非的埃及等国家。

中东旅游区除以色列为犹太人,信仰犹太教外,其余都是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

中东地区扼欧、亚、非三大洲的要道,濒临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黑海,故称“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

大多数国家国民经济以开采原油和炼油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地。

中东地区是世界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之一,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和圣地。

其丰富而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宗教文化古迹,海滨、沙漠、死海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构成了极为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该地区旅游业前景看好。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东旅游业将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达6.7%,到2020年,中东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6900万人次。

中东地区占世界入境旅游市场的份额将从1995年的2.5%上升到2020年的4.3%。

然而,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伏不定,发展缓慢。

海湾战争结束后,中东地区的旅游业一度顺利发展,许多外商看好这一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前景。

例如,尽管1996年该地区的旅游业大幅下滑,外商对这一地区的旅游业投资还是上升了21.8%,达到14亿美元。

由于该地区的和平进程一波三折,再加上不断出现恐怖活动,中东地区的旅游业受到一定影响,而且这些事件的影响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除了入境旅游接待外,中东地区的出境旅游,特别是沙特阿拉伯的出境旅游,也有所发展。

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对沙特游客较具吸引力,除此之外,欧美地区各国,特别是英国,也依旧博得大批沙特游客的青睐。

由于欧洲交通便利,沙特游客还会大批前往法国、瑞士、西班牙等国家旅游。

中东旅游区积极谋求旅游业的发展,1993年底,埃及、以色列和土耳其三国签署成立东地中海旅游协会,目的是共同保护和开发旅游景点,保护环境,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水平,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中东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该地区能否保持政治稳定,实现持久和平。

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中东的旅游业将会得到巨大的发展。

中东地区国家应加强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和联合促销,并大力改善基础和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埃及和沙特阿拉伯是我国的主要客源国。

(二)非洲旅游区基本概况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总面积302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0%。

非洲大陆轮廓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大陆的东南部地势较高,称高非洲,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带从东北向西南贯穿整个高非洲。

裂谷边缘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第一高峰,它虽近赤道,但山顶终年积雪,赤道雪峰蔚为壮观。

非洲大陆的中部与西北部均以盆地地形为主,称低非洲。

低非洲的刚果河流域盆地地势发育较完整,下游是世界闻名的瀑布群区。

闻名世界的撒哈拉大沙漠横贯刚果河以北低地。

非洲重要的河流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等。

非洲是一个热带大陆,全洲有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形成高温、干燥、对称的多类型气候特点。

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15世纪以来,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掠夺。

目前已全部独立,共有53个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人口7.48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2%。

非洲是黑人的故乡,黑种人占全洲的2/3。

非洲语言主要有闪含语、苏丹语、和班图语三大语系。

非洲旅游业起步晚,基础差,发展不平衡,但由于旅游资源丰富,因此旅游业发展也较快。

1979年接待国际旅游者500万人,1980年国际旅游人数为600万人,1997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311万人。

2000年非洲国家的旅游总收入是107亿美元。

非洲旅游业异军突起,主要应归功于南部和北部非洲国家。

南部非洲国家以独具特色的国家野生动物公园和旖旎的自然风光取胜,生态旅游快速增长;北非国家则凭借海滩这张王牌,吸引了大批度假旅游者。

非洲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是南非、突尼斯、摩洛哥等。

非洲的旅游业以接待国际旅游者为主,以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

尽管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比较落后,旅游设施不完善,又加上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严重,使目前旅游业发展受到影响,但非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奇异的野生动植物,发展旅游业具有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许多国家重视旅游开发,利用本地特有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针对游客的猎奇和求新心理,大力开展各种专项旅游活动,如奇特风光游、民族风情游、沙漠探险游、珍稀动植物考察游、考古游和海上游等,以吸引世界各地游客。

非洲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非洲委员会最近发表的统计资料,非洲旅游业近10年来发展迅速,到非洲大陆旅游的人数大幅度增加。

从1988年—1997年,非洲大陆接待的旅客由1250万人次增加到2300万人次,其中北部非洲和南部非洲是接待旅客最多的两个地区。

据估计,到2020年,非洲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将超过世界其他一些地区,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5%。

但非洲要使旅游业保持这种良好的增长态势,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为教育,虽然非洲有大量的劳动力,却缺少旅游教育和经过培训的旅游教育者。

因此,教师需要接受培训必须在全非洲开办费用低廉的教育中心,同时政府必须承诺使用经过培训的人员。

第二为资金方面,必须努力更好地使用资金,非洲发展银行为基础设施和其他旅游项目提供的贷款必须是整体旅游规划中所要求的项目,以体现较大的实际效益。

第三为促销,制定专门的促销战略向国际旅游者出售非洲目的地,必须为每一个目的地开发设计出一个清晰和易于传达的形象,各国政府应该合作,在旅游产品开发、线路促销、人员培训方面都可以多国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项目1、3世界旅游业发展概况

世界性巡游首先是从埃及开始的。

据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490年,埃及女王荷赛普赛特访问旁特(Punt)诸国(现在的索马里),所到之处,大兴土木,开发景点,以满足其观光游览的嗜好。

此行被视为世界上第一次以和平游览观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最早进行较大规模的商业旅游的是腓尼基人,公元前10世纪前后的腓尼基商贾客栈、交通食宿以及为满足人们娱乐爱好的观光游乐设施开始发展起来。

公元前8世纪,希腊、罗马宗教旅游开始盛行,在奥林匹亚建设神庙并举行祭祀大典,开展赛跑、角斗等体育竞技,乃至演变为今日奥林匹克运动。

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修建了第一条公路系统“御道”,穿越富饶美丽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商贸港口、地中海岸,当时,在这条道路的任何地方都有国王的驿馆和极其完备的旅舍,全部驿馆有110座。

在古代地中海,罗马人为了长途旅行、娱乐,不但建设了众多的驿站、旅店,而且在风景地修缮庙宇古迹,兴建矿泉医疗浴场。

他们边沐浴疗养,边看戏剧表演,边开展社交活动。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时代,出现了初级的旅游地规划,并按规划进行完整的建设。

到了中世纪,为适应清教徒、香客朝觐寺庙,贵族们去海滨地、矿泉疗养地以及去观摩奥林匹克运动会,因而大批旅游地和娱乐场所兴建起来,并且专门规划建设了供上层人士光顾的,融社交活动、运动、治疗、舞会和赌博于一体的大饭店和综合设施。

当时一批矿泉疗养地、海滨胜地,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英国的博·纳什以及后来的布赖顿(Brighton)、马加特(Margate)、拉姆斯盖特(Ramsgate),都成为开发地的佼佼者。

在美洲,旅游开发首先也是从交通开始的,17世纪随着道路的铺设,殖民者的旅游由徒步、骑马、乘小船改变为搭乘公共马车旅行,客店(小旅店)因此盛行起来。

1772年英国水上旅游在运河上开始兴起。

19世纪起,随着汽艇的出现,河流沿线的旅游点得到了普遍的开发。

特别是泰晤士河、伦敦等地的景点和娱乐设施的开发、修建已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与此同时,瑞士卢塞恩湖畔和阿尔卑斯山也建起了最早的山地旅游中心。

进入19世纪,工业革命给各国经济带来的繁荣,特别是铁路运输业的大力发展,为更多的人参与外出旅游创造了条件。

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

参加这次旅游活动的人数达570人,往返全程39km,目的是参加在该地区举行的一次禁酒大会。

托马斯·库克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由此,促进了19世纪中叶开始的欧洲一大批旅游城市、旅游点开发和海滨胜地建设。

以英国为先导,法、奥、意、瑞、德等国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国际旅游业也相继迅猛发展起来。

特别是滨海胜地和阿尔卑斯山,使疗养旅游及冬季运动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

风景区建设更加系统化,各种形式的旅游设施、饭店、游乐场所、新兴旅游项目纷纷出现。

旅游逐步成为一项社会化的专门性的经营活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美国为适应人们游憩的需要,修建了许多野游地,并自1872年起以黄石公园为先导,开始大规模建设国家公园系统,并把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摆到首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交通的普及,特别是有了喷气式飞机、小汽车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工具和设施以后,再加上各类旅游地和旅游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旅游地、旅游活动项目开发进入到一个国际化、全方位的新阶段。

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

旅游业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超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