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913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docx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docx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

《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

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

关键词:

乡村少年宫建设特色大课间

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

2014年8月黄龙镇中心小学被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以来,学校紧紧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学校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精心设置了手工制作、葫芦丝、舞蹈、腰鼓、音乐表演、硬笔书法、经典诵读等二十个活动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项目班里进行学习活动,每周二至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他们尽情地在项目班里学习活,现在学校乡村少年宫的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

2014年3月学校启动了特色大课间展示活动,每周二和周四的特色大课间时间是学生才艺展示的欢乐时刻,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艺术团队的学生在这里进行形式各异、内容创新的表演。

为了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各项目活动班辅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又能丰富特色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为此学校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特色大课间展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问题的界定

1、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是指该校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专项资金,对学校现有的音乐室、舞蹈室等功能室进行改造,精心打造出了10个功能起全的乡村少年宫活动室。

利用功能室和现有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年宫活动项目,如合唱、舞蹈、葫芦丝、经典诵读、手工制作等活动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发长特长,张扬个性,提升综合素质。

2、特色大课间是指学校利用每周二和周四上午的大课间时间,进行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艺术团队的学生在这里进行形式各异、内容创新的表演,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学生的艺术特长、放飞孩子的梦想的平台。

3、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特色大课间展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是指利用特色大课间的平台,展示少年宫艺术团队的项目,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与形式,从而提高少年宫项目班艺术团队训练的的实效性。

(三)实践价值

1、通过研究,使大家认识到“乡村少年宫和特色课间”活动,不仅加强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

2、通过研究,满足农村少年儿童课外生活需求,让农村少年儿童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各种教育。

让教师都切实感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大家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3、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滴一点做起,践行科学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通过研究,将规范特色大课间的基本活动流程,进一步完善特色大课间活动和乡村少年宫活动的考核制度。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以安徽省雨山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例,该校共有900多名学生,活动项目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面向全体的阳光体育活动,设置项目近20种,采用班级轮换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每班每周调整一次活动项目;另一类是在少年宫各馆室进行的选择性活动项目,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报名。

全校有近400名学生参与到选择性活动项目中,其余孩子也都参加了阳光体育活动。

在场地安排上,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在现有的14个馆室里开设了近20个活动项目,做到了一室多用。

在活动编排上,周一至周五各安排一次活动,时间为1小时;双休日安排一次,时间为2小时,确保单个项目的周活动时间为3小时以上。

当有学生所选活动项目轮空时,就安排他们参加阳光体育活动。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课题理论依据。

1、现实依据:

学校自2014年8月被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以来,学校紧紧依托现有资源,精心打造了少年宫的功能室,开设的学生喜爱的腰鼓、葫芦丝等项目班,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

2014年3月学开展了了特色大课间展示活动,每周二和周四的特色大课间时间进行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艺术团队的学生形式各异、内容创新的表演。

为了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各项目活动班辅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又能丰富特色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为此学校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特色大课间展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2、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理念与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

  

(二)研究目标

1、为学校制定、实施符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可长期使用的“乡村少年宫特色大课间活动”可行性方案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2、研究适合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以及各种文艺活动中所适用的节目素材,开发新的大课间活动项目。

3、提出解决农村学校在场地小、器材少、教师紧的条件下开展“乡村少年宫特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4、探索特色大课间规范的活动流程,完善学校乡村少年宫建设和特色大课间展示考核细则及激励机制。

5、探索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教师的选聘途径,提升校内辅导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内容

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开展和课程的建主要研究:

1、活动中落实道德实践活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科技实践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等内容;2、少年宫辅导教师的选聘方法探索,校内有特长的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当地的名间老艺人等人员的选聘;3、少年宫如何能成为留儿童温馨的家园;5、如何通过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6、检查考核激励机制的建设,如:

为确保少年宫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对辅导教师实行“七有”、“评教”管理落实,即:

每位辅导教师做到每学期有活动计划、有总结、每个兴趣小组每学期有一次展示,每节课做到有教案、有考勤记载、有活动记录、有活动照片;每个月学校少年宫负责人到各兴趣班进行一次“评教”考核,学生对辅导员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中。

特色大课间展示活动主要研究:

活动流程的规范、考核细则的建设、展示形式与内容丰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规范等。

  (五)本课题创新之处。

1、全员参与。

乡村少年宫项目班活动和特色大课间展示活动的开展,全体师生参与到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实施者,使师生的整体素质提高。

2、活动的开展能充分调动乡村少年宫项目班辅导教师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展示活动检验项目班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展示中张扬个性,发展特长。

3、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的科学变化调整,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前期调研--课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分析整理教育教学理论,优秀活动案例,利用相关的优秀内容等形式学习借鉴。

2、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与实验法、统计法和观察法结合,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

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

3、分析研究法。

利用学校典型大课间活动案例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地设计和实施的策略,及时予以推广。

4、实验对比法。

对特色大课间活动的效果等方面可以展开实验研究、对比找出适合本校的展示内容和活动模式。

(三)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纲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模式——形成报告——推广应用(四)实施步骤

此项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课题上报阶段:

  (2016年6月--9月)

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请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指导,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完成《申报书》填写。

完成对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

深入学习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及特色课间等有关理论知识,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2016年10月--2017年1月)

认真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第三阶段:

课题展示阶段(2017年3月--10月)

完成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收集整理各项活动资料。

第四阶段:

课题结题阶段(2017年11月--12月)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完成结题鉴定,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课题编号:

1617

《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丰富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

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

关键词:

乡村少年宫建设特色大课间

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

2014年8月黄龙镇中心小学被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以来,学校紧紧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学校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精心设置了手工制作、葫芦丝、舞蹈、腰鼓、音乐表演、硬笔书法、经典诵读等二十个活动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项目班里进行学习活动,每周二至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他们尽情地在项目班里学习活,现在学校乡村少年宫的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

2014年3月学校启动了特色大课间展示活动,每周二和周四的特色大课间时间是学生才艺展示的欢乐时刻,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艺术团队的学生在这里进行形式各异、内容创新的表演。

为了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各项目活动班辅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又能丰富特色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为此学校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特色大课间展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问题的界定

1、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是指该校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专项资金,对学校现有的音乐室、舞蹈室等功能室进行改造,精心打造出了10个功能起全的乡村少年宫活动室。

利用功能室和现有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年宫活动项目,如合唱、舞蹈、葫芦丝、经典诵读、手工制作等活动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发长特长,张扬个性,提升综合素质。

2、特色大课间是指学校利用每周二和周四上午的大课间时间,进行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艺术团队的学生在这里进行形式各异、内容创新的表演,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学生的艺术特长、放飞孩子的梦想的平台。

3、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特色大课间展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是指利用特色大课间的平台,展示少年宫艺术团队的项目,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与形式,从而提高少年宫项目班艺术团队训练的的实效性。

  (三)实践价值

1、通过研究,使大家认识到“乡村少年宫和特色课间”活动,不仅加强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

2、通过研究,满足农村少年儿童课外生活需求,让农村少年儿童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各种教育。

让教师都切实感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大家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3、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滴一点做起,践行科学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通过研究,将规范特色大课间的基本活动流程,进一步完善特色大课间活动和乡村少年宫活动的考核制度。

5、通过研究,真正实现特色大课间成为少年宫项目班师生们展示才艺、张扬个性、实现梦想、发展特长的场所;真正做到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特色大课间少年宫艺术展示活动这片乐土上陶冶情操,放飞梦想!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以安徽省雨山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例,该校共有900多名学生,活动项目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面向全体的阳光体育活动,设置项目近20种,采用班级轮换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每班每周调整一次活动项目;另一类是在少年宫各馆室进行的选择性活动项目,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报名。

全校有近400名学生参与到选择性活动项目中,其余孩子也都参加了阳光体育活动。

在场地安排上,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在现有的14个馆室里开设了近20个活动项目,做到了一室多用。

在活动编排上,周一至周五各安排一次活动,时间为1小时;双休日安排一次,时间为2小时,确保单个项目的周活动时间为3小时以上。

当有学生所选活动项目轮空时,就安排他们参加阳光体育活动。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课题理论依据。

1、现实依据:

学校自2014年8月被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学校以来,学校紧紧依托现有资源,精心打造了少年宫的功能室,开设的学生喜爱的腰鼓、葫芦丝等项目班,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

2014年3月学开展了了特色大课间展示活动,每周二和周四的特色大课间时间进行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艺术团队的学生形式各异、内容创新的表演。

为了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各项目活动班辅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又能丰富特色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为此学校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特色大课间展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2、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理念与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

(二)研究目标

1、为学校制定、实施符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可长期使用的“乡村少年宫特色大课间活动”可行性方案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2、研究适合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以及各种文艺活动中所适用的节目素材,开发新的大课间活动项目。

3、提出解决农村学校在场地小、器材少、教师紧的条件下开展“乡村少年宫特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4、探索特色大课间规范的活动流程,完善学校乡村少年宫建设和特色大课间展示考核细则及激励机制。

5、探索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教师的选聘途径,提升校内辅导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内容

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开展和课程的建主要研究:

1、活动中落实道德实践活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科技实践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等内容;2、少年宫辅导教师的选聘方法探索,校内有特长的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当地的名间老艺人等人员的选聘;3、少年宫如何能成为留儿童温馨的家园;5、如何通过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6、检查考核激励机制的建设,如:

为确保少年宫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对辅导教师实行“七有”、“评教”管理落实,即:

每位辅导教师做到每学期有活动计划、有总结、每个兴趣小组每学期有一次展示,每节课做到有教案、有考勤记载、有活动记录、有活动照片;每个月学校少年宫负责人到各兴趣班进行一次“评教”考核,学生对辅导员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年终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中。

特色大课间展示活动主要研究:

活动流程的规范、考核细则的建设、展示形式与内容丰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规范等。

  (四)本课题创新之处。

1、全员参与。

乡村少年宫项目班活动和特色大课间展示活动的开展,全体师生参与到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实施者,使师生的整体素质提高。

2、活动的开展能充分调动乡村少年宫项目班辅导教师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展示活动检验项目班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展示中张扬个性,发展特长。

3、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的科学变化调整,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前期调研--课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分析整理教育教学理论,优秀活动案例,利用相关的优秀内容等形式学习借鉴。

2、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与实验法、统计法和观察法结合,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

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

3、分析研究法。

利用学校典型大课间活动案例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地设计和实施的策略,及时予以推广。

4、实验对比法。

对特色大课间活动的效果等方面可以展开实验研究、对比找出适合本校的展示内容和活动模式。

(三)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纲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模式——形成报告——推广应用(四)实施步骤

此项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课题上报阶段:

  (2017年4月--6月)

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请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指导,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完成《申报书》填写。

完成对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

深入学习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及特色课间等有关理论知识,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

1、申报课题。

2、学习有关理论,学习省内外有关教育教学的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请专家指导。

4、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组织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5、申请开题。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2017年9月--2018年2月)

认真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教师制定个人阶段研究计划,启动课题研究。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4、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调控研究进程,完善操作过程。

5、完善考核机制,规范活动程序,扎实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展示活动,丰富研究内容和形式。

第三阶段:

课题展示阶段(2018年4月--10月)

完成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收集整理各项活动资料。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报告。

2、课题组成员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3、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观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

第四阶段:

课题结题阶段(2018年11月--12月)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完成结题鉴定,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课题编号:

39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