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424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docx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docx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理论成果

1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过程及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毛泽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思想;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难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学时:

4学时

3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的课题。

毛泽东探索建设之路

5

简单模仿---以苏为鉴---独立探索

为什么要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斯大林模式及其影响

6

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权为前提保障;

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全盘国有化为奋斗目标;

阶级斗争为途径手段。

两个根本的缺陷:

排斥市场机制;

缺乏民主机制。

7

斯大林的功绩

坚持了社会主义阵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领导了伟大的卫国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苏联四个世界一流奠定了基础-----基础设施国民教育军事力量宇航技术。

8

1、“第二次结合”

是相对于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来说的;

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9

2、《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

主要内容:

(1)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

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

列重大关系。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0

3、八大的召开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

八大路线的制定:

社会主

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矛盾

,因此要集中精力发展社会

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八大的意义及八大路线的

执行情况。

11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马恩关于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这个规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矛盾。

12

1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

但他们没有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1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

列宁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

1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

斯大林在早年否认矛盾的存在;在晚年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作全面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16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1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发表。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

(2)两类不同性质

矛盾的学说。

18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着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19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第四,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指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0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对抗性矛盾

敌我矛盾

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

分清敌我问题

专政手段

非对抗性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转化为对抗性矛盾

分清是非的问题

民主方法

具体化方针(8种)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1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一)发展工业化思想的沿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保护民族工商业

抗战时期——工业化是民族独立的保障

七届二中全会——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22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二)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思路

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需的;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即重工业和轻工业、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方针。

23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二)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三)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四)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

(五)关于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七)关于科学和教育

(八)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九)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及外交和国际战略、祖国统一等方面。

24

刘少奇:

走自己的路,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

并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

陈云: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邓小平:

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

朱德:

注意发展手工业,农业要实行多种经营。

邓子恢:

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

25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6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正确的理论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背离:

主要是1957年以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27

失误的原因

(1)经验的不足;

(2)战争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军事共产主义)

(3)急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

(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一天等于二十年)

28

失误的表现

(1)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

(2)不考虑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一大二公三纯)

(3)把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以阶级斗争为纲)

(4)把党内不同意见看作是“路线斗争”。

29

大跃进宣传画

30

31

32

人民公社宣传画

33

34

浮夸风

35

36

37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

38

39

40

41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

42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

43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

44

45

46

47

人民公社有多少女人不穿裤子?

安徽电视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节目中,有一集节目说省委书记万里去金寨县调查。

在燕子河山区,他走进一户低矮残破的茅屋,在阴暗的房间里,见一位七旬老人和两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蜷缩在锅灶边的乱草堆里,便亲热地上前和他们打招呼。

老人麻木地看着他,一动不动。

万里伸出手想和他握手,老人仍麻木地看着他,不肯起身。

万里很纳闷,以为老人的听觉有问题。

陪同的地方干部告诉老人,新上任的省委第一书记来看你,老人这才弯着腰颤抖地缓缓地站起。

这时万里惊呆了,原来老人竟光着下身,未穿裤子。

万里又招呼旁边的两个姑娘,姑娘只是用羞涩好奇的眼光打量他,也不肯移动半步。

陪同人员插话说“别叫了,她们也没有裤子穿,天太冷,他们冻得招不住,就蹲在锅边暖和些。

48

2008年12期《党的生活》杂志记载了一位来自金寨县的开国将军皮定均,皮定均将军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期间至甘肃张掖视察地形。

村民聚而围观,皆破衣烂衫。

一10余岁女孩衣不蔽体。

将军不悦,问地委书记:

“何不着衣?

”曰:

“此乃傻女。

”将军下车进山民家。

屋里数妇人盘腿坐炕上,无一起迎者,见将军到,遂用双手将衣襟拼命往下拉。

炕上人均未穿裤子也。

将军更不悦,怒问地委书记:

“看到了没有?

你们这里的女人没有裤子穿。

”答曰:

“这里的老百姓就是这个习惯。

”将军大怒:

“你家的女人有没有这个习惯?

”书记讷讷无言以答。

49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50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4、必须发展社会化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

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51

52

53

54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腰鼓走四方。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

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

55

凤阳县委上报的逃荒人数

1967年2月,凤阳人口外流9900多人,3月1.8万人。

1969年3月,37%的农户和23%的人口外流。

1970年春节,又有4000多人外流。

1978年,凤阳县前五生产队,10户人家,4户没有大门,3户没有桌子,68人中,40多人没有棉裤。

史成德家,7个孩子,10口人,只有3只缺口碗。

惊人

56

小岗村的风波

小岗生产队20户人家副队长严宏昌老队长关庭珠队长严俊昌

小岗村社员大会:

严俊昌:

“干脆承包到户,秋后打下粮食,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再不用记工分了。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不能‘肉吃千口,罪落一人'。

口说无凭,得立个字据。

57

字据

1978年12月地点:

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58

59

60

61

〖案例二〗国际共运的教训和启示

邓小平: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斯大林1936年宣布进入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1937年提出阶级斗争尖锐。

导致肃反扩大化。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军备竞赛;大国沙文主义。

阿尔巴尼亚、朝鲜、罗马尼亚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热衷于个人崇拜和阶级斗争。

62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

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权为前提保障;

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

全盘国有化为奋斗目标;

阶级斗争为途径手段。

两个根本的缺陷:

排斥市场机制;

缺乏民主机制。

63

斯大林的功绩

坚持了社会主义阵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领导了伟大的卫国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苏联四个世界一流奠定了基础—基础设施国民教育军事力量宇航技术。

64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十月革命前,俄国是欧洲生产力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1910年的生铁产量和煤产量只有300万吨和2500万吨,大大低于英国的1000万吨和2.7亿吨,德国的1500万吨和1.5亿吨,与美国相比就更落后了。

但是,1928—1938年,苏联只用了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制造业的产量就增加了7.5倍多,一跃到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经济遭到很大的破坏,美国却在战争中发了横财,但是,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一直快于美国。

1951—1982年,苏联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比美国高出1-2倍,由于苏联的发展速度快于美国,使得苏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日益缩小。

195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不到美国的30%,1980年已达到80%以上,国民收入1950年是美国的31%,1980年达到67%,许多产品的产量,如机车、石油、生铁、钢等则先后超过美国,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军事力量方面,在不少领域苏联都有优势或与美国旗鼓相当,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就是苏联制造并送上太空的。

65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有些西方的预言家曾断言我们维持不了两年,理由是解决不了这么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因为过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然而5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耕地还有所减少,但这个问题却基本解决了。

这些都说明社会主义有它的优越性。

66

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

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曾遭受过来自外部的颠覆与封锁,也曾在内部发生过动荡和失误。

最大的挫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各国发生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最严重的挫折,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个减少到5个,土地面积损失70%,由原来的24%减少到现在的7.5%,人口损失32%,由原来的16亿减少到现在的13亿多,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从原来的180个减少为130个。

这50个有的解散,有的改名,有的无声无息。

67

68

苏东社会主义的结局

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年的苏联国旗黯然降下,三色沙皇国旗代之缓缓升起。

社会主义国家由:

15-5个;

占陆地面积由:

24%-7.5%;

人口由:

16亿-12.7亿;

共产党由:

180-130个;

共产党党员由:

9100万-6400万。

69

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

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5個:

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

過去的社會主義國家:

捷克斯洛伐克(至1989年)

匈牙利(至1989年)

罗马尼亚(至1989年)

保加利亚(至1989年)

波兰(至1989年)

民主德国(至1990年)

阿尔巴尼亚(至1991年)

南斯拉夫(至1990年)

苏联(至1991年)

蒙古人民共和国(1991)

国名带社会主义但并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70

值得深思的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应该是什么样?

共同贫穷?

共同富裕?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向何处去?

71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7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73

社会主义新乐园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

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式衣服穿不完。

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74

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应当说,过去我们的认识,有清楚的一面,也有不清楚的一面。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使用的是“没有完全搞清楚”这样的用语。

75

邓小平的思考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使用的是“没有完全搞清楚”这样的用语。

就是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上讲,从根本制度方面讲,我们是清楚的。

而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模式、社会主义的具体实现形式等方面讲,又是不完全清楚的。

因此,我们说,邓小平的论断是完全符合实际的,是科学而准确的论断。

76

邓小平为什么重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

在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应当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

2、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落后于时代的社会主义观念,我们还没有搞清楚。

77

邓小平为什么重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对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等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以前社会主义实践也没有干过的新事物,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兴办经济特区大量外资涌入等等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也没有完全搞清楚—曲折和失误。

5.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疑虑和困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78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5月,邓小平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到底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79

1985年4月,邓小平说:

“经验告诉我们: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1985年8月,邓小平会见坦桑尼亚总统雷尼尔,针对国外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会不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的两种评论发表谈话,“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

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

80

1986年底,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还说:

"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

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

这就叫社会主义。

"

1990年2月,邓小平强调: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

81

199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

82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

83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马克思:

大机器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列宁:

社会主义就是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毛泽东: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84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生产关系上的体现。

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基础,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保证。

85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体价值目标上的体现。

反映了我们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86

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关键

必须要弄清本质与特征的区别

87

三、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展现

1、生产力的健康、快速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初级阶段最重要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保持高速增长。

当然,目前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而不能以现实的水平来比较,是以发展趋势来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88

三、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展现

2、公有制、按劳分配等都是社会主义的外在表现,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是唯一的所有制形式,按劳分配也是与其它分配方式并存的。

89

三、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展现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等重大方针政策,也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初级阶段的体现。

90

三、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展现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现象、收入差距悬殊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总之,社会主义发展越成熟,它的本质就越能以完全的形态呈现出来。

91

要在动态中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毛泽东: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分阶段的,社会主义从‘建立’到‘建成’,必须经过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系列发展阶段。

“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

解放

发展

消灭

达到

消除

邓小平

五个动词

社会主义本质

过程性

92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在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1)从历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特征中,抽象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克服了只注重特征、甚至把特征当本质的缺陷。

93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2)突出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首要地位。

生产力的重要性前面已讲。

要搞清楚为什么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94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3)强调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价值目标的内在统一性。

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95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2、在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为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为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又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方向。

(3)它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与未来,展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动态发展性,为我们确立长期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精神支柱。

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97

一、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共产党宣言》: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该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列宁:

“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

”把资本主义作为我们向共产主义发展的中间环节。

98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是具有生命力的新的社会制度,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巩固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