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优秀教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9021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优秀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优秀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优秀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优秀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优秀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优秀教案1.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优秀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优秀教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优秀教案1.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优秀教案1

2.燕子

【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课文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简笔勾勒燕子的外形,凸显了它的活泼可爱;第二自然段描写二三月的春天,燕子的到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四自然段描写燕子飞行的姿态.展现了它的活泼机灵;第五自然段描写了燕子休憩时的有趣画面。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活泼可爱的燕子描绘得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首先.抓住羽毛、翅膀、尾巴的主要特征,用类似速写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其次,选取轻风、细雨、柔柳、鲜花、青草、绿叶等春天典型的景物,用错落有致的语句,描绘了一幅烂漫的春景图。

接着,从动、静两个方面描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姿态,将画面写得有形、有声、有色。

用“斜飞”“横掠”“沾”等词语,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灵活的特点;用“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等语句描写了燕子飞行的迅捷与轻盈。

用“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构成旷远的背景,“几个小黑点”则是这幅画的主角,描绘了一幅恬静、悠闲的画面。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全图呈淡绿色基调,有远山、村庄、湖水、稻田,柔柳轻扬,燕子或翩飞或休憩。

插图与本文描绘的画面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学情分析】本课是本册书的第一篇课文,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展开教学。

这是在上册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巩固。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边读边想象,简单描述“看到”的画面,体会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再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通过换词比较、想象画面、反复朗读等多种方式,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生动.进而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最后积累背诵:

【教学目标】

1.认识“伶、俐”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2个字,会写“乌黑、剪刀”等16个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一至三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教学重点】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教学难点】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题

燕子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

三维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德育目标

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设计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

谁见过燕子?

它是什么样子的?

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飞翔,打扮着春天。

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继续学习《燕子》。

二、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描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三、小组探究:

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烂漫无比”“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2.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这两个自然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横掠”“沾”这两个动词。

(2)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

3.学习第5自然段。

(1)交流,重点赏析“闲散”“几痕”等词。

(2)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课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原因。

四、展示点评:

1.

(1)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学生体会“聚拢”“烂漫无比”“平添”的意思,然后试着融入自己的感情朗读课文。

(3)学生通过自己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将课文有感情地读出来。

2.

(1)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找出相关词语后自己练读,而后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情感,最后全班齐读。

3.

(1)学生自己读文,体会“痕”的妙用。

(2)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3)学生尝试朗诵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齐读第5自然段。

4.文中的修辞手法有:

(1).比喻。

如课文中用“剪刀似的尾巴”突出燕子尾巴的特点;用“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突出青草绿叶、各色鲜花的多而集中,表现了春天万物吐翠、百花争艳的美好景色;用“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来描绘几对燕子落在电线上的情景,是多么形象生动。

  

(2).拟人。

如“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一句,给燕子赋予了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特点,使小燕子的形象更加生动活泼;而“……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一句,更使小燕子的形象具有了音乐家的风采。

  (3).摹绘。

如用“乌黑光亮”摹绘燕子羽毛的颜色,用“俊俏轻快”摹绘燕子翅膀的形状,用“蒙蒙”摹绘春天细雨的情态,用“唧唧”摹绘燕子的叫声之柔,用“一转眼”摹绘燕子的飞行之快……形象的摹绘使人如入其境,如睹其形,赏心悦目,其乐无穷。

  (4).对偶。

如用“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青的草,绿的叶”分别描绘燕子的体形和春天里万物萌生、色彩鲜明的情景。

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音乐感;想起来意味无穷,富有感染力。

五、课外拓展:

1、搜集或写一写歌词赞美燕子或春天。

2、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六、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还有一个()的尾巴。

2.你有喜欢的小动物吗,试着写一写吧。

七、总结梳理:

1小结:

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背诵1-3自然段。

2.选一种小动物写一写。

 

板书

设计

燕子

鲜花(静中有动)赶来

轻快飞行 斜掠、横掠(动态)

 悠然 停歇()像曲谱(静态)

 

《方帽子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橱、改”等6个生字,读准“嚷、溜”2个多音字。

 

2.能说出故事中让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并复述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大意,复述让自己意想不到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道具方帽子,各种帽子图片 

2.PPT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老师戴帽子和同学互动,从老师的装扮中猜测新课内容。

板书课题。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要读一个有趣的故事。

题目叫作《方帽子店》。

 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什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那我们快去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学。

教师巡视。

  

三、反馈读文效果 

(一)认读生字。

 

1.出示词语:

橱窗、改变、香蕉、扣在头上、嚷嚷、一溜烟、圆筒、古董。

自读一遍。

 

2.开火车读一遍。

去拼音再开火车读一遍。

 

3.指导朗读文中含有多音字的句子。

   

“我要!

我要!

儿子嚷嚷着。

 

  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

  

(二)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

谁来给大家说说这篇课文围绕着帽子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先自己练习,指名2人回答,答案不是统一的,有个性化的呈现)     

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卖------,孩子们觉------,于是--------, 后来------- ,最后方帽子-------- 。

 

师:

同学们完成了填空,也了解了故事大意。

真不错。

  

四、走进方帽子店,感受方帽子。

(1-6自然段) 

1.拿出教具方帽子,让学生试戴,再谈谈感受?

 

2.书上是怎么描写戴上方帽子的感受的?

找出句子读一读。

   

大屏出示:

“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

舒服吗?

真不舒服!

”(指两人读,要读出不舒服的感觉。

) 

3.指导朗读。

 

4.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5.大屏出示句子:

  

A问他们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他们总是这样回答:

“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 

 B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 (指导朗读。

你从这两个“总是”中体会到什么?

)  

五、感受冲突,练习复述。

 

1. 难道这儿的人永远都只能戴方帽子了吗?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呢?

请同学们默读读课文7—15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大屏出示这段文字)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学生交流。

 

预设:

 

A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B、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4.过渡:

小孩子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让故事情节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

只做方帽子的店主能接受圆帽子吗?

(大屏幕出示学习任务:

四人一组分角色读:

一人扮演爸爸,一人扮演孩子,两人读旁白。

读的时候加上表情和动作。

学生自读的时候,大屏出示11—15自然段文本) 

指名一组上台表演。

 

去掉旁白,师生合作表演读对话。

 

5.同桌两人照样子复述这一段对话。

再指名复述。

 

 刚才的对话中,店主和儿子用不同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对圆帽子的不同态度。

大屏幕出示表格:

 

人物 语言 动作 

店主 “丢掉!

” “不懂事!

” “不戴……要戴……” 抓、丢 

儿子 “我要!

” 嚷、拾、戴、跑 

6.让学生利用表格和关键词来复述这一部分内容。

师生评价。

 

六、分析选择,明白道理。

 

1.后来,街上又开了一家帽子店,故事又将如何发展?

 

2.大屏出示学习任务:

 

快速默读17-21自然段,对照表格,复述这段内容。

  

店铺 橱窗里的帽子 

广告 方帽子店   新帽子店 

3.顾客朋友会选择哪家店呢?

请12位顾客代表上台做出选择。

(把代表顾客的小图标贴到所选帽子店边上) 

4.随机采访两位顾客:

你为什么选择新帽子店?

如果有同学在选择时犹豫,就问为什么犹豫了?

 

5.预测一下方帽子和圆帽子的命运。

(板书:

淘汰和保留) 

6.书上说方帽子成了古董。

这里的古董,指的是过时的东西。

谁让方帽子设计不合理,又拒绝改变呢?

只能被时代淘汰。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一篇有趣的故事《方帽子店》,明白了不实用的东西迟早会被淘汰。

还复习了利用关键词和表格来复述故事的方法。

 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把更多有趣的故事讲给好朋友听了。

  

八、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

把《方帽子店》的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重点)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重点)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重点)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重点)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交流对寓言这一文体的初步认识,可回顾自己学过、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结合生活经验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词句段运用

这一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并思考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然后照样子写出类似的词语;可通过读例句,体会人物说话时描写神态、动作的语句的作用;先读范例,了解通知的格式,明确正文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

3.书写提示

可先让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结合示例进行范写提醒,学生自主练习,最后同学互评。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来源于古代寓言的成语,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寓言故事。

学生在理解中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资料。

学生准备:

制作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通知书。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忆交流:

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同桌交流,把记住的寓言故事讲出来,说说其中的道理。

3.寓言短小生动,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令人记忆深刻。

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4.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

5.结合寓言故事,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谈谈自己的认识。

6.小结:

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指导我们做事,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书,多思考。

二、词句段运用

(一)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A组: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B组: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2.指导学生观察词语,说说分别有什么特点。

预设:

A组是AABC式的词语。

B组是ABAC式的词语。

3.照样子,再写出几个这两种形式的词语。

A组:

比比皆是 闷闷不乐 依依不舍

B组:

无声无息 无时无刻 无法无天

三、词句段运用

(二)

1.出示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的部分。

(1)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真的,一个陶罐!

”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学生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

加点的部分起到了什么作用?

2.指导学生读句子。

3.指导学生模仿例句,把句子说生动、具体。

(1)他急得直跺脚:

“你真是急死我了!

(2)“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

”姐姐高兴地跳起来。

4.学生试着自己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四、词句段运用(三)

1.我们经常听到学校广播里播放的通知,回想一下:

通知由哪几部分构成?

2.读通知,了解通知的格式。

标题:

“通知”写在第一行中间,如果事情紧急或重要可以写“紧急通知”或“重要通知”。

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

落款:

包括署名和日期。

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署名在上一行,日期在下一行。

3.结合通知内容,分析通知应具备哪些要素。

(时间、地点、事件、对象)

4.任选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1)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2)通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

5.学生交流。

6.作业:

阅读一篇寓言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2.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金字招牌”。

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就从不同角度指导我们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园地中的“书写提示”。

二、完成“书写提示”

1.出示生字:

“艳、静、植、霜、舞、扁、最、集”。

2.观察生字:

你有什么发现?

(1)明确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①左右结构的字:

偏旁占格少一点,另一部分占格多一点,例如:

偏旁在左侧时,整个字就要写得左窄右宽,比如“静、植”这两个字。

②上下结构的字:

同样是偏旁占格少一点,另一部分占格多一点,例如:

偏旁在上方,就要写得上小下大,比如“霜、最”这两个字。

(2)明确这些字主要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

这些字都是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但是这些笔画的长短是不同的。

3.指导书写。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4.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5.展示,评议,再次修改。

三、完成“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自由读成语。

3.这些成语在哪里读过或听到过?

成语背后的故事你了解吗?

向大家介绍一下。

邯郸学步:

出自《庄子·秋水》。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

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比喻仿效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本领。

滥竽充数: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掩耳盗铃: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有个人想偷一口钟,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

于是这个人想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

他生怕别人听到声音,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

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自相矛盾:

出自《韩非子·难一》。

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夸奖他的盾说:

“我的盾特别坚固,什么矛都戳不穿。

”他又夸奖他的矛说:

“我的矛很锐利,什么盾都戳得穿。

”有个人问道: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此人无法回答。

比喻言行不一或互相抵触。

刻舟求剑: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比喻拘泥成法而不讲实际。

画蛇添足: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客们喝。

门客们商量说:

“这壶酒大家都来喝不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

我们各自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

“我能够给它画脚。

”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酒壶抢过去说: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为蛇画脚的人,最后失去了酒。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杞人忧天:

出自《列子·天瑞》。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安身,便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比喻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井底之蛙:

出自《荀子·正论》。

不能够与井里的青蛙谈论关于大海的事情,是因为井口局限了他的眼界。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杯弓蛇影:

出自《风俗通义·怪神》。

汲县县令应郴在夏至日请主簿杜宣喝酒。

当时北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张红色的弩,映照在酒杯里,形状就像蛇一样。

杜宣看了又害怕又嫌恶,但又不敢不喝应郴请的酒。

他喝了酒以后,就胸腹作痛,影响饮食,十分虚弱,久治不愈。

后来,应郴因事路过杜宣家,便前去探望,问他发生了什么,杜宣说:

“我害怕这条蛇,蛇被我喝进肚子里了。

”应郴回来后想了很久,回头看见墙上悬挂的弩,才明白杜宣生病的原因。

于是应郴又在同一个地方设宴招待杜宣,酒杯中仍然有蛇的影子,应郴对杜宣说:

“这只是墙上挂着的弩的影子,没有别的怪异之处。

”杜宣释然了,病也马上就好了,后来他官至尚书,声名远播。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4.师生进行交流。

讲清故事,阐明道理,互相补充。

5.不熟悉的词语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6.思考: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知道自己不熟悉的寓言故事?

7.给自己喜欢的故事配插图。

8.布置作业:

找其他的寓言故事书,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