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666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阅读几篇外国名篇,感受外国文学的精华。

2、有感情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以情促悟,培养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

3、通过分析、理解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词、句、段,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

4、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

5、学习实虚结合的写作手法。

6、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7、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并掌握“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在现实与想象的强烈反差中唤起人们对社会底层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进而珍惜美好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

(过年时,我们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还可以收到祝福和压岁钱……)

同学们,你们是幸福的、幸运的。

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却在大年夜冻死在了街头,这就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看看在这个大年夜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板书课题)

安徒生简介:

(出示)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

他一生写了168篇童话。

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如《拇指姑娘》《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出示生字词,检查字词读音。

4、提醒注意记住字形:

兜:

“兜”注意这个字有11笔。

乖:

“乖”不要写成“乘”。

币:

“币”和“市”区分开。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为了暖和一下自己,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一部分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大年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

(卖火柴)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

小女孩坐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开了美好的幻想。

(擦火柴)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

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旁。

(冻死街头)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脉络,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

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

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

她又冷又饿。

一辆马车差点把她撞死,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

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小女孩该有多冷啊!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而小女孩的命运如何呢?

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走进这个故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卖火柴”

1、默读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哪些细节描写?

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句子)

(1)“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一只鞋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2)“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3)“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4)“天快黑了,又下着雪”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

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擦火柴”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各在怎样的情况下擦火柴?

2、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幻想些什么?

3、用“~~”划出小女孩一次次擦着火柴时,出现幻象的语句。

4、四人小组完成填空。

(出示表格)

擦火柴顺序

看到的

原因

第一次擦火柴

大火炉

因为太冷了

第二次擦火柴

烤鹅

因为饥饿

第三次擦火柴

圣诞树

因为痛苦

第四次擦火柴

奶奶

因为孤独

第五次擦火柴

跟奶奶飞走

因为冻死

5、说说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美丽的幻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痛苦才出现圣诞树,因为孤独才出现奶奶,这些幻象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五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象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6、指导朗读

见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因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人,这种高兴的心情集中在“奶奶!

”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一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

“啊!

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这些话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心情,所以要读得快些。

她擦着一大把火柴后,得以看到奶奶,以及奶奶的“抱”“搂”,要读出美好的感受。

最后一句关于“飞”的内容,要读出既快乐又带渺茫的感情。

四、学习第三部分——“冻死街头”

默读第三部分,讨论交流:

1、出示: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为什么小女孩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

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小女孩死去的神态看,说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

所以嘴角带着微笑。

体会到:

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幸福快乐的生活对于小女孩这样的穷人来说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小女孩要想活着,等待她的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只有死去,小女孩才会彻底摆脱这痛苦的一切。

2、出示“谁也不知道:

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小女孩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

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这两个“幸福”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一个“幸福”是指她曾经在临死前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仅仅是在幻觉中看到的,她就心满意足了,就感到幸福了。

第二个“幸福”是指她死去后就彻底摆脱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再也不用受这个不公平社会的摧残了,就彻底幸福了。

五、总结

同学们,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们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感到幸运、满足,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六、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小练笔:

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假如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会怎样对待她?

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吧,回家之后,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渴望现实

幸福

火炉————————寒冷

烤鹅————————饥饿

圣诞树———————孤独

奶奶————————无疼爱

飞走————————痛苦

教学反思:

15凡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

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

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九岁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是不是正享受着快乐的童年生活呢?

在家是父母的宠儿,在学校有老师教你们知识。

2:

下面请欣赏一段话剧《凡卡的生活》让我们来看看同龄的小学徒凡卡他过着怎样的生活。

3、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板书课题:

15、凡卡)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小黑板,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

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

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

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

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

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

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

老母狗的名字。

(3)凡卡写信的段落(3、8、10、11、12、15自然段)

(4)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

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

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

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

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相机板书:

写信前写信中写信后)

4、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并试着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写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去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给爷爷写信。

(理解凡卡的第一次叹气:

凡卡离家来到这里备受折磨,所以叹气。

结合插图理解,相机板书:

怕)

第二段(3—15自然段)写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联想。

第三段(16—21自然段)写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的美梦。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2、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3、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

(8、11、15自然段)

4、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5、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相机板书:

挨打挨饿挨冻挨困)

(1)挨打:

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是:

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

“昏倒”。

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

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

结合“他们的小崽子一哭……只好摇那个摇篮。

”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

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

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

)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6、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

)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展开想象:

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

如:

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

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交流)

7、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要用乞求的语气。

“再也”、“发发”、“跪下”等词读重音更好一些。

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

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8、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9、小结:

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凡卡的信,谁来说说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2、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

(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3、快速默读,找到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4、5、6、13、14自然段)

4、读一读,说说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相机板书:

亲爱的爷爷)

5、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6、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美丽的夜景。

(1)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相机板书:

美丽的家乡)

(2)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7、理解凡卡的第二次叹气

(第7自然段,凡卡回忆家乡清静、优美、快活的冬夜,家乡的冬夜与令人窒息的鞋铺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因此,他又“叹了口气”。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

家乡美丽的夜景。

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

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

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8、导读13、14自然段。

(1)理解凡卡的第三次叹气

(想想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远离家乡、亲人,离开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在城里受折磨,担心地写着倾诉自己痛苦生活的信,并且心情紧张,惟恐被老板看见。

所以写到这里凡卡再一次“伤心地叹口气”。

(2)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3)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

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

可以用“乐”字概括。

)(相机板书:

砍树时的快乐)

(4)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

多么快乐的日子呀!

”“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5)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9、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10、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的。

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

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二、自学结尾,讨论写法,体会表达的特点

1、讨论:

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不会。

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肯定收不到。

因为①没有写清地址;②没贴邮票;③邮差醉醺醺的。

即使凡卡的信辗转寄到爷爷手中,他的命运也不会好到哪里,因为在沙皇统治下,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痛苦的命运。

相机板书:

甜蜜的希望——梦悲惨的命运——现实)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交替使用、对比、反衬,暗示:

课文以梦结尾,暗示凡卡愿望的破灭。

3、文中有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4、10、11、12自然段的引号

(连续引用凡卡写的信,所以10、11自然段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

5、回顾全文,进行总结

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

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三、拓展

续写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板书设计:

凡卡

15、凡卡

写信前:

写信中

信文:

挨打挨饿挨冻挨困

联想:

亲爱的爷爷美丽的家乡砍树时的快乐

甜蜜的希望——梦

悲惨的命运——现实

写信后

社会黑暗

 

教学反思:

 

16*鲁滨孙漂流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教学难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要想生存,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的道理。

2、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生存,是人生的第一需要。

谋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

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知道什么是梗概吗?

(就是内容简介,不同于缩写)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相信你们学文后会得到很大的启示,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板书:

鲁滨孙漂流记

二、自读课文把握内容

1、读一读课文前“阅读提示”,给自己确定阅读目标。

组织交流一下。

(知道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以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重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2、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3、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读梗概理清课文层次

1—2自然段:

鲁滨孙流落荒岛的原因。

3—7自然段:

鲁滨孙在流落荒岛上怎样生活。

8自然段:

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船长,船长带他回国。

2、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板书:

喜欢航海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插树桩。

(4)孤独-救助“星期五”。

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

(流落荒岛、遇风船沉、流落荒岛艰难度日猎捕养种防救“星期五”)

5、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终于回到自己离别多年的祖国。

板书(回到英国),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

(机智勇敢乐观积极顽强求生)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鲁滨孙说句什么?

 

6、朗读课文。

(读出鲁滨孙当时的艰难和他在困难面前的勇敢。

7、再读课文,说说梗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

四、快速浏览精彩片段,感悟鲁滨孙的精神

1、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鲁宾孙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2、感悟鲁滨孙的精神。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①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②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③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

④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3、写法比较

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与读者拉近了距离。

梗概则是用第三人称来写,内容浓缩,精炼,概括性强。

过渡:

是啊!

同学们,一个人在逆境中时,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五、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不能把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看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

在那样的绝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

鲁滨孙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荒岛上顺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

他的这种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

2、鲁滨孙为什么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