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8483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4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3.docx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3.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3.docx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3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1.2 5 3 6 3 8 517()

A.2   B.12   C.6   D.8 

2.2 3 8 19 46 () 

 A.96   B.82   C.111   D.67

3.13141620()38

A.23   B.35  C.27   D.22 

4、2 3 5 13 62 () 

 A.97   B.806  C.802  D.800 

5、2 3 7 46 () 

 A.2112   B.2100 C.64   D.58

二、数学计算。

共10题

6、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提速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

如果以原速走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

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240    B、270   C、250   D、300

7.红星小学组织学生排成队步行去郊游,每分钟步行60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分钟步行150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分钟。

求队伍的长度。

A.630米 B.750米 C.900米 D.1500米

8.全班46人去划船,共剩12只船,其中大船每船均坐5人,小船每船均坐3人,其中大船有几只。

A.5只 B.6只 C.7只 D.8只

9.商店购进甲、乙两种不同的糖所用的钱数相等,已知甲种糖每千克6元,乙种糖每千克4元。

如果把这两种糖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成本是多少元?

A.3.5 B.4.2 C.4.8 D.5

10、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6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本20%,问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

A、赚5元    B、赚10元   C、不赚不亏   D、亏5元

11、师徒两人共加工零件168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完成任务时,师傅加工零件多少个?

A、108    B、60   C、100   D、68

12.一条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由甲至乙是顺水行驶,由乙至甲是逆水行驶。

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为2∶1。

某天恰逢暴雨,水流速度为原来的2倍,这条船往返共用9时。

问:

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A.24    B.20   C.16  D.32

13.两个车站有几个站台,两两之间采用不同的票,后来又增加几个站台,增加了26种票,问两个车站之间一共有几个站台?

A.8B.7C.6D.4

14.有一个四位数,能被72整除,其千位与个位之和为10,个位数是为质数的偶数,去掉千位与各位得到一个新数为质数,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A.8676B.8712C.9612D.8532

15.甲乙两地有公共汽车,每隔3分钟就从两地各发一辆汽车,30分驶完全程。

如果车速均匀,一个人坐上午9点的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遇上多少辆汽车?

A.15B.18C.19D.20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

(共30题,参考时限25分钟)

一、选词填空:

共5题。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作出判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

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干涉虽然B.病症干预即使

C.病征干预虽然D.病征干涉即使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类和现在的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是从已灭绝的古猿而成的。

②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就比较好。

③他急起直追,近来对外国文学的研究,足以令同行们。

A.演化充足形势刮目B.演化充分态势刮目

C.演变充分态势侧目D.演变充足形势侧目

1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②五百多年来的水土流失,把的朱砂红墙和宫门埋去了大半截。

③我把这么深厚的感情在我的歌里,希望引起听众的共鸣。

A.确立剥落灌注B.建立剥落贯注

C.确立脱落贯注D.建立脱落灌注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学校图书馆为我们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②部队在陈村进行了整编,了不少人员。

③教师节,市里派来了慰问团。

A.创设扩大邻近B.创造扩大临近

C.创造扩充临近D.创设扩充邻近

20.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甚至所以B.只是也许可见

C.如果甚至而且D.虽然也许然而

二、语句表达:

请你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共10题。

21.真正的辩论与辩论比赛之不同在于,在前者中,辩论双方均站在自己真实的立场上,而在后者中,角色是抽签决定的。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真正辩论是为了坚持观点,比赛是为了提高技巧

 B.辩论比赛中的双方是通过抽签决定的

 C.真正的辩论的目的是为坚持社会准则

 D.在辩论比赛中,双方必须坚持自己个人的观点

22.在永恒“变化”的过程中,有的东西是要永恒坚持的,那就是学习方法论和颖悟性,还有“做人”。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永恒变化着的某些东西需要永恒坚持

 B.有些东西只有永恒地坚持,才会永恒“变化”

 C.有些东西不应随着永恒的“变化”而丢弃

 D.永恒的“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3.某经济专家提出:

中央进行宏观调控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尽量多地安排就业人员并兼顾物价的基本稳定两方面做出努力。

通货膨胀不是最可怕的,要保持经济的高增长,不可能没有一定的通货膨胀。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中央必须做好就业安置与物价稳定两方面的工作

B.发展经济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通货膨胀

C.就业安排不当比通货膨胀对宏观调控的危害更大

D.宏观调控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和物价两个问题

24.总体来说,银行获得的存款量决定了银行的贷款能力。

但是,在许多时候银行的贷款数量会超出它所获得的存款数量,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如果这种贷款的数量超出过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相对稳定的贷款政策可以给银行和存款人都带来好处

B.银行的存款量大大少于贷款量会造成通货膨胀

C.银行应该采取一种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的策略

D.银行的贷款量与银行获得的存款量成正比例关系

25.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幸福生活时不应忽略接受教育的需求。

如果没有对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的欣赏能力并从这种欣赏中获得满足,那么一个人就算不上获得了真正的生活,只不过是生存而已。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教育

A.可以使人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能力

B.可以使人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C.涉及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

D.并不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目的

2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严整、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学风,永远也达不到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境界。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B.只有经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创立这一理论

C.必须全面系统地钻研,才能把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

D.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才能达到这一理论的境界

27.从就业角度看,扩大投资就是为后人增加“饭碗”,压缩投资就是压后人的“饭碗”。

“饭碗”压得过多,虽然有利于今天的稳定,却不利于明天的稳定,不利于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扩大投资就是压缩今天的“饭碗”

B.压缩投资有利于稳定,扩大投资有利于发展

C.扩大投资有利于长远地解决就业问题

D.压缩投资有利于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

28.初唐的人们探究梁、陈、北齐的祸乱之源,往往归咎于淫靡的文风,并要求建立一种新的文风,以适应唐代大而统的政治局面,这对初唐文坛的建设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以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毕竟本末倒置。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唐代大而统的政治局面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文风

B.把文风不振作为封建王朝的亡国之因是错误的

C.把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有利于文坛的建设

D.把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虽不科学,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9.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图书是塑造人类灵魂和教育人民的工具,因而是无价的,不能参与市场竞争,其定价只能按成本、发行费用和微利来折算,并实行全国统一定价。

所谓放开书价,实际意在上浮,结果会带来很多危害。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因其定价很难确认,所以不能参与市场竞争

B.其定价如任意浮动,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后果

C.因不能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出版单位不能盈利

D.如果参与市场竞争,就会失去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30.借助药物、物理治疗或化学治疗的方法来消除病患,效果并不一定很好。

目前防治高血压的药物有4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对象。

如果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对身体的危害。

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戒烟戒酒和减轻体重的方法得到康复。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高血压患者只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就可以不药自愈

B.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治疗许多人的高血压方面收效甚微

C.依赖现代科技手段的治疗并非是消除病患的惟一途径

D.高血压患者应该避免滥用药物,否则对治疗有害无益

三、阅读理解:

共15题。

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

注意:

供选择的答案有时可能是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则满足了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要求最相符合。

例题:

钢铁被用来建造桥梁、摩天大楼、地铁、轮船、铁路和汽车等,被用来制造几

乎所有的机械,还被用来制造包括农民的长柄大镰刀和妇女的缝衣针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小

物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钢铁:

A.是一种丰富的金属。

B.具有许多不同的用途。

C.是所有金属中最坚固的。

D.是唯一用于建造摩天大楼和桥梁的物质。

解答:

正确的是B。

请开始答题:

31.有些基因使人们总的来说感到快乐一些或者悲伤一些。

这句话的意思是:

A.总的来说,有些基因使人感到快乐,有些基因使人感到悲伤

B.有些基因总的来说使人们要么感到快乐,要么感到悲伤

C.有些基因总的来说使人们既感到快乐,又感到悲伤

D.总的来说,使人感到快乐和悲伤的原因是部分基因的影响

32.所谓天才,我理解就是不屈从外力,由着自己的天性行事。

他总爱在主体的能动

性中,最大量的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一种创造的美、表现的美、自我愉悦和自我欣赏的美。

这美,主要体现为一种原始生命力,一种无功利的本我显现,与习俗意义的成功名利无缘,与中庸之道忤逆。

故此,在世俗的眼中,天才是病态和怪异者:

对社会结构和群体秩序来说,天才是异端和不稳定因素。

天才的创造过程,就是一种同内外两界压抑与反压抑、反抗与顺从、堕落与升华的角力过程。

文中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对“天才”的理解的观点,其中,准确的一项是:

A.天才是不屈从外力,由着自己的天性行事。

B.天才是伟大的创造者,是病态与怪异者,是异端与不稳定因素,是矛盾角力的产物。

C.天才是伟大的创造者,是病态与怪异者。

D.天才是由着自己的天性行事,是异端与不稳定因素,是矛盾角力的产物。

阅读下文,并回答33—36问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

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吉利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

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

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

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

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

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

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34.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可行性的依据是:

A.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沦

B.硫酸铁可以让监笆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实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35.对文中划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36.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相应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包括蓝色海洋变绿,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内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阅读下文,并回答37—40问题:

任何语言都存在着歧义现象,汉语也不例外。

比如在汉语中,“生意”一词就至少可做两种解释。

一种是指“生机”、“生命的活力”,如雪中红梅、雨后春笋,都可以说是生意盎然的象征。

另一种是指“买卖”,亦即“商业经营”,如沿街叫卖、炒股放债、长途贩运,也都叫做“生意”。

这两种“生意”其“能指”相同,但“能指”下边蕴涵着的“所指”却迥然有异。

文人们历来看重的显然是前一种“生意”。

明代学者张岱说,弹琴拨阮,唱曲演戏,描画写字,作文赋诗,凡诸百项,皆借此一口“生鲜之气”,得此生意者,自致清虚,失此生意者,终成渣秽。

清代学者王夫之也认为,写作时含情能达,会景生心,体物得神,有了生意,便自有灵通之句。

由此看来,要使生活之树常青,生命之藤常绿,就缺少不了这股勃然于体内飘然于体外的生意。

商人看重的则是后一种“生意”,即以物生物。

做生意就像饲养母鸡一样,抛出的是麸糠,获致的是鸡蛋甚至金蛋。

对于人类现实存在着的社会生活而言,这两种“生意”,自然都是不可缺少的。

但从目前的行情看,后一种“生意”正酿成热门,甚至连“文人下

海”也似乎成了一种时髦。

这就不免令人有些担心,因为随着“文学艺术商品化”,的吁声越来越高,两种生意就可能渐渐地只剩下一种生意了。

从字源学考证,“意”者,“心音”

也。

生意,生意,生到最后,如果只能生出一堆硬邦邦的金币和实打实的物质来,那么生

意还能成其为生意吗?

37.文章第一段中的“能指”和“所指”分别指的意思是:

A.词的表面意义和实际意义。

B.词的外在的意思和内在的意思。

C.表面内容和实际内容。

D.词的书写形式和实质意义。

38.对张岱与王夫之关于“生意”作用评价的区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主张文化必须有“生鲜之气”,王认为文化应是“会景生心,体物得神。

B.张是就多种技艺而言,王是就写作而言。

C.张认为“生意”应有“生鲜之气”,正认为“生意”应是“勃然于体内飘然于

体外”。

D.张欣赏各种文艺,王更热衷于文章的探讨。

39.通观全文,作者写作本文的切入点是:

A.对“生意”的论述B.“生意”学

C谈艺术与经商D.语言学

40.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思想倾向是:

A.对两种“生意”合二而一捉山批评B.反对文学艺术的商品化

C.对“文学艺术商品化”提出警告D.对“文人下海”表示担忧

阅读下文,并回答41—45问题:

我家窗外,不见绿荫,是高楼包围中遗留的一片灰扑扑的低矮的瓦房,使我得以望见

一片天空,望见它的晴朗阴沉,星月风雨。

当然,也得时常紧闭窗户,看那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煤烟如何张扬肆虐。

奇怪的是,燕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飞翔而至,像老朋友似的呢喃问候。

一个暴雨来临前的黄昏,空中沉闷难耐。

窗外的煤烟终于消失了,我可以打开窗户了,可以享受一番自然风的抚摸了。

就在打开窗户的时候,我的眼睛明亮起来——两只燕子,正在窗外阴沉的天空下盘旋飞翔。

那白色的肚皮,似闪电,昭示着一种高洁:

那划破阴沉

的长长的翅膀,透剔着搏击的力量;那如剪刀般张开的羽尾呵,剪裁出飞翔的希望。

久违了,我亲爱的朋友!

我亲爱的燕子!

那些飞入平常百姓家的燕子,那些少时见过的在空中的电线上编织音符的燕子,那些春天在草丛中绿树林呢喃的燕子,早已成了过眼烟云,真真切切远离我们了。

今天,这欢乐的,时而俯冲,时而奋飞,倏忽不见影踪,突然又出现在眼前的呼唤暴雨来临的燕子,让我边城中村夫,忧郁尽褪,灵魂随之飞翔。

我打开所有的窗户,希望燕子疲惫的时候,飞进来歇一歇。

但燕子终无此意,有时飞

至窗前,又昂然而去,它们有自己的天空,在天空中,塑造着飞翔的灵魂。

在那暴雨如注的夜晚,我梦见了好多飞翔的燕子。

以后,在这个尽管没有“绿水人家绕”,而是乌烟熏人的境地,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日山日落,不知为什么,我家窗外,总有两只燕子在飞翔——直到写这篇短文的时候。

我想,也许是我们的生活中昆虫太多的缘故吧,燕子终究要出现的。

不知什么时候,在这个熙来攘往的世界,我喜欢独处。

心灵在寂静中用眼睛去感悟春夏秋冬:

在这个闷热潮湿的夏季,无疑让灵魂撒满了春天般的阳光。

41.文中第二段中“这样的环境”所指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高楼包围中一片灰扑扑的低矮的瓦房。

B.晴朗阴沉,星月风雨。

C.不见绿荫,煤烟肆虐,晴朗阴沉。

D.低矮的瓦房,逃窜的煤烟。

42.文中称呼燕子为“亲爱的朋友”,“像老朋友似的”,这样称呼的理由正确的一项是:

A.燕子那搏击长空的翅膀,给人以力量:

那如剪刀般张开的羽尾,给人以希望。

B.作者少时就非常熟悉燕子,他是看着它们长人的,一见如故。

C.它给作者昭示着一种高洁、搏击的力量,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美和阳光。

D.燕子体型很美,那白色的肚皮,似闪电;那划破阴沉的长长的翅膀,给人以勇往直前的力量。

43.文中第四段末“灵魂随之飞翔”,第五段永“飞翔的灵魂”这两句话的含义是否相同,理由是什么?

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含义相同。

都是赞扬燕子勇于奋进、不怕困难、不图安逸的拼搏精神。

B.含义不同。

前句赞扬燕子的拼搏奋进精神;后句描述燕子与人不同的生活习性。

C.含义相同。

都是描写燕子的生活习性。

D.含义不同。

前句说作者受燕子精神的感染,灵魂受到熏陶,显得有活力;后句赞扬燕子的拼搏奋进精神。

44.对文中最后一段中“也许是我们的生活中昆虫太多的缘故吧,燕子终究要出现的”

一句含义及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燕子是吃各种昆虫长大的,尽管环境恶劣,这个生活习性是不会改变的。

B.燕子是正义的化身,它将消灭世界上的一切害人虫。

C.燕子是吃昆虫的能手,它将为改变眼前的状况无私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D.燕子是我们的朋友,它那拼搏奋进的精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45.下面对本文的评鉴,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环境气氛是昏暗阴沉的,自始至终给人一种压抑沉闷之感。

B.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写自然界的燕子,捕捉小虫的燕子;暗线写奋进

执著的斗士,勇斗邪恶,装点春天的精灵。

C.本文的燕子是象征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力量,它成为作者视野中优美亮丽的风

景。

D.本文寓情于景,景中显情,语言优美,很多语句化实为虚,也富有诗的韵味。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

(共40题,参考时限30分钟)

本部分包括四种类型的题目:

一、事件排序:

共10题。

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一般知识和对事件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做些补充或合理的假设,以填补缺欠的信息。

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你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注意,要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例题:

(1)收集书籍

(2)购买材料(3)打造书架(4)雇用木工(5)排列书籍

A.4—3—1—2—5B.1—4—2—3—5

C.4—3—2—1—5D.3—2—l—5—4

解答:

此题正确答案为B。

收集书籍

(1)—雇用木工(4)—购买材料

(2)—打造书架(3)—排列书籍(5)这一顺序相对于其它顺序而言最合理。

请开始答题:

46.

(1)王老板打来了长途电话

(2)对方提出的条件很苛刻

(3)去福州洽谈一笔生意(4)董事长说无论如何也要拿下合同

(5)王老板“出血”,陪客去武夷山

A.1—3—4—2—5B.1—3—2—4—5

C.1—5—3—2—4D.1—3—5—4—2

47.

(1)发生了汽车“追尾”事故

(2)领导带着慰问品赶往医院

(3)昨天下了一场大雪(4)紧急通知相关单位,报告会取消

(5)去机场接人

A.1—4—5—3—2B.5—1—4—2—3

C.5—1—2—4—3D.3—5—1—4—2

48.

(1)资格审查

(2)填写报名表(3)公布成绩(4)发证(5)参加考试

A.1—2—5—3—4B.2—1—4—5—3

C.5—3—4—1—2D.1—3—5—4—2

49.

(1)卖树木“采伐权”可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

(2)林业局长对新闻记者的提问不屑一顾

(3)原始森林被木材加工厂大片砍伐

(4)国家对保护原始森林有明确规定

(5)农民对山下水田能否保住十分担忧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