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7833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

《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docx

最新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珍惜无价自尊

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1、自尊有何表现?

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以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2、什么是自尊?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3、如何感受自尊的快乐?

A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欣赏。

B如果别人不仅能欣赏我们的长处,而且不耻笑我们的弱点与缺陷,这种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

无论是自己对自己的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C面对生活中不如别人的地方,我们不要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4、知耻与自尊有何关系?

A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B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感到惭愧和羞耻,就永远不会有自尊。

5、什么事虚荣心?

虚荣心有何表现?

A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

B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儿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而受不了。

6、自尊与虚荣的区别?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

7、虚荣心的危害

这种过于追求表明上荣耀、光彩的心理师不健康的心理,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它不仅会影响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有时甚至会使我们酿成大错,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如何理解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或者自尊与尊重他人有何关系?

)A我们的自尊经常受到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我们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B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C每个人都要通过他人的尊重、欣赏、鼓励、期望来感受自尊。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

D为了自尊,我们需要借助他人的眼睛作为镜子,来更好地认识自己。

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

E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以便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盲点与误区,激励我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如何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什么维护人格最重要)?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

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2、为什么自尊需要豁达?

A由于人与人的个性不同,生活的环境与阅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为人处世风格。

承认世界因为差异而精彩,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

如果我们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可以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

B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那不是自尊,而是情绪冲动于人于己都不利。

C自尊要适度。

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3、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议论、批评?

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

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无关紧要的议论,忍让一下就过去了。

当然,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4、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5、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A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B善于欣赏、接纳他人。

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

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要能接纳,不排斥,不藐视。

C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我们要承认别人。

6、为什么不能取笑和歧视别人的缺陷、缺点?

A取笑、歧视和侮辱别人,就是冒犯别人的尊严,极易制造矛盾,引发冲突、仇恨和报复,最终令冒犯者自取其辱。

B每个人都会有缺点。

我们需要别人的承认,我们也要承认别人。

7、尊重有何作用?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

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8、如何做一个有自尊的人?

A自己尊重自己,看重、维护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

B要知耻,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

C避免虚荣;

D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E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议论;

F善于尊重他人。

G自尊要适度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第一框我能行

1、什么是自信?

A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一句“我能行”,体现了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

B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信的具体表现

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 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别在哪里?

A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

B自卑的人不相信自身的潜力,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C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

D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一个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因而他不会同自己也不会同别人过不去。

4、自信的作用?

A自信为我们搭起了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可以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从容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B自信是成功之基。

C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所以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D自信永远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评价,永远是一种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永远是遇到困难永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

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5、如何矫正自卑、自负心理?

A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

B学会与人平等相处,客观地对待自己与他人,敞开心扉,虚心学习,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卑和自负者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为什么都会远离成功?

A自卑与自负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会远离成功。

B自负者的追求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

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

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

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都会使他远离成功。

2、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A乐观。

对完成任务充满希望,面对困难与失败,不轻言放弃。

B好奇。

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计较功劳大小。

这是一种精神的兴奋与喜悦,是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奋斗的动力。

C专注。

在完成任务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

第三框 唱响自信之歌

1、怎样树立和增强自信(或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人?

A看到进步与长处。

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经常体会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我们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肯定自己、欣赏自己的感觉,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B增强信心与实力。

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

而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支柱。

C做自信的中国人。

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一个如果没有民族的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2、如何寻找自己的长处?

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这样我们可能会意外地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优点与长处。

3、怎样增强信心与实力?

我们要在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中,体验信心。

同时,更要多做,力争把事情做成,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

对于前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乃至失败,从容应对,把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不断增强实力。

4、为什么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自信永远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评价,永远是一种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永远是遇到困难永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

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5、在国际交往中,如何展示中国人的自信?

要与各国人民平等相待。

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被不亢,落落大方,绝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1、什么是自立?

(自立的含义)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干。

2、日常生活中自立的表现

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

如能独立地科学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能自主地科学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处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能自主地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或者:

自立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自立包括学习自立,处理社会问题自立等方面,它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3、为什么要培养自立能力(自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A家庭式我们成长的摇篮,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温室。

但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B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积极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C人生需要自立。

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起,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自觉地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D自立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并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自立就要所有事情自己做,拒绝他人帮助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A不对

B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帮助,相互依靠。

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父母,长辈和老师的阅历、经验都比我们丰富,他们有抚养,教育,保护我们的职责,我们对他们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日益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

我们的成长正在经历这样的时期: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2、依赖思想有何危害?

依赖思想对于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它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什么是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4、为什么要自主?

自立与自主有何关系)

A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B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遇事没有主见,独立也徒有虚名。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一个人与亦云的人,却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C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5、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A认识依赖思想的危害,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B遇事有主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C多实践多锻炼。

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大胆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

1、什么是自强?

自强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分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2、自强有哪些表现

自强表现在方方面面: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等。

3、为什么要从小培养自强精神?

A人生自强少年始。

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汉阳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

我们应当趁此大好时光,培养自强的品格,努力学习,奋发进取。

B自强,进取的动力。

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大事业的强大动力。

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纪民族之林。

C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生动地说明了自强品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4、什么是自弃?

为什么要自强就不能自弃?

A所谓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B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自弃的人没有理想和追求,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自然一事无成。

(自弃的后果)

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1、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A理想,自强的航标。

要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为之执着追求,矢志不移地奋斗,直到成功。

B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

要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

C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处,据此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

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

D自强要从少年开始。

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2、为什么理想是自强的航标?

要成就一番事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

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

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

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

3、为什么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

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是自强的人。

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天赋,都能有所作为。

许多人碌碌无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意志薄弱,不能克制自己,不愿意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不愿意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的享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C自强的人都会面临一只拦路虎,那就是放任自我,只有战胜它,才会进步,才能自强。

4、为什么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天赋和兴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

B如果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努力的方向,我们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及时十分辛苦,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一框 人生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人们遭遇挫折后会产生哪些心理反应?

(1)挫折时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人们遭遇挫折后会产生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

★2、造成挫折的原因(因素)有哪些?

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自然因素);各种人为因素;个人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的缺陷(个人因素)。

3、如何理解挫折与人生相伴?

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人的活动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

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人能不经历挫折和失败。

相反。

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4、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人会有哪些不同的态度(选择)?

导致哪些不同的结果?

P63

 

不同的人

态度(选择)

结果

胆怯、懦弱的人(放弃者)

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

一事无成

意志不坚定或容易满足的人(半途而废者)

在困难面前拼搏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

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挑战者)

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第二框 挫折面前也从容

★1、挫折的双刃剑作用?

(挫折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

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

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

★2、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正确认识挫折,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4)学会自我疏导

3、自我疏导的方法p69

(1)合理宣泄法

(2)移情法

(3)目标升华法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

(1)      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行动的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在困难面前,不会退缩和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即自觉性。

(2)      意志坚强的人,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即果断性。

(3)      意志坚强的人,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

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

面对胜利和成功,不骄傲,不自满,即自制力。

(4)      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坚韧性。

2、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或坚强意志有何作用?

)p75—77

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1)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

需要坚强的意志。

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就能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做出正确的选择,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

(2)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的意志。

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好习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养成的,只有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持之以恒,逐步养成。

(4)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的意志。

坚强意志能促使人们不断地战胜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成就大业。

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常常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

p81—82

(1)树立明确的目标

(2)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3)善于管理自己

(4)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2、在培养意志力方面应如何管理好自己?

没做一件事之前,可以尝试先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按计划实行,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第四单元做执法守法用法的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近法律

1、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p86

守规则的重要性: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2、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

p86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3、法律具备哪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p87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法律在生活中有何作用?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或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

)p89——90

(1)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

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5、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法律意识?

p90

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6、社会道德、学生守则、国家法律三种行为规范的区别。

 

行为规范

如何产生

适用范围或对象

靠什么发挥作用

社会道德

自然形成

全国适用

舆论、习惯、信念

学生守则

教育行政机关制定

在校学生

教育、行政力量

国家法律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普遍适用

国家强制力

 

第二框法不可违

1、为什么不能违法?

p91、93

(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什么是违法行为?

p93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p93

(1)      依据违反的法律类别分为: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      依据违反情节的轻重分为:

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犯罪(也叫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4、如果人们无意间犯法可以原谅吗?

不能原谅。

因为法不可违。

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什么是刑法?

刑法有什么作用?

p94

(1)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利武器。

★6、什么是犯罪?

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p94——95

(1)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7、什么是刑罚?

刑罚有哪些种类?

p95

(1)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2)我国刑罚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A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B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

p97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者少犯错误,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2、如何认清犯罪的危害?

98

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3、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99——100(涉及的题型:

某人从有错不改到跌入犯罪的深渊说明了什么?

(1)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