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章节要点第二章doc.docx
《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章节要点第二章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章节要点第二章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章节要点第二章doc
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章节要点:
第二章
2018年经济师初级工商管理章节要点:
第二章
第二章工商企业组织结构
第一节企业组织设计
一、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一)分工、专业化与协作
分工指的是生产过程之中的劳动分工,即不同的劳动者分别从事不同的工作。
专业化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单位长期从事某种专项性的工作。
按照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顺序,专业化形态的第一种是部门专业化;
第二种是产品专业化,即以完整的最终产品为对象的专业化;
第三种是零部件专业化;
第四种是工艺专业化,即专门进行产品或零部件加工和操作的专业化;
第五种是生产服务专业化,即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但又为生产过程服务的那些职能的专业化,例如专门进行工具及其他工艺装备准备、维修设备、运输等的服务活动,即所谓的“生产后勤服务”。
协作就是由于实施分工后各个“片断”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对整个生产过程上的若干“片断”进行整合是必要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分工和专业化发展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1)分工和专业化扩展到国际范围,在以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内,横向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2)出现了新型的专业化形式,即企业业务或职能的专业化,“业务外包”正在成为新的分工潮流;
(3)在制造业高级化的过程中,以机器为核心的“机械专业化”正在被以人为核心的“灵活专业化”所取代,出现了新型的“灵捷制造方式”;
(4)在分工深化的同时,协作的重要性空前提高了,建立在精密分工基础上的紧密协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潮流。
例题:
按照分工与专业发展的顺序,第一种专业化形态是()。
A.产品专业化
B.部门专业化
C.工艺专业化
D.职能专业化
答案:
B
例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呈现出以-特征()
A.管理专业化
B.分工国际化
C.灵活专业化
D.职能专业化
E.协作紧密化
答案:
BCDE
(二)分工协作与生产效率
1.企业内分工可以减少企业投入和增加产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一,分工可以使劳动者的劳动技巧获得提高。
第二,分工能减少劳动转换时间。
第三,分工促进了先进劳动工具和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第四,分工便于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从而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优势,并相互协调,提高生产效率。
例题:
企业内部分工可以减少企业投入和增加产出,从以下几方面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
A.劳动技巧的提高
B.劳动转换时间的节约
C.工具和机器的采用
D.生产要素的重组
E.技术的引进与开发
答案:
ABCD
2.分工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率
第一,企业的专业化经营可以使各企业专门生产一种(或系列)产品和服务,从而可以使企业家的智慧和精力更加集中,使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以便赢得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贯彻分工的原则,使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改进技术、节约原材料和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市场通过价格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使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产出,并在竞争中达到社会各产品生产的最佳比例。
这样,不仅促使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高效率的使用,节约了社会资源。
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一)管理幅度的基本含义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量。
(二)管理层次的基本含义
对分级管理的组织而言,管理层次是指组织中从最高主管到一般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管理层级。
(三)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对于一个特定的组织,其管理幅度越大,则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少;
而管理幅度越小,则所需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多,两者呈反比关系。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组织具有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即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形结构形态。
例题:
在组织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表现为()。
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对等关系
D.对立关系
答案:
B
三、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
1.集权与分权的含义
集权是指将组织中的主要权力集中到较高的管理层次;
分权则是指将组织中的主要权力分散到整个组织之中。
职权的绝对分散意味着没有上级主管人员;而职权的绝对集中则意味着没有下层主管人员。
例题:
在组织中,绝对的集权意味着()。
A.没有下级主管人员
B.没有上级主管人员
C.没有组织结构
D.没有职能部门
答案:
A
例题:
分权制就是把企业管理权限适当地分散到组织的中基层,其最显要的特征是()。
A.上对下的控制减少
B.部分决策权下移
C.内部实行独立经营
D.内部实行独立核算
答案:
B
2.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标志
组织的集权或分权程度,总是根据各管理层次拥有的决策权的情况来确定。
(1)决策的频度。
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制定决策的频度或数目越大,分权程度越高;反之,上层决策的数目越多,其集权程度就越高。
拥有决策权的程度直接反映着一个组织集权或分权的状况。
(2)决策的幅度。
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决策的范围越广,涉及的职能越多,说明该组织的分权程度越高;相反,组织中较高层次决策的范围比较宽,涉及的职能较多,则该组织的集权程度就较高。
(3)决策的重要性。
如果组织中较低管理层次的决策只影响该部门的日常管理,而不影响该部门的今后发展,从而决策对整个组织的影响程度较小,则组织的分权程度较低;反之则较高。
(4)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如果上级对下级的决策没有任何控制,则分权程度极高;如果下级在决策后要向上一级报告备案,则分权程度次之;如果决策前须向上级“咨询”,则分权程度更低。
3.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1)决策的代价。
对于较重要的决策、耗费较多的决策,应由组织内的较高管理层作出,因为基层主管人员的能力与信息量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他们的决策水平。
此外,重大决策所承担责任重大,因此往往不宜授权。
(2)决策的影响面。
对于影响面比较大的决策,因为客观地需要决策内容的集中和统一。
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兼顾的方面比较多,决策结果在组织中涉及的部门和环节比较多,故而此类决策权应当集中使用。
(3)组织的规模。
组织的规模大,决策的数目多,在管理过程中协调、沟通和控制相对不易,对此宜于分权。
相反,如果组织规模小,决策的数目少,分散程度较低则比较适宜集权。
(4)主管人员的素质与数量。
主管人员的素质与数量直接影响到分权的程度。
主管人员数量充足,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管理能力较强,则可以较多地分权;反之则应集权。
(5)控制技术的完善水平。
如果组织拥有比较完善的控制技术及手段,能够及时地发现并纠正下属决策中的问题和错误,则可以较多地实施分权。
(6)环境影响。
环境变化越快,变化程度越大,组织中遇到的新问题就越多。
因此,环境越不稳定,各层主管人员的管理幅度越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决策的权力应当相对集中一些。
(二)授权
1.授权的含义
授权是指上级委托给下级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具有相当的决策权和行动权。
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拥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例题:
授权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
A.平级之间
B.上下级之间
C.直线与参谋之间
D.直线与代理之间
答案:
B
2.授权的基本原则
(1)视能授权。
授权之前,应当分析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承担该项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以求将职权授予最适当的人选。
当发现被授权的下属不能胜任该项工作时,应该明智地收回职权。
(2)明确授权范围。
授权时,授权者必须向被授权者明确所授事项的任务目标及责权范围,这样不但有利于下属完成任务,更可以避免下级推卸责任。
(3)不可越级授权。
授权只能对自己的直接下属进行,而不能越级授权。
越级授权不仅会导致中间管理人员的被动,而且还可能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
(4)适度授权。
授权所授予的职权只是上级职权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对下级来讲,它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力。
授权过度等于放弃权力,必然失去对下级的控制和监督。
(5)适当控制。
在授权过程中需要必要的控制。
主管人员在实施授权以前,应当建立一套工作标准和报告制度,以及在不同的情况下迅速采取补救的措施。
例题:
在现代企业中授权的基本原则是()。
A.视能授权
B.明确授权范围
C.不越级授权
D.适度授权
E.适当的控制
答案:
ABCDE
四、直线与参谋
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根据工作方式与具体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直线主管和参谋两种类型。
(一)直线关系及其特点
直线关系是上级指挥下级的关系,其实质上是一种命令关系。
这种命令关系自上而下,从企业的最高层,经过若干中间层,一直延伸到最基层,形成一种管理层级链。
链中每一环节的管理人员都有指挥下级工作的职责和权力,同时,除最高层外又必须接受上级管理人员的指挥,这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越明确,各管理层直线主管人员的权限也就越清楚,也就越能保证整个组织的统一管理。
直线关系是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要关系,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规定和规范这种关系。
例题:
在企业管理系中,直线关系实际上是()。
A.托管关系
B.协助关系
C.命令关系
D.平等关系
答案:
C
(二)参谋关系及其特点
参谋关系是伴随着直线关系而产生的,企业的规模越大,经营管理工作越复杂,参谋人员的作用就越重要,参谋的数量就越多,从而参谋与直线的关系就越复杂。
虽然随着企业的发展,参谋机构会逐渐规范化,为了方便这些机构的工作,直线主管也会授予他们部分职能权力,但是,他们的主要职责和特征,仍然是同层次直线主管的助手,主要任务仍然是提供某些专门服务,进行某些专项研究,提供某些对策建议。
经济师考试初级工商管理专业与实务预习:
企业组织设计(下)
五、部门化
(一)企业部门及部门化的基本含义
部门是指企业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定领域。
企业划分部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将性质和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归集在一起,便于相互间的协作和统一管理;
二是有利于明确企业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
(二)现代企业部门划分的主要方法
1.职能部门化
按工作职能划分部门是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部门化方法。
职能部门化遵循了专业化的原则,以企业工作或任务的性质作为部门划分的基础,并按照这些工作或任务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分为主要职能部门和从属部门。
一般来讲,企业的主要职能部门是生产、营销、技术、财务等。
图2-l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职能部门化企业组织结构系统图。
图2-1职能部门化企业组织结构系统图
按职能划分部门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使得主管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其缺点是容易产生部门主义或本位主义,会给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带来困难。
2.产品部门化
根据产品来设立管理部门,划分管理单位,即把同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等工作集中在同一部门中进行。
图2-2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产品部门化企业组织结构系统图。
图2-2产品部门化企业组织结构系统图
按产品划分部门有利于发挥专用设备效益,发挥人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有利于部门内的协调,以及产品的增长和发展。
其主要缺点是,要求更多的人具有全面管理的能力,同时增加了主管部门控制、协调的难度。
3.区域部门化
区域部门化是指按照地理范围来划分管理部门。
图2-3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区域部门化企业组织结构系统图。
按区域划分部门有利于改善地区内的协调,有的放矢地展开经营管理工作,也有利于培养管理人才。
缺点主要表现为企业需要更多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同时造成主管部门控制的不便,区域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有一定的困难。
图2-3区域部门化企业组织结构系统图
例题:
现代企业部门划分的主要方法有()。
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区域部门化
D.服务对象部门化
E.过程部门化
答案:
ABC
六、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和原则
(一)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
一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
二是编制职务说明书。
(二)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
(1)企业战略
(2)企业环境
(3)企业技术
(4)企业发展阶段
例题:
现代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包括()。
A.企业宗旨
B.企业战略
C.企业环境
D.企业技术
E.企业发展
答案:
BCDE
(三)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
(2)权责对等原则。
(3)分工与协作原则。
(4)精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