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五篇模版修改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7056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五篇模版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五篇模版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五篇模版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五篇模版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五篇模版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五篇模版修改版.docx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五篇模版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五篇模版修改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五篇模版修改版.docx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五篇模版修改版

第一篇: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教师的发展,一定没有学生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一般通过四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培训

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生的不断变化,因此无论原来教师的学业水平如何,都需要在职的继续培训,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这是教师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最基础的要求。

作为学校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在职培训,如继续教育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现在正在进行的国培计划等,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其次是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如每年的各科优质课大赛,班主任培训等,这样的外出学习确实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校外的一些优秀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教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第三,就是坚持校本培训,通过学校内部骨干教师的精心准备,实现集体研讨,集体学习.

二、读书

多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书到用时方恨少。

很多时候我总是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来设计教案,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只能是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多看报刊杂志,多与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由于培训受到资金的约束,那么更主要的学习渠道是让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是读有字之书,还要读网络之书,图书室对教师开放,倡导教师积极读书,尤其是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学校主要向教师提供足够的书源,引导教师读书的兴趣,搭建教师读书交流的平台,比如班主任论坛在进行时,向每个班主任发放班主任工作相关的书籍2本,要求学期末的时候上交,校长亲自检查,可以在书上圈点勾画,可以写上自己的感想,并且要在下次论坛交流心得体会,但是目前在对教师读书积极性的引领上还是比较欠缺,大多数教师还是埋头繁琐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需要进一步做好工作。

三、创设学生喜欢的民主、平等型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同样,教师也就真实地走进了新课程。

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

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很多时候我就这样去做的,在学生方面,的确做到了注重学生的个性,但结果呢?

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进行刹车,取消了学生的自主时间。

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三、赛课

课堂仍然是教师发展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实行分轮赛课,是学校一直要坚持的方法。

人人讲公开课,组内讲优质课,全校讲观摩课,每期都要进行,而且每次讲课要求每讲必说,每听必评,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最后推选出的选手在全校上观摩课,学校对这些选手大力表扬,并推选为县市省的优质课选手,营造出积极参与听讲评课活动,通过赛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使一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思考的是如何革新赛课的方式,让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如何完善赛课的评价机制,使我们赛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反思

反思就是总结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及时调整,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顺手,教学成绩提高,教师更具有人格魅力。

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

反思的主要内容为:

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学魅力,让学生喜欢。

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真正找到恰当的反思点,坚持认真反思的教师比较少,更多的教师是在应付,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并不是仅仅检查教师有没有反思,而是重视教师反思的质量,要注重交给教师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减轻教师的一些负担,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做一些有用的反思,如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自我的反思还有集体的反思,真正地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发挥教学反思对自己成长的巨大作用,具体可以进行一些教学反思的培训,展示一些优秀反思,减少反思的数量提高反思的质量,最好能够公开在自己学校的网校上,让广大教师参与评议,每一学期评选出优秀的反思给予表彰,编辑成册,也许效果会更好。

总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手段有很多,需要我们因校制宜,合理运用,实用的适用的就是最好的。

愿你采纳!

第二篇: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写写帮推荐)

如何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冀艳华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提升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没有教师的发展,一定没有学生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一般通过五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研能力。

一、培训

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生的不断变化,因此无论原来教师的学业水平如何,都需要在职的继续培训,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这是教师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最基础的要求。

作为学校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在职培训,如继续教育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现在正在进行的国培计划等,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其次是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如每年的各科优质课大赛,班主任培训等,这样的外出学习确实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校外的一些优秀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教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第三,就是坚持校本培训,通过学校内部骨干教师的精心准备,实现集体研讨,集体学习.

二、读书

让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是读有字之书,还要读网络之书,图书室对教师开放,倡导教师积极读书,尤其是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学校主要向教师提供足够的书源,引导教师读书的兴趣,搭建教师读书交流的平台,比如班主任论坛在进行时,向每个班主任发放班主任工作相关的书籍2本,要求学期末的时候上交,校长亲自检查,可以在书上圈点勾画,可以写上自己的感想,并且要在下次论坛交流心得体会,但是目前在对教师读书积极性的引领上还是比较欠缺,大多数教师还是埋头繁琐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需要进一步做好工作。

教研组针对学校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课例研究的内容,由各人自我推荐上课。

内容一旦选定,先由执教老师独立备课和上课。

学校教研组组织相关的教师听课和评课,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上课教师集思广益,形成新的教学方案,然后进行第二次上课和听评课。

通过对比,大家探讨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如此循环。

上课教师反思整个教学和研究的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十分有利于提高基层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学艺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学校的教学研究既要集中进行,也要渗透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

我们的做法是让同事之间开展横向的互助指导式观课,这种观课既不含有考核成分,也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观课,其目的是通过观课后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问题方面的分析、研讨和相互切磋,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三、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实效。

1、继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

强化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学习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

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到“四定”:

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

2、推行随堂听课制度。

每人每学期要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精品课,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中心组听课等活动,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

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师内在的一些观念。

3、加强常规管理制度

每月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教师的备课、反思、学生的作业。

)每个学期举行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对考后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赛课

课堂仍然是教师发展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实行分轮赛课,是学校一直要坚持的方法。

人人讲公开课,组内讲优质课,全校讲观摩课,每期都要进行,而且每次讲课要求每讲必说,每听必评,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最后推选出的选手在全校上观摩课,学校对这些选手大力表扬,并推选为县市省的优质课选手,营造出积极参与听讲评课活动,通过赛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使一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思考的是如何革新赛课的方式,让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如何完善赛课的评价机制,使我们赛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五、反思

反思是教师成长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真正找到恰当的反思点,坚持认真反思的教师比较少,更多的教师是在应付,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并不是仅仅检查教师有没有反思,而是重视教师反思的质量,要注重交给教师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减轻教师的一些负担,让教师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做一些有用的反思,如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自我的反思还有集体的反思,真正地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发挥教学反思对自己成长的巨大作用,具体可以进行一些教学反思的培训,展示一些优秀反思,减少反思的数量提高反思的质量,最好能够公开在自己学校的网校上,让广大教师参与评议,每一学期评选出优秀的反思给予表彰,编辑成册,也许效果会更好。

总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手段有很多,需要我们因校制宜,合理运用,实用的适用的就是最好的。

第三篇:

质量是企业的发展核心

质量是企业的发展核心

不狠抓质量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从长远来看也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

以牺牲产品质量来谋求企业利益的方式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这种谋求利益的方式是不会长久的。

质量之于企业,犹如健康对于人的生命一样重要,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竞争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盈利与发展,乃至生死存亡。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质量是企业长远生存的根基,是企业竞争的支柱”等理念都已深深的扎根于每个企业。

我们的每一个作品,每一小区都要经受市场无情的考验。

我们的每一栋楼,每一层楼甚至每一根柱子都要经过监理和业主的严格检查,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能换来良好的口碑,才能给我们企业以后的竞标中积攒筹码,是我们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只有用合格的产品质量满足业主的需求,才有可能不断的扩大市场的份额,创造出更好的效益,提高企业持续竞争力的优势。

质量在我心中,强调的是人的责任。

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我们都推开,那么,企业怎么生存?

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人的通病。

一个有责任的管理者和职工,应该为事情的结果负责。

无数的事实雄辩的证明,勇于认识错误不但能推动事情的发展,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然而事实上,我们似乎更不愿意认错。

因为在潜意识里,认错就意味着失败,认错就意味着接受处罚。

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质量就代表着诚信,质量就是一个品牌!

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根本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最后,我相信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一个真正有生命的企业是因为有着厚重的质量基础作保证的,一个企业的质量形象是靠每一位员工精心打造出来的,只有打造一流的质量,才会涌现出一个个精品工程,才会获得更多的鲁班奖,顾客才会源源不断,企业才能够经久不衰,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中国教育报2012石中英

■现在和将来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走出以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扩张和机会增长为核心的历史时期,进入了一个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核心的新阶段。

■教育发展是追求教育质量的社会行动,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是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核心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文本中有多达51处提到“质量”,涵盖了从义务教育质量到研究生教育质量,从教材、教学质量到教师教育质量等广泛的领域。

为实现这一核心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政策性要求,如“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这表明我国现在和将来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走出以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扩张和机会增长为核心的历史时期,进入了一个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核心的新阶段,也充分说明提高质量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提高质量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弄清楚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的质量观?

科学的质量观又是针对什么样的质量观而言的?

如何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深入地思考回答。

从现实来看,什么是政府部门、学校管理者或一般公众所认同的高质量的教育或高质量的学校呢?

毋庸讳言,恐怕主要还是看升学率或就业率的高低,或者是看升入优质学校或高端就业比例的高低。

在此质量观下,提升教育质量就是要提升升学或就业的质量,提高升入优质学校或高端就业的学生比例。

应当承认,提高升入优质学校或高端就业的学生比例,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追逐的,也是学生及其家长所期望的,甚至还是政府所乐见的。

但是,当学校把升学或就业看成是质量的核心部分加以追求,并陷入到“应试主义”或“就业至上”窠臼中的时候,对升学率或就业率的盲目追求就不仅不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会损害完整而丰富的教育过程,损害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与多样发展,并最终损害到总体的教育质量。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研究生教育连续十年扩招、高校就业率与国际比较起来保持较高水平的大背景下,社会舆论依然对于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表达了严重的忧虑。

这种挥之不去的忧虑情结似乎可以说明,人们对教育质量的期待有别于对工业产品质量的期待,即不能把“质量”定义为“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

人们对教育质量的期待,不仅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升学和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的个性、良好的价值品格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和未来的想象力等。

没有这些目标的达成,教育就很难称得上是高质量的教育,甚至谈不上是有质量的教育。

所以,教育领域中的“教育质量”,不能仅从其结果的适用性方面加以定义,必须同时包含其过程和结果的人文性。

科学的质量观就是这两种教育质量内容或特性的和谐统一,从而与单一的、片面的教育质量观相区别。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恰恰体现了教育质量适应性和人文性的双重要求,是判断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否遵循或体现科学教育质量观的根本尺度。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教育发展是追求教育质量的社会行动。

教育质量观致力于回答什么是有质量或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发展观则是对如何才能够实现有质量或高质量教育的系统认识。

不同的教育质量观会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或模式。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是当前走教育科学发展之路的当务之急。

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在教育发展观及其指导下的发展道路或模式选择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如果坚持把适用性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那么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整体教育系统外部适应性不够的问题。

在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则来源于外部的社会刺激或压力,教育发展只是对外部社会刺激或压力的一种回应,依赖性、被动性比较强,自主性、积极性比较弱。

在教育发展的模式上,一般会选择外延式发展的道路,注重行政推动、资源投入、规模扩张或某一类型教育机会总量的增加。

在特殊背景下,教育决策者甚至会公开提出或赞赏跨越式教育发展的主张或口号。

这种反应性、外延式和投入优先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确实有它独特的作用,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面貌,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教育供给不足或资源分配不均之类的问题,甚至得到百姓的肯定和赞赏。

但是,这种百姓的肯定和赞赏只是短时间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强调适应性质量观的不足或有限性,会提出更加完整和丰富的质量需求。

这就是兼顾适应性和人文性的教育质量观。

要有效地保障和提升以科学质量观为指导的教育质量观,就必须重新思考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教育发展的任务不仅在于适应性的增加,更在于实现教育的人文性,坚持把培养真正具有丰富人性的人或未来公民放在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

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外在的行政推动、资源投入、规模扩张、布局调整等政策刺激是不够的,必须拓宽思路,创造条件,推动直接教育过程的变革。

而这种直接教育过程变革的领导者只能是校长或教师,不可能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

因此,整个社会必须赋予他们高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自主权,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和支持他们。

这样,他们才能从外部教育改革指令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感知和选择真实教育问题并满怀责任推动这些问题解决的主动变革者,才能随时矫正教育行为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凸显教育的丰富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

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

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复杂因素和条件。

在确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发展观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转变管理体制机制以及资源配置方式,把提高质量作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根本导向。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两个内容,即外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外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在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职能、转变宏观管理方式以及监督学校办学行为和质量的同时,扩大各级各类学校的自主权,激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办学活力,为内涵发展创造条件。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理顺学校内部关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弱化学校管理的行政性质,突出学校管理的专业性,提升校长和教师的价值领导力、学术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和教学领导力。

管理机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相信广大教职员工、依赖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支持和鼓励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学校和教育变革当中去,在平等、信任、协作中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在资源配置方面,要转变理念,多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视角来考虑资源的配置、使用和效益评价,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教师的工作和发展条件,促进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和领导力提升。

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要向那些教育质量薄弱的学校和地区倾斜,以矫正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带来的教育质量差距过大问题。

坚决反对和禁止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豪华建设及资源浪费问题,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提高质量需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产品或服务的国家质量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正是这些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建立与执行,才使得整个国家的产品制造或服务行业走向了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提升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政府、社会和公众对于教育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制定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以及建立完备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制定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

这不仅因为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多种多样,而且还因为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教育质量”概念还存在不小的争议,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在其可度量的特性上确实迥异于其他的产品或社会服务。

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主体来说,可能既要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也要有其他的教育利益相关者;既要有来自一线的实践工作者,也要有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

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主体资格来说,应该在广泛征求意见、严格选拔的基础上,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正式任命,组成一个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委员会。

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性质来说,应该是反映各级各类教育的独特性质、应该是所有学习者经过努力可以或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应该反映学生终身发展和时代需求的一些关键素质,也应该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与国际上流行的教育质量标准有一定的可比较性。

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程序和研制方法来说,应该做到科学性与民主性相结合,在收集大量客观科学数据的同时,进行公开的有关质量标准的概念辨析和价值讨论。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第五篇: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作者:

张杰发布时间:

2011-01-04

按照学院的安排,我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面向全国基层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远程专题培训”活动,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按照培训的要求,认真完成了必修课和全部选修课的学习。

同时积极参加班级主题研讨活动。

通过学习,觉得这次培训非常有必要,能够听到这么多专家、学者和领导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专家学者们站得高,看得远,体现了高度与深度的完美结合。

希望这种培训能够规范化、制度化,不定期的组织,使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

比较遗憾的是,学习期间正赶上期末,工作很忙。

很多好的讲座想再进一步的学习,却没有足够的时间。

希望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始于干部培训网,强烈建议这个平台学习结束后可以继续开放,方便我们在寒假学习。

如果不能长期开放,也希望能延长学习时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出发,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了跨越式发展。

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其后三年分别以25%、17%、10%的速度增长,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

但同期国家的教育投入却没有相应的增长,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滑。

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作为代价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