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611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期末复习题.docx

《三年级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期末复习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期末复习题.docx

三年级期末复习题

第八单元

《七律•长征》

1、 回顾全诗句意,感悟思想感情。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全诗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叙述,以最后一句话作总结。

是总分总的结构。

2、 纠正字音:

逶(wēī)迤(yí) 远征难(nán)   磅礴(bó)

只等闲(xián)   岷(mín)山       尽(jìn)开颜

3、形近字组词:

薄(   )   岷(    )     闲(    )  征(    )

礴(    )   眠(    )     闭(    ) 证(    )

 崖(    ) 暖(     ) 

 涯(    ) 缓(     )

4、词语理解:

万水千山:

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

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细浪:

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磅礴:

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

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

    

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三军:

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5、句子理解:

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⑵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⑶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⑷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6、背诵课文。

《开国大典》

1、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

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然后,升国旗。

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

阅兵式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

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2、《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3、字音:

正(zhèng)午    排山倒(dǎo)海   擎(qíng)着  诞(dàn)生      瞻(zhān)仰

直奔(bèn)

3、 形近字组词:

钮(      )     爆(      )     郊(     )    防(     ) 佛(   )协(     )

纽(      )     暴(      )     效(     )   妨(     ) 拂(   )胁(    )

扭(      )    瀑(       )  校(     )  仿(     )

4、 词语搭配:

迎风招展         舞着火把      挺着胸膛     擎着红旗(灯)

高高耸起         提着红灯      探着身子    缓缓进场     徐徐上升

按动电钮          宣读公告      宣读命令     瞻仰国旗    

庄严的宣告    雄伟的声音   千千万万的灯火  整整齐齐地前进

排山倒海的掌声        不断地欢呼(挥手、高呼)

五颜六色的火花         雷鸣般的掌声     预定的地点 

5、近义词:

  汇集(     )     庄严(      )  宣告(   )

6、反义词:

汇集(     )     肃静(     )

7、词语理解:

开国大典:

创建国家的重大的典礼。

 典礼:

郑重举行的仪式。

擎:

举。

瞻仰:

恭敬地看。

8、对句子的理解: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国家领袖都充满了崇高与爱戴之情。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这是群众心里的光明。

3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当家作主了。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写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注意黄冈小状元上关于这一课的练习题

9、研读第七自然段:

①填空练习: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

③默写。

10、总体回顾: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奏国歌,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28* 毛主席在花山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2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

第七单元

《圆明园的毁灭》

1《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介绍了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本文首尾呼应,表达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2不可估量(二声):

“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

“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玲珑剔透:

“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3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中心思想: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化生字:

字音:

不可估量(liáng) 灰烬(jìn)    瑰(guī)宝

玲珑(lóng)剔(tī)透

形近字组词:

玲(   ) 珑(   )瑰(   )  瑶(   )  篷(   )

铃(   ) 拢(   )槐(   )  谣(   )  蓬(   )

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损失  (       )的皇家原林   (        )的殿堂

 (    )的境界      (       )的亭台楼阁    园林艺术的(    ) 

 建筑艺术的(   )     饱览(   )             一( )灰烬

(   )罪证

近义词:

珍贵——       销毁——       笼罩——     宏伟—     

  

反义词:

毁灭——        损失——       热闹——   

积累四字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 奇珍异宝

重点句理解: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说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圆明园不论在布局上和建筑上,还是它所收藏的历史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所以说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段话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

“凡是”“统统”说明他们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

“任意”则写出了他们的疯狂、野蛮。

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激起了读者的强烈愤慨,增强了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结做这类题的方法:

先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文章内容谈感受。

研究三、四自然段。

(1)填空背诵:

(2)给第三、四自然段分层,讲清层意及第四自然段的承上启下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