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第5章章末评估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609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第5章章末评估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第5章章末评估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第5章章末评估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第5章章末评估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第5章章末评估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第5章章末评估检测.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第5章章末评估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第5章章末评估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第5章章末评估检测.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练习第5章章末评估检测

第5章 章末评估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够证明某种酶的化学本质是RNA的实验设计组合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

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

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A.①④      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酶的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对于酶本质的验证,需要设置对照组,即第③组,此外检测RNA利用吡罗红染液。

答案:

C

2.酶加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

A.降低反应体系的自由能

B.增加反应体系的自由能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调节了反应所需的酸碱度

解析:

反应中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越多,反应速率越快。

为了使反应物发生有效碰撞,需要从外部供给能量,这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

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越少,反应就越易进行,酶的作用就在于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故选C。

答案:

C

3.下面两图分别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过氧化氢的酶促反应随H2O2浓度和时间变化产生的O2量变化曲线,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强

B.bc段产生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左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解析:

ab段产生的原因是H2O2浓度增大。

bc段产生的原因是H2O2酶浓度有限。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不移。

答案:

B

4.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内质网的膜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解析:

在线粒体内膜上会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结果产生ATP和[H];蓝藻(蓝细菌)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等,其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上也会产生暗反应所需的ATP和[H];而选项C中的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只消耗ATP,不能合成ATP。

答案:

C

5.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②最易断裂

B.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

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

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

解析:

ATP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最易断裂;图中酶1是ATP水解酶,酶2是ATP合成酶,种类不同,二者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细胞中吸能反应需要吸收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也能够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答案:

B

6.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解析: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A正确;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C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

答案:

D

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分别需要不同的酶催化

B.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化学能

C.叶肉细胞在有光与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合成ATP

D.夜间,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来自线粒体

解析:

夜间,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只能来自光反应,不能来自线粒体。

答案:

D

8.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

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N2,安装成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B.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酒精发酵

C.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

根据题意,向锥形瓶中充入N2可以制造无氧环境,避免有氧呼吸的发生,A正确;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二氧化碳产生,则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不是酒精发酵而是乳酸发酵,B错误;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都可以用来鉴定二氧化碳,D正确。

答案:

B

9.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A、B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

假如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短时间内,A、B两试管产生气泡的量分别有什么变化(  )

A.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B.两者均保持基本不变

C.后者不变,前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D.两者均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解析:

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了CO2,而叶绿体利用HCO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即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答案:

A

10.下列关于长期贮藏农作物种子与储存蔬菜或水果的异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相同点

区别

A

降低光合速率

前者需要保水,后者不需要

B

降低呼吸速率

前者需要晒干,后者需要保水

C

降低呼吸速率

前者需要保水,后者不需要

D

升高呼吸速率

前者需要晒干,后者需要保水

解析:

长期储存的关键是尽量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要降低呼吸速率。

但是储存种子与储存蔬菜或水果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要晒干,后者要保水。

答案:

B

11.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分别是(  )

A.等于1,等于1B.等于1,大于1

C.小于1,小于1D.等于1,小于1

解析:

平静状态人体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来自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答案:

A

12.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

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min后荧光消失了,若接着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

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A正确;荧光消失是由于原有的ATP被消耗尽,B错误;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C正确;据实验可知,滴加ATP溶液发光,滴加葡萄糖溶液不发光,说明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而不是葡萄糖,D正确。

答案:

B

13.如图所示为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部分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3、4、5、6中所含酶的种类和功能均相同

B.叶片呈绿色是由于3上含有色素,同时在3上能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

C.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图中的4和5

D.b细胞器产生的O2进入a细胞器被利用需要经过4层磷脂分子层

解析:

图中3、4是叶绿体基粒和基质,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5和6是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含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两者不同,A错误。

叶片呈绿色是由于3上含有叶绿素,在3上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B错误。

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发生在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即图中4,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5中产生CO2,C正确。

叶绿体产生的O2进入同一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被利用需要出叶绿体2层膜和进线粒体2层膜,共4层膜,8层磷脂分子层,D错误。

答案:

C

14.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

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

解析: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是光合作用过程中需要光的阶段,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

15.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滤纸条上最下端的色素是叶绿素a

B.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C.4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4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蓝紫光

解析:

分离色素时利用的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的差别,溶解度大的扩散快,因此丁色素扩散最快,说明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随层析液扩散得最慢,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防止色素被破坏;根据4种色素的扩散距离可以判断丁为胡萝卜素、丙为叶黄素、乙为叶绿素a、甲为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答案:

D

16.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解析:

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缺镁培养液培养的植物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反应减弱,合成的[H](NADPH)与ATP减少,从而使暗反应强度也降低。

答案:

B

17.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与绿色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利用的原料不同B.合成的产物不同

C.利用的能源不同D.产生的ATP不同

解析: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均能将CO2和H2O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但两者的能量来源不同:

光合作用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答案:

C

18.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部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  )

A.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B.①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C.①②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D.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解析:

人体内可以通过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也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产生少量的ATP,但人体内没有产生酒精的呼吸过程;①→④表示有氧呼吸过程,①→③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①→②表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

答案:

B

19.下图为桑叶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

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相同,则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

B.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

C.导致曲线Ⅲ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D.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程度

解析:

图中曲线Ⅰ为降雨第2天的桑叶光合速率日变化,此曲线表示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A正确;图中曲线Ⅱ双峰形成是由于中午日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光合速率下降,B正确;导致曲线Ⅲ日变化的主要因素应是光照强度,C错误;桑叶的“午休”是由于中午光照过强,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引起的,故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程度,D正确。

答案:

C

20.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B.要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以保证根细胞的正常呼吸

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

解析: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A错误;对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B正确;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C正确;慢跑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使细胞获得较多能量,D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9分)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下列实验中(①~⑤),可使用显微镜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需要使用盐酸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序号),需要使用酒精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鉴定脂肪 ②制备细胞膜 ③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⑤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2)教材中关于探究影响H2O2分解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不能用H2O2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甲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装置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检测,目的是______________,

为了确定该装置中酵母菌是否能进行无氧呼吸,除了图中的检测方法外,还需要检测有无__________的生成。

      甲       乙

解析:

(1)鉴定脂肪、制备细胞膜、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等几个实验都需要使用显微镜。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时,需要用盐酸对细胞进行水解。

在鉴定脂肪时,需要用酒精洗去装片上的浮色。

(2)探究H2O2分解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加热和催化剂等条件。

由于高温本身就会对H2O2的分解产生影响,所以不可以用H2O2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装置,左边的锥形瓶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乙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装置,由于其中含有部分空气,所以要过一段时间再进行检测,以完全消耗掉装置中的O2,形成无氧环境。

由于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产物,所以还需要检测有无酒精的产生。

答案:

(1)①②③⑤ ⑤ ①

(2)温度和催化剂 加热会促进H2O2的分解(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吸收空气中的CO2 消耗尽装置中的氧气,形成无氧环境 酒精

22.(10分)下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在类囊体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________。

(2)图中①为________,(CH2O)中的能量直接来源于________。

(3)若突然停止CO2供应,则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农业生产上提高产量的措施有:

控制光照强弱和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环境中________的浓度。

答案:

(1)色素 

(2)O2 ATP (3)减少 (4)CO2

23.(10分)如图是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水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lx:

勒克斯,光照强度的单位)

(1)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n点该水稻___________(填“进行”或“不进行”)光合作用。

(3)图中nb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

(4)若将该水稻放置于a点条件下9h,再移入b点条件下________h,理论上,实验前后植物的有机物含量不变。

(5)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水稻叶片,叶绿体中C3的含量相对稳定,若在图中c点时突然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解析:

(1)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图中n点,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并且两者强度相等。

(3)图中nb段曲线处于上升阶段,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bd段已经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等。

(4)将该水稻放置于a点条件下9小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为20×9=180,b点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60,所以放置在b点条件下3小时,实验前后植物的有机物含量不变。

(5)根据光合作用反应过程,若在图中c点时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量减少,则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阻,消耗量减少,但是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未变,则最终C3的含量上升。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2)进行 (3)CO2浓度 (4)3

(5)上升

24.(11分)如图表示在适宜温度和一定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绿色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绿色植物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

若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被破坏,会使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此时图中A点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2)植物光合作用在遇到一定限制因素时,其速率将受到影响。

对于甲植物来说,图中限制Ⅰ和限制Ⅱ分别代表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

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将绿色的甲植物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分析回答:

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如果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_______mol/min。

解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

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分析曲线图看出,本实验探究了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中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在绿色植物细胞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若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被破坏,则吸收的光能减少,水的光解减少,会使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NADPH)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中C3的还原,图中A点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被破坏光合作用减弱,需要增大光照强度才能和呼吸速率相等,所以A点应该右移。

(2)据图分析,对于甲植物来说,图中限制Ⅰ和限制Ⅱ分别代表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此时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3)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B点时容器内氧气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正好被呼吸作用消耗掉,即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

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5~15min小麦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min+0.2×10-7mol/min=6×10-8mol/min。

答案:

(1)类囊体薄膜上 ATP和[H]或(NADPH)(不全不得分) 右 

(2)光照强度 CO2浓度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3)等于 6×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