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251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docx

《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docx

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

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

第五部分建设进度和预期成果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以服务山东畜牧业发展建设计划

的需要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使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富有活力,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将我院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发挥我院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全省乃至全国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现代畜牧业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服务。

我院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总体进度是:

第一年,进行项目的设计、论证,并初步实施;第二年,项目的组织实施;第三年,项目的组织实施,并进行总结和评审验收。

重点建设项目综合进度及预期成果见下表。

建设内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建设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通过山东省畜牧职教集团的有效运行,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就业指导委员会和畜牧科技培训中心为支撑,以建立配套的法规政策、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健全的激励机制为保障,发挥政府、行业、学校、企业

各自在政策制定、产业规划、人才技术、设施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和职能,促进资源集成与共享,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政府主导、行业

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校企紧密联系合作的集团化办学,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资源统筹集约化,管理运行规范化,校企办学一体化。

建立人

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招生就业指导、畜牧科技培训等良性互动合作机制,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实现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共赢,实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的新突破。

分项目标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

及年度建1.建立健全省畜牧职教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校企合作办学1.探索建立省畜牧职教集团管理运行体建设任务:

员会等各工作委员会并制定发展规划;体制机制创新设任务制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1.进一步探索、完善省畜牧职教集团管理运2.每年发展职教集团新理事单位20家;与建设2.探索建立科技研发、应用推广与服务行体制机制,形成校企合作办学模式;3.成立科技培训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机制;2.发展职教集团新理事单位,使总数达到4.成立顶岗调度处并探索建立校内外实习实3.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150家;训协调管理办法,落实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并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人才3.完善学生实习实训制度、机制;5.每年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分析人才供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机制;4.完善校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标准;需情况,提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并形成4.探索建立畜牧科技培训机制;5.逐步完善各种校企互动合作的激励政策机制;5.完善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办法;及相关考核办法;6.制定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办法;6.制定各种激励政策及相应的考核办6.配合职教集团的有效运作,完善社会服7.探索建立招生与就业指导机制;法;务网络,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成效;8.完善校激励“双师”素质人才成长的内人事7.共建信息化共享平台。

7.完善信息化共享平台。

管理、绩效分配、教学管理及质量保障制度;9.共建职教集团网站。

建设内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建设目标: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调整专业结构,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

方案,围绕就业岗位(群),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技能包”为切入点,构建融知识、技能与素质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即以职业

资格标准中的“应知应会”内容为主线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教学的相应课程中落实“应知”内容,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落实“应会”内容,以

“技能包”为课程建设的突破口,确定课程标准。

三年完成6个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建成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4门省级精品课程、

33门院精品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56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有行业特色的实训教材,开发多媒体课件64个。

人才

培养分项目标重点模式及年度建专业建设任务:

创新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

设任务及专1、在实施中完善6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与1、开展6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1、形成6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业群培养方案,并通过专家验收。

课程计及调研论证。

案及调研论证报告,并开始实施。

建设2、完成6个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体系2、开展6个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2、开展6个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定工作,并通过专家验收。

建设工作。

制定工作;3、完成17门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其中3、完成24门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其3、完成22门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其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院中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中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级精品课程。

院级精品课程。

11门院级精品课程。

4、完成17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特色4、完成18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特色的4、完成21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特的实训教材编写工作。

组织专家对实训材进行评实训教材编写工作;色的实训教材编写工作;审验收。

5、启动22个多媒体课件制作工作。

5、完成21个多媒体课件制作工作。

5、完成21个多媒体课件制作工作。

建设内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建设目标:

以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和优化双师结构为重点,围绕重点专业建设,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专职和兼职并重的方针,实施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计划。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增强教师的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科技帮扶相结合,增强

教师服务“三农”能力;依托山东畜牧职业教育集团,与挂职锻炼相结合,增强科研开发能力。

三年建设期内,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专业骨干教师,

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加快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与聘请(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

家19人作为专业带头人,聘用本行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174人,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

分项目标重点

及年度建专业师资

设任务及专队伍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

业群建设建设任务:

1(继续专业带头人的培养;1(采取措施,继续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建设1(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19名;2(培养骨干教师24名;2(培养骨干教师27名;2(培养骨干教师29名;3(培养和引进双师素质专业教师41名;3(培养双师素质专业教师43名;使双师型3(培养双师素质教师43名;“双师型”教师使双师素质的比例达88.7%;素质教师比例达93.1%。

比例达84.9%。

4(建立272人的兼职教师库。

4、建立309人的兼职教师库。

4、建立226人的兼职教师库。

5、完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师资培训体5、形成成熟的师资管理制度,包括绩效考5、开展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系、外聘教师管理办法。

核制度、奖惩措施、双师素质资格认定以及兼职革,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完善师资培训体系。

6(建立岗位设置及管理办法。

教师的聘任办法等。

分项目标建设内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及年度建

设任务建设目标:

根据“实践性、职业性、开放型”的原则,采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项目推进等多种方式,围绕重点专业建设一批融顶岗实习、培训、职业技

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室和实践教学基地。

突出实训基地的“示范性(建设标准、管理规范及产学结合)、共享性(学院内部各

专业、畜牧兽医职教育集团和全国同类院校)和服务性(服务教学、服务行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最终目标。

三年建设期

内,完成19个专业实验室的改建、提升,重点建设养鸡、养牛、养猪、宠物驯养和繁育、饲料加工、兽药生产和食品加工7个教学工场、1个教学动

物医院和动物疫病检测、宠物美容护理2个实训中心,建立六个“校中厂”,充分发挥实训实习、教学科研、产业开发和社会服务等四大功能,生产

性实训比例达82%以上。

通过多种形式与行业企业、山东畜牧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到2012年底,职教集团成员发展到41

家,校外合作企业发展到247家,建设“厂中校”10个,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重点实验建设任务:

专业实训建设任务:

1(完成各专业实验实训室的提升建设规建设任务:

及专条件1、完成各个专业实验实训室的提升建设规划;划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1(完成各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工作,并业群建设2、完成各个教学实训工场、实训中心和教学2、完成教学工场、实训中心和教学动物通过专家验收;建设

动物医院的设计规划工作;医院的设计规划及配套设施的规划,并开工建2(完成各教学工场、实训中心的建设工作,

3、完成1555万元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设;并通过专家验收;

调试等工作;3、完成1573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招标、3(完成1539万元的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

4、形展对各教学工场和实训中心的管理办法,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调试工作。

修改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4、完成各教学工场和实训中心的管理办4、完成项目验收的各项工作;

5、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达75%;法,修改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6(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达82%;

6(职教集团成员发展到100家,校外合作企5(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达78%;7、职教集团成员发展到150家,校外合作

业发展到189家。

6(职教集团成员发展到120家,校外合企业发展到247家。

作企业发展到221家。

建设内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建设目标:

在继续强化校企合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服务效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提供多渠道、多手

段的技术服务,实施“五大工程”(网络化服务工程、科技研发与推广工程、企业职工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对口支援工程),建立

“四动机制”(人才培养推动、校办产业带动、校企农三方联动、品牌效应拉动),三年内联合研发30种新产品、新技术,培训企业技术人员3000

人次、培训农民18000人次,带动10000户农民致富;对口支援10所畜牧兽医类职业学校。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畜牧业转型与发展,

带动农民增收,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

1、依托服务网络,每年深入企业、1、继续实施培训工程,每年深入企业、农农村培训实用技术1000人次,开展农村建设任务:

村培训实用技术1000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6000人次,带动1、继续实施培训工程,每年深入企业、农村培训移培训每年6000人次,带动3000户农民从事畜3000户农民从事畜牧业致富;实用技术1000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牧业致富;分项目标2、每年派出专业老师30人次到畜牧6000人次,带动4000户农民从事畜牧业致富;2、每年派出专业老师40人次到畜牧企业企业挂职锻炼;2、每年派出专业老师40人次到畜牧企业挂职锻及年度建挂职锻炼;3、专业教师进场入户开展畜牧生产炼;社会服务设任务3、专业教师进场入户开展畜牧生产技术服技术服务每年3000人次;3、专业教师进场入户开展畜牧生产技术服务每年务每年3000人次;4、每年校企联合研究开发10种新产3000人次;4、每年校企联合研究开发10种新产品、品、新技术、新品种,并借助服务网络进4、每年校企联合研究开发10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技术、新品种,并借助服务网络进行推广;行推广;新品种,并借助服务网络进行推广;5、继续畜牧科技示范园建设,在养鸡、养5、继续畜牧科技示范园建设,完善5、完善畜牧科技示范园前期建设,初步建成生态猪教学实训工场的基础上,建成生态化养鸡场和奶牛教学实训工场配套设施,辐射带动周化示范园;养猪场;边奶牛业发展;6、对口支援职业学校增加到10所,对口支援培6、建设畜牧科技示范园中的生态化净化污6、筹建畜牧科技示范园中的生态化训培养教师40人,对口支援联合培养学生100人;水处理设施;养鸡场、养猪场;7、跨省招生比例保持在50%,并面向西部省区的7、对口支援职业学校增加到8所,对口支7、对口支援6所职业学校,对口支招生比例扩大到17.5%;援培训培养教师40人,对口支援联合培养学生援培训培养教师30人,对口支援联合培8、继续扩大服务领域,完善社会服务网络。

100人;养学生100人;8、跨省招生比例保持在50%。

8、跨省招生比例达到50%。

建设内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建设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建立健全包括“教学质量

管理体系、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控,实施教学全过

程的质量管理,实现对教学质量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

建设任务:

分项目标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院级

教学质量保障机构;

(2)建立系(部)级教学质量及年度建保障机构;教学质量保

设任务建设任务:

障体系建设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1)建建设任务:

1.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立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

(2)建立课程的质量1.继续实施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标2.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标准(3)建立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4)建立实践准体系、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3.进一步修改完善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教学的质量标准(5)建立毕业生论文质量标准(6)评价体系;控体系;建立成绩考核的质量标准(7)加强教学研究;2.在总结与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创新4.进一步修改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3.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领导各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体系。

查教

(2)专家导教(3)同行论教(4)学生评教;

4.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师资队

伍评价

(2)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评价(3)教学设

施评价(4)专业评估(5)课程评估(6)课堂教

学质量评价(7)实践教学质量评价(8)毕业生评

价。

分项目标建设内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及年度建

设任务建设目标:

通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创业教育建设,进一步整合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创业意识的各项教育活动,制定学生各项素质的内

涵、标准和合理的学生素质培养大纲;建设系统规范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心理健康评价体系;通过德育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构建校企结

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

1、学习调研,明确人文素质培养规格;确定1、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创业教育工作成效1、完成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培养模式;完成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制定学生显著,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2项以上;毕业生深大学生人文素实施工作;人文素质培养大纲;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质培养与创业2、完善已有的德育和创业实践基地,新2、建立3个德育实践基地和5个创业实践基教育建设提高;建5个德育实践基地和5个创业实践基地,学地,通过开展企业调研,进行前期试点,为校企结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扩大两个基地建设,生在两个基地的参观、考察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奠定基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创业教育大课堂进入企业和提高;3、采取提升学历、加大培训等措施,提高辅3、购置大学生活动中心灯光和音响设施,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校企共同评价学生实导员、班主任整体素质;建成集学习、娱乐为一体的大学生俱乐部。

现科学化;4、建成乒羽馆;完善学生社团办公设施,为4、建立校外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为家庭3、建设事务咨询、证件办理、通知公告的每个社团配备电脑和打印机,为社团活动提供良好困难学生提供自助平台;网上办公系统,为学生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安的场所;5、建成心理实训室1个、购置投影仪和装公寓门禁系统,提高技防水平,进一步保障学5、建成心理咨询室1个,配备电脑和打印机投影幕布各1个、团体心理培训软件1套、相生的人身和财务安全;各1台、PSYKEY心理测评系统和SPSS统计软件各关书籍、桌椅等设备,每年完成700人次的心4、学生心理咨询和实训工作系统规范,成1套、相关书籍、桌椅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理培训和实训服务。

效明显,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

心理咨询、测试服务。

建设内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建设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设施建设与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依托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建设一个以专业教学为中心,将现实

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数字网络,构建成一个与现实校园并存的“虚拟学校”,推进数字化校园、公共管理平台和数字图书馆等项目的

建设,实现校园及其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伸,使师生的教学、进修等活动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并使社会各界人士共享学院的教学资源。

点建设数字化校园、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信息中心和校园文化平台建设等4个项目。

分项目标

及年度建

数字化校园基建设任务:

设任务建设任务:

本建设1、采购清华同方中文期刊库的所有现刊库建设任务:

1、完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和回溯库和所有硕博论文库与会议数据库,完善1、网络建设:

主校区网络至桌面,带宽2、接入教育科研网;中文图书电子库的各项功能;达到千兆,“一主两翼”的有线网络出口带宽3、完善图书馆网络结构,完成图书馆的无线2、建成图书馆所有资源的共同管理与查询达百兆;网络建设;2、购置精品课程用流媒体自动录播系统;平台,建成多媒体材料采集、后期处理、制作中4、开始筹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3、继续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心和1个网上虚拟实验室;5、现代教育中心购置10T的视频存储设备;4、完善无纸化办公系统;3、建设教室IPTV机顶盒点播;6、开始建设无纸化办公系统;5、完成学院自筹35万元的投资,用于上4、数字化视频摄录编系统;7、完成学院自筹25万元的投资,用于上述建述项目的建设。

5、完成校园无线电台的改造工作;设项目所需设备的采购。

6、向师生和社会开放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建设内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建设目标:

学院目前已与5所国外同类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先后派出71名教师或管理人员到国外研修、学习、交流。

今后三年,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交流领域,拓宽合作渠道,通过加强合作办学平台、海外培训平台、资源引进平台、留学教育平台、海外就业平台和科技合作平台等六个“平台”的建设,建立国际合作办学的新机制,达到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层次和水平、拓宽科技交流合作面向、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外事工作服务水平的总体目标,着力构筑学院对外交流合作的新高地,提升国际影响力。

建设任务:

分项目标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

1、扩大与国外的联合办学范围,使合作学及年度建

1、根据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的需要,积极开展1、根据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的需要,积极校增加到10所;国际合作设任务联合办学的申请工作,争取一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开展联合办学的申请工作,争取增加一个专业2、积极开展联合办学的申请工作,争取增与交流

学项目;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4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派遣12人赴国外进行短期的学习、考察和2、派遣20人赴国外进行短期的学习、考3、派遣20人赴国外进行短期的学习、考察研修;察和研修;和研修;

3、组织派遣1人赴国外留学;3、组织派遣8人赴国外留学;4、举办多国参与的畜牧兽医国际合作论坛,

4、举办中韩国际合作论坛,启动中韩科技合4、举办中韩国际合作论坛,进行中韩科加强中外科技合作研究、开发工作;作工作;技合作研究、开发工作;5、邀请国外学者来院作学术报告2次;

5、邀请国外学者来院作学术报告2次;5、邀请国外学者来院作学术报告2次;6、引进或联合开发教学管理软件;

6、引进部分教学仪器设备;6、引进成套教学仪器设备;7、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培训中心职能,接

7、成立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培训中心,为接7、建成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培训中心,收国外留学生30来我院进修学习,同时组织派收国外留学生做准备工作。

接收国外留学生10来我院进修学习。

遣10人赴国外留学,使中心成为具有自我生存

功能的对外交流实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