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教学文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6229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27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教学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教学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教学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教学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教学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教学文案.docx

《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教学文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教学文案.docx

德清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教学文案

 

第一章总则

一、指导思想和技术线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关于“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的旅游发展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兴三产,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目标,紧紧抓住我国旅游业第二轮大发展这一历史契机,确立面向长三角,接轨大上海,融入新杭州,跨越式发展旅游业,强势进入旅游休闲度假市场的发展战略,通过规划期内的建设,全力打造体现江南自然风光、江南民俗风情、江南历史文化,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中国江南休闲度假第一县。

(二)技术线路

本规划根据国家新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的基本精神,在总结、提炼我们以往已编制并取得成功的十几个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发展战略的主题形象研究为重点,以两套设计系统为主要内容,以贯穿规划全过程的一套多重反馈体系为保障的技术线路,简约表述为:

“4121+1”模式。

 

二、规划性质与规划范围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为《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8971—2003)规定的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北纬30°26’~30°42’东经119°45’~120°21’之间947.93平方公里的德清县县域。

三、规划期限与总体目标

(一)规划期限

近期:

2003年—2007年

远期:

2008年—2012年

(二)总体目标

德清旅游,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莫干山运动休闲度假区”、“下渚湖风景旅游区”、“江南水乡游览休闲度假区”以及“武康——乾元接待中心”“和“莫干山大道”的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设施完善,旅游形象突出,度假条件优越,服务质量一流的我国生态休闲旅游知名品牌,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者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真正确立“中国江南休闲度假第一县”的品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增长和永续发展。

四、规划依据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

7、《旅游规划通则》

8、GB/T17775—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9、《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0、《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11、《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

12、《浙江省旅游“十五”与至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13、《湖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14、《德清县中等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

15、《德清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16、《德清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17、《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0—2020)》

18、《德清县文物保护管理实施意见》

19、《德清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文件汇编》

(二)编制原则

1、坚持旅游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并适度超前的原则

要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为基础,与德清县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环境建设规划、风景名胜等其他相关规划以及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相协调,根据国民经济形势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上述规划提出改进要求。

2、坚持“大旅游、大产业”的原则

要协调好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关系,既要得到其他行业的大力支持,又能带动其他行业共同发展,开发与农业、工业、商贸有关的旅游商品或专项旅游产品,全方位提高旅游业的产业水平。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确定旅游发展规模,设计和开发旅游产品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4、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

5、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的原则

围绕休闲度假这一主题,深化、优化全县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新辟、优化全县旅游线路、对全县旅游的配套服务设施进行新增和完善的基础上优化组合,促进旅游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

 

第二章现状概况

一、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德清,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西部,居天目山东北,东苕溪中游,东邻桐乡,南毗余杭,西界安吉,北接湖州,东西长54.75KM,南北宽29.75KM,面积947.93平方公里,属太湖流域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二)地形地貌

县境处于浙西北低山丘陵区与浙北平原区边缘,地势西高东低,坡度自西向东逐渐缓平。

全县丘陵山地面积占38.4%,水域面积占10.7%,平原面积占50.9%,素有“四山一水五分田”之说。

1、丘陵山地

全县丘陵山地面积364.03平方公里,呈西南至北东方向伸展,海拔最高为745米,为天目山脉北支余脉,群山连绵,林木葱郁,以中外闻名的旅游避暑胜地莫干山为代表。

主要山地集中在西部山区,山体可分为低山侵蚀剥蚀构造地貌和丘陵侵蚀剥蚀地貌两种类型。

分布于与安吉县、余杭县、湖州市接壤的筏头乡、莫干山镇和武康镇的对河口村等地的山体由低山侵蚀剥蚀构造地貌构成,山脊呈西南至北东走向,山势陡峻,切割深,V字型山谷发育,地形坡度在30°左右,相对高度近200M。

山体除银顶山一带由燕山期中细粒花岗岩组成外,其余由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组成。

分布于筏头乡、武康镇、洛舍镇、三合乡的部分地区由丘陵侵蚀剥蚀地貌构成,山脊线走向北东,顶峰馒头状,地形坡度平缓,沟谷开阔。

山体以沉积岩为主,火山岩次之。

著名避暑胜地莫干山为西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地带的屏障,低山与丘陵交接地带有侵蚀岩溶地貌分布,范围仅在武康镇的三桥和莫干山镇铜官山一带。

2、平原

全县平原面积(包括水域)583.9平方公里,按成因分为湖海沼淤积平原和冲湖积平原两类。

位于东苕溪以东地区属湖海沼淤积平原,面积43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河流交织成网,漾荡星罗棋布,局部地区有低山丘陵点缀,海拔不过3~5M。

第四纪全新世湖海沼堆积物厚度10~55M,为灰黄色亚粘土、亚沙土。

在大海漾等地有湖沼沉积泥炭,属杭嘉湖平原西北边缘。

冲湖积平原分布于武康镇、乾元镇、洛舍镇、三合乡之间,东苕溪贯穿全境,湘溪、余英溪、阜溪注入东苕溪,面积145.9平方公里。

地势除三合、武康、乾元外,其余均开阔平坦。

沉积物以河流冲积、洪积成因的沙砾、细沙土、亚沙土、亚粘土为主,下部有海积淤泥质亚粘土层。

近丘陵地带边缘,尚有小面积风化残坡积物堆积。

3、主要水系

全县有水域面积1.01万公顷,其中河港0.32万公顷、湖泊0.45万公顷、池塘0.13万公顷、水库0.04万公顷、渠道0.07万公顷。

县境东部以湖泊、河港、池塘居多;西部以溪潭、山塘、水库为主。

全县分东苕溪、运河两大水系。

(1)东苕溪水系

东苕溪发源于临安东天目山,流经余杭后入德清县三合乡康家山,折北偏东至德清大闸,长21.65公里,河床标高(吴淞高程,下同)2.3~0.1米,底宽4~33.5米;经导流港段长13.06公里,河床标高1.7~1米,平均底宽30米。

东苕溪在德清境内有湘溪、余英溪、阜溪、愚溪、埭溪等5条支流。

湘溪源流主要有3条:

一支由坞淡岭经大坞、象跃,至上柏入湘溪港;一支由河埠岭经农林鸡山岭、城山乌子岭,至水桥与坞淡岭会合入湘溪港;一支由余杭客水经冷水坞、芮家坞、凤燕村入湘溪港。

湘溪流域面积157.9平方公里,干、支流全长33.45公里;余英溪源出铜峴山,上游有发源于后坞五指山的双溪,安吉老虎山的合溪、大岗顶的阮公溪,百家坞的盘溪,上皋坞的石扶梯水,莫干山乡石颐山的石颐水。

诸水皆入对河口水库,经水库调节后,分两支流入东苕溪、导流港,流域面积184.3平方公里,干、支流全长71.3公里,其中对河口水库至武德闸河段长19.25公里;阜溪发源于莫干山剑池,经莫干坞、庾村、三桥埠至沈南山与余英溪会合,在武康镇王母山入导流港,流域面积124.45平方公里,干、支流全长54.75公里;埭溪发源于莫干山北麓,源头有莫干山镇的碧坞、福水、横岭、斗蒋坞、石山村等5条水流,皆汇集于湖家埭,从东北出县境入湖州市郊导流港。

埭溪在县境流域面积54平方公里;愚溪发源于三合大竹山姚头里,东流经杨坟入东苕溪。

东苕溪水系除东苕溪干流外,其余均属地区性溪流,源近流短,汇水面小,河床比降大,溪流湍急,下游常有泥沙淤积。

(2)运河水系

主要由东、中、西3条支线组成。

运河东线俗称大东港。

从禹越镇四通桥入县境,经水磨墩、白马高桥、油车高桥,至新市镇南柵与十二里塘港会合,东流入含山塘港,长12.55公里;运河中线从新安镇入县境,经洪亩漾、新安高桥、连接太师漾、荷叶浦、三角漾、韶村漾与东塘河汇合,流入十二里塘港,长11.65公里;运河西线俗称十字港,从雷甸武林头入县境,穿黄婆漾、大海漾、越平政、茅山、蔡家高桥,在山水渡与龙溪会合,长16.8公里。

(3)主要漾潭分布情况

东苕溪水系和运河水系两大水溪纵横交叉,孕育了“七大潭、八大漾”,其中300亩以上数十个,千亩以上德清东部有5个,中部有6个,以苎溪漾最大,下渚湖、洛舍漾次之。

全县诸多潭漾犹如天然水库,起着蓄水、分洪、灌溉、航运作用,有利于水产养殖和旅游开发。

漾潭名称

面积(亩)

所在乡镇

水深(米)

水源地

漾潭名称

面积(亩)

所在乡镇

苎溪漾

2531

新市

2~4

东苕溪

淘箕漾、长山漾

1332

新安

下渚湖

1890

三合

1.5~2

湘溪

陆里漾

新市

洛舍漾

2175

洛舍

东苕溪

大麦漾、牛头漾、汤公漾

雷甸

半潭漾

乾元

大海漾

1313

雷甸乾元新安

韶村漾

1170

新市新安

百亩漾

1249

禹越

西葑漾

1046

新安

黄婆漾

1221

雷甸

仙家漾、长漾

1030

钟管

(三)四季气候特征

特征

四季

平均气温(°C)

季风

日照

(小时)

平均降水

平原

山区

莫干山

雨雪量(毫米)

占年降水(%)

雨雪日(日)

春季

15.4

14.6

13.1

偏东风为

412.2

386

28

42~49

夏季

28.3

27.0

25.7

东南风为主

591.8

510

37

35~46

秋季

17.3

16.3

14.5

前期多东北风,后期多西北偏西风

452.3

303

22

32~36

冬季

3.4

2.8

3.0

盛行偏北风

363.2

179

13

28~34

(四)野生动植物

德清县境属东洋界动物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以农田动物群为主,377余种,其中蟒蛇、白鹤、鸳鸯、青脚鹬、水獭、灵猫、獐、小麂、穿山甲等为珍惜动物。

植物种类繁多,528余种,仅高等植物就有500余种。

其中水杉、银杏、金钱松、鹅掌、三尖杉、浙江樟、红豆杉、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兰、紫茎、厚朴、凹叶厚朴、浙江楠等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植物。

二、历史沿革

德清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县境周初隶吴,春秋属越,越灭属楚。

秦汉两代,为乌程、余杭县南疆北境。

三国入东吴版图,吴黄武元年(222),武康立县,初名永安。

晋太康元年(280)改永安为永康。

太康三年改名武康。

唐天授二年(691),析武康东境17乡立德清县,初名武源,景云二年(711)改名临溪,天宝元年(742)又改名德清。

此后,两县长期并存。

1958年,武康并入德清县。

德清地灵人杰。

据历代史书记载,吴憾山曾是吴王夫差伐越筑垒之处、越王勾践曾在新安屯兵、下渚湖旁防风山是古防风国所在、范蠡师计然居住德清计岘山,计筹山也因此得名、沈约世代居住于此,成为武康显赫一时的名门旺族。

孟郊、姚思廉、管道升、胡渭、俞樾、戴望、沈西苓、赵紫宸、俞同奎、史沛堂、……,德清人才辈出,“习俗薰染,典制彬蔚”,积淀了渊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温文儒雅的民俗民风,同时带动了德清经济的发展,“名山之胜、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的德清享誉海内外,德清县的武康、新市以及武康的三桥埠、上柏等被列入著名城镇之中。

三、社会经济状况

德清县辖9个镇、2个乡,总面积为947.9KM²,总人口为42.4万。

2003年实现GDP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完成财政收入10.15亿元.经过经济结构调整,一、二、三产更趋合理,比例为10.6:

56.8:

3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98元,农民人均收入5716元,进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和中国科技百强县、浙江省首批小康县之列。

社会经济呈现出: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农业经济通过“减粮、扩经、调养”,特种水产、早园笋、畜禽、桑蚕四大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花鳖、青虾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工业产业中生物(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粮油食品、新型建材四大支柱行业发展迅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主导行业和传统行业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已有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6家;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另有论述),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证券及中介服务业进一步壮大;经济发展模式明显变化,出现了以引进外来资金企业为主的外力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全县经济格局从东高西低转变为东部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西部经济高速发展,东部西部齐头并进的局面。

——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进一步加快

武康镇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镇规划进一步完善,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实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数字德清”框架基本构筑,新增绿化造林面积800余公顷,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得到整体推进,城市化水平达到42.9%以上,城镇发展出现西部县城中心(武康、乾元)加快集聚、规模迅速提高,东部经济强镇(新市、洛舍、钟管等)凸现的局面。

——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结合;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布局和结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率继续居地区之首;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六届“莫干山国际登山旅游节”和乾元乾龙灯会、新市蚕花庙会、洛舍钢琴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线和美化村庄”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依法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社会稳定。

四、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概况

追踪审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了二十多年的中国旅游业,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不难发现,旅游业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悄然而深刻的变化。

其最明显的变化就大势而言,体现在:

旅游市场的需求已经从“走马观花式”单纯的观光旅游变成集观光、消遣、度假等多重需求的休闲游;旅游产品的结构已经从内容单一,以一景一点为主变成多景多点相联,区域性推出的能承担多重功能的综合型产品;旅游市场经营的追求正从增量模式转变为效益模式。

因此,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将成为旅游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

回顾我国对旅游业的开发和培育,旅游业不仅拥有了相当大的产业规模,旅游经济成为消费领域的新热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许多地区,旅游已经成为农村脱贫致富,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成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就业渠道的龙头产业。

我国旅游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步入全面加速期,发展势头强劲。

2002年,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9791万人次,同比增长9.9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03.90亿美元,同比增长14.57%;接待国内旅游者8.78亿人次,同比增长14.57%;国内旅游收入3878.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1%;国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660.23万人次;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55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3%,高出我国各族人民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

由于“非典”疫情的严重影响,2003年,全国入境旅游人数9166.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38%;入境过夜旅游者3297.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41%;入境外国旅游者1140.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5.15%。

根据2003年入境旅游者花费抽样调查结果测算,2003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为174.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61%。

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全省旅游经济经受住了伊拉克战争、非典、盛夏高温等天灾人祸的严峻考验,各项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

2003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80.83万人次、创汇8.7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1.5%和6.0%;接待国内旅游者8429万人次,收入695.3亿元人民币,增长5.1%和9.7%;旅游总收入767.7亿元,增长8.1%,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9200亿元的8.34%。

全省有组织公民自费出境旅游168653人次,增长7.1%。

(二)德清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凭借着莫干山——我国四大避暑胜地的独特资源优势,莫干山的观光旅游不仅起步早,形象鲜明,而且度假休闲旅游也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在周边地区(余杭、桐乡、安吉、湖州)旅游的强势夹击下,2003年,德清接待旅游总量仅84万人次,占湖州地区的11.43%,几乎被淹没在乌镇、西塘、南浔、安吉大竹海、浙西大峡谷、火山大石谷以及嘉兴、湖州、杭州的江南蚕乡风情游,杭州、安吉的青山绿水生态游,嘉兴、湖州、杭州、绍兴的水乡古镇逍遥游,湖州、无锡、苏州的环太湖风情游等新兴的专项、专线旅游的促销声中。

德清旅游之所以滞后于周边地区,甚至滞后于本地的其他产业,

一是莫干山景区景点相对老化,接待设施相对陈旧以及管理体制的制约,产品单一,功能单一,固有的品牌优势对德清旅游很难起到带动作用;

二是视野不够开阔,对德清优质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人文资源缺乏质的认识,未能提出打造属于德清自己的主题突出、鲜明、响亮的新品牌、新形象,以至很难迎合现代“新旅游者”的需求;

三是旅游产业不发达,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缺少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服务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旅游饭店、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便捷舒适的旅游通道,很难激起旅游者的旅游欲望;

四是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小,产业地位上不去,缺乏旅游开发中的协调能力,反之制约了旅游的发展。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一)旅游资源单体的总数和级别

根据2003年5月公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通过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德清县共有旅游资源单体272个,其中莫干山避暑气候地、莫干山别墅群、三合乡的下渚湖湿地为五级,占资源单体总数的1.10%;被确定为四级的资源单体有莫干山竹海、莫干山白云馆、莫干山风景区武陵村景区的武陵村、新市古镇等4个,占资源单体总数的1.47%;三级资源单体41个,占资源单体总数的15.09%,三级以上资源单体48个,占资源单体总数的17.64%,二级资源单体86个,占资源单体总数的31.62%,一级资源单体126个,占资源单体总数的46.32%,无等级资源单体12个,占资源单体总数的4.42%。

(二)旅游资源单体的类型与分布

272个资源单体中八大主类分别为地文景观类16个、水域风光类21个、生物景光类24个、天气气象与特殊景象类8个、遗址类22个、建筑与设施类144个、旅游商品类19个、人文活动类18个,共涉及23个亚类、40个基本类型。

德清县共有9个镇、2个乡、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分布在莫干山景区、新市镇、武康镇、三合乡、乾元镇、筏头乡等乡镇。

莫干山风景区共有旅游资源单体总数68个,占全县资源单体总数的25.00%;其中五级单体2个,占全县五级单体总数的67%;四级单体3个,占全县四级单体总数的75%;三级单体26个,占全县三级单体总数的54.17%。

其以五级单体莫干山避暑气候地的自然风光、避暑气候为主体,而由此形成的周围的一系列人文的旅游资源类型,如因名人游览留下的踪迹而形成的莫干山别墅群(五级单体)、白云山馆、武陵村(四级单体)以及9个三级旅游资源单体。

新市镇共有单体23个,占全县单体总数的8.46%;四级单体1个,占全县四级单体总数的25%;三级单体5个,占全县三级单体总数的10.42%。

其主要以四级旅游资源单体新市古镇为代表,兼以周边一些遗址类、特色人文活动类三级旅游资源单体,如蚕花庙会、残庐泉币室、新市镇市河、赵紫宸等,从而形成了江南水乡古镇特有的风貌。

武康镇共有旅游资源单体总数58个,占全县单体总数的21.32%;三级单体3个,占全县三级单体总数的6.25%。

旅游资源单体总数较多,但单体等级普遍较低,其主要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如三级单体游子吟和孟郊。

而一些现代建筑设施单体体现出城市正走向现代化。

三合乡共有单体总数17个,占全县单体总数的6.25%;其中五级单体1个,占全县五级单体资源总数的33%,三级单体6个,占全县三级单体总数的12.50%。

主要以五级单体下渚湖湿地为主,以及下渚湖、下渚湖鸟类气息地等三级单体形成的以湿地生态环境为主体的旅游资源。

乾元镇共有单体总数26个,占全县单体总数的9.56%;有两个三级资源单体分别是:

俞平伯(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其父诗人)、作家俞樾(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

筏头乡共有单体总数14个,占全县单体总数的5.15%;其他乡镇共有单体总数83个,占全县单体总数的30.51%,四、五级单体没有;三级单体6个,占全县三级单体总数的12.50%。

二、旅游资源评价结果

德清全县旅游资源按国家最近颁布的资源分类标准衡量,从整体看,旅游资源类型较为全面、丰富,但资源要素价值普遍较低。

除莫干山、新市、下渚湖和防风山、赵孟頫墓等少数人文资源有较高知名度外,其他资源的影响力赋值也较低;同时,因改革初期,强污染的二产发展未受到节制,形成县城内的环境污染,特别是东部水域的污染状况已在中度以上,加上水道和水系工程保护力度不够,使旅游资源单体评价中的附加值部分大多呈负值。

给旅游开发增加了难度,在旅游发展战略中应特别注重资源整合中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德清县西部山丘型旅游资源较丰富,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特别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莫干山景区,竹林茂盛,生态尤佳,不仅自然风光具有极高的游览观赏价值,且近百年来建成的体现世界各地建筑风貌并留下许多近代历史名人影踪的近200幢别墅,也使莫干山成为极有价值的“人文山”;其与庐山、北戴河、济公山庄并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的影响力更使莫干山周围的山谷、山林、山丘和景点产生名山辐射和溢出效应,具有山上山下、山与山之间的联动开发的可能性。

下渚湖区湿地面积大,周边资源较为丰富,三合乡不仅可做出以生态湿地型的旅游度假区;由于还有较丰富的民俗文化可挖掘,可加以重点开发。

东部水网密集,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特色农业有相对规模,可在改造水网生态环境的同时,结合各镇特色农业建设,开发参与性、趣味性的水网游览休闲项目;同时,散落在东部水乡的人文资源也可以在整合中得到旅游价值的提升,让旅游者行在水乡,玩在水乡,游在水乡,住在水乡,休闲在水乡,充分体验江南水乡休闲度假的乐趣。

乾元镇、新市镇虽然在建设中损坏较大,遗存的完整性不够,但在被保留下来的古镇的部分建筑基础上,可通过文化挖掘和氛围营造等手法,精心编织江南小城故事,重现江南小城情趣,开发成为文化氛围浓厚,商业环境良好,娱乐设施完善,餐饮美食独特的假日休闲文化旅游胜地。

 

第四章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德清的旅游发展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