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中图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878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中图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中图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中图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中图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中图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中图版必修1.docx

《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中图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中图版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中图版必修1.docx

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中图版必修1

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A卷

(中图版必修1)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如果一个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该物质就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  )。

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解析 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当脱去两个磷酸基后,剩下的部分是由一分子的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

答案 A

2.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的平衡中,这对生物的意义是(  )。

A.构成了生物体内稳定的供能环境

B.保证了生物体内的能量供应

C.使生物体内的能量不至于流失

D.保证了生物体总是处于生长状态

解析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ATP含量始终保持相对恒定,保证了生物体内的能量供应。

答案 B

3.下列关于糖类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之一

B.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元是所有生物体的贮能物质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导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糖类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存在种类及其生理作用。

解析 淀粉和糖元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贮能物质。

答案 C

4.下图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正确的图解是(  )。

解析 酶可以有效降低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

酶降低的活化能=没有酶催化所需的能量-有酶催化所需的能量。

答案 B

5.下图所示,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mL浆糊。

A、C中各注入2mL清水,B、D中各注入2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保温5min钟后分别滴入碘液,最可能不变蓝色的是(  )。

解析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它能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50℃时唾液淀粉酶可能已失活。

答案 B

6.下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  )。

A.水培的洋葱叶

B.生长的柳树幼叶

C.培养的衣藻

D.秋冬的银杏落叶

解析 图②的结果显示无叶绿素a和叶绿素b,A、B、C项的细胞中都含有叶绿素,只有D项,几乎不含叶绿素。

答案 D

7.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B.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解析 叶绿体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又是由一个个类囊体堆叠而成的。

基粒与基粒之间是呈液态的基质。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存在于类囊体的薄膜上,这些色素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答案 A

8.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选项错误。

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B选项错误。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选项错误。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D正确。

答案 D

9.伴随着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发生的物质变化是

(  )。

①2H2O―→4H++4e-+O2 ②NADP++2e-+H+―→NADPH ③ADP+Pi―→ATP ④CO2+H2O―→(CH2O)+O2

A.①④B.①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C

10.用14C标记参加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可以了解光合作用的哪一过程

(  )。

A.光反应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B.暗反应不需要光

C.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过程

D.光合作用中能量的传递过程

答案 C

11.在夏季中午光照最强的情况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略有下降。

这时,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

A.上升,下降,上升B.下降,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上升D.上升,下降,下降

解析 光照强度和CO2的量影响光合作用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当中午光照最强时蒸腾作用也最旺盛,这样使细胞失水过多,导致气孔关闭,从而使叶肉细胞内的CO2缺乏,阻碍了CO2的固定,使叶肉细胞内的C3产生量降低,但此时C3的还原仍在进行,这样C5仍能产生,使C5含量升高。

由于C3的降低,ATP的用量也逐渐减少,但此时光反应仍在进行,叶肉细胞内的[H]和ATP仍在产生,所以ATP的含量升高。

答案 C

12.将二氧化碳用同位素标记,然后用于光合作用,那么光合作用产物中可以找到标记氧的是(  )。

A.糖和氧气B.糖和水

C.氧气和水D.糖、水和氧气

解析 根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分析各元素的来龙去脉:

14C18O2+3H2O

(14C3H

O)+3H

O+O2。

生成物3H

O又可参与光反应生成18O2,故光合作用产物中可以找到标记氧的是糖、水和氧气。

答案 D

1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叶绿体离开叶肉细胞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温度降到0℃依然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C.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要转移给ADP形成ATP

D.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催化作用

解析 虽然一般植物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0~30℃,但像雪莲等植物可在0℃环境下正常生活;叶绿素吸收的光能在光反应中传递给高能化合物ATP(ADP+Pi+能量

ATP),才能用于暗反应;植物体内的一切生理生化反应几乎全有酶的参与,光反应和暗反应更离不开酶的催化;大量实验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单位,在一定条件下,离体的叶绿体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A

14.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用有关材料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

A瓶注入煮沸的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1L;B、C瓶注入未经煮沸的质量浓度为0.1g/mL的葡萄糖溶液1L;向A、B瓶中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C瓶中不加入酵母菌培养液;向A瓶中注入液体石蜡油;3个瓶中放入温度计,并用棉团塞住瓶口,以固定温度计并保证保温瓶通气。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A瓶中的溶液煮沸并注入液体石蜡油主要目的是杀死杂菌

B.24h后温度计的读数B>A>C,说明了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C.倒掉石蜡油,闻一闻A瓶内有酒味,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

D.C瓶是对照组,A、B瓶是实验组

解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也可以以释放能量多少、酒精的有无、CO2释放的多少为实验指标,为防止外界环境变化对实验的影响,故设计了对照实验C,A、B瓶又形成了对比实验。

溶液煮沸并注入石蜡油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无氧条件。

答案 A

15.在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此过程不生成(  )。

A.ATPB.乳酸

C.三碳化合物D.CO2

解析 在密闭容器内,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生产酒精,产物是CO2、酒精和能量(ATP),中间产物有丙酮酸,所以A、C、D可以生成。

答案 B

16.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氧化总过程中,完全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

A.丙酮酸和水形成CO2和[H]

B.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C.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D.丙酮酸转化成乳酸

解析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把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H]和少量能量。

答案 A

17.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为N。

在安静情况下,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的CO2量是(  )。

A.

NmolB.3Nmol

C.6NmolD.12Nmol

解析 考查细胞呼吸中CO2的释放情况。

酵母菌无氧呼吸反应式为: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故产生NmolCO2需消耗N/2molC6H12O6;人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有氧呼吸,即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故消耗N/2molC6H12O6会产生3Nmol的CO2。

本题需要注意的是人只在有氧呼吸时才能产生CO2,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答案 B

18.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B.光合作用过程中NADP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NADP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解析 据图分析a为H2O,b为CO2,①为光反应水的光解,③为暗反应CO2的固定与C3的还原,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生成的ATP的量最多,④为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ATP较少。

答案 D

1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总是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细胞呼吸中被消耗

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细胞呼吸

D.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解析 无光照时只能进行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叶肉细胞中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细胞呼吸,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只能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 B

20.在农业生产上,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其主要原因是(  )。

A.充分利用阳光B.充分利用土壤肥力

C.充分利用土壤水分D.增加了植株的数目

解析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该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射到农作物上,尽量少的照射到空地上,并且要尽量避免农作物互相遮光。

这就是说种植农作物既不能过稀,又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使农作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的目的。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40min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和温度关系的是________。

解析 通过具体题目综合考查酶的特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底物、温度、pH)。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但也受到其他条件的影响。

胰蛋白酶只能催化水解蛋白质,即底物是蛋白质,这是酶的专一性;把酶和底物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底物全部分解,这是酶的高效性;若增加酶的浓度可以明显加快酶水解底物的速率;每一种酶的催化作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弱碱性,当将其放入pH为2的环境中,酶将失去活性;同样绝大多数酶催化作用也需要一个适宜的温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亦不相同,故出现如图C所示的曲线变化,但温度过高,酶也将失去活性。

答案 

(1)蛋白质

(2)底物的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

(3)见下图

(4)不变 在pH为2时酶已经失活 (5)C

感悟:

特别注意增加酶浓度后使反应速率加快,但不改变平衡点,反应结束后生成物的量与先前一样。

22.(10分)科学工作者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叶绿体,放入含有ADP、磷酸盐以及含[H]的载体等物质的溶液中,并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绘成下图,请根据曲线各段特点回答问题。

(1)AB段由于缺乏CO2,使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___不能进行。

因此,无有机物生成。

(2)BC段在提供了CO2之后,由于AB段已积累了大量的________,所以有机物能够快速合成。

(3)CD段在无光照条件下,由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_无法进行,又由于AB段所积累的物质被________,使有机物生成量逐渐下降至零。

解析 由题目获取的主要信息有:

①此坐标图表示随时间变化有机物生成量的变化;②AB段处于有光照但无CO2的条件下,结果无有机物生成;③BD段处于无光照有CO2的条件下,结果开始(BC段)有机物生成量增多,但随后(CD段)有机物生成量又下降。

解答本题,应注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密切联系。

(1)AB段,有光照,能进行光反应,生成[H](NADPH)和ATP。

但无CO2,不能进行暗反应,因此无有机物的生成。

(2)BC段,无光照,不能继续进行光反应,也就是不能继续生成NADPH和ATP。

但有AB段生成的NADPH和ATP,因此,在有CO2的条件下,暗反应还是照样能进行。

所以有有机物的生成。

(3)CD段,仍然无光照,光反应仍然不能进行,新的NADPH和ATP无法继续生成,而AB段积累的物质(NADPH和ATP)被逐渐用完。

所以有机物生成量逐渐下降,直至为零。

答案 

(1)暗反应 

(2)[H](NADPH)和ATP

(3)光反应 逐渐用完

23.(10分)下图所示为植物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图中B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处于A点时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情况下CO2的吸收量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曲线CD段说明__________________,Ⅰ曲线所代表的植物对CO2利用的特点是________,Ⅱ曲线所代表的植物体内固定CO2的物质是________。

(4)除了图中所示因素以外,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必须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供应。

解析 甲图研究光照强度、温度与CO2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关系,乙图研究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对照曲线图分析作答。

答案 

(1)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呼吸作用

(2)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不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加强 能够用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 五碳化合物(C5)

(4)矿质元素(或矿质元素和水)

24.(10分)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所述:

①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在研钵中,加入丙酮、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②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滤纸上的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③把画了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结果实验失败,请指出其错误所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蔬菜不同叶片在叶绿素含量上的区别,选择了新鲜菠菜的“绿叶”、“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色素层析结果如图,请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表。

组别

滤纸

条编号

判断依据

绿叶组

嫩黄叶组

  

解析 

(1)剪碎后再研磨才能缩短研磨时间;连续重复画线会使滤液细线变粗,分离后色素带重叠,应风干后再重复画线;摇晃会使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使色素溶于层析液中而得不到色素带。

(2)嫩黄叶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少,而绿叶含叶绿素较多,所以分离的色素带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色素带应宽些。

答案 

(1)①不应用完整叶片而应剪碎

②不应连续迅速重复画线,而应干燥后重复画线

③不应摇晃以免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2)

A

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宽

B

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