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课程设计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5814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docx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工程课程设计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docx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

《地下结构工程》

课程设计

项目名称:

大瑶山隧道施工与支护设计及稳定性评价

设计时间:

年月日~月日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北京科技大学

2014.5

6附图........................................................................................................................................18

1工程概况

通过专业绘图软件AutoCAD绘制的大瑶山隧道平剖面图如图1.1所示。

大图见附图。

该隧道是双线铁路隧道,位于京广线坪石至乐昌段,是京广线上的关键工程。

隧道全长14.295km,设计宽约11m,高约9m。

埋置深度为70~500m,最大为900m。

隧道穿越瑶山山区和武水峡谷,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2隧道区域地应力

铁道科学院西南研究所做的现场地应力测试结果列入表2.1~表2.3中。

地应力测量位置见图1.1。

表2.1滑石排1号试验洞初始应力

主应力

应力/MPa

方位角/(º)

倾角/(º)

σ1

38

N88W

60

σ2

21

N54W

-26

σ3

13

S33W

-15

表2.2滑石排2号试验洞初始应力

组别

主应力

应力值/MPa

方位角/(º)

倾角/(º)

第一组合

σ1

13.3

NE10

40

σ2

5.7

SW29

49

σ3

4.1

SE72

9

第二组合

σ1

13.7

NE32

45

σ2

8.1

SE38

19

σ3

4.8

SW68

89

说明:

1.方位角、倾角是按以测点为原点的坐标计算的,X指北、Y指西、Z指上。

2.倾角为正是仰角,负者为俯角。

表2.3滑石排1号试验洞应力分量表

σx/MPa

σy/MPa

σz/MPa

τxy/MPa

τxz/MPa

τyz/MPa

-24.0

-15.0

-33.6

-2.8

6.1

6.2

图1.1隧道地表等高线和泡面图以及地应力测试位置图

在该处最大主应力为38.4MPa,约为滑石排2号初始应力的3倍,其方位角为NW88°。

大致垂直与构造线,与构造应力基本一致,同时也与地形有关,在应力量级方面考虑该处埋深只有600m,自重应力不会超过24MPa,因此该处构造应力占比重很大。

从上述两个试点来看,大瑶山隧道围岩初始应力较高,在隧道稳定性分析中,不应采用最大主应力考虑,如以隧道纵轴为X轴,往广州方向为正,Y、Z轴按右手法则取向,则六个应力分量如表2.3。

上述数据中,σ1的大小、方向非常接近,σ2、σ3差别大,但其值相差不大。

考虑地质差异,可以认为上述数据具有代表性,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应力条件。

应力状态与地质条件的关系见图1.1。

按山高为750m来考虑,γh=15.6MPa,其中h=750~160=590m(160m为测点标高),γ=26.5kN/m3。

按覆盖层厚度计算应力大于实测应力,因此可以认为该处初始应力主要是自重应力引起的,构造应力为次要的。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简介

3.1岩性

大瑶山隧道进出口两端为震旦、寒武系浅变质碎屑岩,中部为泥盆统桂头群砂砾岩、砂岩、页岩及东岗组的白云岩、灰岩、白云质灰岩。

这些岩石是一套以硅质、泥质为胶结物的碎屑岩系,经加里东构造运动,发生了区域变质。

两个时代的岩体的组成基本相似。

在较大规模的岩脉侵入带中,有的岩层发生了石英岩化的现象。

上述岩石呈互层状。

岩层的单层厚度一般为20~50cm,厚者达1~2m,薄者仅1~5cm。

浅变质岩中发育有三组或三组以上的节理,其产状和性状受局部构造的影响。

岩体中的体积节理数Jv值是单位体积各组节理条数的总和。

是评价岩体节理密度和可能被切割单元岩块大小的一种指标。

据统计:

厚层至巨厚层砂岩,板岩的Jv=8~13条/m3、中厚层砂岩,砂质板岩Jv=8~20条/m3、薄层板岩Jv=13~25条/m3、风化破碎岩体Jv≥30条/m3。

隧道围岩的岩石力学特性见表3.1。

 

表3.1大瑶山隧道浅变质岩系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

岩石

指标

灰绿色石英岩

灰绿色长石

砂质板岩

泥质板岩

岩体

砂岩

板岩

容量/

2.73

2.71

2.69

2.70

孔隙比/%

1.7

2.6

单轴抗压强度/MPa

75.1~96.8

87.3

58.5

抗压强度

/MPa

11.7

9.3

5.1

岩体粘聚力C/MPa

2.1

1.8

1.5

岩体内摩擦角φ/(°)

51

48

42

静弹性摸量E/GPa

85.4

68.8

42.0~65.7

12.8~23.4

泊松比μ

0.20

0.23

0.25~0.30

动弹性摸量Ed/GPa

60~90

45~80

40~98

纵波速度Vp/ms-1×103

5.6~6

5~5.4

3.8~5.2

4~6

3~4.5

3.2构造

图3.1显示了大瑶山隧道地质剖面图。

由此可见,隧道处于湘桂径向斜构造的东侧,南岭东西经向构造带的南缘,越北山字型的脊柱部位。

因此,隧道地处多种构造体系,区域构造比较复杂的复合交接带。

隧道穿过复式褶皱瑶山北斜的东翼,马寨背向斜的北端。

这些褶皱均呈紧密的向斜倒转状,轴向NEE至近SN,部分轴向NW。

图3.1大瑶山隧道地质剖面示意图

3.3不良地质

隧道通过区存在大量小断层。

只要有适当的超前地质预报措施,注意及时按反馈信息进行支护修改即可。

3.4水文地质

隧道区围岩主要是灰绿色石英砂岩、灰绿色长石、砂质板岩、泥质板岩,经测定其渗透系数不大,结构面(节理、裂隙)中水量并不丰富。

隧道所在地区,全年降水量较大,有紧邻武水峡谷,设计、施工中应注意防水,拟采用1.5mm厚的PVC做防水层。

4设计内容

大瑶山隧道设计的内容包括隧道设计分区、不同分区的隧道围岩分级、隧道支护选型、隧道开挖和支护设计、隧道稳定性评价等内容。

隧道开挖和支护的设计是设计的主要内容,具体的设计图通过专业绘图软件AutoCAD绘制。

4.1隧道设计分区

根据隧道通过区地质条件,将支护分成两地段来设计。

4.2进出口段(约100m)设计

4.2.1隧道围岩分级

采用地质力学分类,对铁路隧道进行围岩分级。

(1)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隧道进出口岩石的抗压强度均在60MPa以上。

围岩判为极硬岩。

(2)岩体的完整程度。

岩体的体积节理数Jv大于30条/m3。

且节理多以风化型为主。

完整程度判为破碎。

(3)基本分级。

依据上述两项判断,进出口段的围岩定为Ⅳ级围岩。

(4)基本分级的修正

①地下水的分级

地下水的分级由下表确定

 

表4.1地下水状态的分级表

级别

状态

渗水量

干燥或湿润

<10

偶有渗水

10-25

经常渗水

25-125

说明:

上表中渗水量的单位是L/(min*10m)。

②地下水对围岩级别的修正:

表4.2地下水影响的修正表

围岩级别

地下水分级

③围岩初始应力影响的修正:

表4.3初始应力影响的修正表

围岩级别

初始应力状态

极高应力

Ⅲ或Ⅳ①

高应力

Ⅳ或Ⅴ②

说明:

①围岩岩体为较破碎的极硬岩、较完整的硬岩时,定为Ⅲ级;围岩岩体为完整的较软岩、较完整的软硬互层时,定为Ⅳ级

②围岩岩体为破碎的极硬岩、较破碎及破碎的硬岩时,定为Ⅳ级;围岩岩体为完整及较完整软岩、较完整及较破碎的较软岩时,定为Ⅴ级。

综上所述,考虑地下水和地应力的影响,将该段围岩定为Ⅲ~Ⅳ级围岩。

4.2.2支护选型

考虑围岩条件、经济条件、建成后的运营条件,初期支护采用锚喷网支护;二次支护采用整体式模注混凝土衬砌,衬砌采用等截面曲墙式衬砌。

截面厚40cm,混凝土强度为C30。

4.2.3稳定性计算

4.2.4支护与开挖设计

1、支护设计图:

通过AutoCAD绘制的进出口段隧道支护设计断面图如下图4.1所示。

绘制的大图见附图中所示。

图4.1进出口段隧道支护设计断面图

2、开挖设计图:

开挖采用钻爆法,即全断面机械化一次光面爆破的方法。

开挖设计图如下图4.2所示,大图见附图。

图4.3钻爆法隧道开挖设计图

4.3中部段隧道设计

4.3.1围岩分级

由地质力学分类方法进行围岩分级。

(1)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隧道进出口岩石的抗压强度均在60MPa以上。

围岩判为极硬岩。

(2)岩体的完整程度。

浅变质岩中发育有三组或三组以上的节理,其产状和性状受局部构造的影响。

据统计:

厚层至巨厚层砂岩,板岩的Jv=8~13条/m3、中厚层砂岩,砂质板岩Jv=8~20条/m3、薄层板岩Jv=13~25条/m3。

节理裂隙中等发育,以构造性裂隙为主。

完整程度判为较完整。

(3)基本分级。

依据上述两项判断,进出口段的围岩定为Ⅱ-Ⅲ级围岩。

(4)基本分级的修正

①地下水的分级

地下水的分级由表4.1确定。

②地下水对围岩级别的修正

修正采用表4.2进行修正。

③围岩初始应力影响的修正

修正采用表4.3进行修正。

综上所述,考虑地下水和地应力的影响,将该段围岩定为Ⅱ-Ⅲ级围岩。

考虑工程的重要性及以后的运营条件,采用复合衬砌进行支护。

按照由地质力学分类所给定的复合衬砌选择支护参数。

表6.4列出了Ⅱ和Ⅲ级围岩的复合支护参数。

表4.4Ⅱ和Ⅲ级围岩的复合支护参数表

围岩

级别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厚度

喷射混凝土厚度/cm

锚杆/m

钢筋网

钢架

拱墙/cm

仰拱/cm

拱墙

仰拱

位置

长度

间距

5

局部

2.0~2.5

1.5

30

10

10

拱、墙

2.0~2.5

1.2~1.5

35

35

4.3.2初期支护设计

(1)锚杆:

直径20mm的Q235钢筋、长度为2.0m、间距为1.5m,设置于拱墙和仰拱部位,锚杆用全长砂浆锚杆。

(2)喷射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C30,厚度10cm。

喷射于拱墙和仰拱位置。

4.3.3稳定性计算

按照支护的不同,分两部分进行计算。

1、整体式模注混凝土的计算

1)衬砌荷载的计算

由于衬砌埋深为20m,属于深埋衬砌,计算理论采用基于有界破裂区的计算方法。

这理论是将破裂区内的岩体自重作为隧道衬砌上的荷载,为确定破裂区的范围,必须首先对破裂边界作出假定。

其中以普氏压力拱理论在我国应用最广。

普氏认为,隧道开挖后,顶部岩石失去稳定,产生坍塌,并形成自然拱。

随之,隧道两侧由于应力集中而逐渐破坏。

普氏假定压力拱形状为二次抛物线。

(1)计算压力拱高

2、复合衬砌中锚喷支护的计算

1、理论依据

虽然在轴非对称的情况下,围岩的塑性区位于洞室两侧,喷层两侧回出现剪切破坏,但由于喷层柔性大,容易调整压力,使四周压力比较均匀,因而,喷层仍然是由于四周受压而剪切破坏。

因而可以用剪压破坏理论。

(1)计算塑性区半径

式中:

R——塑性区半径;

——隧道半径取5.5m;

——取90°;

——破裂起始角,其取值按下表:

λ

0.2~0.5

0.5~0.8

ρ

50~40

40~35

 

ρ单位是度,在本工程中,ρ取为45度。

塑性区半径为

式中:

是岩体的摩擦角.

(2)计算锚杆的附加抗力

式中:

——锚杆的直径;

——锚杆钢筋的极限抗拉强度,取380MPa;

——安全系数,取1.2;

——锚杆的间距;

——锚杆的排距。

(3)计算锚固后围岩的C

式中:

——锚杆的抗剪强度;

——岩体的粘聚力;

——锚杆的面积。

(4)计算支护抗力

=0.9MPa

式中:

P——原岩应力,取33.6MPa;

——岩体的摩擦角,取40度

(5)喷层的验算

式中K——喷层的安全系数;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验算后,得到的安全系数为2.3,围岩是稳定。

4.3.4设计图

1.支护设计图:

绘制的支护设计图如下图4.3所示,大图见附图。

图4.3中部段隧道支护设计断面图

2.开挖设计图:

方法同进出口段的开挖设计。

绘制的开挖设计图如下图4.4所示,大图见附图。

图4.4隧道钻爆法开挖设计图

5隧道施工

隧道穿越地区大部分围岩等级较高,岩石较坚硬,为了加快施工速度,保证隧道早日完工,同时也考虑到隧道断面比较大,可以为机械化施工提供足够的工作面。

施工采用全断面机械化一次光面爆破的方法。

5.1光面爆破

5.1.1光面爆破作用机理

光面爆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爆破技术,由于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所以其很快得以推广。

但岩石爆破过程极为复杂,理论研究很不成熟,所以其作用机理也存在不同的解释。

(1)W.I.杜瓦儿和K.S.佩固等人提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相邻炮孔爆炸应力波叠加导致岩石受拉破坏而形成裂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