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华东师大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华东师大版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华东师大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战争
2.1534年—1800年,中国金银比价从约1:
6.36变为1:
15.4,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丝茶外销,大量白银流入B.西人东来,黄金流入欧洲
C.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繁荣D.鸦片走私,中国白银外流
3、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4.中国近代史上,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这种“庇护”所依据的特权是:
A.协定关税权B.自由传教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5、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
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这场“悲壮的斗争”是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
6.下表是清代两个不同时期国家税收的项目及总额。
丁项应属于哪种收入?
乾隆18年(1753)
光绪34年(1908)
甲、土地税
48,057,000两
102,480,000两
乙、盐课
5,561,000两
30,000,000两
丙、国内关税
4,325,000两
900,000两
丁、□□□
0
32,902,000两
A.免役钱B.工商税C.丁口税D.海关税
7、右图漫画寓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派“中体西用”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D.清末预备立宪
8.导致出现右图这一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9.下列企业按其性质进行组合,正确的是
①继昌隆缫丝厂②开平矿务局③轮船招商局④发昌机器厂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
……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
”进步人士所倡导的“体制重组”是指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清末新政
11.孙中山说:
“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
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
”孙中山这一认识基于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2.右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
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3.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14.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
”
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
曰物竞,曰天择。
”
1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B.实行君主立宪的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6.在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其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
A.人文主义 B.进化论 C.启蒙思想 D.经典力学
17.下图曲线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对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研究的人数变化情况。
第二至第五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因素应该是:
A.专制与民主思想的蜕变B.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C.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D.不同文艺流派的产生
18.革命党人陈天华说:
“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民贵君轻B.主权在民C.天赋人权D.君民共主
19.《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
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20.胡绳认为:
“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
”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21、1907年清政府颁布章程规定:
“办理1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给男爵,……办理5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给侯爵”,而几十年前曾国藩、李鸿章等以百战之功才换取侯爵、伯爵之封。
这规定深刻反映了
A.实业救国已成社会潮流B.汉族官僚日益受到重视
C.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剧变D.科举废除文人经商增多
22、观察右边20世纪初期的一幅画,下列各项符合该画主题的是
A.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
B.甲午战争使清朝统治崩溃
C.列强兴起瓜分中国狂潮
D.武昌起义使清朝统治崩溃
23.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B.外国资本不能输入
C.外国商品滞销D.清政府仍闭关锁国
24.有学者认为:
“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
”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
A.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B.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
C.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D.道德上肯定是其主要方面
25.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
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A.国库白银储备
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
D.茶叶出口额
26、光荣革命后,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玛丽的名义宣读了誓词:
“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
A.英国议会B.英国贵族C.英国民众D.英国王室
27、右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28.“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中“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9.19世纪末,欧洲的力量均衡发生了重大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B.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C.日本实现“脱亚入欧”D.美国取代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30.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题,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请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马丁·路德曾经说过: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马丁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A.教皇B.教士C.教会D.领主
32.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
……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B.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而治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33.梁启超曾经这样写道:
“孟子常说: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
……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
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
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
印度呢,能说现在比……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
……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
……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
”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A.前世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当代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有史实作为立论基础
34、1872年成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它经营的原则是由官府掌握企业的用人及理财权,具体业务由商人经营。
80年代初,它开始发售股票,当时在市场上往往以超过票面额的价格为社会所争购。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上海轮船招商局已经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C.上海轮船招商局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特殊结合体
D.上海轮船招商局所需资金部分来自民间资本
3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
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综述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12分)
37.18-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
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
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
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分析两种贸易方式带来的影响。
(6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
38.妇女与教育(12分)
材料二:
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
“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
……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
”
问题:
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39.新陈代谢(14分)
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的命题。
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
……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
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请为文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1分)
(2)你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是什么?
(1分)
(3)为什么说40年代、60年代、90年代“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请以史实说明。
(6分)
(4)经过半个世纪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与19世纪40年代相比有哪些不同?
(6分)
40、龙与狮对望的世界(25分)
1793年的马戛尔尼访华,对大清国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欧洲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后来的史学家普遍认为,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龙与狮对望的世界”。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在马戛尔尼使团启程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培林爵士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写了一封信,告知马戛尔尼勋爵奉命访华。
问题:
(25分)
(1)写此信时,中英两国的基本国情如何?
(4分)
(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两封信反映出哪些差异。
(6分)
(3)请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当时世界形势,选择恰当视角谈谈你对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的理解?
(15分)
上理工附中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摸底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75分)
3分1分1分O分
37.(12分)
(1)特点:
中国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西方对外输出商品的殖民贸易(2分)
38.
水平2:
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但仅能描述历史现象。
·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令,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倡导女权就是重要的一方面。
北京、上海等地女子学校的兴办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这些学校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知识水平和参政意识,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对于这一新事物,也出现了异议,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
这体现了当时新旧教育理念的冲突。
(3)19世纪40年代,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魏源等先进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
(2分)60年代,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设立总理衙门,开展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分)90年代,甲午战败后,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宣传进化论,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2分)
(任写一种即得2分)
40.龙与狮对望的世界(10分)
请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当时世界大势,选择恰当视角谈谈你对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的理解?
观点2分、史实5分、论证组织3分
参考:
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表面上折射的是18世纪末中英两国初结交往的礼仪之异,本质上却反映了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对待世界大势的判断和新形势下外交抉择的差异。
而郭世勋的译文把平行口气译成下对上、外夷对天朝的禀帖口气。
整封译文中谦卑、恭敬的语气反映的是我天朝大国在朝贡体制下对待幕藩那高高在上、洋洋自得的心态。
这封信虽是郭世勋的个人行为,但他代表了大清王朝依然固守传统观念,面对近代国际准则、世界潮流毫无所知,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茫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