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docx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文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从感性向理性认识物候和物候学及相关知识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除了要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相关知识外,还应结合学生实际,重视学生学法指导和加强学生学法训练,深化和拓展学生知识。
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利用的语言的特点。
在设计教法时,我参考了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将学生的旧知识、旧经验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相联系,将学生的课外实践和课内学习相结合,重视从感性向理性的升华,重视学法指导和训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
那,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
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自然现象,认识物候及物候学。
2.抓住要点,理清层次,理解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
三.观看图片,想想这些图片中的景色与季节有什么关系,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四.第一次尝试练习:
假如你是作者,该怎样写这篇文章?
试作简要构思,并列出提纲。
生同桌讨论,师作简要提示。
五.第二次尝试,理清文章层次和条理,辨别说明方法和认识文章的语言特色。
师作方法提示和尝试要求。
1.采用跳读的方式速读课文,理出文章说明的要点。
2.将要点列成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3.找出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要能从文中举出实例。
4.本文语言的特点。
六.指名上黑板板书文章层次提纲。
师指正、点评。
七.认识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特点。
八.通过问题的方式总结本文内容和学习要点。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学有何重要意义?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5.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6.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
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结。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
因此,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
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利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中的写法,加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学完本文,我们知道:
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
那,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
九、学生质疑,先相互释疑,对不懂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师巡视指导。
十、课外拓展:
1.在网上查阅资料,结合地理学上关于地球五带和大气的知识,理解本课涉及到的物候学知识。
2.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对照先前拟定的提纲,看一看有哪些地方没有考虑到,进行补充健全。
3.根据本文所学物候学知识,分团小组拟定“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身”的活动方案,团支部审核后在团队活动中开展。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出示生词(语(Yǔ)言),谁能把这个生词读一读?
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
(嘴巴、说话)
2.CAI课件展示,解题激趣。
(1)CAI课件分别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满天电光闪,说说它们都告诉我们什么?
(2)解题激趣:
你们都能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板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中还会告诉我们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
咱们仔细读读,去发现吧。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
用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看着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每句诗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
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如“告诉”的“诉”单独念第四声,读“告诉”一词时读轻声;“如果”的“如”声母是r,而不是l;“察”是翘舌音,“粗”是平舌音等。
)
3.交流通读诗句的情况:
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个句子。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
(注意轻声音节)
(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注意生字多,名称连续。
)
(3)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啊”变音读n日)
4.正确流利地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自读体会。
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该怎么读呢?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
(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第二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一“逗点”摇着尾巴游动)这是什么?
(逗号)仔细看到底是什么呢?
(小蝌蚪)
(2)引导想像:
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
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
该怎么读好这一节呢?
(3)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第三节)
(1)CAI课件展示一条大鱼:
谁知道这条鱼有几岁呢?
你是从哪句诗看出来的?
该怎么读让大家都知道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呢?
(2)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点评指导。
(第四节)
(1)指名试读,说说这一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什么语言?
(结合讲解“三叶虫”,理解”镶嵌”,简介“喜马拉雅山”。
)
(2)“喜马拉雅山”那高,那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
(3)指名试读,点评指导朗读。
3.回归整体,赛读拓展。
(1)赛读:
把三小节连起来自由练读,比比看谁读得好。
(2)过渡:
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齐读第一节、最后两节诗。
(3)赏读、赛读:
教师边范读边展示CAI课件后,指名赛读整首诗。
(4)拓展:
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
说给大家听。
四,书写指导,练习利用
1.书写指导:
(1)自读生字词,边读边记形,并在组内交流自身记住了哪些字。
(2)在书上描红、练写并点评纠正。
(如“就”右边不能写成“龙”,“诉”不能丢了一点。
)
2.自主选择练习:
1)和同学们互相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收集、观察大自然的语言并记录下来。
(4)把你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编一节诗句写下来,读给大家听。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3
【教学重点】
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二.学习写读书摘要。
三.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
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
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
这是怎样回事呢?
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
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
]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
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
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转变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
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请再进一步思考: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
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
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
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
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身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
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
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学生练习,完成后相互交换阅看,订正、补充,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再将预先准备的写有“摘要”的小黑板挂出,供学生参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师做的“摘要”。
]
《大自然的语言》摘要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
首先是纬度,第第二是经度,第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
(二)继续研讨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
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
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
[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
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
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因此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
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
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
[讨论后归纳。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文介绍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推动农业生产的丰收。
作者举例生动典型,读起来亲切可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学会用课文中或自身的话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作者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3.利用说明文知识解析文章内容,了解利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探究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丰富学生关于物候学方面的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说明文知识解析文章内容,了解利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学生准备:
收集关于天气预报的农谚俗语。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冬天小草是“暗黄”,从“绿绿的”我们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是冬天已经降临。
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会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题目:
大自然的语言(出示投影,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语言”)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萌发méng翩然piān孕育yùn销声匿迹nì风雪载途zài
2.读准多音字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
chāchāichàcīɡuānɡuàn
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Shuāicuīlulàlào
种播-----------耕种连翘-----------翘尾巴
Zhǒngzhngqiáoqiào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2.快速轻声读课文,计论并回答:
A.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化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B.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易于掌握,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经度,纬度,高下差异,古今的差异。
D.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么安排的?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即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经度是地球位置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的因素。
最后一个是时间的因素。
因此是按:
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排列的。
这样使文章条理清楚。
2.说明文为了说明的准确总要采用一些恰当合理的说明方法,你能举出几例吗?
品一品再说说句子的美妙之处!
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
四.质疑问难
下面的句子是原句好,还是改句好,为什么?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改为: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
2.“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改为:
“再过两个月,燕子飞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改为: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在地上。
”
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
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改为:
“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
五.知识拓展
谈一谈下面这几则谚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哈蟆出洞,下雨靠得住泥鳅静,天气晴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说一说下面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所包含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六.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懂得了掌握一些物候知识有利于帮助我们农业生产,通过对本文的品读我们知道了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典雅。
七.布置作业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
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
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八.板书设计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经度,纬度,高下差异,古今的差异.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
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思考: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三)提问:
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利用了哪些词语?
仔细揣摩、品味。
答:
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
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
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2.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讲授新课: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观测手段:
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文中利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7);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
明确答案:
不能。
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
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晚着XX月初: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纬度因素)
如:
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四)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
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三.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
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
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利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中的写法,加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四.课后作业:
以我的卧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