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方案专家论证11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402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方案专家论证1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方案专家论证1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方案专家论证1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方案专家论证1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方案专家论证1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方案专家论证117.docx

《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方案专家论证1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方案专家论证117.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方案专家论证117.docx

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方案专家论证117

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施工专项方案目录

污水、雨水管(渠)深基坑支护施工专项方案

1.主要编制依据

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1.2珠海金湾航空城市政道路二期工程A区一标段设计施工图

1.3本工程地质资料

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2.工程概况

2.1深基坑范围

本标段合同范围内共包含4条道路,全长1449.594m。

属深基坑段为迎河东路GK0+087~GK0+420段D1000污水管道,管道长度518米,开挖深度从5.4m到6.6m。

2.2场地水文地质情况

2.2.1、气象条件

广东省珠海市位于珠江口伶洋西岸,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1993.7mm,其中5-9月降水集中占全年降雨量77%,夏季多台风,易出现暴雨、大风天气。

2.2.2、地形地貌:

原始地貌单元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地貌。

地形上主要表现为:

场地平缓,大部分为近期场平而成。

为待开发城市新区,本标施工沿线原有管道管线较少,深基坑周边无其他建筑及结构物。

2.2.3、地层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地层为第四系土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第四系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1)、填筑土

-1,该层厚0.7~9.66米,平均3.4米,主要由碎、块石混粘性土组成,

(2)、填筑土

-2:

该层厚1.0~3.5米,平均1.95米,主要由吹填的细粉砂组成。

结构松散,密实程度不均匀。

(3)、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广泛分布,层厚较大,可分为淤泥层和粘土层两个大层,淤泥层厚2.0-49.4米,平均34.92m,(雨、污管道工程大都处于该地质层内,因此,管道施工前必须先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管桩处理区管道进行水泥搅拌桩基础地基处理,真空堆载区进行塑料排水板、抽真空,堆载预压,下沉稳定卸载等工艺处理,改善其地层工程特性)。

表1地勘报告中各地层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如下

地层

内摩擦角φ

凝聚力C(Kpa)

天然重度r(KN/m3)

备注

填筑土

-1

12

10

18

填筑土

-2

15

3

18

淤泥

16.1

0.25

16.3

2.2.4、水文条件

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各地层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变化因气候、季节而导,第四系各层处于饱和状态。

地下水位标高在-0.24~3.0m变化。

在本标范围内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不具分解类、结晶类及结晶分解类复合类腐蚀性。

2.3关键点分析

(1)基坑支护必须进行设计计算,提出切实可行的支护方案。

挡土支护体系必须保证其施工质量,若施工不良易引发挡土结构变形、基坑坍塌、挡土结构渗水。

(2)深基坑施工应严格进行管理,基坑周围不得堆载、停放重型机械。

基坑开挖后必须快速组织施工,严禁长时间暴露。

3.基坑工程支护、支撑结构设计

3.1、设计单位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在设计图中已对不同软基处理类型,不同结构、不同基坑深度,进行了基坑支护标准性设计。

设计支护方案突出如下几点。

(1)设计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为1.0。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地面活载q≤20Kpa.

(4)基坑每个施工段工期不超过1个月。

(5)基坑支护采用“拉森Ⅲ、Ⅳ型钢板桩+钢管内撑”形式。

加固支撑体系包括HW型钢围檩和热轧钢管内撑。

型钢围檩与钢板桩的空隙采用C30细石混凝土填实以保证受力均匀。

(6)横支撑与围檩采用焊接,设钢牛腿。

围檩在横撑对应位置并沿纵向每隔2m设置10mm厚加劲钢板。

(7)所有钢构件焊缝高度均为10mm,焊接质量应符合《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8)管底至管顶以上0.5m铺设土工布。

(9)开挖至基坑底面如遇到淤泥,则开挖底面为碎石垫层底面,应抛填片石100cm,及设置30cm碎石垫层及20cm中粗砂垫层。

3.2、对设计基坑支护方案的细化

根据设计单位的基坑支护方案,迎河东路污水管道支护及支撑结构如下:

桩号及管渠结构

软基处理

类型

管渠长度m

基坑深度m

基坑宽度支撑长度m

钢板桩类型及长度

钢板桩入土深度cm

第一道支撑距桩顶高度cm

第一、二道支撑竖向间距cm

第二道支撑距基坑底高度cm

横向支撑间距cm

横向支撑材料

围檩材料

迎河东路

GK0+098-GK0+340段

D1000污水管

真空预压区

384

6.5

2.5

放坡一级后打12m拉森Ⅲ型钢板桩

≥650

100

200~300

200

400

D377mm,t=8mm钢管

HW400×400×13/21工字钢

GK0+340-GK0+420段D1000污水管

管桩处理区

134

5.5

2.5

15m拉森Ⅳ型钢板桩

≥900

100

150~250

200

400

D377mm,t=8mm钢管

HW400×400×13/21工字钢

3.3基坑钢板桩支护

管道基坑支护采用钢板桩支护类型,有六种形式(分为1-Ⅰ型、1-Ⅱ型、1-Ⅲ型、1-Ⅳ、1-Ⅴ型、2-Ⅰ型),均为钢板桩+钢管内撑形式,钢板桩为拉森III型及IV型,等级不低于SY390型拉森钢板桩,屈服强度不低于390MPa,钢管内支撑采用Q235钢材,尺寸为Φ299×8mm圆钢管(1-Ⅰ型、1-Ⅱ型、1-Ⅳ型支护断面基坑使用)及Φ377×8mm圆钢管(1-Ⅲ型、1-Ⅴ型、2-Ⅰ型支护断面基坑使用),基坑钢围檩采用HW300×300×10/15(1-Ⅰ型、1-Ⅱ型、1-Ⅳ、型支护断面基坑使用)及HW400×400×13/21mm(1-Ⅲ型、1-Ⅴ型、2-Ⅰ型支护断面基坑使用)。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的不同,分别采用单排或双排钢管内支撑与型钢围檩。

按设计要求,属于深基坑范围迎河东路污水管道钢板桩基坑支护形式如下:

(1)、迎河东路GK0+098-GK0+340段D1000污水管段,支护形式1-V型:

基坑开挖深度6m-7m,开挖宽度1.8m-2.7m,放坡一级后支护采用12m拉森III型钢板桩,两道钢管内支撑(D377mm×8mm钢管),第一道钢管支撑距钢板桩顶部1.0m位置(可根据沟体结构顶板位置适当调整距顶部位置,以便结构施工),第二道钢管支撑距坑底2.0m位置,支撑纵向布置间距为4m。

基坑钢围檩采用HW400×400×13/21mm型钢。

 

(2)、迎河东路GK0+340-GK0+420段D1000污水管段,支护形式1-III型:

基坑开挖深度5m-6m,开挖宽度1.8m-2.7m,支护采用15m拉森IV型钢板桩,两道钢管内支撑(D377mm×8mm钢管),第一道钢管支撑距钢板桩顶部1.0m位置(可根据沟体结构顶板位置适当调整距顶部位置,以便结构施工),第二道钢管支撑距坑底2.0m,支撑纵向布置间距为4m。

基坑钢围檩采用HW400×400×13/21mm型钢。

4、各种支护计算

4.1长度为12m拉森Ⅲ型钢板桩

在真空堆载处理区,开挖深度为6~7米,放坡一级后用长12m的拉森Ⅲ型钢板桩支护。

用等值梁法计算。

板桩实际入土深度t=6.5m,暂定板桩的计算入土深度t0=6.5m。

地面

1.0m填土

3mγ=18kN/m3,φ=15°

H=5.5m

4.0m

2.0m淤质粘土

排水管基底4mγ=16.3kN/m3,φ=16.1°

t0=6.5m

 

1.0m

1、土压力计算

1)γ、φ的加权平均值

γ平均=(18×3+16.3×4)/5.5=18.7kN/m3

φ平均=(15×3+16.1×4)/5.5=19.89°

2、主动土压力

(1)主动土压力系数

Ka=tan2(45°-φ/2)=tan2(45-19.89/2)=0.575

(2)主动土压力最大压力强度

Eamax=γ(H+t0)Ka=17×(6.5+5.5)×0.575=117.3kN/m2

(3)每根板桩的主动土压力最大压力强度

板桩间距@0.4m

Ea1max=0.4ea=0.4×117.3=46.92N/m2

(4)挖土面处主动土压力强度

Ea=γHKa=17×5.5×0.575=68.43kN/m2

(5)挖土面处每根板桩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Ea1=0.4ea=0.4×68.43=27.37kN/m2

3、被动土压力

(1)被动土压力修正系数

φ平均=15.63°,查得被动土压力修正系数:

K=1.42

(2)被动土压力系数

Kp=tan2(45°+φ/2)=tan2(45+19.89/2)=1.738

K’p=K·Kp=1.42×1.738=2.467

(3)被动土压力最大压力强度

Ep=γt0K’p=17×6.5×2.467=272.6kN/m2

(4)每根板桩被动土压力最大压力强度

Ep1=0.4ep=0.4×272.6=109kN/m2

4.土压力强度等于零的距离y

y=

=0.73m

2)土压力分布图

1.0m10.35kN/m2

H=5.5m

2.5m

39.1kN/m2

2.0mea1=58.65kN/m2

y=0.73m

t0=6.5mx

 

ep1=209.7kN/m2ea1max=107.25kN/m2Δep=102.45kN/m2

土压力分布图叠加后的土压力分布图

3)板桩计算

用等值梁法计算。

采用拉森Ⅲ型钢板桩,σ=215N/mm2、W=223cm3。

1撑层数及间距

按等弯距布置确定各层间距,拉森Ⅲ钢板桩顶部悬臂端的最大允许跨度为:

==2904mm

第一道支撑距板顶(地面)1.0m,第二道支撑设在距离基槽底2.0m处。

故h0=1.0mh1=2.5m,h2=2.0m.层数为两层

板桩入土深度

①、计算土体侧向稳定性板桩入土深度

根据盾恩法计算公式解得

γ(Kp’-Ka)x2-KaγHx-KaγHh2=0

17×(2.467-0.575)x2-0.575×17×5.5x-0.575×17×5.5×2=0

32.16x2-53.76x-107.53=0

x=2.85m

Kt=t/x=6.5/2.85=2.28>1.1(满足)

②、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管桩处理区,地下水埋藏1.0m,故应进行抗渗不产生管涌为条件

K×i×rw≤rb

K为安全系数,取K=1.8

i为水力坡度,i=h-1+2X

rw为水容重,取10KN/m3

rb为土的浮容重,rb=r-1=17-1=0.7

解得X≥2.3m钢板桩入土深度大于2.3m时不会发生管涌现象。

4、支撑系统计算

(1)、围檩(采用近似并偏于安全计算法)

第一层围檩受力

q=+

第二层围檩受力

q=

采用HW300*300*10/13型钢,按连续梁两端固结计算最大弯距Wmax=0.072=0.0785.9642=96.27KN.m

[W]=Mmax/σ=96.27×1000/215=447.8cm3<<1072(cm3)满足要求,但设计方案为HW40040013/21型钢

(2)、横向支撑

R=式中相邻两支撑间距

第一道支撑R=121.32kN

第二道支撑R=343.84kN

1)强度验算

采用D299×8钢管时,A=8295.4mm2i=104.3mm

[R]=σA=215×3705.2/1000=796.6kN>R=343.84KN(满足,设计采用D377×8钢管)

2.稳定验算

λ=L/i=2200/104.3=21

查得:

φ=0.853

[N]=φσA=0.853×215×3705.2/1000=679.5kN>R=343.84kN,从安全稳定性上考虑,本标6.5m基坑最大支撑宽度2.2m,(管道基坑为1.6m考虑检查井加长0.6m),采用D299×9钢管可满足稳定性要求,设计方案采用D377×8钢管。

4.2长度为15m拉森Ⅳ型钢板桩

在管桩处理区,开挖深度5m~6m,设计方案为15m的拉森Ⅳ型钢板桩支护。

用等值梁法计算。

板桩实际入土深度t=9m,暂定板桩的计算入土深度t0=9m。

填筑土:

γ1=18kN/m3、φ=12°

淤泥质粘土:

γ2=16.1kN/m3、φ=9°

现场填土深度大约1.0m,其下为淤泥质土。

 

地面

1.0m填土

1.0mγ=18kN/m3,φ=12°

H=6m

排水管基底3.0m

2.0m淤质粘土

排水管基底6mγ=16.1kN/m3,φ=9°

t0=9.0m

 

1.0m

1、土压力计算

1)γ、φ的加权平均值(按GK0+668淤泥最深,填土厚度不大,按地勘报告重新取值)

γ平均=(18×1+16.1×3)/6=16.37kN/m3

φ平均=(12×1+9×3)/6=9.5°

2.主动土压力

(1)主动土压力系数

Ka=tan2(45°-φ/2)=tan2(45-9.5/2)=0.717

(2)主动土压力最大压力强度

eamax=γ(H+t0)Ka-=16.37×(7+7)×0.717=164.3kN/m2

(3)挖土面处主动土压力强度

ea=γHKa=16.37×6×0.717=70.42kN/m2

3.被动土压力

(1)被动土压力修正系数

φ平均=9.5°,查得被动土压力修正系数:

K=1.38

(2)被动土压力系数

Kp=tan2(45°+φ/2)=tan2(45+9/2)=1.37

K’p=K·Kp=1.38×1.37=1.89

(2)被动土压力最大压力强度

ep=γt0Kp=16.37×7×1.89=216.6kN/m2

4.土压力强度等于零的距离y

y=

=3.67m

2)土压力分布图

2.0m23.47kN/m2

H=6.0m

3.0m

58.68kN/m2

2.0mea1=70.4kN/m2

y=3.67m

t0=9.0mx

 

ep1=216.6kN/m2ea1max=1645.3kN/m2Δep=52.3kN/m2

土压力分布图叠加后的土压力分布图

3)板桩计算

用等值梁法计算。

采用拉森Ⅳ型钢板桩,σ=215N/mm2、W=223cm3。

1撑层数及间距

按等弯距布置确定各层间距,拉森Ⅳ型钢板桩顶部悬臂端的最大允许跨度为:

==3010mm

第一道支撑距板顶(地面)1.0m,第二道支撑设在距离基槽底2.0m处。

故h0=2.0mh1=3.0m,h2=2.0m.层数为两层

板桩入土深度

①、计算土体侧向稳定性板桩入土深度

根据盾恩法计算公式解得

γ(Kp’-Ka)x2-KaγHx-KaγHh2=0

16.37×(1.89-0.742)x2-0.717×16.37×7x-0.742×16.37×7×2=0

19.2x2-82.16x-164.32=0

x=5.76m

Kt=9/5.76=1.56>1.1(满足)

②、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管桩处理区,地下水埋藏1.0m,故应进行抗渗不产生管涌为条件

K×i×rw≤rb

K为安全系数,取K=1.8

i为水力坡度,i=h-1+2X

rw为水容重,取10KN/m3

rb为土的浮容重,rb=r-1=1.637-1=0.637

解得X≥2.8m钢板桩入土深度大于2.8m时不会发生管涌现象。

4、支撑系统计算

(1)、围檩(采用近似并偏于安全计算法)

第一层围檩受力

q=+

第二层围檩受力

q=

采用HW300*300*10/13型钢,按连续梁两端固结计算最大弯距Wmax=0.072

=0.07106.1642=118.9KN.m

[W]=Mmax/σ=126.16×1000/215=586cm3<<1072(cm3)满足要求,设计为HW400*400*13/21型钢。

(2)、横向支撑

R=

式中为相邻两支撑间距

第一道支撑R=293.36kN

第二道支撑R=504.64kN

1)强度验算

采用D299×8钢管时,A=3705.2.4mm2i=104.3mm

[R]=σA=215×3705.2/1000=796.6kN>R=504.6KN(满足,设计采用D377×8钢管)

2.稳定验算

λ=L/i=2200/104.3=21

查得:

φ=0.853

[N]=φσA=0.853×215×3705.2/1000=679.5kN>R=504.6kN,从安全稳定性上考虑,本标6m-7m深基坑最大支撑宽度2.2m,(管道基坑为1.6m考虑检查井加长0.6m),采用D299×9钢管可满足稳定性要求,设计方案采用D377×8钢管。

5、基坑安全施工监测

本项目沟槽安全等级为二级,我部按照施工图给出沟槽安全的监测项目和报警值,以及参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有关二级基坑安全监测的有关内容,拟定监测内容为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支护结构竖向位移(沉降)、钢板桩深层水平位移、周边土体沉降、地下水变化幅度、支护支撑轴力。

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项目部必须重视和认真抓好,落实基坑施工安全监测工作。

沟槽支护安全监测以仪器观测为主、目测为辅。

施工监测工作要求如下:

(1)基坑监测点设置于钢板桩顶面,每5m布置1个,内外侧钢板桩均需设置。

监测控制点直接采用道路测量控制点,通视不良好时设置转点进行控制,转点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并设置稳固。

(2)从施工开始至支护施工完成并变形稳定期间,应对基坑进行监测,具体监测项目及内容见《基坑监测项目及内容一览表》。

监测工作由工程部测量组负责。

(3)在测量组采用仪器对测点进行监控的同时,由专职安全员进行巡视检查,检查频率为每天不少于两次。

遇大雨等恶劣天气应加密基坑监测频率。

(4)监测项目达到预警值应立即停止基坑施工,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分析,做出有效应对措施。

(5)监测数据如实记录,每天汇报送监量及建设单位,不得更改和瞒报。

(6)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基坑监测项目及内容详见下表:

基坑监测项目及内容一览表

监测项目

监测点

监测方法或位置

监测频率

监测报警值

累计值(mm)

变化速率(mm/d)

绝对值

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1个/20m.侧

钢板桩顶端

2次/d

30

0.5%

5

支护结构竖向位移

2次/d

20

0.4%

3

深层水平位移

1个/30m.侧

1、带内撑钢板桩中部

2次/d

40

0.7%

5

2、钢板桩与基坑底交界

支撑内力

1根/30m.层

内支撑杆件

2次/d

(75%)f2

-

地下水位

1处/50m.侧

1、丙侧无构筑物、重要管线

2次/d

1000

500

1处/20m.侧

2、基坑外被保护对象周边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

一个剖面/30m≧5个点/剖

1、现状机动车道内边缘

2次/d

50

 

5

2、现状机动车道外边缘

周边建筑

竖向位移

﹥3个/处

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m等

2次/d

30

2

倾斜

﹥3个/处

建筑四角、变形缝两侧承重柱或墙上

2次/d

2/1000

-

水平位移

﹥3个/墙体

建筑外墙墙角、中部、裂缝两侧等

1次/d

30

2

周边地表裂缝

2个

裂缝最宽处及末端

1次/d

建筑2

持续

地表10

发展

周边管道变形

压力刚性管道

1个/30m

管线的节点、转焦点和变形曲率较大处

1次/d

20

2

非压力刚性管道

30

4

柔性管道

30

4

6.总体施工安排

本管线长度518m,分段施工。

,组织流水作业。

污水管道计划先行施工GK0+340~GK0+420段管桩处理段,开挖顺序从GK0+420终点段起挖,拟安排每60延米一个作业面,先施工主管后才施工支管。

拉森钢板桩支护段打拔拉森桩采用振动打桩机/锤,每个作业面1台,挖掘机1台(1台超长臂挖掘机)。

7.基坑开挖运输平面布置图及总平面图

基坑开挖总平面图

8.临边防护

为保证施工安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临边防护工作,在基坑周围设置φ48钢管栏杆,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栏杆和立柱组成,上杆离地1.2m,下杆离地0.6m,用直角扣件扣接在栏杆柱上,栏杆立柱高1.2m,间距3.0m,设置固定支撑,并设置扫地杆,距离基坑边缘0.5m。

栏杆边醒目位置挂警示牌。

临边防护图

9.试验段

工程正式开工前应做50米试验段,然后将各种监测数据反馈给设计院。

等设计院确定后才能正式开工。

10.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

10.1钢板桩施工的一般要求

(1)板桩的设置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基础施工,即在基础最突出的边缘预留施工作业面。

(2)基坑护壁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以便标准板桩的利用和支撑设置,各周边尺寸尽量符合板桩模数。

(3)基坑开挖及碎石铺填施工期间,严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在支撑上搁置重物。

10.2板桩施工的顺序

板桩准备→施工放线→打设定位钢板桩→焊接围檩→板桩打设→偏差纠正→拔桩。

10.3板桩的检验、吊装、堆放

(1)板桩的检验

对板桩,一般有材质检验和外观检验,以便对不合要求的板桩进行矫正,以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困难。

外观检验:

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头矩形比、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项内容。

(2)板桩吊运

装卸板桩宜采用两点吊。

吊运时,每次起吊的板桩根数不宜过多,注意保护锁口免受损伤。

吊运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单根起吊。

成捆起吊通常采用钢索捆扎,而单根吊运常用专用的吊具。

(3)板桩堆放:

板桩堆放的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压重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

堆放时应注意:

①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便;

②板桩要按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

③板桩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根,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

一般为3-4米,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米。

10.4板桩施打

(1)板桩用吊机带振锤施打,施打前一定要熟悉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情况,认真放出准确的支护桩中线。

(2)打桩前,对板桩逐根检查,剔除连接锁口锈蚀、变形严重的普通板桩,不合格者待修整后才可使用。

(3)打桩前,在板桩的锁口内涂油脂,以方便打入拔出。

(4)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块桩的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调正时,拔起重打。

板桩打设的公差标准如下表所示

项目

允许公差

板桩轴线偏差

±10cm

桩顶标高

±10cm

板桩垂直度

1%

10.5板桩的拔除

基坑回填后,要拔除板桩,以便重复使用。

拔除板桩前,应仔细研究拔桩方法、顺序和拔桩时间及土孔处理。

否则,由于拔桩的振动影响,以及拔桩带土过多会引起地面沉降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