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343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

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

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

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

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

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

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

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

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

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

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

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

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

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

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

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

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

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

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

上、下阕。

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莽莽(mǎng)妖娆(ráo)折腰(zhé)成吉思汗(hán)稍逊风骚(xùn)

分外(fèn)数风流人物(shǔ)今朝(zhāo)

分别(fēn)数目(shù)朝代(cháo)

(2)词语释义

莽莽:

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

娇艳美好。

折腰:

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

风骚: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

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如: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

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朗读指导

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与重音指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

并结合朗读音

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答案示例:

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

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

情感是高昂的、豪迈的。

2.词的上阙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

答案示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其中“北国

风光”总领上片内容。

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

都写到了什么?

答案示例:

用“望”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写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

原。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答案示例:

虚景。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承上启下。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

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展

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

淡淡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

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伟大祖国的形象。

诗人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

扩展,所见内容超过目光所及,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使人感受

到作为革命领袖的诗人的豪迈意兴。

其中“望长城内外”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

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

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示例: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

的写法和比喻、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

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视觉因素。

作者站得高、

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精神因素。

作者意气风

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时代因素。

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

不挠的精神。

教师点拨:

化静为动是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

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的上阕先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再由“望”

字总领,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和伟大祖国形象

的雄伟景观,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展现了祖国江山的广阔博大。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将词的上阕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答案示例:

第一层(第1句)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第二层(第2、3句)

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二、新课导入

本首词是一首咏雪词,通过对上阕的学习,我们从作者对雪后北国风光的描

绘中,看到了祖国的广阔博大、奇伟雄浑,也感受到了作者的豪迈气概。

在下阕

中,作者便由壮丽江山转入到对历代英雄的纵论,抒发自己的抱负。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

来?

答案示例:

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

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

乎嘲讽了。

(2)试品味“惜秦皇汉武”中“惜”字的丰富含义。

答案示例:

“惜”字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丰富: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

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历

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批评他们的不足,他们不擅“文

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

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3)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答案示例:

“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

物,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

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

雄壮的宣言。

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2.品味赏析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

“千里”“万里”互文见义,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表现

祖国幅员的广大。

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

总写句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

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2)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雪飘”“冰封”。

“惟余”强化了白茫茫

的壮阔景象,“顿失”则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

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自信豪迈的情怀,请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

说明词人是如何展示这份情怀的(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任

意角度去分析)。

答案示例:

①修辞:

夸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

蜡象);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写作手法:

静结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比(惜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欲抑先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想象(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③用词:

千里、万里、望(写出了视

野的广阔,体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气魄);舞、驰(化静为动,写出了雪景的壮

美);竞(意为竞相争胜,写出了历代英雄对祖国河山的倾倒,赞美了祖国山河

的壮美多娇);惜、只。

④内容意象:

冰封、雪飘、长城、大河、山、天公、红

妆素裹(通过大气、壮观的景象来抒发豪情,表达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与“今

朝”人物相比较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表现了无产阶级一定会建

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写法探究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答案示例: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

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由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

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

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

情壮志。

(二)拓展延伸

试就课文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比较,思考:

(1)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

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始描绘的是一幅塞外将士所不堪忍受的

冰天雪地的景色;饯别时更是”愁云惨淡”“风掣红旗冻不翻”令人惆怅的景色。

《沁园春·雪》描写的北国风景,生机勃勃,境界壮阔,气势雄伟。

既描绘眼前

冰封雪飘的壮丽景色。

又通过想象,描写雪停天晴。

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绚丽

多姿的景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岑参对塞北冰天雪地的奇寒,满眼“愁云惨淡”,

流露出怨怅之情,全诗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

一方面他热爱边塞,戍守

边疆,希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因友人归京牵动他的乡土之思。

其感情基调是低

沉的。

《沁园春·雪》,词人毛泽东登高望远,欣赏北国风光,浮想联翩。

抒发

了赞美祖国壮丽河山之情;诗人又联想起祖国几千年历史,评点历代英雄人物,

气雄万古,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

诗人岑参,他主动到边塞从军。

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但是他出身于封建士

大夫家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长期艰难的戍边生活,在与朋友惜别时,不

禁流露出无限惆怅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