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自己手打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4074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自己手打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完整版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自己手打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完整版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自己手打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完整版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自己手打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完整版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自己手打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自己手打的.docx

《完整版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自己手打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自己手打的.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自己手打的.docx

完整版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自己手打的

自学治疗近视眼同步气功

 

功法篇

 

第一节放松功

第二节顺腹式呼吸

第三节静养功(立姿)

第四节内气外练功

第五节外气按摩功

第六节静养功(坐功)

第七节微动桩功

第八节螺旋功

第九节内气运化功

第十节九穴灌气

第十一节收功

第十二节练功姿态

第十三节眼气功保健操

第十四节训练计划

第十五节练功注意事项

 

功法篇

第1节放松功

学习、工作或运动训练疲劳时,练习一下放松功,有助于消除疲劳。

练习这个功法,采用坐姿、立姿或卧姿均可,一般选用坐姿为宜。

坐姿要求:

端坐在凳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凳高大约同小腿长,两脚着地踏实,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双手扶膝,掌心向下,松肩垂肘,松腰,含胸拔背,颈伸直,头顶平正,鼻准正对肚脐,舌抵上颚,口眼微闭,下颔微内收(图1)。

功法要领:

放松功是身体自上而下按人体各部分依次进行放松的方法。

练习时,身体要保持立腰、含胸、颈伸直、头顶平正、下颔内收等要求。

身体每个部位放松时,就意想该部位想气球一样膨胀。

即意想该部位的外表形状,内部有什么、其形状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松,连续做3次,放松的顺序如下:

1、意想自己的头部,头松。

2、意想自己的颈部,颈松。

3、意想自己的肩,肩松。

4、意想自己的两个大臂,大臂松。

5、意想自己的两个肘关节,肘关节松。

6、意想自己的两个小臂,小臂松。

7、意想自己的两个腕关节,腕关节松。

8、意想自己的两手,两手松。

9、意想自己的胸背肺肝心,胸背肺肝心松。

10、意想自己的腰腹肾等,腰腹肾等松。

11、意想自己的髋部,髋部松。

12、意想自己的两条大腿,大腿松。

13、意想自己的两个膝关节,膝关节松。

14、意想自己的两小腿,小腿送。

15、意想自己的两个踝关节,踝关节松。

16、意想自己的两脚,脚松。

17、意想脚下无穷远处,同时意想全身的脚气、浊气向脚下排出。

如果按照上述练习顺序做一遍后,身体没有完全放松下来,就再重复几遍直到全身都放松开为止:

如果某全部位没有完全放松开,则可以的选择地放松几个关键部位(头、肩、肘、胸、背、腰、腹)。

练习时,注意力要集中,静下心来,做到松静自然,气血方能畅通,才能真正进入气功状态。

经常练习放松功,可使心脏跳动次数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微循环加强,血压下降,起到防治心脏病,延缓衰老的功效。

第2节顺腹式呼吸

为了能很好的掌握顺腹式呼吸方法,先做两节辅助功法。

1、辅助功

1.自然呼吸法

采用坐姿,要求同前(见图1)。

功法要领:

意念集中在呼吸上,不论用何种呼吸方法,吸气时,气由鼻、咽、喉、气管向下吸,呼气与进气的线路相反,向外呼。

要求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稍加延长,保持中速,均匀、先吸后呼。

吸气量与呼气量基本相等,一吸一呼为一息。

练习九息。

注意:

呼气时,气上了头部,需要加意念意想头上的气随呼气排出,因为头部是耗能部位,初学者不易聚气于头部,应让气存于下丹田,以保持大脑的放松(初学者以闭目练习为佳,便于入静)。

2.慢呼慢吸

练功姿态同上,功法要领是在自然呼吸法的基础上,呼吸要慢、细、均、长,先吸后呼,吸气量与呼气量基本相等,一吸一呼为一息,练习九息。

2、顺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腹直肌,横膈肌和腹部部位的一些肌肉,参与运动的一种呼吸方法,也有人称之为胎息。

这种呼吸不但对肠胃运动和消化功能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对腹腔起到“内脏按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梳通、理顺肝、心等脏腑之气,肝心肾为眼之本,肝心之气得以理顺,可以明目,并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对大脑皮层的功能产生好的影响。

采用坐、立、卧三种练功姿态均可,通常用坐姿,坐姿要求同前,闭上眼睛,在空气新鲜的地方练习,也可不限姿态地在行走中练习。

练习要领:

吸气时,意想大自然里的新鲜空气(氧气)、元气进入鼻腔、咽、喉、气管一直向下到达丹田(在肚脐内约3寸),同时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向外胀大(凸出);呼气时,腹腔内的气(病气、浊气、废气)沿与进气相反的线路呼出,同时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收缩(凹进)。

呼吸要求慢、均、细、长。

反复进行,每次练习10分钟或更长。

练功初期一般无内气运行感觉,而只是意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体内就会有内气运行之感觉,这叫得气或得药。

呼吸时一定要让气沿着进出气线路运行,初学者在练习该功的初期可以将双手迭起来,贴在肚脐上,手心向内(男子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子相反)。

用来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是以肚脐为中心吸气扩大、呼气收缩的腹式呼吸,而不是胸呼吸或胸式腹式混合性呼吸。

每次呼吸量以本人的70%--80%为宜,进气量与出气量应基本相等。

吸气结束时,略停再呼,呼出的气为体内废气、病气、浊气,可意想把他们排到无限远、无限远的地方,否则这种废气、病气、浊气只呼到体前,易与身体接触,又会回到自己的体内。

但必须注意,也不要对人呼出废气、病气、浊气,那样做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对自己的功力提高也是有妨碍的,练功人要讲究功德,德高功力提高得快,病也好得快,一吸一呼反复做10分钟。

第3节静养功

静养功对人体进行调节,达到阴阳平衡,是人体各部分的机能有序化,恢复体能,在开发智力,提高人体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的记忆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练功姿态可根据个人身高、年龄、性别、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等不同情况,选用立姿、坐姿、卧姿等适合自己的练功姿势,本节采用立姿。

立姿要求: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微弯屈,髋稍微向前挺,两臂自然下垂,放在大腿两侧,立腰,含胸,拔背,颈伸直,下颔内收,头顶平正,口眼松闭,鼻尖对准肚脐,舍抵上颚,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图2)。

功法要领:

闭上眼睛,自然呼吸,全身放松,静静的站立着,轻轻地意守肾腧(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见图2)。

为了防止干扰或惊吓,练功前要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并且在练习静养功时还要给自己加一个意念,就是无论外界发生什么事情,都当作没有发生一样。

意守肾腧。

以一念代万念,逐渐过渡到入静,像睡着似的,什么都不考虑,什么都不想。

第4节内气外练功

内气外练功是将体内的气,运行到体外练,让气更精更纯。

练功姿态一般采用立姿,当然根据情况,也可选用坐姿或卧姿。

姿态要求:

在静养功立姿的基础上,两大臂自然下垂,两小臂屈肘缓慢的向上抬起,两手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相对,呈抱球状,置于胸前或腹前,松肩垂肘,手臂放松。

双目微闭,注意力集中在两手心处,(两手心处是劳宫穴)(图3-①②)。

接着,两手心相对向外拉气,拉至肩宽位置时停下,然后合气,两手合至大约半尺长的距离时停下,再向外拉,向里合拢,这样反复进行(图3-③④)。

功法要领:

按立姿要求站好,屈肘,小臂上抬,两手心相对,五指分开,做一个抱排球状的姿态,置于胸前,按下列步骤练习:

1.意想丹田(在肚脐内约3寸处,以此为中心的周围一片都是丹田)里的气向上走,到达胸,分支而行到两肩,再到两个大臂、两肘、两小臂,最后到两手心处(劳宫穴)。

如此反复3—6次。

待手心处有了反应(如有麻、胀、凉、热、痒或手心处像有个小虫在爬等感觉)后再继续往下练。

2.意想两手心(劳宫穴)之间有一条或一束、或一团白色的气相连。

3.两手向外(两侧方向)拉这一白色的气团。

要慢慢的向外拉,边拉边体会两手心和两手的感觉,像是有一条橡皮筋牵拉的感觉,或感觉有一种向外排斥的力,这就是外气在起作用,也叫得外气了。

两手向外拉至约同肩宽的位置时停下。

4.两手外拉只肩宽后,再向里合,此时两手可能有一种向外排斥的力的感觉,或有一种向里拉或吸的力在作用两手,外气刺激两手有麻、胀、凉、热等感觉。

向里合气时要慢慢地合,注意力放在两个手心上,同时还要意想两手之间的气是白的。

如此一开一合为一次,共做9次,然后做揉气球功。

5.揉球功

在开合拉气结束后,两手成抱球状,左手不动,右手像揉球一样向前向下向后向上反复正转九圈,再反转九圈,体会两手之间的感觉(图4)。

6.开合拉气、揉球功反复进行1--6次,待手上的气感很浓时,将双手抬到眼前,离眼大约3寸距离,重复上述1--5的功法。

此时重点体会两眼的感觉,双手形成的气场,对眼组织发生作用,以提高其内部功能,使眼部的经络疏通,提高供血能力。

在眼前进行的开合拉气和揉球功可做1--3次。

由于双手举的较高,双臂用力增加,较在胸前做开合拉气和揉球功紧张一些,故而气感弱一点,这没什么,只要松肩,放松臂,同样会有较强的气感(图5)。

7.待手上的气感很浓时,双手捧气入目,手心斜对眼睛,即两手不是正对眼睛,而是略向外斜一点,手心离眼约3寸左右停下,让手里的气进入眼睛。

注意做以上练习时眼睛都要松闭(图6)。

由于下一个功法是外气按摩,用双手对眼部进行治疗,举臂时间较长,臂易酸,因此,在眼前做开合拉气、揉球功后,还可以再回到胸前重复开合拉气和揉球功,以便休息两臂,再捧气入目,但千万注意,两手之间的气不要放跑了,最后要让气收回体内。

第5节外气按摩

外气按摩功分为外气运转、外气斜拉推和外气正拉推三部分。

他们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外气(自己的或别人的外气),疏通眼部经络,是眼球回位,恢复眼组织的正常功能。

练功姿势一般以立式或坐姿为宜,也可以采用卧的姿势进行练习。

现以立姿为例。

1、外气运转功

立姿要求: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屈,立腰,含胸,颈伸直,头顶平正,嘴眼自然闭合,鼻尖对准肚脐,舍抵上颚,下颔内收,两手心斜对眼睛,松肩垂肘,双手五指自然张开,全身放松,头可以略微向前倾斜,注意力集中在两手心和眼睛上(图7-①),然后两手心分别对着眼球,自右向左地绕着眼球转动九圈,然后再反转九圈(图7-②)。

功法要领:

双手捧白色的气入目后,双手保持离眼睛2--3寸的距离,让意想中的白色的气,绕着眼球由右向左转圈,从而手心到眼球内的一团洁白色的气体,一手心为动力,使气疏通眼组织的经络。

转动的速度不可太快,以慢转为宜。

练习中要多练一练视力较弱的一只眼,即注意力多放在视力较差的眼睛,尤其是练了一段时间后,两个眼睛视力提高不一样的情况下,更应当加强较弱眼睛的练习。

一般隔3--5天就检查一次视力,及时地掌握视力的变化情况,以便有的防矢地进行练功。

外气运转可以反复地进行练习,每次至少要重复一遍,最好为重复2--3遍。

体力充沛的人可以重复多遍,年老体弱者和小学生学龄前儿童重复一遍,甚至只正转九圈、反转九圈就可以了。

外气运转时眼球可能产生酸、胀、热、凉、麻等感觉,这都是外气对眼组织所产生的外气效应,是改善眼组织的良好征兆。

如果什么感觉都没有,就要查找一下原因,或者是手心气感不浓,因而感觉差;或者精神不够集中导致的;或者是肩臂手太紧张造成的;再或者是在风大或很冷的地方手受凉僵的影响,而感觉差等等。

总之要找出原因,要求在一个温暖、安静的环境中集中精力练习较好。

2、外气斜拉推

立姿要求: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关节微微弯曲,立腰,含胸,颈伸直,头顶平正,嘴眼自然闭合,鼻尖对准肚脐,舌抵上腭,下颔内收。

接上一个练习,左手在左眼前不动,右手绕着头转到右耳朵后,成两手心相对的姿态,两手分别离眼和后脑3寸左右的距离,这时左手心、左眼、右风池穴(在耳后大约四扁指宽处,见图12)、右手心四点成一条直线,形成两手心斜对左眼球的姿势,然后做向外拉气再向里合气的练习。

向外拉时右手大约拉至半尺远的位置停下,左手离左眼大约一尺远的位置停下,向里合时,合至两手分别离眼与风池穴3寸停下。

对左眼斜拉推完了之后,在换做右眼睛,即右手由脑后饶头转到右眼前大约3寸的地方停下;左手由左眼前绕着头转到左耳后,离左风池(在耳后大约四扁指宽处,见图12)大约3寸的地方停下。

这时右手心、右眼、左风池穴。

左手心四点成一条直线,形成两手心斜对右眼球的姿势。

然后做向外拉再向里合的练习。

外拉时右手离眼大约1尺远停下,左手离风池穴大约半尺远停下,里合时两手分别离眼和风池穴大约3寸远停下,外拉、里合要同时进行,速度不要快,慢慢地拉、合。

手臂及全身都要放松(图8)。

功法要领:

两手成斜对左眼后,按下列步骤进行练习:

1.向外拉气:

拉气时意想两手之间的气是洁白色的,洁白的气由左眼向前、后斜着拉出,注意力集中在左眼球,体会气外出。

2.向里合气:

合气时意想拉出的洁白色气又回到眼球中去了。

一拉一合为一次,共做6次。

为了拉合便于两手挥动,头可以稍微向左转一点,但左手仍不可正对左眼,而要斜对左眼。

3.手拉气和合气做完6次,再做9次拉气和合气,但是,这次合气时要增加一个意念,即合气时,用两手之间的洁白色气挤压左眼球,使眼球前后直径缩短,同时,左眼球和眼外肌也配合用力,缩短眼球的前后直径。

远视眼患者拉气时意想眼球变长。

再重复进行上述三个练习1--2次,尤其是视力较差、提高较慢的眼,更应当加强练习。

拉气和合气时,可能使眼组织产生酸、胀、涩等感觉,有时还会有想流泪的感觉。

这些感觉主要是眼肌用力和外气作用的结果,是治疗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一旦视力正常,这些感觉就会消失,视力正常的人如果练习这个功法,在合气时不必增加挤压眼球的意念,只要将眼球里的气拉出再合进去就可以。

但看书时间长了,眼球很疲劳,甚至眼睫状肌会发生功能上的紊乱时,就要在合气时增加挤压眼球的意念,促进眼晶状体回位,从而达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

远视眼患者,在拉气时意想将眼球的前后直径增长,眼球里的气也要配合用力,

达到同步进行治疗的效果和目的。

上述练习是对左眼进行治疗,左眼做完后,双手绕着头转到右眼的位置上来,姿势同左眼治疗姿势;意念也相同。

同样做6次单纯的拉气和合气,接着再做9次拉气和合气,合气时增加一个挤压眼球、缩短眼球的前后直径的意念。

做完后,两手回到眼前3寸处做外气正拉推。

3、外气正拉推

立姿要求:

姿态基本同上,双臂屈肘置于胸部和颈部前方,两手五指自然张开,手心斜对眼球,离眼大约2--3寸处,向外正拉,拉到离眼大约1尺远的位置停下,然后里合,两手沿着与向外拉的相反线路至离眼2--3寸处停下,如此重复进行。

向外拉或向里合时,都要求两手心斜对眼球,即双手分别向眼球的外侧略微扁一点,成斜对姿势。

松肩垂肘(图9)。

功法要领:

由双手在眼前成斜对眼球姿势起,开始向前拉气,意想着连接手心与眼球的气是洁白色的,然后再向里合气,合气时意想手心与眼球之间的气进到眼球里。

如此向外拉气和向里合气为一次,共做6次。

再做9次拉气和合气,向外拉气时的意念同上,向里合气时要增加一个意念,即意想眼与手之间的洁白色气体挤压眼球,缩短眼球的前后直径,(远视眼患者向外拉气时,意想外气牵拉眼球向前,使眼球的前后径加长)。

总之,拉合气的意念基本同斜拉推。

外拉时,双臂不可伸直,否则造成其向外扩散而不好控制,以至手臂紧张气感不强等等。

向里合气时,意想手心和眼球间的一束洁白色的气像手电光一样挤压眼球。

此时要把手心(劳宫穴)打开,让这束洁白色的气由劳宫穴出发,去挤压眼球,缩短眼球的前后直径。

最后双手贴在眼皮上,将气收进眼球,停30秒钟左右结束。

第6节静养功(坐姿)

前面练习静养功是采用立姿,下面是采用坐姿练习。

姿态要求: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坐在凳高大约同小腿长的凳子前边(凳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小腿与地面垂直,立腰,含胸,颈伸直,头顶平正,眼自然闭合,鼻准对正肚脐,舌抵上颚,下颔微微内收,两手扶膝,手心向下,松肩垂肘,全身放松(见图1)。

功法要领:

忘掉一切事情,静静地坐着,什么都不想,采用自然呼吸法,练习10分钟左右。

注意:

再联系静养功之前要先想到外界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与我无关,都不管它,这样,即使练功过程中发生诸多吵闹之类的事情,也能安然自在地静坐。

在静坐过程中精力不集中,想这想那,一但发觉就要马上收住。

此外,如果有脑神经衰弱的患者练习这个功法时,可以意想自己站在一条小清水河边,观想潺潺流水,美不胜收,出神入化,达到入静入定忘我的境地,可以调节阴阳平衡之目的。

总之,在练习静养功的过程中,要求听自己、看自己、想自己,把向外听、看、想的东西变成向内听、看、想。

把耗能变成蓄能,使内气充盈,调节身体阴阳的平衡,治病健身,使身体各部位功能由无序到有序,是大脑皮层得到休息,潜层意识出来做功,可以开发智力,激发人体潜能,使思维能力提高,思考问题有序化,逻辑性增强等等。

第7节微动桩功

姿势要求: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屈膝,屈髋成马步姿势,上体正直微前倾,立腰,含胸,颈伸直,头顶平正,眼以松闭为宜,鼻准对正肚脐,舌抵上腭,嘴松闭,下颔微内收。

两臂伸直前平举或屈肘大臂自然下垂,两小臂前平举。

双手成剑指状,即食指中指伸直,其余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指弯曲成握拳状,拇指尖扣在无名指的中指节上,两手心相对(图10)。

微动桩分为高姿势、中姿势和低姿势,高姿势为双膝和髋均微弯曲;中姿势为大腿与地面约成四十五度角;低姿势要求大腿与小腿约成九十度角,即大腿与地面平行。

采用哪一种姿势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定。

年龄大、身体弱而多病、少年儿童等可采用高姿势站桩,并且双臂可采用屈肘小臂前平举的姿势。

其他人最好采用中姿势站桩为宜,双臂要伸直前平举,这种姿势站桩比较累,但一定不要怕累,而是自觉地为自己增加难度,即双臂伸直,重心下降,当然如果实在坚持不住时,也可降低一下难度,双臂采用屈肘前平举,或者采取难度大与难度小的交替进行。

在练功中要不断为自己增加难度,延长练功时间,这样不仅练习了气功,而且锻炼了意志,增强了体质。

功法要领:

微动桩的姿势摆好以后,意想头上和脚下大约100米处有一大片白色的气,意想这一大片浓缩成一小团或以小片白色的气,然后再分别将这一些浓缩了的白色气体引到头顶和脚底,用逆腹式呼吸将他们吸进丹田(在腹部,肚脐内约3寸)。

吸气时意想头顶的洁白色气从头直下丹田,脚底下的气沿着双腿直上丹田,而且要同时沿身体上下进入丹田,这时以肚脐为中心凹进;呼气时,丹田里的气上行到两肩、两大臂、两小臂、两手,最后从剑指尖(食指和中指)呼出,这时腹部凸起。

吸气时身体重心稍微提起,呼气时身体重心稍微下降。

同时吸气时闭眼想自己的头顶心和两脚心,并打开穴进气;呼气时闭眼想远方。

呼吸要慢、均、细、长,进出气量基本相同。

练习时间一般掌握在10分钟左右,多则不限。

最后一次吸气要留在体内,不呼出,为做下一功法(螺旋功)作准备。

在这个功法中,头上脚下的气要同时进丹田,眼要视远方和头脚,还要将身体重心稍微上下移动,又要采用逆腹式呼吸。

所以要求较复杂,但在这么多的要求中,应当以吸头上脚下的洁白色的气和从剑指尖呼吸为主,兼顾重心上下起伏和目视远方上,否则会本末倒置。

第8节螺旋功

练此功一般采用坐姿。

坐姿要求: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坐在凳高大约同小腿长的凳子前边缘上,小腿与地面垂直,立腰、含胸、颈伸直、头顶平正、眼松闭,鼻准对正肚脐,舌抵上腭,下颔微微内收,两手扶膝,手心向下,松肩垂肘,全身放松(图11)。

功法要领:

意想丹田,丹田气绕着丹田向下、向后、向上、向前螺旋式地、一圈大于一圈地旋转。

大约转九圈达到最大,此时再让气绕身体督脉上,任脉下,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小周天,再让气转九圈,最后气转到丹田位置停下。

小周天的路线是,丹田→会阴(肛门前约二指宽处)→尾闾(尾骨尖处)→命门(与肚脐正对)→大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玉枕(头后面最高的一块骨头处)→百会(头顶正中心稍偏后一点)→印堂(两眉正中间)→膻中(两乳头正中间)→丹田。

气绕丹田螺旋式转动约九圈达到在大限度后,就转入小周天功然后再转九圈小周天。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无气感,只是意通,但练习一个时期后就会有内气走动的感觉,气一开始走动时一般是一条线,而后逐渐扩大成一片,最后是整体上下。

应当指出的是,意通阶段不是没有气在走动,只不过是此时练功者集中气的能力较小,对气走动感觉不到或不明显而已

第9节内气运化功

该功法又分为眼球内气膨胀功和内气十字运转功,以及眼带功三个功法。

练功姿势一般采用坐姿、立姿、卧姿以及行走之中也可以。

坐姿要求基本同前(见图1)。

1.眼球内气膨胀功功法要领

意想月亮是洁白色的,它发出的气也是洁白色的,白色气下到自己的两个眉头处;或风池穴,然后直接进入眼球,这样连续反复地将月亮的洁白色气引到眼内3--5次,待眼球里有了气感后,再意想眼球内的洁白色气连同眼球及其周围的肌肉一起用力,使眼球从前部向后用力缩短前后直径,然后放松。

如此反复缩短九次,甚至更多次数。

散光患者增加眼球前部变圆的意念。

远视视眼在方法上与近视相反即要拉长眼球的前后直径。

2.眼球内气十字运转功功法要领

意想眼球里的洁白色气绕着眼球自右而左转九圈;在反转九圈。

然后将洁白色的气由后到前转九圈;在反转九圈。

可重复1--3次。

注意:

洁白色的气绕眼球转动时,可以由一条线向一片气过渡,覆盖面积越大越好,气的厚度可以由眼球中心到眼眶(包括眼眶)。

气运转时,眼球可以微动,不可大动,要用意(气)而不用力。

如果月亮的洁白色气没有引下来,眼球内又无气感,那么做上述二个功法收效就不会太大,此时可以将丹田气调入眼球,即意想丹田的气一直向上行,达到两个眼球,可连续3--5次,待眼球里有了感觉后再练习,效果会更好(感觉一般为涩、胀、凉、热等)。

在学习累了的时候,闭上眼静养一会(3分钟即可),练习上述功法就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该功法如果是有了内气感后练习,效果会更佳。

一般来说,青少年从一开始就可练习,而成年人一周以后练习较好。

3.眼带功功法要领

意想月亮上的洁白色气进入双眼球,然后将右眼球里的洁白色气用意念使它向左进入左眼球,与左眼球里的洁白色气会合一起向左耳转去,由左耳向后平转到枕骨(在第一颈椎之上,用手可以摸到的凸起骨),然后由枕骨平转到右耳,由右耳平转到右眼,由右眼再向左眼平移,这样使洁白色的气绕头平转九圈,然后再反转九圈,一正一反为一次,共转1--3次。

初学者气感可能不会很强,但一般都有如下感觉:

气到之处,头皮发紧,气过眼球时,眼球发涩,眼眶也发胀、发痒、发麻、有时感到发凉或发热等等,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说明练习者有了初步的内气感觉。

还有的练习者眼睛流泪,这都是气功作用的效果,使眼内病浊物质随泪水排出而明目的结果。

第10节九穴灌气

九个穴位是:

四白穴、睛明穴、鱼腰穴、太阳穴、肾腧穴、风池穴、百会穴、眼穴(耳垂中心部位)、合谷穴。

练功时按以上九个穴位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灌气,每个穴位灌气3次或6次,具体做法及要求如下:

1.四白穴

两臂屈肘于胸前,食指对准四白穴,并离开大约1--2厘米左右的距离,其余四指握成拳状,大拇指在内,其余手指包在外。

肩、臂、手都要求放松,以利于气畅通。

吸气时,意想丹田气被吸到食指。

即丹田气向上走到胸,并分成两股分别到两肩、两大臂、两小臂和两手;呼气时,意想气从食指指尖呼出,使气进入四白穴,要求朝着鼻子方向发气,发气的速度由练功者掌握,可快可慢,也可以使气旋转着注入穴内,并且食指离穴位的距离可以变换。

同时要注意四白穴的感觉,一般有发热、发凉、发胀、发麻等感觉,这些都是正常的感觉,当然没有什么感觉也不要强求。

一吸一呼为一次,共做3次(图12)。

2.睛明穴

双手食指对准睛明穴(在内眼角处),其余手指握成拳,拇指在内,食指指尖离睛明穴大约1--2厘米左右的距离,肩、臂、腰、手都要求放松。

吸气时意想丹田器被吸到食指,即丹田气到胸,到两大臂,到两小臂和食指。

呼气时,意想气随呼气从食指指尖呼出去,使气进入睛明穴。

食指可以由外向里变化距离发气,以增加穴位的感觉,也可以使发出来的气绕睛明穴旋转,以进一步增加气感,疏通经络。

一吸一呼为一次,共做3次。

3.鱼腰穴

用双手食指分别对准鱼腰穴(在眉毛的正中,向前正视时,在瞳孔的正上方的眼眉里),食指之间距离鱼腰穴1--2厘米左右,其余各手指的要求同上,身体要放松,尤其是肩、臂、手摇尽量放松,以便于行气。

吸气时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