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3978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docx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docx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骨科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协助医生完善术前检查,并向病人做必要的解释。

2、手术前一日准备

(1)备皮根据情况准备手术切口周围皮肤,剃去毛发,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如手足部位的手术,必须修剪指(趾)甲,清除甲下污垢。

最好在术前30分钟备皮,以免造成皮肤和毛囊损伤,引起细菌感染。

(2)皮试遵医嘱在术前一日做相关药敏试验。

(3)合血遵医嘱合血,应严格查对制度。

(4)禁饮食手术前一日,根据麻醉方式,提前告诉病人禁饮食时间及目的、必要性。

注(成人择期手术前应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术前应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

3、心理护理:

护士主动热情,根据其个性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语言,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谈,耐心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术日晨应做的准备,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手术日的准备

(1)护士全面检查手术前准备情况,测量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如病人有无发热、血压升高,女病人是否月经期等。

以便及时调整手术时间。

(2)根据手术情况留置导尿管。

(3)更换手术衣,取下贵重物品,如金银首饰、手机等当面交给家属。

假牙、发卡等应取下以免术中损伤。

(4)遵医嘱术前肌肉注射鲁米那钠、阿托品等药物以抑制腺体分泌和镇静。

(5)准备手术中需要的物品,如病历、CR、CT、X、MIR等资料和手术中用药,并随病人一同带入手术室。

(6)向接手术人员仔细交代有关事项。

二、手术后护理

1、体位:

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全麻术后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未清醒前给予吸氧,备吸痰器,防止病人窒息;臂丛麻醉术后病人平卧4小时,同时,禁饮食4~6小时。

患肢根据情况放置在适当位置,防止肿胀,抬高患肢于高于心脏15~20cm,若有供血不足,可将肢体放平或稍低,以利于患肢血供。

2、生命体征的观察:

生命体征检测至稳定,术后24小时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一次。

3、切口护理:

观察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清洁、牢固,局部有无肿胀疼痛等情况。

4、引流的护理: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条有无脱出,并记录引流物的颜色、量等。

5、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

6、预防并发症:

如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7、术后疼痛的护理: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

疼痛因手术切口引起者可遵医嘱应用止痛剂;由于石膏或夹板固定引起疼痛者,应观察是否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防止盲目应用镇疼剂而掩盖病情。

应用镇痛泵者,应正确指导其使用方法。

8、功能锻炼:

根据骨折部位或疾病情况,适时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常规

[概述]

石膏吸水后有可塑性,在骨科领域中,常用于维持骨折或手术修复后的固定,封闭伤口,作患部的牵引或伸展,矫正关节畸形等。

[护理常规]

一、固定前护理:

1、准备用物 石膏绷带或卷 纸绵面盆或水桶热水(40~42°C)红蓝铅笔各种衬垫支撑棍塑料布油布等。

2、将肢体置于功能位。

3、根据病情帮助病人摆好体位,清洁肢体皮肤,但不需剃毛,若有伤口,用消毒纱布、棉垫覆盖,避免用绷带环绕或粘贴橡胶膏。

4、骨突部加衬垫,常用棉织套、纸棉、毡、棉垫等。

二、固定后护理:

(一)、石膏干固前的护理:

1、适当支托:

搬动时只能用手掌托起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石膏凹陷、形成压迫点;2、避免石膏折断、变形:

3、寒冷季节可用灯泡烘烤吹风机吹干等;4、防止石膏折断:

协助病人翻身或改变体位时支托关节部位,搬动患肢时平行托起防折断。

(二)、保持石膏清洁:

会阴及臀部的石膏开窗大小要适宜,以便排尿和排便。

如石膏外面有污垢可用软毛巾蘸少量肥皂及清水擦洗干净,换药时适当遮挡石膏避免污染,严重污染的石膏应及时更换。

(三)、注意石膏内出血:

发现固定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时,应在血迹边缘用笔划圈标记,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如血迹边界不断扩大,则为出血征象应立即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四)、观察血循环:

抬高患肢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以保障患肢远端的血液循环。

密切注意患肢肿胀程度,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的改变,发现患肢有苍白、厥冷、紫绀、疼痛、感觉麻木或减退时,应立即通知医师行石膏剪开减压、局部开窗等查明病因对症处理。

(五)、预防压疮:

石膏固定时,须用手掌托起患肢避免压迫石膏形成凹陷压迫患肢;石膏边缘应修剪光滑、整齐、避免皮肤受卡压或摩擦。

局部持续性疼痛是压疮的早期症状之一。

鼓励和协助病人翻身、更换体位防止骨隆突部位长期受压发生压疮。

(六)、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及固定部位的肌肉等长舒缩活动;定时翻身,置患肢于功能位;病情允许时,坚持每日作肢体被动和主动活动以减少骨骼脱钙,适度下床活动,防废用性骨质疏松、关节僵硬。

三、健康教育:

(一)、体位、石膏固定肢体应处于功能位。

(二)、饮食、摄入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并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三)、石膏护理:

保持石膏干燥清洁,避免大小便的污染;防止局部受压折断;保持有效固定,以达到治疗目的。

(四)、功能锻炼:

指导正确的锻炼方法,积极进行主动锻炼。

(五)、定期复查:

固定期间定期到医院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六)、拆除石膏后,先用油脂涂抹石膏内皮肤,6-8小时后再用肥皂液清洗,每日按摩局部肌肉2-4次,并加强功能锻炼。

 

牵引病人的护理

一目的:

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

2.牵拉及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

常用以治疗关节炎症状。

3.矫正畸形。

二方法:

1.皮牵引:

把胶布贴在皮肤上,通过牵拉胶布进行牵引。

因为牵引是通过牵拉皮肤再拉到皮下组织和骨骼故又称间接牵引。

(1)优点:

操作简便,对肢体损伤小,不需要穿过骨组织。

(2)缺点:

不能承受过大压力,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公斤。

(3)适应证:

常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患者的骨折或关节炎症时的矫形与固定。

2.骨牵引:

把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拉钢针直接牵拉到骨骼,故此法又称直接牵引。

(1)优点:

能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对肢体束缚少。

(2)缺点:

对病人损伤大

(4)适应证:

肌力强大的成年人的骨折或脱位

三牵引病人的护理

1维持有效牵引;

(1)将床头或床位抬高15~30厘米,利用自身体重向下滑的力形成反牵引力,与牵引重量形成一对平衡力。

(2)牵引绳上没有阻力

(3)牵引重量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且重量要保持悬空。

将牵引重量放到椅子上或床上,坠落地上、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

(4)每天测量患肢的长度:

下肢:

从髂前上棘经髌骨内缘至内踝尖;上肢:

肩峰至桡骨茎突尖部(或中指尖)。

将测量结果与健肢长度相比较,误差不超过0.5厘米,防止过度牵引。

(5)每天测量牵引力线:

下肢:

从髂前上棘至第1,2足趾之间,判断该线是否通过髌骨中央。

2.观察,预防并发症

(1)密切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感觉,运动的情况,持续牵引者,尤应注意有无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2)钢针针眼处注意消毒,防止感染。

用0.75%稀碘酊每日消毒两次。

钢针偏向一侧时,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调整,切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送回去,否则会造成骨质感染。

(3)预防褥疮:

牵引病人长期卧床,肩胛骨、骶尾部、足跟等处受压,血液循环不良,易引起褥疮,要注意预防。

其措施有:

①床铺保持平整、干燥;②每1-2小时抬臀一次,骶尾部、足跟皮肤按摩一次;③病人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内衣、裤。

(4)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形成

病人仰卧,排尿不完全,尿渣沉积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应嘱病人多饮水,每日2500毫升左右,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

同时要保持会阴部清洁。

(5)预防坠积性肺炎:

病人长期卧床,呼吸表浅,使肺最底位膨胀不完全,肺活量减少,尤其是伴有慢支、肺心病的老年人,咳嗽无力,更应注意。

预防措施:

①立即戒烟。

②嘱病人做深呼吸,有效咳嗽。

③帮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

④嘱病人多喝水,必要时做雾化吸入。

(6)预防足下垂:

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位置表浅,易受压,损伤,该神经损伤后,可导致足背伸无力,出现足下垂。

应注意检查这一部位有无损伤,受压情况,病人足趾活动情况,以观察其肌力改变。

(7)及时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①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患肢局部肿胀,疼痛,容易再发生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使患肢肌肉做舒缩活动。

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②骨折中期2周以后患肢肿胀消退,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断段已纤维连接,并正在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位日趋稳定,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根据病人的病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逐步活动上、下关节。

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力量由轻到重。

③骨折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的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各关节能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

臂丛神经损伤病人护理常规

[概述]臂丛神经受牵拉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轴索中断或断裂,使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障碍。

[护理常规]

一、手术前护理

1、行骨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根据手术方案备皮,包括头、颈、腋下及患侧上臂,需做神经移植者可备一侧或双侧下肢皮肤。

3、备肩关节外展支架(备石膏头围和60厘米长木条一根)。

二、手术后护理

1、观察T、P、R、BP的变化。

2、取半卧位,保持头偏向患侧屈肘位,使神经或再移植神经松弛,减少神经张力。

3、保持患肢置于肩、肘、腕关节的功能位,避免肩下垂,以防神经受到进一步牵拉。

4、患肢抬高,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温度、颜色、

5、神经吻合者,石膏固定6周,并执行石膏护理常规。

6、术后2~3天,开始功能锻炼,被动或主动活动,肩、肘、腕、指关节,防止关节硬。

7、遵医嘱应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修复及再生,配合理疗、热敷等方法,促进瘢痕组织软化,减轻粘连。

下肢神经损伤病人的护理

[概述]下肢神经切割、牵拉、挤压等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轴索中断或断裂,使支配区域感觉运动障碍。

[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股神经损伤者,患肢应保持屈曲位,以减少神经张力。

3、坐骨神经腓总神经损伤者,注意保护踝关节,防止足下垂。

4、根据手术方案备皮,包括会阴部,根据手术需要给予留置导尿管。

5、患肢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冻伤或烫伤,行走不稳者防止摔伤。

二、术后护理

1、观察T、R、P、BP变化。

2、行石膏固定者,执行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3、术后2~3天,疼痛消失后,可主动或被动进行下肢功能锻炼,防止足下垂和关节僵硬。

4、遵医嘱给予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修复及再生,并配合理疗热敷等方法,促进瘢痕组织软化,减轻粘连。

 

肱骨干骨折病人的护理

[定义]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称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此段骨折易造成神经损伤。

[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执行骨科病人护理常规

2、减轻患肢肿胀,

(1)卧床时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起床时用吊带将患肢托起。

(2)应用骨创伤治疗仪,每日2次。

(3)若无禁忌症应早期进行手指伸屈、腕关节掌屈、背伸和上臂肌肉等长收缩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静脉回流。

3、注意观察肢端血运:

患肢行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时应及时调整松紧度。

观察肢端颜色、温度、感觉情况。

如手指青紫、皮肤温度低、感觉麻木应及时通知医生。

4、需手术病人应常规做好手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执行臂丛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2、减轻疼痛,肱骨干骨折病人一般是轻中度疼痛,通过教授病人分散或转移注意力,可以缓解。

3、观察病人刀口渗血情况,

4、功能锻炼根据骨折不同时期,正确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1)早期:

伤口1~2周患者上臂肌肉用力做主动舒缩运动,初始2~3次/日,每次5~10分钟,收缩3~5s舒张5s,以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延长活动时间,加强两骨折端再纵轴上的挤压力,还应做伸屈手指、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但禁忌上臂作旋转活动,以免再发生骨折移位;

(2)中期:

伤后2~3周除继续早期功能锻炼外应做肩、肘关节活动;(3)后期:

除继续早中期功能锻炼外并做举肩、摸头、反臂摸腰及双臂轮转动作,以不感觉劳累为宜。

6出院指导

(1)多食含钙高的食物,多进行户外活动。

(2)继续进行功能锻炼,5~8周来院复查。

 

断肢(指)再植护理常规

[定义]断肢再植是离断的肢(指)体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使肢(指)体骨骼复位、血管吻合、神经、肌腱修复,肢体成活后并恢复一定功能。

[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见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二.术后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病室要设单人房间,减少陪护。

室温应23~250,湿度50%~60%。

(2)保持室内清洁,适当通风,每日用1:

200的84消毒液喷洒二次。

(3)患者平卧位,绝对卧床2周,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避免患肢受压。

(4)局部持续烤灯照射,距离30~40cm,防止血管痉挛。

(5)应用抗凝剂后,注意观察全身有无出血倾向。

(6)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食物,以利于促进骨骼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7)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

(8)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必要时应用镇痛剂。

(9)预防并发症:

每1~2小时变换体位1次,以预防褥疮。

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以预防便秘。

敷料浸透及时更换,预防伤口感染。

2、全身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心电监护。

注意有无休克发生。

(2)观察尿量的变化,注意肾功能情况。

3、局部观察

观察时间:

术后24h内每30分钟一次,2~3日1小时一次,4~7日每4小时一次,并记录。

(1)皮肤颜色:

正常再植肢(指)的皮肤颜色应红润,与健侧的皮肤色泽相一致。

若皮肤颜色灰暗,是动、静脉都栓塞。

颜色表现为苍白,是动脉供血不足。

皮肤颜色紫暗,是静脉回流受阻。

(2)皮肤温度:

患肢局部皮肤温度应于健侧相对照,温差在20C内为正常。

手术结束时皮温最低,通常应在3小时内恢复。

(3)毛细血管反应:

用手指按压甲床后迅速松开,可见颜色由苍白1~2秒钟恢复正常,说明动脉供血良好,毛细血管反应好。

若大于3秒,为毛细血管反应差。

是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4)肿胀程度:

一般再植肢(指)体有轻度肿胀,肿胀加重可能是静脉回流受阻,指腹弹性差或干瘪,是动脉供血不足。

4、出院健康教育

(1)早期康复术后3周内进行肢(指)按摩及不固定指(趾)的活动。

按摩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的按压。

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目的是减轻肿胀,促进伤口愈合。

中期康复:

术后4~6周康复重点是预防肌腱粘连、关节僵直。

此期骨折端愈合尚不牢固,患肢(指)进行屈伸活动,应以主动为主。

每日4次,每次10~15分钟。

后期康复:

术后6~8周此期骨折已愈合,康复重点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软化瘢痕,减少粘连。

主动活动及被动活动,加大活动力度。

练习分指、对指,如练习拿笔、拣玻璃球、使用握力器等。

(2)1月来院复查。

 

锁骨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定义]锁骨的完整性、连续性中断称锁骨骨折。

一般由肩部着地或双臂伸开着地而引起。

[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执行骨科病人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

(1)观察肢端血运:

骨折复位后锁骨带外固定后,应注意观察患肢肢端运动、感觉、毛细血管反应等。

(2)察病人呼吸变化:

注意病人有无呼吸急促、气急、缺养等气胸表现。

3、姿势与体位:

经常维持挺胸提肩姿势,卧位时应取仰卧位,在肩胛区垫软枕,使两肩后伸。

二、术后护理

(1)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2)观察刀口渗血情况。

(2)功能锻炼:

伤后2~3天进行患肢康复训练,即进行握拳;腕关节背伸、掌屈;前臂旋转;肘关节伸屈活动,每日3~5次,每次10~15分钟,次数逐渐增多,时间逐渐延长。

三、出院指导

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复位式术后5~7周来院复查,复位良好者拆除外固定。

 

腕管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

[定义]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

[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执行骨外科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

(1)动热情接待病人,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尽快熟悉环境,消除恐惧陌生的感觉。

(2)动关心病人的生活,通过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

(3)动向病人介绍成功的病例,消除顾虑,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防止烫伤冻伤局部皮肤,因病人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所以要保护皮肤。

4、因病人持物无力,在生活上要给予关心和照顾,拿取物品时要注意保护以免损伤。

5、术前一日应洗头、理发、剪指甲,沐浴及更换衣裤。

6、术前一日按骨科病人术前常规准备。

二、术后护理:

1、术后24小时内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密切观察患肢指端血运包括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大夫。

3、患肢石膏外固定后按石膏固定护理

4、术后第一天指导病人做患肢各手指的伸屈活动,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

刀口疼痛减轻后,指导病人练习拿捏物品,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5、卧床时将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下床活动时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6、病人解释神经功能恢复的过程,遵医嘱按时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7、出院指导:

(1)指导病人一定坚持持之以恒的功能锻炼,不能因疾病的恢复过程慢而丧失信心,石膏固定期内做各个手指的伸屈、握拳活动,拆除石膏后要经常活动腕关节,防止腕管内组织神经粘连。

(2)皮肤感觉减退的区域避免烫伤和冻伤。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定义]股骨两髁与胫骨平台之间,两侧各有一个月牙形软骨,即半月板。

内侧半月软骨较大呈“C”型,外侧半月板小而厚近似“O”型,有前后两角。

外侧半月板常发生先天性盘状畸形,称盘状半月板,在我国较多见。

因其外形椭圆,可因轻微外伤而破裂,半月板损伤的机制有常见的三个特点,膝关节的屈曲,股骨与胫骨之间的挤压和旋转致半月板的破裂。

一、术前护理

1、执行骨科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

(1)接待病人态度和蔼,热情周到,语言恰当,认真负责,操作轻巧准确,使病人有信赖感和安全感。

(2)耐心安慰病人,及时介绍病区环境,消除其陌生感。

(3)介绍病情,简要讲解治疗经过和愈合过程,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识。

(4)讲解膝关节镜手术具有微创、精细、安全、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5)指导同类疾病术后病人,介绍经验体会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使病人有明确的努力目标,增强信心。

3、月板损伤急性期护理

(1)患膝关节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抬高15~20°,制动休息。

(2)观察膝关节及肢体远端感觉、运动血液循环情况。

(3)损伤后24小时内用冰冷敷,达到止血和消肿的目的。

(4)伤后两天用热敷,可以行骨折治疗仪治疗,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4、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正确的功能训练,保持关节灵活,股四头肌强壮有力为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打下基础。

(1)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运动,即在患肢静止状态下,匀速收缩股四头肌达最大限时持续3~4秒。

后匀速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

运动量视病人情况而定。

(2)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即患者平卧于床上,将腿伸直匀速抬高达45~60°,持续3~4秒,再匀速放松。

(3)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关节及各足趾关节伸屈运动。

二、术后护理

1、执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2、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3、患肢体位,术后患膝关节常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5天,应抬高患肢15~20°。

膝后垫软枕,膝关节屈曲5°位,制动休息,这样有利于各韧带处于松弛状态下保持相对稳定,也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5、膝肿胀疼痛情况,关节镜下手术虽然创伤小,但也会对血管造成部分损伤,因此术后1~2天内应注意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情况,预防膝关节腔内积血的发生。

6、观察患肢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会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因此在加压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肿胀感觉及血运情况,预防深静脉血栓和严重肿胀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7、饮食护理指导病人多饮水,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体内致热物质排出,保持内环境稳定,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促进愈合。

7、功能康复训练

(1)术后24小时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运动,踝关节及足趾各关节伸屈运动。

每日三次,每次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日4~6次,每次20~30分钟。

(2)术后2天开始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及膝关节动度锻炼。

可用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进行膝关节伸屈锻炼,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术后2周内膝关节在10~90°有限范围内活动。

(3)术后2周开始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绝大多数活动度,可以下地行走。

(4)术后3~4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强度,进行患肢全面康复训练,患肢完全恢复正常肌力和活动范围。

(5)术后6~8周, 病人可以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如骑自行车,游泳或步行等。

 

但应有限量的运动。

要达到完全康复约需6个月时间。

8、出院指导

(1)病人伤口拆线即可出院,患肢中后期的功能锻炼均需在家中进行。

因此及时正确的出院指导对患肢功能康复至关重要。

出院时强调功能锻炼对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以引起病人的重视。

(2)导病人按照术后功能锻炼计划,坚持进行功能训练。

(3)后3~4周,6~8回医院复查,检查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指导下一步功能锻炼内容。

(4)约定联系方式,定期随访。

便于病人咨询,及时给予指导帮助。

股骨干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定义]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上部位的骨折。

约占骨折类型的6%。

多见于青壮年。

[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执行骨科病人护理常规。

2、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由于疼痛和出血量较多,患者易出现休克,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并做好记录。

3、稳定病人情绪,股骨干骨折病人由于剧烈疼痛的刺激和躯体移动障碍,使其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护士对患者的倾诉应仔细倾听,关心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以稳定病人情绪,使病人以最佳状态接受和配合治疗。

4、减轻肿胀

(1)受伤后24小时内局部冷敷,以减轻局部肿胀和减少出血。

24~48小时后局部可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

(2)应用骨创伤治疗仪,每日2次,每次40分钟。

(3)疼痛减轻后,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和淋巴回流。

(4)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利于血液回流。

5、减轻疼痛

(1)移动病人前,首先要做好解释工作,移动过程中,重点托扶损伤部位。

(2)根据疼痛轻重分别采取不同方法。

疼痛较轻者,通过分散或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疼痛,疼痛较重者,可遵医嘱应用止痛药。

6、对行悬吊牵引或骨牵引病人,执行牵引病人护理常规。

7、需手术者执行骨科术前护理。

二、术后护理

1、执行硬膜外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2、观察病人刀口渗血情况,并保持刀口处引流通畅,记录引流量。

3、观察病人肢端血运:

观察病人肢端颜色、温度、感觉情况及毛细血管反应。

4、功能锻炼

(1)肌力锻炼:

应从术后第一天开始,自主、充分等长收缩和舒张,初始2—3次/日、收缩3~5秒,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10~15分钟/次。

(2)关节活动:

在股四头肌收缩和舒张基础上进行髋关节、膝关节活动,以防关节粘连和僵硬。

在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